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奮新明 第268章 長安城整修計劃

    測試廣告1徐老根家到了甘州府以後,就沒閒着。筆硯閣  www.biyange.com他們很快被安排了,開墾荒地和修建房屋等工作。

    這些工作不白干,男丁一天可以掙四十文工錢,女勞力也可以掙三十文工錢,工錢可以領現錢也可以領糧食等物資。算下來,一天掙的錢除了一家老小吃飯還有結餘。

    稍微大一點的小孩子,也有工作安排。幫着甘州府打包膠草,發往長安城。

    甘州知府對這些移民非常重視,他也有着自己現實的考量。人口一多,種的膠草就多,政府的收入也就越多。膠草產業現在走向了正規,隨着輪胎等產品的大面積推廣普及。需求量與日俱增,趁着這股東風,甘州府擺脫了物產貧瘠的困擾,正在大踏步的走向繁榮之路。

    「他娘、今天官府公佈了咱們分的田畝數。咱們家可以分到六十畝地,三十畝前三年免稅,剩下的三十畝五年免稅,河西也沒有想像中的苦啊!」

    「這裏的地能種出糧食嗎?和咱們老家的地能比不?」

    「官府說了,分的地都要修水渠,只要是水澆地就沒問題。」

    「那就好、有了六十畝水澆地,咱們一家就不會有饑荒了。」

    「唉、咱家現在勞力單薄,明年開春,分到手的三十畝地,最多能種十畝的糧食。剩下的只好種膠草和棉花,這兩樣占的勞力少一些。」

    「種膠草,靠譜嗎?好好的地種成草,俺心裏總覺得有點不把穩。」

    「這俺打聽了,官府免費發種子,不過種出來的膠也要賣給他們。一畝地能賣三兩多的銀元哪!」

    「這麼多?比種糧食都划算啊!明年咱們家種上十畝膠草,不是要賺三十兩銀子?乖乖不得了啊,咱家這就要發財了?」

    「可不是,唉、國公爺就是對咱們百姓好,這次逃難可算是逃對了!等明年咱們的地種熟了,咱們就在這裏好好的蓋一院房子。比原先村裏的丁老財家,蓋的還大。」

    徐老根一家總算是,徹底安下了心,一家人信心滿滿的想要在河西奮鬥出一片新天地出來。

    進入十月份,往外地移民的事只好停下來,天氣轉冷,再讓他們過去就不好安置了。

    「別山、軍政府這段時間發往外地的移民有多少?」

    「救災以來,咱們移往四川的有二十五萬、移往漢中的有八萬多。移往河西、蘭州、寧夏以及綏遠的有十六萬。總計有近五十萬。」

    「眼下聚集在西安府的災民,有多少?」

    「有差不多十萬左右!」

    「最近過來的災民數量有無減少?」

    「並無緩解的跡象,河南那邊逃難的災民,還是一個勁的往過來趕。」

    災民還在湧入,這河南到底是有多少人遭了難?怎麼人口就像是無底洞一樣,十幾萬十幾萬的往過來趕。按着這個情況,趕到年底之前還得接收三四十萬的難民。

    「別山、咱們這樣安排!自現在開始每月向四川移民兩萬、漢中移民五千。同時陝北、關中等地的工坊也可以開始招工了,對了咱們再擴編十個團的的兵馬。這樣應該能安置不少災民吧?」四川和漢中是南方,只要將人移過去就能開始開荒。其它地方不行,這段時間移民過去,反倒會增加糧食運輸的困難。畢竟關中和陝北,靠近糧食輸入地區,人們呆在這裏,買來的糧食就可以就地消耗。

    「國公、吾算了一下這麼做最多能安置二十多萬的人口,咱們還有近三十萬人得想個妥善的辦法。」

    三十萬人,是大數目,讓這些人聚集在長安成周圍閒待好幾個月,似乎很不妥,遲早是個安全隱患。

    總不能真讓幾十萬人吃好幾個月白飯吧?人力再不知值錢,也不是這麼隨便浪費的。

    「別山、你把在長安城的常務軍政委員都召集一下。咱們開個會,想辦法給這些災民們找點事做。」

    凡是遇到沒主意的時候,李振新就開會。這玩意有時候還真能開拓一下思路,找到合適的辦法。

    「諸位,在年底之前咱們還需要想辦法解決二三十萬人的臨時工作問題,大家有沒有好的主意,都議一議。」

    「俺覺得,要不趁勞力富裕的時候把西安府的水渠修一修?這樣,以後也能多打一些糧食出來。」吳老三作為西安知府,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經營好。繼續興修水利,對他自然是好事。

    「不行、修水利這事,都是本地民眾參與,讓災民們去修會造成主客矛盾。再說給西安府這兩年的水利投資本來就多,現在繼續修,別的府也會有意見。」宋應星的發言直指要害,一方面本地人就靠着修水利和道路貼補家用,用災民確實會加劇主客衝突。另一方面,西安府是軍政府的首府區域,照顧政策已經夠多了,再繼續用軍政府的財政幫他們修水利,其它府縣的官員沒意見才怪。

    靠修水利解決臨時就業不行,靠修路同樣也就不行了,還能有啥辦法哪?


    「要不就把長安城,城牆整修一下吧?長安城畢竟是咱們的首府,整修這裏,別的府州難道還有意見?」退而求其次,吳老三總是想着把這筆救災投資款留在西安府。只要有投資項目,他就能跟着沾到油水。

    修城牆,即使勞力不用西安府的。但建材這一塊的供應,難道會跑出西安府?

    「不行、長安城有雄兵把守,沒必要再建設城防設施。咱們現在不是大興土木的時候,要把錢用到該用的地方,寧可修路,也不能修城牆。」張同敞當即提出了反對意見,他現在很有經濟頭腦,知道什麼能夠創造價值,什麼是無用投資。

    等等!吳老三的話啟發了李振新,讓他想到了一個好點子。修城牆不行,但是搞城市建設可以啊。長安城現下正在往大明經濟中心的地位發展,之前的城市規模已經不夠看了!這回正好有廉價勞動力,為什麼不借着這個機會,將城市的基礎設施,好好整休一下,為下一步城市大規模擴張打一個好基礎?

    這兩年多來,長安城每年的城市人口都增加十萬左右,目前已經有近五十萬人口了。照着這個趨勢,未來十年內,長安成為百萬級人口的大城市是很有可能的。

    在李振新的設想中,長安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是要發展成以機械製造、橡膠加工、棉紡織產業為主的大型國家級中心城市。即使以後光復了全國,這裏依然是一段時間內重點發展的城市。

    大力發展長安城,並不是李振新的私心考量,而是有現實條件和實際需求的。從全國平衡發展的角度來說,西北必須要有一個有競爭力的大城市存在,這樣才不會重蹈大明南北以及東西發展不平衡的覆轍。從客觀條件來說,今後一段時間工業生產的資源長安城也優勢明顯。

    煤炭、石油、橡膠,鋼鐵這三樣重要資源長安城都比現有的一些大城市都具有優勢,再加上近十年的技術積累。李振新覺得讓長安城,重新成為一座大型中心城市的條件已然具備。

    城市規劃建設宜早不宜遲,基礎設施這些方面越早下手,成本越低。等真發展成了百萬級人口的城市,再搞基礎假設,光拆遷這事就能把人麻煩死。

    「諸位、吾決定了!將啟動長安城擴建工程,就讓這些災民先修整長安城再說。」

    「國公、眼下大局未定,為何要大興土木?再說修城牆也沒啥實際意義啊!」

    「不是大興土木去修城牆,這麼做沒啥意義!長安城建設工程,主要是整修城內和城外的道路,還有城市的下水設施,讓咱們長安城變成更宜居的城市。同時順便修一些辦公場所,還有軍營、學校等設施,商品樓也可以搞一些。對了在長安城還得建一個大型鋼鐵廠,主要用於精煉鋼材。」

    李振新的計劃並沒有得到一致贊同,不過支持的人過了半數,勉強通過了這個方案。

    長安城大擴建規劃,由宋應星牽頭,作為主要負責人。李振新有空了也幫忙出點主意,查漏補缺。

    城內的建設項目主要是修路和挖下水道,以及搞一個水利排污設施。計劃中,內城將在原有的基礎上,再修兩條東西向的道路和兩條南北向的道路。

    外城將在城牆外修一條環城路,同時再修一條二環路。下水、主幹道等配套的附屬設施也要修好。

    「宋先生,城市道路兩側要預留好綠植空間,以後要種上樹。咱們的中央主幹道要雙向八車道,其它的主幹道也要修成雙向六車道。同時各車道兩側還得預留出足夠的行人路,以及擴寬空間。」

    「國公、如此一來,是否攤子鋪的有點太大,浪費很多土地?」

    「不會、規劃這東西就要提前多預留。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不能停留在只有四五十萬人口的規模,說不準十年以後長安城會有一二百萬人口,二十年以後長安城有三四百萬人口怎麼辦?規划起碼得想到四五十年以後的問題!」

    「三四百萬人口?兩京人口最多的時候也沒這麼多,咱們長安城會有那麼多人口嗎?」

    「怎麼沒有?長安城以後絕對會比現在的兩京還繁盛。」

    開什麼玩笑,三四百萬人口放到後世,也就是二三線城市的規模。還算不上一線中心城市哪。只要方向沒問題,不出大的變動。長安城以後絕對會成為中心城市,李振新對此很有信心。

    「國公、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吾覺得長安城要能依着國公的預想發展,有一個掣肘因素,不得不考慮。」

    「什麼掣肘因素?」

    「糧食!拿兩京來說,南京本身就處在江南豐腴之地,再加上有長江水運的便利,自然能養起百萬以上的人口。而北京,則幾乎是集中了全國的漕糧才養的了百萬人口。咱們長安,這兩個條件都沒有。要養起百萬人,不是易事啊。」

    宋應星提出的問題,確實是一個痛點。關中、甚至整個陝甘要想養起百萬以上的非農業人口,依照目前的情況來說確有困難。

    按照當下的社會生產力來算,百萬的非農業人口,起碼得有千萬級的農業人口腹地才能供養。陝甘的自然條件不好,所需的農業人口會更多。

    本地沒法供應,依靠外地也不怎麼靠譜。湖廣和四川這兩個農業大區,通往陝西的交通條件都不是太好,糧食運輸成本非常大。就是最近的河南,往這邊運糧食,也不容易。

    「先生、這個問題並不是沒辦法,鐵路就是一個解決之道。儘管眼下向湖廣和四川修鐵路是條件不容許,有山川阻隔。但再過幾年,說不準條件就具備了哪。再說過一兩年,咱們就會出陝入豫,只要把鐵路修到河南,再加上搞出蒸汽火車,這個問題就能緩解。」

    聽到李振新說道鐵路,宋應星眼睛立馬放亮。按照目前的蒸汽機發展的趨勢,做出能帶動車廂的機車似乎是可能的。「看來、蒸汽機的事,咱們還得加把勁,此物對平定天下有大用。」

    「咱們還得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要靠外部供應,另一方面得從關中本身想辦法,要增加本地的糧食產量。」

    「可是這地力是天數,咱們恐怕無能為力吧?」

    「這也未必、吾覺得糧食產量還是有提高的餘地,可以在育種和增肥上下功夫。據吾所知,好的糧種可以通過專門的選育來獲得。還有肥料也不能只限在用農家肥上,有些礦物也能當肥料用。對了、陝北搞的玻璃大棚也是一個增加糧食產量的方式。吾看未來十年內,關中需要搞三四十萬畝的大棚出來,這相當於增加了四十萬畝好田啊。」

    怎麼把玻璃大棚的事給忘了?這事現在就得抓緊搞出來,趕在過年之前建設三要目大棚。一方面能安置一部分災民,同時也能多產些糧食出來。不要小看這三萬畝玻璃大棚,弄好了能提前產出五萬石左右的主糧。五萬石糧食要是能在四五月份下來,可是能救命的,直接解決近三十萬人一個多月的口糧問題。測試廣告2



  
相關:  絕境求生崇禎帝  絲路大梟雄,從農家種田郎開始    星球大戰之第四天災  開局先慫一百年  萬古帝婿  東京劍聖2077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振奮新明第268章 長安城整修計劃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振奮新明"
360搜"振奮新明"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8s 3.969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