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車在廣袤的平原上急速行駛,厚實的車窗上,因為內外溫度的差異,蒙上了厚厚的一層霧水。
郭守雲依靠在床頭上,用剛剛熄滅的煙頭,在車窗上畫了畫,寫出一行字:「走出去,融進去。」當寫完這一段話之後,他沉默片刻,又寫了一行:「王安公司。」
對於現在的人來說,也許大家都知道ibm,但是卻不知道在六七十年代的世界計算機市場上,曾經有一個中國人創造的公司,一度向當時的ibm發起過衝擊,而這家公司,就是上海人王安所打造的王安公司。八六年,該家公司以年收入超過三十億美元的勢力,挺進了全美大型企業一百五十強,作為計算機博士的王安本人,也以二十億美元的身價,躋身全美十大富豪之列。除此之外,王安本人還榮獲過里根親自頒發的「自由獎章」,他的名字還被列入美國發明家名人堂,而這個創立於190年的名人堂,只收納了包括愛迪生在內的六十八個人。
老實說,不管是前世還是今生,郭守雲都對這個王安公司沒有絲毫的了解,在他的腦子裏,甚至沒有半點對這個公司的認知,而作為深具眼光的里爾克,卻建議他在邁出的第一步上,就選擇這個瀕臨絕境的企業。
里爾克現在事先就有了這方面的打算,他對王安公司目前的狀況做了很深入的了解,按他的說法,郭氏集團選擇王安公司作為進軍美國地第一步棋,有着至少六個方面的優勢:第一。王安公司目前正在遭受來自美國同類行業的聯合打壓,他們資金狀況陷入了真正的窘境,而郭氏集團現在沒別的,就是有錢,有炒匯市場上的上千億盧布做後盾,即便是用錢砸也能把王安公司砸胖一圈了;第二,王安公司的財務危機,直接影響到了它在股市上的市值。說白了,股民已經把這家公司地股票看做垃圾股了,而郭氏集團在這個時候選擇入場,一方面容易和王安公司方面達成妥協,另一方面也能在最大程度上打開郭氏集團的知名度。本來嘛。股市的是經濟消息流傳最快的一個地方,王安公司在面臨破產倒閉的關頭,突然有一筆強大地外來資金注入,那麼股市首先做出的反應,就是調查這筆資金的來路背景。在那種情況下,郭氏集團將會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美國人的視線。從這方面考慮,即便王安公司是扶不起的阿斗,那郭氏集團也能通過這一步。實現進入美國市場的首要目的;第三,任何一個國家的市場都具有排外地性質,而王安公司作為一家立足美國的大型企業,其本身肯定具備雄厚的社會資源,以它為跳板,郭氏集團將以最快的速度、最簡單的方式,獲得進入美國市場的現實機會;第四。王安公司作為一家老牌的計算機生產開發企業,其本身在這一領域內有着很完備地從業體系,該公司的技術研發機構,也就是王安實驗室。容擴了計算機領域內軟件、硬件技術專家數百人,同時,企業手上還握有計算機領域內的三十餘項專利。目前,美國幾家實力雄厚的計算機企業,正虎視眈眈地靜候王安破產。以便在最後時刻將他們所覬覦的東西搞到手。從這一點上看。王安公司的問題主要出在售後、發展思路、高層決策幾個方面,與真正的公司技術沒有任何聯繫。里爾克認為。收購這樣的一家企業,對郭氏集團地未來盈利必將大有助益;第五,計算機領域這幾年發展地速度相當快,而蘇聯本身也有一大批相關方面的專家,但是目前呢,國內因為政局地動盪以及市場的萎縮,計算機行業並沒有形成任何規模,不說別的,就連莫斯科的國家計算機中心都在大幅裁員。而國內各方巨頭,都對這方面的東西不感興趣,因此,郭氏集團大可以趁此時機兩面出手,一方面搜羅本國的相關人才,一方面收購王安,並最終將兩方面的因素統合一體。到那時,東西結合起來的技術力量,未必不能在國際計算機市場上搶奪一席之地;第六點,也就是最後一點,在里爾克看來,王安公司是一家華人公司,郭氏集團從本質上講,也是一家華人公司,所以,從這方面看,兩家實業更具備先天上的併購條件。
里爾克的分析很全面,也很到位,如果說在這種情況下郭守雲還不動心,那他就是棒槌了。作為一個從二十一世紀過來的人,郭守雲知道,未來的計算機市場有多大,其中參雜的利潤有多高,不說別的,就單是前世所看的那些小說里,世人就幾乎把美國的幾大相關集團意淫了個遍。當然啦,那些東西只是無稽之談,什麼收購微軟、ibm的股份,純粹扯淡,要是有錢就能收購的話,那以中國的外匯儲備,什麼空客、微軟之類的,不早就改名換姓了?像這種美國的大型技術類企業集團,別說收購他們半數的股票,誰要能收購百分之一二,估計來自美國政府的干預馬上就追過來了。另外,你有個收購股份,人家還有稀釋股票、多渠道增持這一說呢,一股外國的資本,如果和企業上層達不成妥協,沒有企業所在國政府的默許,就貿貿然跑過來大肆收購,那純粹是錢多了燒手,自己上門送死來了。
但是現在郭守雲所面臨的局面不同,里爾克的分析很具體,王安公司破產在即,同時還面臨國內同行業的壓榨,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急需外來資本的注入,如果沒有來自美國政府方面的干預,這一筆生意大有可為。如今要是說還有什麼困難,那就是如何避開美國政府的干預,讓他們給郭氏集團的資本讓出一條路來。
避開?郭守雲知道,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可以避開的干預,只有可以通過交易達成的妥協,這筆交易和誰做?在哪方面取得妥協?太不幸了,郭守雲這個奸人現在有很多可以選擇的機會---摩根斯坦利在與他尋求合作,這是一個足以利用的因素,但是郭守雲現在不想去碰。而除了這方面的考慮之外,他還有一個更好的選擇,那就是古辛斯基,這個猶太老鬼的背後,密密麻麻都是美國人的影子,鼻子稍稍敏感一點的人,甚至能從他身上嗅到美聯儲的味道。老小子前段時間炸了遠東商業銀行的新主體大樓,還險些把他郭守雲置於死地,現在風水輪流轉,輪到原來的下家說話了,怎麼地,在收購王安公司的事上幫點小忙還做不到?
看着郭守雲在車窗上寫下的那兩行字,里爾克心中暗喜,他知道,眼前這位年輕人已經下定了決心,也許從莫斯科回來之後,收購王安公司的計劃,就會立刻提上日程了。
無怪乎里爾克對集團的事如此上心,雖然說他不是集團的一把手,但是對於一個多半生都鬱郁不得志的猶太人來說,里爾克這段時間的生活,可以說是他之前從來都不敢想像的。他從未覺得自己精力如此充沛過,也從未覺的自己如此年輕過,就像他時常告誡女兒的那番話一樣----「這個世界上,只有有了郭氏集團之後,才有了真正的里爾克,而我的心血,我的生命,我的一切的一切,都在集團的事業上。」
巨人邁出的每一步,都是相當緩慢的,但是當腳步落地的那一刻,往往也能帶來劇烈的震顫,如今的郭氏集團還算不上真正的商業巨人,它充其量是一個體積龐大、充滿膿水的腐敗聯合體。但幸好的是,作為集團的創始人,同時也是集團的第一代領導人,郭守雲以及他的幕僚們,都深刻認識到了「骨架」的重要性:以腐敗的血液侵蝕為先導,以侵蝕後收穫的地方勢力、雄厚資本為肉體,以鮮活而正面的輿論宣傳為皮膚,再加以實業性的骨架作支撐,只有當這一切都做到位之後,一個拼裝起來的巨人,才算是真正的站起來了。到那時,展現在世人面前的將不再是一個腐敗的團體,也不再是一個以投機倒把發家的黑色團伙,而是一個有血有肉、令人感覺實力雄厚,同時又與世人利益息息相關的商業聯合。
既然決定要大舉進軍美國市場,決定要收購瀕臨破產的王安公司,那麼郭守雲認為,這次的莫斯科之行就有必要調整一下計劃了。原本他的打算,只是在莫斯科停留一天,參加完經濟改革論壇的主要會議之後,就打道回府,但是現在看樣子需要多停留兩天了。一方面,他要與古辛斯基達成一個妥協,讓這個老東西替他安排好進軍美國市場的路子,另一方面呢,他還要與經費緊缺的國家計算機中心聯繫一下,那裏不是裁員嗎?沒關係,裁的越多越好,郭氏集團需要這些人,你裁我收,大家是皆大歡喜。
哎呀,郭守雲這個愁啊,目前集團是越做越大了,可是他手上可以用的人,卻還是那麼幾個,也許......也許從莫斯科回來之後,是到了出去轉一轉的時候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1s 3.978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