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竟敢罷考?!」
朱由校先問了一句。七色字小說網http://m.qisezi.com
然後,朱由校不屑地道:「罷考就意味着無報效朝廷之心,其宗族、父母教養不當,其本人有負朝廷養士之心,罷考可以,但也別想得到朝廷優待,其家族也不配列為大明士族;
擬旨,凡罷考者革除功名,永不敘用,其宗族三代之內不准再參加科考,並追回朝廷給予其本人與宗族的所有優免之賦稅。」
朱由校表現的很淡定。
朱由校這樣淡定是有原因的。
因為他可不是一個真的只在深宮裏長大的天子那麼簡單。
他很清楚大明朝在承平兩百餘年後,大明的士子數量有多麼泛濫。
據朱由校所知,在有些縣光是準備考童生的人都有數千人。
而朱由校在前世看過關於明朝科舉方面的研究,也知道大明的科舉無論是生員還是舉人亦或是進士的錄取比例都不高。
進士基本上一萬人中取三到五個。
所以,朱由校知道大明有的是想考中功名的士子。
要不然也不會有人八十多歲還堅持參加科舉考試的。
在朱由校看來,科舉制度就是朝廷控制天下讀書人的法寶,而不是天下讀書人拿來要挾皇帝的工具。
因為大明又不是世家門閥時代。
可以提供給士人掌握權勢的官職與士人數量是供不應求的局面,是僧多粥少的格局。
何況這個時代,有社會地位的職位就只有做官。
所以,朱由校完全不擔心幾百個士子罷考。
而韓爌、孫如游、錢謙益三人聽朱由校這麼說自然是很詫異也很憤怒,他們沒想到這個竟然沒有把天子嚇住。
甚至天子還因此直接要革除罷考者功名,永不敘用,甚至不讓其三代之人參加科舉。
韓爌不由得心道:「陛下這完全是有恃無恐啊!仗着天下想做官的人多,不把士子當回事。」
「陛下,這些罷考的士子多為飽讀詩書、才能卓越者呀,朝廷選才自當以選到真才實學的為第一,故而,此次近千士子罷考之事,不可輕視啊,他們罷考也不是不想報效朝廷,而只是對朝廷如今苛待士林而有不滿之心啊。」
孫如游這時候也不由得激動地了起來,他真想讓自己這位陛下可以稍微尊重一下讀書人。
朱由校斜視了孫如游一眼:「不滿?他們還敢不滿?賦役優免,出行不禁,見官不跪,朝廷對其如此恩待遠甚於庶民,他們當中誰要是不滿那就真是忘恩負義,不知忠孝!
朕看不但讓其三代不能參加科舉為官,其三族三代也不能參加科舉!因為其家風族風以及親族之教養肯定亦有問題!其本人更是應該流放!就這麼擬旨,宣示下去凡罷考者若敢有不滿之心一經查實就如此嚴辦!」
「是!」
方從哲回了一句。
而孫如游則不由得驚駭道:「陛下,不能這麼想呀,治國需要賢才呀,而這些罷考者多為貞烈之士,將來之棟樑啊!」
朱由校可不覺得這些數百名罷考的士子和沒有罷考的士子有什麼與眾不同。
畢竟都是學的一門學問,都是擅長寫八股文。
唯一的差別可能是八股文水平不一樣,還有就是在政治觀念上可能不一樣,有的人念歪了經,只在乎自己士大夫的臉面,有的人則因為種種原因更加注重整個社稷與天下百姓的利益。
要不然,歷史上大多數狀元也不會大多數沒什麼能為,即便有幾個有名氣的也只是在學問或氣節上有名氣,與歷史大勢無補。
在朱由校看來,是不是人才還得等錄取後通過參與朝堂紛爭與軍政事務才看得出來。
有的能很快在實踐中訓練為一個合格的政治家。
有的則變得只知道隨波逐流、斂財害人。
有的甚至既沒有能力治國也沒有能力害人,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
所以,朱由校覺得自己要想選到真正的人才,還不如擴大錄取數量,這樣增加篩選面,然後再在錄取後進行訓練與進一步篩選。
就和後世大學生擴招後,許多單位或企業都會先大量召集一批應屆生做儲備幹部一樣,反正一時也看不出誰比誰優秀,就乾脆先都招進來,然後再培訓。
朱由校也打算以後擴招更多的進士進入朝堂,然後再通過後期建設一些行政學院與技術學院培養一些行政類官員與技術類官員。
畢竟主政一方的肯定是需要綜合行政能力比較強的官員;而有的官員則綜合行政能力不強,但卻在搞工程或搞經濟或判案方面有異於常人的能力。
所以,在朱由校看來,大明以後錄取官員的科舉制度需要擴大錄取名額然後進行再培訓是有必要的。
畢竟有些在某方面有專業特長的官員不一定會非常擅長八股文。
甚至在綜合能力方面特別強的官員也不一定在八股文的寫作能力上特別擅長。
而且擴招也有利於讓更多在學習上因為教育資源不夠而表現不是很強但實際上能力不錯的寒門子弟有一個進入朝堂和高門子弟競爭的機會。
不過,擴招後,士紳數量會增加,天下有免稅特權的人數也會增加,社會負擔也會增加,國庫收入會進一步減少。
因此,朱由校覺得在擴招舉人和進士的同時得儘快把士紳的免稅特權取消,什麼官紳一體納糧當差、以及豪宅稅、遺產稅、礦稅等針對特權階層的稅種得儘快建立起來。
但現在,朱由校得先擴招舉人和進士數量。
因為朱由校得先讓舉人和進士這些士子更加貶值,這樣才能逼迫整個士大夫集團內部為了爭奪自己大明內部限定的官職數量而在很多方面讓步。
比如為了讓自己北方士紳佔據更多的官位要職,不得不同意皇帝加征商稅。
比如在政治觀念上偏於重農抑商的士大夫為了佔據更多的官位要職,打擊與自己政治觀念不同且主張重商的士大夫,而不得不同意皇帝實行官紳一體納糧。
所以,朱由校接下來則說道:「真正的貞烈忠孝之士不會對朝廷不滿,也不會因為朝廷哪裏不好而任性地背棄君父,真正的貞烈忠孝之士是他覺得朝廷哪裏不好,就會積極地去改造朝廷,對於這些真人才,朕一直是很渴求的,通告天下,這次北直隸鄉試舉人名額增加五十名,會試名額增加一百名,另外,朕聽說罷考的人以南方士子居多,所以這次特准如果南卷可錄取的人不夠,就用北人和中卷的人補,朕相信有志報效朝廷的士子能看得見朕的求賢若渴之心,也會感激朕的,突然多了五十個舉人名額與一百個進士名額,朕夠好了吧。」
朱由校說了起來。
韓爌和孫如游、錢謙益三人聽後大驚。
唯獨方從哲半白的濃眉微微一抬,淺露笑意,這實在是利於我北方士子的好事呀。測試廣告2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3154s 4.016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