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增產一百萬畝
售價高達一百萬的棉花收割機,普通的農民肯定是買不起了,放眼全國,有能力買棉花收割機的,就只有國營的大型農場。
在農業機械化方面,國營大型農場始終是走在前列的,早在拖拉機還是珍貴農機的年代,國有農場就用上了聯合收割機這種高端的農業機械。
當時國內企業生產出來為數不多的專業農機,大多也是供給國有農場使用。
改革開放以後,國家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很多國營農場也借鑑承包責任制的經驗,開始嘗試承包經營的組織形式。
但是在比較大的農墾區,還是國營農場為主。
國內最大的兩處農墾區,一個是在東北。當年的北大荒,經過五十年代大規模開墾,已經變成北大倉。
只不過東北的農墾區主要是以種糧食為主,不種棉花。
第二個大的農墾區,就是在西北的自治區,也就是生產建設兵團開墾出來的土地。
在生產建設兵團的農場裏,棉花是最主要的經濟作物。
李衛東要推銷棉花收割機,去找生產建設兵團,算是走對了路子。
生產建設兵團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他既要完成國家佈置的戍邊任務,又要完成國家賦予的屯墾職責。平時搞生產,戰時轉軍事,生產戰備兩不誤。
兵團雖然是身在在之前,但卻受到中央和自治區雙重領導的。其組織結構類似於省市自治區。
生產建設兵團的的級別上屬於副部級,但是根據國家規定,享受省級社會經濟計劃單列管理權限。生產建設兵團的領導也會給予高配,明確高官。
按照慣例,都是自治區的副書記兼任生產建設兵團的書記、政委,自治區副主席兼生產建設兵團的副書記、司令員。
在管理權限上,兵團享有省級的經濟管理權限,其中經濟、財政等管理權限計劃單列,直接受中央管理;
行政司法事務,由兵團依照國家法律管理;稅收事務則由自治區分管;人口和面積計入地方政府統計,但gdp是單獨列出的。
也正是因為生產建設兵團的財政管理權限是計劃單列,所以他們有能力購置大批的棉花收割機。
……
何大伯幫李衛東約了個時間,然後親自帶着李衛東,去見了生產建設兵團的張建設書記。
張建設顯得很熱情,他親自給李衛東倒了一杯茶,隨後開口問道:「李董事長看起來好年輕啊,有三十歲了麼?」
「今年剛好三十周歲。」李衛東開口答道。
「真是年輕有為啊!如果不是老何親自把你帶過來,我都不敢相信那麼有名氣的小狗集團,董事長竟然這麼年輕!」
張建設話音頓了頓,接着說道;「說起來啊,我要代表自治區,向你表示感謝,你幫我們這裏幾十所中小學修建了宿舍,讓更多的孩子可以就學,真是為我們自治區解決了大問題啊!」
「為教育出力是我應該做的。」李衛東謙虛的說道。
張建設則繼續說:「不光是教育,我們自治區有很多領域,也非常歡迎投資。比如水利、石化、礦產資源,如果李董事長對哪方面有興趣的話,我也可以安排人陪你考察!」
簡單的幾句話,就扯到了招商引資方面。
對於地方而言,招商引資的確是一件大事,像是西北這種地方,交通運輸不如東部沿海省份便利,想要吸引到外資是比較困難的,只能將招商引資的重點放在本土企業上。
李衛東這種大企業家,自然是地方招商的重點對象,所以當張建設見到李衛東後,便將話題引到了投資方面,他巴不得李衛東能來自治區投資建廠。
李衛東自然是聽出了張建設的意思,他不由得感到有些好笑,自己可是來賣東西賺錢的,卻被客戶來了個反客為主。
李衛東只好實話實說道:「張書記,其實我這次是來推銷產品的。」
「商品流通也可以促進經濟發展,不過跑到我這裏來推銷產品的,可不多見。」張建設接着問道:「李董事長,那你打算賣我點什麼?」
「棉花收割機。我們富康農機廠與農機研究院聯合研發的國產棉花收割機,日前已經成功下線。」李衛東趕緊介紹起來。
「我在新聞上看到過這方面的報道。」張建設默默的點了點頭。
李衛東則繼續說道:「棉花收割機的效率,可比人工採摘棉花高的多,一台棉花收割機,一小時能作業十畝地,一天工作十個小時的話,就是一百畝地,頂的上一百個人的工作量。
而且棉花收割機是機械,只要加上油,可以一直工作,完全不需要休息的。若是一台棉花收割配備兩名司機的話,那麼工作效率還可以再加倍。」
「農業機械化,的確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我們生產建設兵團的農場裏,農業機械使用的也是比較普遍的。」
張建設話音頓了頓,然後接着說道;「如果價格合適的話,我們倒是不解釋嘗試一下使用機器採摘棉花。」
「因為採用了很多進口零部件,目前棉花收割機的價格還有些高,正常的話每台棉花收割機的售價是110萬,大批量購買的話,價格可以降到100萬一台。」李衛東開口答道。
聽到100萬這個價格,張建設並沒有顯得很吃驚,他只是淡然的點了點頭,然後開口說道;「之前有幾個美國來的客商,也曾經來找過我,推銷的就是棉花收割機。」
對面的何大伯臉上的疑惑一閃而過,仿佛是在問,為什麼我不知道。
張建設轉頭望向何大伯,接着解釋道;「那大概是三年前的事情,當時你還在機械工業部,所以不知道這件事情。
當時美國客商的就已經向我介紹過棉花收割機的優點,也介紹了棉花收割機在美國的使用情況,而且還拿來了一份詳細講解棉花收割的錄像帶。
這錄像帶是英文的,拍攝的很詳細,現在還放在檔案室里。我當時看了這個錄像帶,真的是大為震驚,沒想到美國的農業竟然發展到了這麼先進的程度。
說實話,我看完錄像帶之後,是有些動心的,想買上一批棉花收割機,讓咱們的生產建設兵團也能用上先進的農業機械。
結果我一聽報價,直接就懵了。最便宜的棉花收割機,報價也接近三十萬美金,高檔一些的型號,要賣五六十萬美金。賣的這麼貴,我們哪買得起啊!
我當時還覺得是那幾個美國客商故意報高價坑我呢!後來我托人在美國打聽了一下價格,才知道棉花收割機這東西,真這麼貴!
跟美國的棉花收割機相比,你這個每台一百萬的報價,的確是便宜了不少,但以咱們國家的經濟水平,這樣的價格還是太高了啊!」
張建設說着,擺出一副嚴肅的語氣,接着說道;「棉花收割機的研製成功,填補了國內這方面的空白,我們也應該支持國內的農機研究事業。
這樣吧,生產建設兵團可以採購兩台棉花收割機,先試一試效果如何,如果效果好的話,我們再談後續採購的事情。」
張建設用這種嚴肅的語氣說話,顯然不是在跟李衛東商量,而是做出了最終的決定。
區區兩台的採購量,可不是李衛東想要的結果。
李衛東琢磨着,也是因為自己親自上門推銷,張建設才決定採購兩台棉花收割機,換成別人的話,可能一台都不買。
李衛東畢竟是掏了不少錢,給自治區的中小學建宿舍,就衝着這個情分,張建設也不好直接拒絕李衛東,所以才決定買兩台棉花收割機,算是給李衛東一個面子。
所謂的試一試效果之類的話,也不過是客套一下而已。
「那就多謝張書記了。」李衛東只得先道了聲謝,隨後話音一轉,開口問道:
「張書記,國家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也有兩三年了,我們漢東省的協作對象,恰巧是你們這裏,所以我想問一問,現在自治區最缺什麼?」
「缺什麼?那可多了!」張建設微微一笑,掰着手指頭數了起來:「我們這裏啊,除了自然和礦產資源,基本什麼都缺。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缺基礎建設、缺企業投資……」
「最核心的,還是缺人吧?」李衛東笑着問。
「對,缺人!歸根結底,人才是經濟發展的根本,想要把經濟搞起來,必須要先有人,有了人才能去做經濟建設。」張建設點了點頭。
「那張書記有沒有覺得,人口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治區的經濟發展?」李衛東接着問。
張建設開口答道:「也不能說是限制了經濟的發展。人口過多的話,會消耗更多的資源,對於就業也會有比較大的負擔,所以國家才會制定計劃生育的政策嘛。
但反過來說,人多一些的話,生活需求會變大,各方面的機會也會增多,反過來會帶動很多產業的發展,促進就業。
所以人口也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但對於我們自治區而言,總體上還是歡迎東部地區的有志青年,來我們這裏就業的。」
當時的西北自治區,大概有1750萬的人口,這個人口規模在國內各省份當中算是少的,若是再考慮到自治區166萬平方公里的龐大的面積,平均一平方公里也只有十個人。
李衛東接着說道:「其實也有很多人來自治區尋找機會的,只不過大多數並不打算長期居住在這裏,很多人待個兩三年,還是要回東部去的。
還有就是一些季節性的勞動者,比如每年的棉花收割季,全國各地的勞動力不都會匯集到這裏麼?每年能有三十萬人來摘棉花麼?」
「可不止三十萬,少的時候有四十多萬,多的時候能超過五十萬呢!」張建設回答道。
「五十萬人夠用麼?」李衛東立刻問。
「以我們的棉花種植面積而言,頂多算是勉勉強強夠用。到了采棉花的季節,很多農場都要工作十二個小時以上,這樣才能及時完成棉花的採摘。」張建設開口說道。
「那為什麼不多引進一些人來摘棉花?」李衛東接着道:「我聽說摘棉花的報酬還是很不錯的,干一個月等於平時三四個月的收入,肯定有不少人願意過來。」
張建設回答道:「我們也想多找些人來摘棉花,但是受到交通運輸能力的限制,所以來不了那麼多人。
每年到了棉花收割季,即便是多加開幾班專列,全都坐滿也只能多來幾萬人,對於我們這裏而言,不過是杯水車薪。」
采棉花的勞動力自然捨不得花錢坐飛機,他們會選擇最便宜的火車。
一列火車大概能乘坐1200名乘客,如果將軟臥換成硬座,再加上賣一些站票,大概也就是2000名乘客。
這麼算起來的話,哪怕是一天增加五班專列,也只能多運送一萬人。
關鍵運送所花費的時間成本非常的高。
西北自治區的土地面積實在是太大了,以當時的火車速度,即便是進入了自治區的境內,想要到抵達烏市,火車還得再跑好幾個小時。
若是再去自治區的其他比較偏遠的地方,路上花費幾天幾夜也是正常的。
專列去一趟自治區,來回可能要七八天的時間,但整個棉花採摘季節有幾個七八天?
所以正常情況下,專列頂多跑兩個來回。兩個來回跑完,棉花採摘季差不多就過去三分之一,也沒有采棉大軍繼續入疆了。
受到交通運力的限制,每年去自治區采棉花勞動力,頂峰也就是五十萬人左右。
李衛東當然知道運輸能力有限的事情,他立刻順着張建設的話,繼續說道;「張書記,我們生產的棉花收割機,可以完美的解決棉花採摘季人力不足的問題。」
「怎麼又扯到棉花收割機上了!」張建設微微一愣。
沒等張建設再開口,李衛東接着說道;「一台棉花收割機,只需要一個駕駛員,就能替代100個勞動力。兩個駕駛員兩班倒,就能頂的上200個人。
有了棉花收割機,就不用擔心棉花沒有人採摘,同時還可以擴大棉花的種植面積,所以生產建設兵團想要擴大棉花種植面積的話,就應該大批量的採購棉花收割機!」
張建設則開口說道:「其實最近幾年,自治區的棉花種植面積一直是穩中有升,就目前而言,人工採摘還是能滿足我麼難道棉花增產需求的。
而隨着交通環境的改善,特別是火車提速帶來了運力提升,每年來采棉花的勞動力也在不斷增加,我相信以後的運力情況,也會越來越好。」
張建設的言外之意顯然是在說,就算沒有棉花收割機,隨着交通運力的提升,我們一樣可以和擴大棉花種植面積。
李衛東卻是微微一笑:「張書記,你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人工採摘棉花的話,勞動力供給並不穩定。
我舉個例子,比如某個農場,今年來了200個人採摘棉花,但誰又能保證,明年還會有200過來摘棉花麼?如果只來了100人,豈不是要損失一半的棉花?
每年種多少畝的棉花,是棉農可以決定的事情,但每年能來多少人摘棉花,棉農可沒有辦法決定吧?
有些工人今年來了,說不定明年找到了更好了工作,就不會再來。即便有的人每年都來,要是別的農場裏開的工錢更好,也會跳槽去別的地方。
如果是使用棉花收割機的話,就不會有這個問題,機器買過來,等到採摘棉花的季節,找個駕駛員就能去收棉花。對於生產建設兵團來說,駕駛員應該不難找吧?
而且棉花收割機還不用休息,一台棉花收割機,找兩個駕駛員,兩班倒的幹活,一個棉花採摘季節,最多可以採摘一萬畝的棉花。
也就是說,如果買一台棉花收割機,每年種棉花的時候,就能多種一萬畝,而不必擔心沒有工人來採摘,這就是棉花收割機所帶來的穩定性。
雖然棉花收割機的一次性的投入會比較高,但是在採摘棉花的時候,也不需要承擔人工採摘的風險,這相當於是多花點錢,增加產量,且能降低風險。」
李衛東一邊說着,張建設的眉頭也逐漸的皺起,他開始認真思考李衛東的話。
李衛東所說的這一套理論,張建設此前還真的沒有考慮過,他一直都在關注棉花採摘的成本,而忽略了棉花採摘的風險。
棉花這種東西,最佳的採摘時機也就是短短的幾天,摘早了或者摘晚了,都會影響到棉花的品質。
對於棉農而言,棉花種出來,卻來不及採摘,必然會造成很大的損失。與其沒有人摘棉花,反倒不如讓土地休耕,什麼都不種,至少不至於虧錢。
若是使用棉花收割機的話,雖然成本是提高了,但採摘的風險卻降低。一台棉花收割機的工作量是固定的,多一台棉花收割機,就能穩定增加種植面積。
從這方面而言,棉花收割機的確比人力採摘要有優勢。
李衛東則接着說道:「生產建設兵團跟普通的棉農不一樣,棉農生產規模相對較小,在生產的各個步驟流程也比較靈活。
比如種了一兩百畝棉花的棉農,若是雇不到人採摘的話,拜託一下親戚朋友來幫幫忙,也能及時完成採摘,不會有太大的損失。
可生產建設兵團都是國有農場,動輒就是幾萬畝的棉田,這若是雇不到人的話,找親戚朋友幫忙也是杯水車薪,根本不可能完成採摘。
這種大規模的農業生產,需要的是穩定的產出,所以我認為,生產建設兵團的國有農場裏,就應該使用棉花收割機,來確保棉花的穩定產出。」
生產或者經濟活動當中,規模做的越大,就越是要去避免風險。
就比如買股票,手握一百萬資金,和手握一百億資金的玩法肯定是不一樣的。散戶炒股動輒吃好幾個漲停,一年能把資本翻番。巴菲特炒股,一年能賺20%,就已經被稱為「股神」了。
這個道理,張建設是明白的,他思考了片刻,然後點了點頭:「大規模農業生產,降低風險,追求穩定,的確是符合農業發展的客觀規律。」
李衛東則繼續加碼道:「張書記,我們可以再算一筆賬,一台棉花收割機,可以採摘一萬畝的棉花,如果有一百台呢,那就可以採摘一百萬畝的棉花。
也就是說,如果生產建設兵團購買一百台棉花收割機,那麼以後每年播種的時候,就能多種一百萬畝的棉花!
增產一百萬畝的棉田,每年能增加生產多少噸棉花!若是靠人工採摘的話,增產一百萬畝,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做到。」
聽到「增產一百萬畝」這幾個字,張建設的表情終於出現了變化。
增產一百萬畝的棉花,誘惑實在是太大了!
今天更新送到,感謝各位衣食父母的訂閱,求波保底月票,過關拜謝!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9s 4.004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