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自從華夏軍崛起以後,崇禎皇帝就沒有過上一天的好日子,對方強勢凌厲,咄咄逼人,讓他喘不過氣來。愛字閣 www.aizige.com
而且對方確實也是非常的兇猛,輕易的奪下半壁江山,崇禎皇帝就知道,如果沒有人能夠壓住華夏賊的勢頭,大明就要滅亡了,誰能夠壓住華夏賊的勢頭?對於眼前這山崩地裂,石破天驚的形勢,崇禎皇帝也是無能為力,他深深的產生一種無力的感覺。
在以前,他一直都認為,自己的做法是沒有錯的,他自己一直都是在遵循天地之間的道德法理,作為天子,也都應天人交感,皇天也會庇佑他才對,但是現在看來,並非如此。
他每一樣事情,都依照士大夫的心意和他們的想法去做了,但是做出來的效果,跟他想像的卻完全不一樣。
崇禎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他可不是像萬曆皇帝或者是以前歷任皇帝這樣子,混吃混喝等死的人,他希望可以中興大明,萬邦來朝。
所以他不好酒,不好色,所有享受性的東西,他都不沾,就是想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處理國政上,希望能把事情做好,振興家聲,但是他無論做什麼都是徒勞,越做越差,大明一天不如一天,他惶恐到了極點,難不成朕竟成亡國之君?
當南京淪陷的消息傳來的時候,他的內心惶恐無助到了極點,當時他就想上吊自盡,以一死謝天下。
但是太子年幼,皇統無人繼承,他去了以後,皇族又有誰人來領導,大明又有誰來統治,天下只怕會更亂。
他非常擔心,非常害怕,日日夜夜,不能成眠,所以他對付這些士大夫,也不像以前那般言聽計從了。
因為崇禎皇帝明白一點,就算是他對這些人言聽計從,他們也都未必能夠把事情做好。
皇帝重用周延儒和許建強,就是這種逆反態度之下的做法。
許建強一個出身如此低下的人,但是卻有忠君報國之心,他在擔任高官了以後,確實給皇帝以極大的回報和極大的驚喜,這讓崇禎皇帝非常欣慰。
這時代講究的就是皇帝恩澤天下,天下以忠義回報皇帝。
但是現在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每個人想的只是自己,沒有了忠義,沒有了倫理道德可言。
禮法崩壞至此,孔聖人若在,必泣不成聲也。
江南盡陷了以後,像是錢謙益、吳宗達等人先後的歸降,還有大批的文人爭先恐後地向華夏賊獻媚,崇禎皇帝他的心都涼了。
文人為何地位尊祟?這是因為文人雖手無縛雞之力,但是卻有氣節,敢為天下先。
想當年楊慎振臂高呼:「國家養士一百五十年,捨身取義,就在今日!」這種豪情壯語,依然還在人的耳邊響着,但是人卻不敢這麼幹了。
崇禎皇帝一直都認為,大明優待士大夫,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在大明有難的時候,這麼多士大夫一定會挺身而出,共赴國難,即使他們不敢跟華夏軍對抗,至少不會向華夏軍投降吧?
但是江南的文人爭先恐後地歸降於華夏軍,看他們的樣子,一副賣國無門之相,崇禎皇帝心驚不已,心寒不已。
在以前,他就算是死,都不敢相信,他如此重視的這些士大夫,會這樣的干,如果大明滅亡以後,只怕這些人就會搖身一變,馬上就另投新主。
死的只是他們皇族中人。
崇禎皇帝是非常惶恐和彷徨無助的,但是他又不知道如何處理眼前的困局,眼前的困局好像是超出了他的想像之外,無論他做什麼事情,都是於局勢無補,反而令事情更糟。
大臣們也都非常的不給力,除了向他要糧要錢,就是帶來壞消息,每每到了深夜,崇禎皇帝不免獨自垂淚,好一個亡國之象。
但是朱燮元給了他一個很大的驚喜,朱燮元打贏了夷陵之戰,並不在於它滅掉了多少華夏賊。
而是他戳破了一個神話,在以前官軍根本就不敢跟華夏賊交戰,他們聲稱華夏賊不滿萬,滿萬不可敵。
說白了就是華夏賊超過了一萬以後,他們就不是對手,對方就縱橫天下,任由宰割了。
這種情形,就是在遼鎮的翻版,最終整個遼鎮都丟失了。
當崇禎皇帝聽到這種話語的時候,他可是非常心驚,非常害怕,他就在想,難道大明也將步前朝滅亡的後塵不成?
華夏軍強勢崛起,他們一路所向無敵,打得大明落花流水,官軍望風而逃,根本就無人能夠抵抗,甚至有人傳出了代明者劉的流言。
就連崇禎皇帝他都有了一種最壞的打算,當然,這是建立在華夏賊不可抵擋的氣勢之上。
現在突然間傳來一個大好的消息,那就是朱燮元出動大軍,絞殺了叛軍,一滅就滅掉了對方一萬多人。
什麼華夏賊不滿萬,滿萬不可敵,說白了就是這些官兵和將領們貪生怕死,庸碌無為的一個藉口。
如此大捷,崇禎皇帝不敢獨自分享,馬上召來了朝中的眾臣,跟他們共商大計。
消息傳開,朝廷也是喜氣洋洋,這些天來,朝廷算是被華夏軍打的沒有脾氣,烏雲籠罩,有人滿眼憂愁,有人則另打主意,該如何向華夏軍示好,以其有朝一日,可以改頭換面。
特別是,當南方的仕子,都出來支持華夏軍的時候,同時也收到了華夏軍開科取士的消息,許多人是為之心動。
照目前的情形發展下去,大明是支撐不了多久,最多也就是三五年,就沒有他的字號了。
作為朝中的大臣,這些人可是明白,朝廷對於南方的依賴有多麼的大。
朝廷所用的錢梁,基本上都由南方進行供應,想單獨依靠北方的實力,不要說打敗敵人,就是想維持目前的局面都不行,只要南方一失,大明便大勢已去。
就在這時,傳出了這樣的好消息,這可是給暮氣沉沉的朝廷以巨大的振奮,這就相當於給了一個病人打了強心針一般,所有的人都興奮起來了。
他們十分的沉重和難受的地方,就在於華夏軍太強了,強大到不可力敵的地步,華夏軍自從崛起以後,百戰百勝,打到朝廷抬不起頭,打到朝廷沒有了脾氣,這讓他們對對方有一種畏懼。
在軍隊之中普遍的就體現為,畏敵如虎。
如果在以前,文官們會經常的譏諷武將沒本事,是垃圾,打不過敵軍,但是自從華夏軍強勢崛起以後,拿下了江南以後,這些人再也不敢有這方面的想法了。
夷陵之戰傳來,極大的振奮了朝廷的士氣,讓朝廷的官員看到打敗華夏軍的可能性,原來華夏軍是可以殺死的,華夏軍是可以打敗的,朱燮元做出了榜樣。
既然他能滅掉華夏軍六大主力之一青州師,同樣可以滅掉其他的部隊,至少目前湖廣的形勢可以穩住了。
在此之前,華夏軍派出大將劉忠勇,兵出安慶,圍攻武昌府,侵襲襄陽,聲勢之大,一時無兩,朝廷都非常悲觀的意識到一點,這就是最多就是三個月,湖廣就丟失了,湖廣一失,華夏軍可進攻的地方就更多了,整個南方基本就沒有反抗能力了。
朱燮元打敗了華夏軍的青州師,粉碎了對方圖謀四川的野心,把戰線穩定在了湖廣北部,這算是壓制住了華夏賊的風頭。
這樣的打擊,對於華夏賊來說也是前所未有的,算是壓制住了他們的氣焰,也讓人明白,他們是可以打敗,可以收拾的。
自從有了這方面的優越以後,這些人就開始飄起來了,紛紛的出謀劃策,建議朝廷該如何的用兵,如何的打仗。
有人建議馬上進攻武昌,甚至有人建議沿江東進,馬上的攻下南京,盡殺華夏賊,恢復江南。
也有人建議,當馬上派出大臣,迅速南下,協助支援朱燮元打仗。
在這之前,這些人都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但是當朱燮元打出了大好的局面以後,他們就爭先恐後的出謀劃策,仿佛只有聽自己的奇謀妙策,才能打勝仗。
對於這些人,崇禎皇帝厭煩至極,他說道:「怎麼打仗,這是朱卿的事情,他不用諸位教打,我等所要做的,就是為他找來足夠多的兵員,足夠多的糧響,有糧響在,朱卿就可以無後顧之憂,安心打仗。」
崇禎皇帝現在也算是明白了一點,打仗還真得交給下面的人去做,自己越多關注,越多干涉,就容易打敗仗。
當然這也與他遇到一個他服氣的人有關,如果是一個不怎麼樣的人,比如說是楊嗣昌或者是洪承疇這般的人,崇禎皇帝少不得要教訓他們,對他們耳提面命,好好的教他們打仗。
但是遇到了朱燮元這種老資格,又有能力,又效忠於皇帝的人,崇禎皇帝就明白,對於這樣的人,你不用多加約束,把權力交給他,他就會為你打贏仗,以最好的東西報效於君王,所以讓他獨斷專權即可。測試廣告2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s 3.922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