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李憲上奏請求再起大軍,主張把兵力集中在涇源一帶,自西寧寨開始,設置堡障,直抵嗚沙城,駐兵屯防,討伐西夏。一窩蟻 m.yiwoyi.com李憲督運糧草,聲稱秉受了趙頊的聖旨。自都轉運使以下,不能如期按量轉運糧草者,都要被處死。老百姓見前次被征去服役的人多數凍餓而死,都不願意再去運送軍糧。官府出錢百緡,也無法雇得民夫。為了逃避徭役,百姓紛紛入山立柵自保,不聽調遣。官吏於是去山中催逼百姓,動輒毆擊。解州一帶甚至出現械責縣令,依然不能招集服役百姓的現象。另一宦官李舜舉對李憲所為十分不滿,上疏趙頊說道:「李憲陳師邊境,勞民傷財太過分了!」趙頊這才下令李憲罷兵,召他回京,進賜景福殿使、武信軍留後,不久又回熙河。
元豐六年二月,西夏又進犯蘭州,首先攻破了西門關。副使李浩除了困守之外,別無他計。虧得鈐轄王文郁,夜裏率領死士七百餘人,縋城而下,各持短刀潛入夏軍營寨。夏軍猝不及防,竟然被他們一舉衝破。夏兵東奔西逃,大敗而走,西門關得以收復。夏軍又轉寇各路,均遭擊退,兵力也很敝,於是由西南都統昂星嵬名濟,上書要求講和,趙頊即令劉昌祚答應通誠。西夏又遣使上表,要求宋朝歸還侵疆。趙頊不肯,於是西夏仍有貳心。
李憲認為蘭州位置極為重要,是西夏必爭之地,儘管西夏曾經多次聚兵卻假裝平靜無事,意在集結重兵以尋求時機大舉進攻。因此,他命令增修城守塹壁,積存城守器械,積極做好了守城準備。儘管李憲率所屬部眾據城固守,但蘭州畢竟是一座孤城,即便沒有被攻克,也不能對西夏構成什麼致命威脅。
次年冬天,西夏又大舉進攻蘭州,步騎號稱八十餘萬。由於李憲做了充分發準備,西夏圍城十餘日而未能攻克,因糧草不濟被迫撤兵。趙頊詔令李憲遴選精騎追擊,果然取得了勝利,但是李憲卻誇大戰功,奏報全勝。永樂城將士的屍骨未寒,李憲卻在蘭州頻頻向朝廷遞送捷報,從而激怒了朝中大臣。
御史中丞劉摯,上奏彈劾李憲貪功生事,遺禍至今,不可不嚴懲。趙頊迫於壓力,只得貶李憲為熙河安撫經略都總管。後來西夏再寇延州德順軍,定西城,以及熙河諸寨,都沒有得逞。不久,又圍定州城,被熙河守將秦貴擊退,西夏這才消停了。
不久,趙頊罷免了蒲宗孟,用王安禮為尚書左丞,李清臣為尚書右丞,調呂公著知揚州。因為司馬光上了《資治通鑑》一書,被趙頊加授為資政殿學士。《資治通鑑》一書,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到五代。以年為經、國為緯,備列事目,又參考了群書,評列異同,合三百五十四卷,歷經十九年才寫成。趙頊下詔獎諭道:「前代沒有聽說過有此書,得你辛苦編輯而成,比荀悅漢紀好多了。荀悅是漢末潁陰人,曾經刪定漢書,作帝紀二十篇,所以趙頊把司馬光和他相比。
到了元豐八年
正月,趙頊得病了重病,於是命輔臣代為到景靈宮祈禱。但是群臣分別祈禱天地宗廟社稷之後,依然沒有效果,反而病情加劇。輔臣等入宮問安,就請立皇太子,並請皇太后一同聽政。趙頊已經無力回答,只能略略點頭而已。趙頊本來有十四個兒子,八個早死,第六子趙傭此時居長,趙頊已封他為延安郡王,但只有十歲。
在擬立皇太子的時候,職方員外郎邢恕想立異邀功,竟然去拜見蔡確,說道:「國有長君,是社稷的幸福。你為什麼不從岐、嘉兩位王爺當中,選擇一人擁立?如此一來,既可安國,又可保家,豈不是兩全其美嗎?」蔡確躊躇半晌,才說道:「你說得也有道理,但不知太后的意見如何?」邢恕說道:「岐、嘉二王,都是太后所生。母子恩情,當然比平常人要好,你還有什麼疑慮的?」
蔡確聽了,大喜道:「我去和高太后商量,以免另生枝節。」邢恕說道:「我先去密議,包管成功。」言完辭出,於是去見太后侄兒高公繪兄弟。高公繪迎入,邢恕寒暄幾句話,就附耳密談。高公繪搖頭不答,邢恕又說道:「延安還很幼小,怎能比得上岐、嘉兩位王爺?何況岐、嘉本來都被稱為賢王。」高公繪道:「這是斷不便行,你難道想貽禍我家嗎?」邢恕碰了一個釘子,乘興而來,敗興而返。
這岐、嘉二王,便是趙頊的胞弟昌王趙顥、樂安郡王趙頵。趙顥徙封岐王,趙頵進封嘉王。兩人因為趙頊得病,曾經入問起居,高太后也防着這點,命他們不必經常入宮,並暗中叫梁惟簡妻,預製了一件十歲孩子可穿的黃袍,密教他藏在懷裏進呈。
邢恕心還沒有死,再與蔡確密謀,想約王珪入問宮探問帝病,暗中指使知開封府蔡京,在外面埋伏劍士,準備脅迫王珪。如果王珪有異議,就將王珪斬首示眾。哪知王珪命不該絕,還沒有和蔡確約定,就先入宮定議,冊立延安郡王。三月朔日,延安郡王趙傭,被立為太子,賜名煦。皇太后高氏,權同處分軍國重事。
五日後,趙頊駕崩,只有三十八歲。趙頊在位改元二次,合計有十八年。太子趙煦即位,尊皇太后高氏為太皇太后,皇后向氏為皇太后,帝生母德妃朱氏為皇太妃。又追尊先帝廟號曰神宗,葬永裕陵。晉封叔趙顥為揚王,趙頵為荊王,弟弟趙佶被封為遂寧郡王、佖為太寧郡王、俁為咸寧郡王、似為普寧郡王。尚書左僕射王珪為岐國公,潞國公文彥博為司徒,王安石為司空,余官一律加秩,賜致仕各官服帶銀帛各有不同。
高太后,小名滔滔,蒙城縣漆園鎮十里井村高莊人。她的曾祖父是高瓊,祖父是高繼勛,她還是曹彬的外曾孫女。她的母親曹氏,是曹皇后的姐姐。她小時候就經常在宮中,和英宗認識,由仁宗作主訂親。慶曆七年,兩人成婚。
宋英宗趙曙與皇后,算是一對青梅竹馬的恩愛夫妻。趙曙是濮安懿王第十三子,仁宗趙禎的侄子,而高
氏是曹後姐姐的女兒,兩人自幼被選入宮。當時宮中人稱趙曙為"官家兒",高氏則為"皇后女"。趙曙十六歲時得聘高氏為婦,因仁宗皇子夭折,趙曙得以即位為帝,高氏也順理成章地入主中宮。
趙曙與高氏婚後伉儷情深,高氏為他誕下了四子四女,皇帝所有的子女皆由皇后所出。英宗治平年間,一向多病的趙曙身體好轉,但高皇后仍不讓他臨幸宮人。曹太后覺得不妥,就讓親信悄悄勸皇后道:「官家即位已久,如今身體又已痊癒,怎麼可以左右無一侍御者呢?」高皇后聽後頗不高興,回答道:「去跟娘娘說,我嫁的是十三團練,又不是嫁他官家!」十三團練是指趙曙,他在濮王諸子中排行十三,仁宗在位時,長輩們都叫他"十三",仁宗封他為團練使。
這話後來傳至宮外,成了士大夫們的笑料。他們都覺得英宗乾綱不振,以致皇后強悍如此。但是趙曙雖然有點優柔寡斷,卻也是有脾氣的人,倔起來也敢跟養母曹太后作對,他能尊重皇后,並按她意見不納嬪御,自然是因為兩人青梅竹馬的感情。可惜他們未能白頭到老。趙曙僅做了四年的皇帝便駕崩,撇下了當時三十多歲的皇后高氏。
高太后的胞弟高士林,自幼學文習武,涉經史,通大義,不僅文才好,且曉武略,為人正直,以內殿崇班的低級軍階在京城騎兵部隊服役數年,盡職工盡責。英宗想提升他的官職,並以仁宗在位擢升外戚曹家用官職為依據。高皇后勸道:「我做了皇后,我的娘家高家已是高貴的皇親了。對我娘家人的提升,更要慎重。再說我弟士林,已獲升朝籍,在朝廷上有一個職差已經過分了,哪能再晉職?至於我高家族人,那是不能同曹家親族相比。"皇后肯切謝辭,英宗只得作罷工 。後來,英宗又幾次提出加封高士林的官司職,都被高皇后謝辭。
神宗即位前,到高府去過。使他不滿意的是,作為開國元勛、五朝氣功臣的高王府,住的卻是曲直低矮的舊瓦屋。即位後,他多次提出為外公高家營造大府第,高太后堅辭不許。外之,太后被神宗嘮叨得不耐煩了,於是她提出,宅基地由太后親選,建造高王府的全部費用由太后自己的薪俸付給,不用大農一文錢。神宗只得同意這麼辦。為了不與民爭利,高太后在遠離市區的城北買了一塊廢閒地,拿出自己的積俸,給娘家建造了一座府第。
宰相蔡確欲獻諛以固位,就為高后的伯父高遵裕謀復官職。元豐四年冬,高遵裕奉神宗之命率軍西征,同西夏軍作戰,在靈武城下遭到慘敗。神宗撤了他的職,貶到郢州閒居。一天蔡確參見高太后奏道:「高遵裕文武雙全,歷任鎮邊軍政要職多年,數立戰功,為保衛西部邊境出了大力。靈武之敗,是偶然事件。雖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神宗對他作了嚴厲處罰,又貶到很遠的地方。依臣之見,應官復在原職,請太后恩准,臣即辦理。」測試廣告2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7s 3.993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