按照往常的應對辦法,第一步就是先融資對抗這一次的擠兌,首先我們宣稱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
美元危機的出現,剛開始必然不會讓公民階層知道的,不然就會造成恐慌,而且一旦傳到世界各地,只會讓美元危機更加勢不可擋。
「一旦黃金儲備增加的話,英鎊會不會出現升值壓力?要知道我們英國的黃金儲備也有五千多噸,如果這一次戰果頗豐的話,可能就會出現兩年前法郎的舊事,升值壓力抬高了貿易壓力。」
艾倫威爾遜可不認為掏一筆黃金就是百利無一害的好事,所有事情都具有兩面性,法國因為法郎升值造成的問題,過去的又不是很遠。
貨幣升值和很多東西有關,比如工業規模工業質量,黃金儲備甚至政治穩定,現在英國的情況也還好,但仍然不可不防,之前財政部討論過英鎊貶值問題,那是防患於未然,事實上要是這一次擠兌逼迫美國低頭,升值壓力就來了。
「根據凱恩斯主義,一旦民間需求不旺盛,國家應該頂上,如果英鎊升值導致英國產品競爭力下降,也許我們應該制定一些計劃。」弗蘭克微微額首道,這也是戰後經濟學界的共識。
「凱恩斯主義!」艾倫威爾遜沉吟一下,「對外投資和工業生產兩條路,看來我們可以想想,多在軍工產業上投入一下。」
其實歷史上在哈羅德威爾遜時期,英國面臨的是貶值壓力,工黨政府的應對方案?國有化、貨幣貶值、砍軍費等等。而如果出現了英鎊升值壓力,比如要想辦法化解掉,艾倫威爾遜不學無術,非常不幸的想到了軍備競賽。
在怎麼說,英國在刨除馬來亞的情況下,以及以農牧業為主的羅德西亞、博彩業的紐芬蘭,本土也相當於四分之一的超級大國水平,而算上英鎊區則有三分之一個超級大國的影響力,具體的數據不可能這麼簡單加減法一算,但基礎還是很好的。
「皇家海軍需要輔助艦艇的升級換代,皇家空軍需要新一代的戰鬥機,酋長坦克面對華約裝甲集群也很吃力。」艾倫威爾遜歪着頭詢問,「投資軍工產業化解升值壓力怎麼樣?也許我們先這麼幹,到時候會出現轉機。」
「現在一看,孟加拉國還真應該介入,投資一下化解升值壓力。」艾倫威爾遜想來想去,覺得第三次印巴戰爭也可以是一個機遇。六千萬孟加拉人納入英國的影響範圍,算是一件好事。
在英屬印度時期加爾各答工業區就是大英帝國的紡織中心,到了二十一世紀孟加拉國仍然是靠紡織業吃飯的。
很簡單嘛,工業革命就是從紡織業開始的,紡織業對於任何國家上手程度都不難,後發國家的起步截斷都會選擇紡織業,日本是、韓國是、某大國也是、越南也是。
像孟加拉十九世紀依靠紡織業,二十一世紀也是紡織業的地方,其實也大有人在,並不是所有國家都為了星辰大海就開卷,大多數國家這是為了填飽肚子,紡織業就完美符合填飽肚子的範疇。
哪怕是現在的埃及王國,發展的進口替代,也是以紡織業為核心,勞動密集產業嘛,需求大淘汰快,安排就業的絕佳產業。
一般介入戰爭最直接後果,就是當地人的敵視,但如果是印巴戰爭,首先印度一方和東巴基斯坦的孟加拉人並非是一個宗教,而巴基斯坦政府軍則是同一個宗教卻鎮壓孟加拉人的民族意識,這兩個國家孟加拉人肯定都不會多有好感。
這就讓英國到時候摘桃子的風險減少到近乎沒有,不會出現美國在越南、伊拉克、阿富汗的場景。
得罪當地居民的事,印度把巴基斯坦已經代替英國都做完了,英國到時候只需要做出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樣子介入就行了,當然這要首先保證一點,必須嚇住印度,讓其不要輕舉妄動。
尼克遜給哈羅德威爾遜打了一個越洋電話,希望哈羅德威爾遜以首相的名義,對維護國際金融秩序發揮重要作用,比如說把英國的黃金儲備拿出來頂一頂。
哈羅德威爾遜很重視美國總統的請求,專門找來了財政大臣詹姆斯·卡拉漢商議這件事,「一旦黃金儲備用來幫助美國,會帶來通貨膨脹。」
各國貨幣都是和黃金掛鈎的,一旦英國用釋放黃金儲備,這可能就不是美元的問題了,而是會變成美元和英鎊的問題。
艾倫威爾遜隨後趕到,聽完了英國一號和二號人物的討論,面帶難色的道,「我們根本不知道面對的是誰,事實上很多英國的銀行業參與到了這一次的擠兌當中,就算我們阻止銀行這麼做,我們也無法阻止德國人、瑞士人、比利時人、奧地利人、荷蘭人等等。」
說實話在布雷頓森林的的時代,歐洲各國對美國還是有反抗能力的,法國單槍匹馬就能讓美國很難受。更別提德國帶動起來的國家遠比法國那一次要多,英國如果一定要堅定的站在美國身邊?無非就是多一具屍體……
「說實話,沒有任何人能夠有這樣的威望,能夠在這個時候讓各國銀行住手。」艾倫威爾遜苦笑着道,「這是上百億上千億的資金流,任何人阻擋在前面,不管是總統還是首相,都會被輕而易舉的碾碎。」
艾倫威爾遜也沒辦法,他現在要和英國的參與者說收手吧,外面都是警察,也可能會背後中槍,而且這不是英國自己的問題,還有其他歐洲國家。
「我們阻止不了什麼,但如果做出一番阻止的樣子,最後阻止失敗,那還是做得到的。」艾倫威爾遜想來想去,「比如說首相在下議院發表一番注意到了經濟過熱的講話,表示政府已經做好了嚴陣以待的準備。」
哈中堂目前也就能做到這一點,反正平時在不少人眼中就是一個蘇聯間諜,在這個時候就別想着維護英美特殊關係了。
美國那不到兩百億不到的黃金儲備,頂得住接下來不知道多少的拋售大單麼?
潛在的拋售債券,別說是英國,就算是全世界已經開採出來的黃金加在一起,也不可能做到平賬,現在誰覺得英國能夠阻止什麼,那都是賣國賊。
但隔了一天,華盛頓通報美國國務卿基辛格要訪問倫敦的消息,表示表明美國是希望英國智商不在線的。
「這算什麼?美軍撤退往英軍陣地上打照明彈麼?」艾倫威爾遜聽了外交部的通報之後嘀咕道,但就算如此,也不能耽誤他下班。
現在的情況已經很明了了,這一次的美元危機不是地球上的力量能阻止的,阻止就是百分之百的陪葬。
「基辛格這一次來能帶來什麼許諾呢?」帕梅拉蒙巴頓也不解,不過基辛格既然要來,那肯定會開出條件。
「也許是什麼英美共同掌控世界金融秩序的空頭支票。」艾倫威爾遜撇嘴道,「布雷頓森林體系自己有問題,難道美國過給一部分權力就能維持下去了?無非就是多維持兩年。這個現實主義者的國務卿雖然花招很多,但也不是不能對付。」
出於前世記憶,基辛格在艾倫威爾遜的腦海中的知名度遠超美國其他國務卿,他主要做成了兩件事,和沙特談的很好,還有就是打破了中美外交堅冰。知名度高的原因,就是因為後者。
不過大部分美國人並不認為尼克遜和基辛格的工作很具有決定性,這從後來基辛格影響力急劇衰退就能看出來。
里根時期基辛格就已經被一部分人認為是綏靖主義的美國代表。某大國認為戰勝蘇聯我功勞很大,不然你贏不了。美國人並不這麼認為。
不過在艾倫威爾遜看來,蘇聯失敗肯定是自己的問題佔主要原因,任何國家的外力因素和這個主要原因相比,那都不是主要原因。
這一次的緊急訪問,伴隨着風塵僕僕的基辛格降落在倫敦就直接開始了,不出所料,基辛格是帶着妥協的誠意來到倫敦的,羅馬人再次想起來了希臘人,在關鍵時刻又不嘲笑英國自作多情,而是希望英國能夠在外交上進行幫助。
哈羅得威爾遜對基辛格的來訪當然是重視的,也表示願意和美國一起化解這一次的危機,至少在基辛格面前他是這麼表態的。
「華盛頓和倫敦代表着世界的秩序,其實只要英國集中自己的力量,和美國一起應對困難,我相信世界秩序就不會崩塌。」基辛格誠意滿滿的道,「我們甚至認為英國應該在歐洲發揮更大的作用,現在蘇聯的威脅下,應該加強在歐洲的軍事力量。其實放棄一些不重要的地方也不是壞事。」
「怎麼?沒說出什麼條件,英國還要把殖民地搭進去?」艾倫威爾遜聽了威克的匯報譏笑道,「不如說明白點,希望英國從中東撤軍,讓波斯灣的保護國真正獨立,把英國在波斯灣的影響力都送給美國。」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6s 3.900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