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史——全言著 第五章1470年

    說來也巧,去年1月剛發的訃告,今年1月又來一份。更令人叫絕的是,去年去世的是日本最東北的陸奧國的伊達持宗,今年則換成了最西南的薩摩國的島津氏第9代當主,島津忠國。

    日本國的主體是四大島,其中以本州最為富庶,九州次之,四國再次之,北海道最次。北海道我想得通,畢竟它在近代以前一直屬於「北方少數民族(古稱「蝦夷地區」,就是「爭夷大將軍」裏面的那個「夷」)聚居區」,但為什麼日本九州島和四國島會那麼窮呢?理論上它們離大陸最近,應該是最吸收先進文明的地方。但事實是,這兩個地方真的很窮——所以當年日本戰敗,本來盟軍是打算由四大國分區佔領日本,其計劃就是美國佔領本州,英國佔領九州,中國佔領四國,蘇聯佔領北海道。

    扯遠了。我們知道,所有的結果都是有起因的,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我的剖析,應該是這麼一回事:本來九州和四國是最富庶的,後來隨着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越來越多的日本民族向更廣袤的(相對)本州島遷移,再加上九州四國早年開發過度,所以最後就衰敗了。說也說得過去,鑑於本人不是在寫社會學書籍,所以這一討論就暫且打止。

    話說這個薩摩國,就處在九州島最西南的那個尖嘴上。此地漁業較好,種植業不怎麼樣,畜牧業約等於零(實際上全日本畜牧業都約等於零),是一個標準的「扶貧試點區」,可惜從天皇老子到藤原總理到北條執政到源氏將軍好像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命苦+爛政府),使得該地區最後成為了全國最不富裕的省份之一。不過令人欣慰的是,當地人民人窮志不窮,發揚艱苦奮鬥精神,自力更生,在政府撥款不到位的情況下走上了獨立自主發家致富的道路。雖然第一產業糟糕、第二產業沒有、第三產業無聞,薩摩國還是充分建設了具有西部特色的封建主義,發展起了當今人們最看好的一項經濟活動——國際貿易。

    不過當時有一個比較難聽的名字,叫「倭寇」。

    大家不要誤會,倭寇可不是薩摩人民的專利。由於國內自然環境所限(主要是地震火山颱風高山稍微多了一點),所以許多日本人民被迫走上了倭寇道路。如果你要說日本人天生就嗜殺,天生就是做倭寇的料,那就有些牽強了。日本人民也是人,他們之所以形成一些令我們有些難以理解的文化實在是受客觀因素的影響。你們家裏要是也一窮二白,經常火山地震泥石流,然後一場饑荒就全家死光的話,難免也會做這些。而日本是很多家居民都面臨這種情況,於是便「積水成淵,倭寇生焉」了;除此之外,長時間經濟的不到發展,就必然使這種行為延續下去,再不形成這種文化就怪了。

    之所以在講薩摩國的時候提這些不光彩的事情,實在是因為它正好是日本的最西南端,同時也不光彩的成為了日本(注意這兩個字)倭寇本土(再注意這兩個字)基地的一個端點。

    我們要明確兩點才能繼續下去:

    第一,倭寇是一個很廣泛的名詞。倭寇一般指13世紀至16世紀期間,以日本為基地,活躍於朝鮮半島及中國大陸沿岸的海上入侵者。曾經被歸於海盜之類,但實際上其搶掠對象並不是船隻,而是陸上城市。其相對應的西方入侵者是維京人和倭寇肆虐區海上民族(en:seapeoples)。在倭寇最強盛之時,他們的活動範圍曾遠至東亞各地、甚至是內陸地區。倭寇的組成並非僅限於日本海盜,只是由於這批海盜最初都來自日本(當時稱為倭國),所以被統稱為「倭寇」。及至後期,由於日本國內政治形勢轉變,加上官府的管制,日本人出海搶掠船隻的事件已經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來自中國和朝鮮的海商與海盜,他們依從着過去倭寇搶掠的方式繼續為禍於東海,也被歸於倭寇之列——【摘自百度百科】。所以說「正宗」的日本倭寇其實很少,其餘還有中國人(應該最多)、朝鮮人、越南人、泰國人,甚至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蘭人之類的。雖然山寨挺多,但名牌卻都是山寨貨。比如明朝大海盜汪直(也有稱王直),就能夠指揮幾萬日本倭寇為自己效力,然後搶劫自己國家的沿海——這是當年倭寇歷史上最大的一個集團(似乎之前沒有、之後也再也沒有能達到他一半甚至四分之一規模的了)。弄清了這點,就請那些說日本當年做倭寇的多麼多麼可恨的憤青們在說之前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輿論了(當然,他們確實可恨)。

    第二,倭寇的活動範圍相當廣,甚至遠達馬六甲和印度洋。即使是正牌倭寇,即日本倭寇,也常常在一些海外島嶼上建立基地(比如當時還不屬於日本的琉球群島),而其本土基地則主要分佈在從九州島海邊一直延伸至瀨戶內海沿岸一帶,薩摩國是日本的最西南,自然也是日本倭寇本土基地的最西南了。

    雖然職業比較下流,但日本西部從諸侯到農民都很熱衷這一行業,原因很簡單,因為幹這個賺錢。雖然出海比較有風險,但太平洋第一島鏈內還是比維京海盜活動的海域安全得多,再加上呆在家裏也老是餓死,所以還不如出去實在,搶得好的話可以猛賺一筆。農民這麼想,諸侯便也「順應民意」,出錢招募這些人去搶,到時候分紅,然後將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拿出去高價出售,從而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對外開放就這樣轟轟烈烈地開展了起來。

    日本的很多「大家」都熱衷這一行業,比較有名的就有我們的老熟人大內家和細川家,兩者甚至還為了行業壟斷問題打了起來(正在進行中)。而我們親愛的島津氏,也是這一系列「大家」裏面最小的一家,之一。

    島津家也屬於「歸化人俱樂部」成員,而且自己吹得很牛,說自己是秦始皇的後代秦氏子孫惟宗氏的後代。雖然不知道是真是假(八成是假),但其祖先還是在政府混得可以,第1代當主曾經兼任九州島南部的薩摩、日向、大隅三國守護(「九州」就是九國),甚至還出任了越前守護(很熟吧,朝倉孝景先生的主要活動場所)。後來島津家不停地繁衍生息,分出了越前島津氏、信濃島津氏、河州島津氏、若狹島津氏及江州島津氏。光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島津家的家況是相當的好,別人家餓死一堆人的時候他們家能生出這麼多。不過這種抵制計劃生育政策的行為給我造成的一個重要麻煩是,我在看日本戰國史料時幾乎在日本的各個角落都有看到姓島津的出現,相當之頭疼。作為本家,九州地方的島津氏是最顯赫的。不過放在戰國初年,即使是九州的島津家恐怕也不會把自己當時的處境同「顯赫」這個詞聯繫起來的。

    (以下所稱島津家或島津氏均指九州島津氏)

    雖然鎌倉幕府時島津家有大幅度發展,但緊接着南北朝時期家族內就因為政治立場問題而開始分裂,到戰國初年,其嫡系本家已經在與同族混戰和鎮壓國人起義的過程中破敗不堪,號稱三國守護的九州豪族貌似也難逃一些名門衰亡的宿命。可是歷史就愛開玩笑,當一百多年後九州島幾乎只剩下一個諸侯時,沒有人會再去質疑這個家族的強大;而當三百多年後一場叫做「明治維新」的運動開始後,更不會有人敢去忽視這個姓氏。那時,整個天下,都會被這個家族所左右。

    不過不是現在。

    鑑於此時島津家的情況,帶着有色眼鏡的我決定懶得發訃告了——主線繼續。

    每個戰國諸侯家都是一部無情的分裂史與仇殺史——我不是在說島津家,而是大內家。

    2月4日,將軍足利義政命豐後守護大友親繁、石見的益田兼堯偕同大內教幸討伐安藝、周防兩國。大內教幸呼應東軍,在赤間關舉兵。

    大內教幸,是一個不屈不撓的人。

    大內家的家庭矛盾是這麼一回事,我理了半天才理清:大內政弘爺爺的哥哥由於反對幕府而被鎮壓(就是前面提到過的被足利義滿打擊時大內家的家督),死後家督由他爺爺繼承;緊接着他爺爺又與爺爺的弟弟相爭,最後滅了那個弟弟;而他爺爺死了之後不知為何沒有將家督傳給他自己的兒子,結果被他哥哥的兩個兒子,即大內政弘的伯父搶了起來,其中一個滅了另一個;而他伯父運氣背,在永嘉之亂中陪將軍足利義教中了赤松家的鴻門宴而冤死了,使得家督之位回到了大內政弘爸爸的手中;大內政弘的爸爸貌似不是長子,又好像是養子,使得政弘的伯父,也就是這次出現的大內教幸心懷不滿,於是這兩兄弟又打了起來,最後老爸把伯伯趕跑了。此次大內家pk劇本的唯一不同處是,這回兄弟沒有死在兄弟手上,老爸把這個伯伯留給兒子去解決,自己先走一步了。

    能夠撐到侄子這一輩,不能不說大內教幸較之他的前輩們有了很大的進步。應仁之亂爆發後,他的身價迅速提高。細川勝元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將其招攬了過來,成為動搖大內軍的一個制勝法寶,效果顯著——實踐證明,最強大的事物總是內部出問題,內因畢竟是根本原因啊!

    3月8日,在這個未來的婦女節這天,南朝遺臣們在紀伊國的藤白起兵——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會來「護駕」,倒是更有可能只是糾集了一群土一揆和無業浪人罷了。

    3月26日,正版大將軍足利義政居然招各路諸侯到室町御所,舉行猿樂大會,裏面還有東西軍的將領。這足以說明兩點:1.足利義政真的可以退休滾蛋了;2.東西軍將領很有職業意識,戰場上是一回事,戰場外是一回事——雖然不出意外他們應該都是帶兵前來的。真不知道雙方見面是什麼樣的情況,但我們所知道的是,雙方回去後接着打起來了。

    借着大內教幸這股勁,細川勝元開始展開一系列外交攻勢,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3月,細川勝元策反西軍諸將。大內氏的大批國人眾受大內教幸號召而轉歸東軍旗下,西軍的優勢地位受到動搖。

    4月,細川勝元不斷散佈大內政弘隱退的流言。

    5月19日,大內政弘部將仁保弘有聯結安藝的西條眾,倒戈呼應東軍。

    6月,土岐氏、一色氏投靠東軍。足利義視與畠山義就不和等流言廣為流傳,又傳言大內氏家臣杉七郎投靠東軍。

    與此同時,惡性打砸搶燒事件不斷升級:

    6月29日西軍攻擊東軍的山科,並放火焚燒。

    7月19日西軍的大內政弘向東軍的山城勸修寺進攻,並將之燒毀。

    7月20日西軍的大內政弘燒毀勸修寺附近的醍醐寺。

    不過大內政弘用行動擊破了東軍的謠言,於7月25日控制了山城國——大內家果然還是很強大。

    就在此時,東軍卻傳來噩耗:東軍主將之一,近江、出雲、飛彈、隱歧四國守護京極持清逝世,享年62歲。

    在歷史中我們要分清兩種人:一種是在歷史上很活躍的人,一種是在歷史上作用很大的人。這兩類人有時候是合一的,有時候卻不是。有些人很風雲,卻地位不高,比如骨皮道賢同學;有的人作用很大,卻不怎麼出名,比如京極持清同志。

    在應仁之亂中,東軍最高決策層的人物也就那麼幾個,京極持清絕對算一個,而且可以說地位僅次於細川勝元。這既歸功於其「四職」家族的高貴血統,也得益於其年長的輩分關係。由於嫡子比他死得還早,所以京極家一下子群龍無首,家臣們先是胡亂擁立了嫡孫孫童子(幼名)繼位,後來又讓持清的另一個兒子京極政經繼位(大概是嫡孫又死了),結果引發了京極持清與自己的另一個侄子京極高清(幼名乙童子)的爭鬥。

    而與此同時,有幾個家族正在用兇險的眼光注視着京極家的混亂,時不時地舔舔乾燥的嘴唇,露出了可怕的獠牙。他們分別是飛驒國的姊小路家、隱歧國附近的三好家、北近江的淺井家、南近江的六角家,以及前面提到的,出雲國的尼子家。

    當然,除了主戰場外,還有一些其它的打打殺殺。比如畠山義就跟他養子不和,請朝倉孝景過來滅了他(朝倉兄老乾些這事);九州島上肥前國發生火併,引來了日本倭寇最大基地對馬島上的宗氏(姓宗的一家小地主)前來增援;大內家在周防國的守護代陶弘護大敗大內教幸,大內教幸跑到了石見國——看來能力不一定與意志力成正比啊!

    這位陶弘護,此時年僅16歲,是當時大內家家臣裏面最為傑出的一位,深得大內政弘信任,被他委以了重任,成為政弘進京時留守領地的後方總司令。不過世事難料,此時戰場上春風得意的陶弘護不會預見到自己12年後會慘死在一場宴會上;而大內政弘也不會料到,西國名門大內家,最後竟會敗亡在這個自己信任有加的年輕人的孫子手上——這就是歷史,這就是命運。

    最後是真正的大訃告:

    12月27日,後花園法皇駕崩,享年52歲。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無論是天皇還是將軍還是諸侯,都喜歡自己提前退位然後遙控朝政,而且還給自己取些很大氣的名字,比如天皇退位叫「上皇」、「法皇」,將軍退位了則自稱「大御所」。這種情況使得這些人的子孫們平生最想做的就是等自己老爸死了再自己退位,遙控自己的兒子。中國這種情況一般很少,可能是因為我國的君主制度比較完善,你要退就真的得滾蛋的緣故。這位後花園法皇也算是生不逢時,沒權力也就罷了,還遇上這種亂世,連皇宮都被佔領過。當時有詩為證:「君知否?帝都一片荒涼,夕陽漫照野地,金絲鳥見此風光,淚泗長。」天子尚且如此,何況黎民百姓?對此我也胡謅一首,聊表感慨:

    《山坡羊·京都懷古》

    焦土一觸,歷史回顧。

    萬千山河皆亡故。

    望黎民,踏歧途。

    傷心戰國經行處。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本章完。

    ;



第五章1470年  
相關:    天才高手在都市  逆劍狂神  生活在美利堅的森林遊俠  井口戰役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日本戰國史——全言著第五章1470年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日本戰國史——全言著"
360搜"日本戰國史——全言著"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8s 3.749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