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六百四十九章:金尚書的決心

    武英殿中,看着天子用最狠的口氣,說着最服軟的話,老大人們不由一陣無語。

    好吧,他們剛剛的擔心,屬實是多餘。

    就算不談天子對于謙一直以來的愛重,單純從朝局的角度出發,天子也不可能真的在這個時候撤換兵部尚書。

    整飭軍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牽涉到方方面面的關係,所以,想要真正的推行下去,負責主持之人不僅要有通盤全局的能力,而且要有足夠的威望地位,除此之外,還要有敢於觸動既得利益集團的勇氣和清廉自守的氣節。

    這四者缺了任何一個,這件事情都難辦成。

    從朝中出現整飭軍屯的風聲起,到如今有完整詳細的章程,並且順利的通過廷議,可以開始施行,雖然背後有天子的推動,但是,于謙的作用絕對是不可抹殺的。

    真的要換了他,朝野上下動盪還是其次,最難的是,在這個節骨眼上,找到一個真正能夠接替于謙的人……

    說到底,天子畢竟是天子,過往的種種其實早該讓他們明白,如今的這位聖上,理智的嚇人。

    從土木之役在朝堂上攝政到如今,他老人家不是沒有發脾氣的時候,但是,不管情況如何危急,情緒如何激動,天子幾乎都不曾真的被情緒左右,而下任何決定,更何況,是這種傳出去會立刻引起朝堂震動的決定。

    所以打從根上起,只怕天子就只是想讓于謙服軟,沒打算真的讓他停職,更不要提撤職了。

    可誰想到,于謙這個愣頭青,連辯駁的話都不說一句,反而跟天子慪氣,真不知道,這貨到底是咋想的。

    能夠讓天子自己給自己找台階,滿朝堂上下,于謙也是獨一份了!

    於是,眾人的目光不由看向了于謙,不約而同的給他打着眼色。

    天子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于少保,您就別鬧了……

    所幸的是,于謙到底也不是不識抬舉的人,聽了天子的話,他沉默片刻,終於抬起頭,臉色有些複雜的開口道。

    「謝陛下寬恩,臣必萬死以報!」

    話雖是如此說,但是古怪的是,在于謙的臉上既看不到劫後餘生的情形,也看不到事情圓滿解決的如釋重負。

    相反的,不知為何,老大人們總覺得,于謙的神色當中,除了感念聖恩之外,還夾雜着些微的擔憂和幾乎微不可查的失望。

    不過,這般神色只是一閃而過,旋即,于謙便恢復了平靜,清癯的臉上讓人看不出喜怒。

    這讓在場諸人不由面面相覷。

    這場罷職風波,大概,應該,差不多,算是過去了?

    按理來說,天子都金口玉言說了,讓于謙繼續留任,于謙也沒有推辭,這件事情便算是結束了。

    但是,幾乎是在場的所有人心中都有一種奇怪的感覺,似乎還有什麼事情沒有了結,好像有什麼細節被他們忽略了,可具體是什麼,他們卻也說不出來。

    不過,無論如何,對於老大人們來說,能夠儘快結束這場風波,總歸是好事。

    事情雖然解決了,但是場面不免有些尷尬。

    天子九五之尊,被于謙氣到這個份上,要是還指望他老人家來緩和氣氛,在場的這幫人也就太沒眼色了。

    於是,老大人們對視一眼,紛紛上前,道。

    「陛下聖明,胸襟寬廣,心懷天下,此誠聖君之象也。」

    「請陛下放心,經此一事,於尚書必定更加盡心竭力,為朝廷效命。」

    「陛下德澤萬民,臣等敬佩萬分。」

    一堆恭維的話奉上,天子的臉色總算是好看了幾分。

    見此狀況,老大人們趕緊轉移話題,於是,刑部尚書金濂輕咳一聲,上前道。

    「不敢欺瞞陛下,臣實有一事不解,那寧遠侯縱使牽涉軍屯一案,但是到底戰功累累,貴為侯爵,即便朝廷要整飭軍屯,會懲治於他,也不至於有性命之危,緣何他竟在得知于少保暗中查探軍屯一事後,鋌而走險行謀刺之事?」

    「方才廷議之上,陛下言錦衣衛有密疏呈上,臣斗膽,不知陛下可否將此密疏及昌平侯所呈上的一應證詞物證人證移交刑部,以便察查清楚,儘快覆奏。」

    果不其然,提起正事,天子的臉色終於開始恢復了正常。

    不過,聽了金濂的奏請,不知為何,天子似乎有些猶豫,片刻之後,才從手邊翻了翻,然後拿出兩份奏疏,遞到內侍的手中。

    於是,內侍恭敬接過,然後走下御階,將奏疏遞到了金濂手中。

    金老大人接過來一瞧,這兩份奏疏,一是楊洪呈上去的,楊信的家信,另一封,則是他剛剛奏請的,來自錦衣衛的密疏。

    他沒有急着拆開,而是疑惑的望着天子,他沒記錯的話,除了這些之外,楊洪的奏本及楊能的自陳書,也是這件案子當中十分重要的物證,然而……

    「這兩份東西,金先生先帶回去,至於楊侯的奏疏和楊能的自陳書,先留在朕這,金先生想知道的,那份錦衣衛的密疏當中有所提及,不過,朕得知此事的時間太短,所以,錦衣衛查得的東西也有限,但是,總歸是有個方向。」

    還未等金濂發問,天子的聲音便已響起。

    於是,金老大人只得將到了嘴邊的話吞了回去,聰明如他,自然明白,有些東西天子不給他,一定有不方便給的理由。

    就算是要問,也得私下裏問。

    躊躇了片刻,金濂朝着天子拱了拱手,然後便抬手拆開了楊信的那份家信和錦衣衛的密疏,細細瞧了起來。

    前者倒是沒什麼出乎意料的,和在廷議上所述的一樣,楊信在信中寫到了于謙遇刺的來龍去脈,以及他在審訊過程當中得到的一些證供。

    這些東西廷議的時候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所以,金濂粗略的看了一遍,便轉向了錦衣衛的那份密疏。

    不得不說,這份密疏沒有讓他失望,但是……也沒有達到他的期望。

    通篇看下來,金濂心中的不少疑惑,頓時有了方向,與此同時,他也不由苦笑一聲。

    果不其然,他在偏殿的感覺一點都沒錯。

    剛剛在廷議之上,天子根本就是在詐任禮!

    這份密疏當中,的確寫出了任禮謀刺于謙原因的一個可能,但是,就如天子所說,時間太短,即便是錦衣衛,能夠查到的東西也有限。


    僅憑密疏中呈現的內容來看,只能說是有了一個大致的方向和相對合理的解釋,但是,具體的證據和一應的細節,都還沒有掌握。

    所以說,如果不是任禮自己的心防被攻破,諸勛貴也各懷鬼胎,這件事情,只怕真的沒那麼容易被解決。

    不過,無論如何,廷議已經過去了,任禮也被扔進了詔獄裏頭。

    不管是使詐還是怎麼着,天子該做的已經做了。

    但是,如此一來,刑部的壓力就大了!

    事實上,錦衣衛的這封密疏當中,只說了一件事情,而且,如所有人意料的一樣,正是和任禮鎮守甘肅期間的侵佔軍屯有關的事。

    當然,就像金濂等人所疑惑的,僅僅是侵佔軍屯,根本就不可能解釋任禮為何會如此冒險,謀刺朝廷重臣。

    他之所以會這麼做,是因為在侵佔軍屯的背後,還藏着一件更為嚴重的大事!

    這件事情,還要從正統八年說起。

    那個時候,任禮還在甘肅鎮守,當年的六月,他給朝廷上了一本奏疏,建議削減將領開墾荒地,向朝廷繳納的賦稅,以鼓勵邊防。

    按照之前的規定,邊將帶領家僕開墾荒地的,每頃要向朝廷輸糧十二石,這個數字遠遠高於普通的民田,幾乎和軍田的納糧額度相近。

    奏疏遞到中樞之後,在當時的朝堂之上,其實是引起過爭議的。

    贊同者認為,此舉可以加強邊防,讓邊將在戍守之時更加用心,畢竟,有恆產者方有恆心,邊將置產業在邊鎮,在抵禦虜賊之時,才更會盡職盡責。

    反對者則認為,此舉會使得私墾田在邊鎮愈演愈烈,有了這道政令,邊將必然會更加肆無忌憚,役使軍士開墾私田,中飽私囊,如此一來,軍屯廢弛,邊軍戰力下降,長遠來看,得不償失。

    這件事情在朝堂上爭論了一段時間,但是最後,還是順利的通過了。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因為當時的天子,也即是現在的太上皇剛剛親政不久,對曾經大破阿岱汗的任禮十分看重。

    與此同時,雖然親政不久,但是,從那個時候起,太上皇便已經有意要對瓦剌動手。

    雖然長遠來看,任禮的這個建議,會加重軍屯廢弛。

    但是,短時間之內,的確對邊防有好處,能夠為之後對瓦剌動兵做準備。

    因此,自那之後,邊將開墾荒地,只需向朝廷納糧八石,便可名正言順的在戶部登記造冊,劃為私田。

    應當說,這個建議通過了之後,任禮在軍中的威望迅速拔升,甘肅的邊防也的確有了暫時性的明顯的好轉。

    對於這一點,其實朝中的很多人都頗有微詞,覺得任禮是在籠絡人心,所以才上了這本奏疏。

    當然,不管朝中議論如何,這件事情畢竟走的是正常的流程,並沒有任何違規之處。

    之所以會在這個時候被提起來,是因為錦衣衛注意到了隱藏在這封奏疏背後的內情。

    要知道,任禮並非是第一年到甘肅鎮守,早在正統元年的時候,他就受命佩平羌將軍印,以副總兵之職出鎮甘肅,其後兩年間,和虜賊大大小小交戰數次,直到正統三年遠征阿岱汗大勝之後,回京受封寧遠伯。

    但是,在京中呆了不到半年的時間,他便又回了甘肅,升任總兵官。

    到正統八年,任禮遞上這份奏疏為止,他在甘肅至少已經鎮守了將近七年的時間。

    於是,一個問題便出現了,是什麼樣的契機,導致了任禮在鎮守甘肅七年之久以後,向朝廷上了這樣的一份奏疏呢?

    這件事情,在當時沒有人深究,但是,當傳來任禮謀刺于謙的消息之後,朱祁鈺便順理成章的想到了軍屯上頭。

    於是,他便命人翻出當年的奏疏,讓錦衣衛趕赴甘肅詳查。

    結果,果然查到了一點東西。

    當初太宗皇帝北征,以金戈鐵馬懾服了整個北漠,兵鋒所指,無不低頭,其中便包括當時的諸多蒙古部落。

    永樂後期,太宗皇帝在嘉峪關外,挑選了七個臣服於大明的蒙古部落,設置了關西七衛。

    關西七衛地處瓦剌和西域之間,背靠甘肅,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阻隔瓦剌和西域之間的聯繫,將瓦剌孤立起來,迫使其臣服於大明。

    因此,關西七衛和瓦剌之間,可謂是宿敵。

    但是,在也先成為太師之後,瓦剌越發強盛,關西七衛在和瓦剌的對抗當中日漸落入下風。

    於是,在正統八年的年初,又一次大戰失利之後,關西七衛中的赤斤蒙古衛都督且旺失加決定將一部分族人遷徙到肅州附近的也洛卜剌,但是,此舉遭到了當時的甘肅總兵官任禮的強烈反對。

    隨後,且旺失加做出讓步,請求在也洛卜剌只建寺廟,駐紮一部分牧民,作為日後大戰失利後的臨時避難之處。

    但是,即便是這樣的請求,依舊遭到了任禮的拒絕。

    隨後不久,也先向且旺失加請求聯姻被拒,雙方再次開戰,赤斤蒙古衛節節敗退,不得不龜縮一隅,暫時讓出了西域的通道。

    而也先在擺脫了關西七衛的鉗制之後,從西域獲取了大量的物資,進而在短短的幾年之內,開始對大明發起了進攻。

    密疏當中所寫,到此為止,並沒有將事情說的太明白。

    但是,其實事情的輪廓已經逐漸清晰了。

    金濂作為常年審案的大家,幾乎是在看完密疏之後,立刻便梳理出幾個重要的疑點。

    首先,赤斤蒙古衛雖然偶爾也有截殺西域使臣的狀況出現,但是,對於大明一向十分恭順,而且和瓦剌是死敵。

    按照太宗皇帝的設想,肅州和赤斤蒙古衛之間,本就是互幫互助的關係,所以,任禮沒有理由拒絕且旺失佳要遷移一部分族人的要求。

    其次,任禮在這件事情上的態度過於強硬,而且,就在且旺失加提出要遷居之後不到一個月,任禮就上奏提議削減邊將墾田的賦稅。

    這兩者之間,若說沒有聯繫,只怕讓人難以相信。

    當然,直覺告訴金濂,除了這些明顯的疑點之外,這件事情背後,一定還藏着更深一層的秘密……

    將奏疏合上,金濂的眉頭緊皺,似乎在糾結什麼。

    片刻之後,他輕輕嘆了口氣,神色之間再無猶疑,上前拱手道。

    「陛下,此事重大,且時間已過許久,想要徹查清楚,恐怕不易,故臣請命,親赴甘肅徹查此案,請陛下允准。」



  
相關:  重生大唐皇太子  北宋官家  大唐皇太子  明謀天下    盛賦  種菜骷髏的異域開荒  全球廢土:避難所無限升級  離婚後的我開始轉運了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皇兄何故造反?第六百四十九章:金尚書的決心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皇兄何故造反?"
360搜"皇兄何故造反?"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9s 4.01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