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宵獵站在土堆上,看着前面汝河邊的空地聚集的人群。筆神閣 bishenge.com熙熙攘攘,混亂異常。過了許久,王宵獵問身邊的楊審:「來的有多少人?都是窯工嗎?」
楊審叉手道:「回小舍人,這裏有三千多人,全是山中窯工。還有許多人留在山裏,沒有過來。」
王宵獵皺了皺眉:「眼看着就要秋天了,怎麼有人還住在山中?他們有糧食嗎?」
楊審道:「山都是土山,有人在山間開了田。就要收糧了,自然不走。」
王宵獵點了點頭,沒有說什麼。
汝州窯工,太平時節有六七千戶之多,數量非常龐大。金兵來了,有的南逃,有的被擄走,剩下的還有四五千戶。這是巨大的人力,組織得好能幹許多事情。
這個時代,中原地區到處都是荒地。有雙手雙腳,只要組織得當,不可能餓死。宋朝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金軍攻來之後,大量地區的基層組織沒有了。民眾無人組織,種地就會被搶,做工賣不出去貨,老百姓沒了活路。只要基層組織起來,社會很快就會恢復。
當然,最重要的,是要擋住南來的金軍。
過了許久,邵凌急急趕來。向王宵獵叉手道:「小舍人,派出去的人回來了一大半。」
王宵獵急道:「如何?」
邵凌道:「汝河兩岸的平地,百姓大多逃亡,剩下的不足原來三成。不過,周圍山裏的鄉村,金兵未到,百姓大多安居。不過四起的強人到處搶掠,許多也住不下去了。」
王宵獵道:「哪裏的空地最多?」
邵凌道:「從汝州沿着汝河向下,由於金軍攻掠,加上擄掠人口,閒地最多。」
王宵獵點了點頭:「好。那就以郟縣和寶豐兩縣為中心,選空閒土地,安置這些百姓。楊審,這兩日你統計一下,有多少人願意去種地。讓他們放心,土地和種子都由官府提供,他們只要出力氣就好。種出來糧食,總是能吃飽肚子。」
楊審叉手稱是。
王宵獵道:「我們能不能安置好這些百姓,是接下來能不能在汝州站住腳跟的關鍵。軍隊是魚,百姓就是水,魚離不開水。沒有百姓支持,軍隊是無水之魚,無本之木。」
楊審和邵凌一起稱是。不過他們心裏,對王宵獵的話卻不怎麼認同。百姓多的是。到了哪裏,還能缺少得了人?只要有兵,手中有糧,就是一方強者。
軍隊是魚,百姓是水,這魚水之情在,軍隊就能發展壯大。不能得到百姓支持,軍隊就如同魚兒離開了水,很難長久。這個道理,是王宵獵從前世學來的。到了汝州最重大的任務,就是讓軍隊,把根深深扎進汝州百姓里。得到了百姓的支持,軍隊就能夠生生不息。有了軍隊的保護,百姓才能安家樂業。
這個道理很簡單,能做到的卻少之又少。最明顯的例子,抗日戰爭中,八路軍和新四軍都在與日軍作戰中迅速膨脹。不只是軍隊人數的增長,更重要的還有根據地的擴大,後備軍人的膨脹。而國軍用拉壯丁的辦法。抗戰八軍,征壯丁不下千萬,約有一半死在了路上,沒有上戰場。兩者效果顯而易見。
抗戰八年,四川征壯丁三百萬。就有人說,川軍對抗戰有如何如何重大的意義,甚至無川不成軍之類的說法。卻不提三百萬壯丁,真正上戰場的有多少人,死在路上又有多少人。又有多少壯丁,根本就是不成丁的孩子,他們本不該上戰場。
松山戰役,有數千娃娃兵為國盡忠。讚頌他們的同時,又有多少人會問,是什麼人把這些娃娃編入正規軍,派上了戰場。在前線,讓這些娃娃衝鋒陷陣。國家還沒有到那樣山窮水盡的地步,成年人躲在安全的地方,卻把娃娃們送上戰場。這樣的戰爭,這樣的軍隊,前途有多大呢?
軍民魚水情,做到了這一點,這支軍隊就前程遠大。做不到,就跟其他軍隊一樣,步履艱難。王宵獵清楚,現在的時代背景,與後世是不同的。後世的辦法不能夠簡單照抄,精神學到就好了。
看着面前鬧哄哄的人群,王宵獵覺得頭痛。想把這些人組織起來,不是件容易事。想了許久,王宵獵對楊審道:「開封時入軍的文人,你去挑一些合用的來。一起把這些人名字錄清楚,分班編組,統計清楚。邵凌,你去郟縣和寶豐之間,清查土地,準備分人去開墾。」
楊審道:「小舍人,這些人本是窯工,許多人根本就不會種田。讓他們種田,會不會——」
王宵獵道:「世間不會種田的有多少人?只要教一教,學不會的才少見。你放心,只要我們組織得好,工具備齊,耕牛備齊,田地必然會開墾出來。」
邵湊道:「可這個時候,到哪裏去買耕牛呢?去荊南的路,並不太平。」
王宵獵搖頭:「兵荒馬亂的時候,哪裏能買到耕牛?只能我們自己想辦法。收集民間耕牛,建個牧場,自己養。只要人手齊備,有辦法,總能養出牛來。」
邵凌和楊審稱是。
在王宵獵想來,應該有許多辦法養牛。其實不只是牛,包括馬、驢、駱駝等大牲畜,都能夠自己養出來。可讓其他人去養,事情就難辦了。自己一千軍隊,哪裏有那麼多人手?至於合適的人員,那就更加難了。這就顯出了幹部的重要性。有了幹部,許多事情指個方向,很容易就能夠開始。沒有幹部,哪怕自己對事情清清楚楚,做起來也是無處下手。
想到這裏,王宵獵只能無奈搖頭。萬事開頭難,難如上青天。在這個時代,要培養幹部,談何容易呢。當然,後世也不容易。真正說起來識字率,一千年後的晚清也沒強多少。但幹部,不只是識字就可以了的。好的幹部,教合適的人識字,遠比從識字的人中選擇容易。
看見遠處冒起炊煙,王宵獵道:「這兩件事,一刻也耽誤不得,你們要立即去辦。三千多人,一天要吃多少糧食?不怕他們吃得多,怕他們吃這麼多糧食無所事事。你們記住,除了軍隊之外,我們不能夠養閒人。只要人人都勞動,自然豐衣足食。」
楊審和邵凌兩覺得勞動兩字陌生,不過轉念一想,就明白了什麼意思。不過王宵獵這句話裏面的深意,兩人卻想不清楚。人人勞動,哪裏有那麼多事情去做?
王宵獵又道:「我們一切的開始,都要從組織人墾荒開始。你們把人編組好,選好地方,我要親自指尋他們建立村莊。莊子建在哪裏,有多少人,多少地,怎麼耕種,都是學問。」
邵凌看看楊審,心裏微微搖頭。這有什麼學問?世上的大部分人,祖祖輩輩都是種地的,還需要別人來教?更不要說王宵獵自小隨着父親讀書,怎麼知道這些?
王宵獵笑笑,沒有多說什麼。這些村莊不只是種地,更重要的是其生產制度,生產資料所屬,其組織形式。既要讓百姓吃飽穿暖,又要多產糧食,還要方便徵兵。學問怎麼不大?
read3;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4s 3.962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