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改大明朝 第二百六十章:一上五本(二合一)

    測試廣告1    詹閌把這個笑話講給狗兒,最終的目的還是要通過他傳進阿棣的耳朵去。筆硯閣 m.biyange.net現在新皇剛剛登基,正是靖難餘威最強的時候,趁着大拳頭的震懾還在,很容易通過一些政策。

    要是過上一段時間,某些人好了瘡疤忘記疼,就會逐漸恢復到想要控制皇帝的老路上去。強勢通過自然沒問題,可何必去浪費那個工夫呢。

    很顯然,阿棣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在兩天後,詹閌跟老和尚再次入宮議事,把具體的開拓和發展計劃拿出來,並給出相關解決辦法後,阿棣很快就被詹閌說服了,並且商定好了如何對付,或者說服那幫文臣的套路。

    連着商議了三個下午,終於基本敲定。詹閌也能騰出時間來,和徐增壽、張玉、譚淵等一眾老牌和新晉勛貴們把酒言歡,遍游金陵城及周邊風光景色。

    只是有一個不怎麼受歡迎的傢伙,總喜歡削尖腦袋覥着臉不請自來,打着開國勛貴之後的旗號,愣要加入到這個純粹的靖難系圈子中來。

    沒錯,這個人就是李景隆,當初接連戰敗被擼了大將軍的職位,阿棣進城後首批投降,給靖難軍多次押運糧草裝備的曹國公。

    靖難軍上下,那都是硬生生的鐵漢子,一路從北平打到金陵的。實話實說也有過被算計或者遇上逆風盤的時候,可靖難軍從來沒有逃跑過。

    你李景隆幾次三番打不過就跑,跑了還特麼好意思返回頭來再打,和靖難軍一系的根本就是兩種人好不好。靖難軍裏邊可沒有這樣的,硬湊上來有意思嗎?

    而最不喜歡李景隆的還得是詹閌,甚至有點討厭這個人。對於李景隆打仗水平怎麼樣,他沒什麼意見,勝敗乃兵家常事,他就是個草包也不會有任何影響。可是當初在滹沱河南岸,這個貨拿三萬多人當誘餌,就是詹閌絕對不能接受的了。

    三萬多人啊,活生生的三萬多條人命。那都是他的部下,跟着他去建功立業的。哪怕站在敵對位置的靖難軍,都是採取投降不殺的制度,他作為自己人竟然能做出那樣的事,詹閌對這種人不抱任何信心。

    哪怕那就是朝廷設下的計策,可你作為統軍大將,真的沒權利拒絕嗎,還是說有誰用刀押在你脖子上逼着你去做的?

    名教那幫老爺們歹毒不是一天兩天了,用什麼樣的爛招損招都不意外。可你作為一個武將,以戰功封爵的武勛後代,卻一點都不尊重和珍稀軍人,那就是個垃圾。

    所以連着好幾天,哪怕李景隆如何放下身段,怎麼賣力接近,詹閌對他的示好都沒給出什么正面回應。

    身為靖難第一功臣的詹閌都這樣了,那其他靖難系的大佬們,自然更是不會給他多少好臉色。

    說回徐增壽,這個貨也的確是夠沒溜的,親自找上門來,向詹閌討要那天答應給他的一柄寶刀。

    徐老四這人品質還挺不錯,當年在金陵的短暫相處感覺也挺好,彼此之間也稱得上交情。可就他這番做派,詹閌是真想打他一頓。

    知道的是他主動跟詹家拉近距離,是因為彼此關係好,可不知道的呢,還以為詹大掌教言而無信,連朝堂之上答應的事都能賴賬的貨色。

    阿棣是你姐夫沒錯,可你也不能太把小舅子這個身份當回事啊。前腳剛送了阿棣一柄寶刀,後腳就又給你一柄,你得是多不把寶刀二字看在眼裏,多不重視阿棣的面子?

    不過想了一夜之後,詹閌好像又有點明白了,徐老四不是腦子不夠用,而是腦子很夠用的表現。

    作為勛貴、外戚,延續富貴加保命的最佳手段,無外乎就是在某個框架之內胡作非為,讓皇帝覺得你沒有威脅還有點用。

    真是沒想到啊,連濃眉大眼的徐老四都這麼奸詐。何止是上門討要寶刀,怕是那天在殿上主動跟阿棣試刀的時候,就已經在盤算着整個套路了吧。

    但是很可惜,這招對付阿棣可能好使,在詹閌這裏卻沒用。詹家的地位,行道教的地位,都不是靠這種手段維繫的。詹家最大的好處是對大明有用,是懂得如何幫助大明不斷前進,這裏邊最需要的是能力和理智。

    於是乎,徐侯爺的要求就遲遲沒有被答應。直到幾天後這事傳進了宮中,阿棣親自過問了,詹閌才答應讓人從北平送一柄寶刀過來。

    為了這個事,徐老四也被他家大姐叫進宮裏狠狠批評了一頓。但也沒什麼卵用,這貨前腳出了宮,後腳就跑到詹家繼續討債。詹閌都開始懷疑,自己以前是不是認識了一個假的徐老四。

    伴隨着這些沙雕而歡樂的事件,日子一天天過去,終於到了七月初一,要正式邁出永樂朝大改革的第一步了。

    凌晨兩點多,詹閌就不得不從溫柔鄉里爬出來,在鄭娥和李姵的伺候下洗漱了穿好了衣服,簡單墊巴兩口,帶着長隨上馬直奔皇城。

    來到午門外,有資格大半夜起床的已經到了不少。一些還算攀得着交情的,和有上進心的大臣,也紛紛過來和詹閌打招呼。

    對於這些人,詹閌是不排斥也不拉近。阿棣這才剛當了皇帝沒幾天,人際關係且得經過一段時間的分辨之後才能有個眉目,亂交朋友可能會出事的。

    再說行道教的總壇要在北平,詹閌自己將來也會以北平為根據地,短期之內和這些南面的官員沒多少打交道的必要。

    應付着打過招呼,徐老四也來了,兩人一起去了勛貴們所在的朝房,裏邊張玉等人也已經到了,大家就閒聊起來。


    話說這朝房,也算是明朝皇帝給臣子們為數不多的小福利之一。上朝的時間在五更,大臣們很多都是三更出頭就到,總得有個熬時間的地方。

    當然這只是早期,到了後來名教掌控了朝政,雖然還是原來的時間上朝,可優待方面就要增加不少了。

    皇帝近臣們待漏的朝房叫做「直房」,就在進了端門的右手位置,有資格進入的主要是大學士、翰林這類,再有就是他們的死對頭錦衣衛。

    太子身邊的人也有優待,詹士府、左右春坊這些門派的官員待漏的地方叫「板房」,在端門內的左手位置。

    至於其他的武將之類,還是乖乖在外面的朝房等着吧。端門內的高級房間是什麼情況,發生了什麼,交流過哪些,他們都是不知道也不敢問。

    不過現在嘛,詹閌來了,這種事就不會再發生。憑什麼名教出身的就要比別人高一等,憑什麼拼死拼活為國家賣命的就要被小看。

    眾人閒聊着,時間過起來就很快。不知不覺中,午門上就響起了鐘鼓司敲鐘的聲音,這是提醒大家宮門即將打開,可以進去準備上朝了。

    午門一共有五個門洞,最中間是紫禁城的正門,直通這裏邊的御道,那不是大臣們走的地方,正門左右的兩個門洞,是供當值將軍和宿衛執杖旗校等人出入的,大臣們也不能走。

    所有正式上朝的,都得走兩側宮牆上開通的掖門。而且要嚴格按照將軍第一撥,近侍官員第二撥,勛貴第三撥,六部九卿第四撥,應天府及在京雜職官員最後一撥的順序。

    這是老朱在位的時候,因為文武官員上朝時爭先恐後雜亂無章,看起來就像打了敗仗的潰兵,於是從洪武二十四年開始立下的規矩。迷你朱上位後,改為文臣優先進入,武將放在後面,阿棣登基後又給改回來了。

    進入皇宮,在金水橋外按照各自品級排好隊列,等待着鳴鞭之後,才能股一次過橋。到了奉天門外的丹墀御道兩側,文左武右相向站立等候。

    這段時間裏很是麻煩和討厭,吹毛求疵的御史們卻十分喜歡。反有咳嗽、吐痰、擁擠、儀態不整的官員,都會被他們小本本上記下來,然後上報了進行處理。

    詹閌上過幾次朝之後,就對這些制度極為反感了。真不知道這些古代的皇帝,或者說制定這些規則的人腦子怎麼長的,你哪怕點個名讓他糾正過來也好,暗戳戳地記小賬算哪門子事。

    還有這些御史,一個個都特麼打了興奮劑似的,兩隻眼睛冒着賊光,就怕大臣們犯錯少了不夠他們記的。

    詹閌甚至懷疑,如果某人和御史們不對付,會不會只是一個不合規矩的小小動作,就被大書特書誇張成各種不敬皇帝之類的惡劣行為。

    大家就這麼一直等着,等到阿棣在後宮起了床,洗漱了穿好衣服,馬桶上蹲個爽,可能還得吃個點心,在姍姍來到御門,鐘鼓司開始奏樂,這才算快要結束無聊的等待。

    鳴鞭聲再次響起,鴻臚寺高唱「入班」,這就算真正結束苦熬,文武百官這才齊頭並進步入御道,給皇帝行過禮,正式開始早朝。

    一般來說,早朝無外乎就是四個階段。第一部分是接見入京離京的官員,當然皇帝也可以選擇不見,那些人只需要在午門之外遙拜就可以離開了。不過要是有外邦使臣,那就必須要見一見。

    第二部分是處理邊關急務,比如什麼韃靼某部來寇邊啦,哪裏哪裏又有倭寇侵襲啦,等等之類的吧。大者宣露布,小者具奏本,俱於早朝未奏事之先宣佈,所以張國威而昭武功也。

    第三部分就是處理一般朝政,大概就是類似但並沒那麼誇張的電視劇情節。沒什麼「有事早奏,無事退朝」的吆喝,哪個官員有事要說,就預先假裝咳嗽一聲,提醒別人老子要說話了,也可以避免兩人同時搶着說話造成尷尬,這個行為有種稱呼叫做「打掃」。

    然後就是第四部分,處理失儀官員,也就是那些被御史們記在小本本上的內容。按照皇帝此時的心情,以及對某些官員的親疏喜惡,給一下相應的處罰。

    到這裏,早朝基本上就可以結束了。鴻臚寺官員再次大唱「奏事畢,鳴鞭駕興」,皇帝先離開,然後是百官退朝,回到各自的衙門處理公務。

    正常情況下,這麼一套流程走下來,最多也就是到個上午八點多九點。畢竟大家都是半夜起來開工的,到了時候自然會飢腸轆轆,又沒幾個敢在奉天殿裏偷吃東西的,總得讓人有時間填飽肚子。

    如果皇帝還是不過癮,覺得這趟朝沒發揮購,還可以隔一會之後再開個午朝,就需用兩個時辰甚至更多的時間來整治大臣們。

    但是今天就有所不同了,從早朝的第三部分剛開始,整個奉天殿裏機會就是詹閌一個人的聲音。即使偶爾有人插兩句,也會被他接下來的有一番長篇大論給掩蓋掉,一直到了巳時過半,都還沒有停下來的跡象。

    這個情況是誰都沒想到的,自六月進京以來,除了給阿棣送禮的你那天之外,就從沒才朝會上表過態,甚至都不怎麼參加朝會的靖國公,居然這麼能說,而且一打就是連環炮。

    禁止轉碼、禁止模式,下面內容隱藏,請退出模式!

    第二本,建議朝廷開放商路,給天下的商人提高一點身份和社會地位,讓他們更多地參與到大明朝的建設中立,為國家的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三本,建議朝廷加緊練兵,準備迎接隨時可能到來的邊防壓力。第四本,建議朝廷引入外來勞工。第五本,建議朝廷大興海上貿易。

    每一本奏章都有十幾頁之厚,可見其中下了多少功夫。然而最奇怪的是,這五本奏章中,竟然沒有一本是要推廣行道教的。這就讓人有些摸不着頭腦了,葫蘆里究竟是什麼藥?

    具體怎麼回事呢,還不是詹閌和阿棣、老和尚密謀的結果。剛開始出班奏事,站在武官隊伍最前面的詹閌就搶先一步發言,直接上了五道奏本。

    第一本,建議阿棣批准,將土豆和紅薯這兩種作物推行天下,讓每一個老百姓都能夠吃得飽,同時增加國庫的糧食儲備。而在接下來,行道教還會推出另外的高產作物,保證大明的糧食安全。測試廣告2



第二百六十章:一上五本(二合一)  
相關:  神壕的一元店    只有我能用召喚術  我乃捉鬼大師  如果時光倒流  抗戰之關山重重  我有一座隨身農場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爆改大明朝第二百六十章:一上五本(二合一)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爆改大明朝"
360搜"爆改大明朝"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9s 3.922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