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順的效率非常高,能夠同時管理十幾個女朋友的東大高材生,楊平相信他的時間管理水平一定是一流的。
這不,實驗室的建設計劃已經擺在楊平的桌子上。
厚厚的一份計劃書,裏面的內容十分規範詳細,從實驗室的裝修、設備的配置、人員的架構、資金的預算和安全規則的建立等等,沒有漏過一條,這個傢伙是個搞科研的全才。如果這些事情要讓楊平親自來做的話,會耗去大量時間。
出主意,用人才,幹大事的人要善於做這兩件事。
搞科研也是一樣,所謂出主意,就是自己能夠想出好的研究課題,能夠拿出具體的研究方向和方法;所謂用人才,手下要有一批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這些人既要聰明又要勤奮。這樣,科研課題才能夠順利的開展,並取得成功。
楊平現在搞研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攻克醫學難題,他的興趣也在於此。
至於什麼諾貝爾獎,楊平其實沒有多大的興趣,倒不是裝逼,是真的沒有多大的興趣,對於諾貝爾獎的興趣,源於系統承諾的算力強悍的超級計算機。
系統給出的第三階段長線任務是獲得諾貝爾獎,目標雖然很世俗,做科研不是為了獲獎,但是為了系統實驗室這台計算機,楊平對這個獎還是有興趣的。
要知道,即使是系統實驗室,一台算力強悍的計算機簡直就是科研神器。
空間導向基因的發現,如果不考慮一些人為主觀因素,這種課題的科研價值完全達到諾獎的水平。
唐順交上來的不僅有腫瘤實驗室的建設計劃書,還有幹細胞培養器官課題下一步試驗計劃,《醫學》期刊的創刊計劃進度。
當年讀博士的時候,唐順的導師福永教授手裏握着日本最頂級的醫學期刊,導師根本沒有精力去做這些事情,事實上主導期刊工作的就是福永教授的愛徒唐順,不僅於此,唐順還研究過世界上好幾大頂級醫學期刊的運作,他精通醫學期刊是如何運作的。
楊平從唐順交上來資料可以看出,其中期刊收到的投稿遠遠超出之前的預期。
大家都很給面子,羅伯特、奧古斯特、李澤會、約翰內森、伍德海德、格里芬、高橋等等,這些傢伙幾乎每人都有一篇高質量的論文投稿。
令人意外的是,德國曼因斯坦居然也投來自己的稿件,一篇關於脊髓損傷研究的論文。
這些中文書寫的論文質量非常高,難道曼因斯坦斯坦教授也學會了中文,而且這麼快能夠用中文寫論文。
從論文的質量來看,這本期刊完全稱得上頂級期刊,楊平非常有信心,因為除了這些論文之外,自己的重量級論文——空間導向基因的發現,也將發表在期刊的首刊上,這篇論文將會轟動世界,掀開醫學的新篇章。
楊平現在全部心思都在攻克醫學難題上,在攻克醫學難題的道路上,每一個突破都會給楊平帶來極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這種成就感和滿足感超過獲取任何獎項。
論文的審稿已經完成,出版社也已經找好,期刊由南都人民出版社承印。
《醫學》期刊的推出,將讓三博醫院的學術地位再次提升,一家醫院要成為世界頂級醫院,臨床只是一部分,而且只是最基礎的部分,除了臨床,還需要科研,科研才代表一個醫院的學術水平,科研體現在論文的數量和質量。
另一方面,一家醫院自己主導某個期刊,如果這個期刊是全國性的,說明它在全國的學術界有一席之地,如果這個期刊是世界性的,那麼說明它在世界上的學術界有一席之地。
夏院長對期刊也極為重視,當然,他不會幹預楊平的學術活動,絕對不會推出什麼指導性的意見,他給自己的定位是為楊平做好服務工作。
比如協調與出版社的關係等等,把這些服務工作做好,讓楊平的團隊可以專心發展期刊。
「教授,我們的期刊的第一刊還沒有面世,在美國、歐洲和日本,已經出現專門翻譯我們期刊的學術組織。」
唐順笑着說道。
這事很是奇怪,以前在學術界從來沒有出現過,期刊還沒出來,圍繞期刊的各種輔助組織居然提前出現,而且不是一家,現在出現很多家。
有幾家唐順已經知道背景,背後是羅伯特、奧古斯特和高橋,但是有些學術組織根本摸不清背後是什麼人,怎麼這麼積極。
''''這是好事,我們即使是中文期刊,也有人幫我們翻譯成各種文字,擴大影響力,這才是世界級期刊應有的樣子嘛。」
楊平哪有心思去關注這些事情。
''''我只是覺得奇怪,這些人怎麼這麼積極,他們怎麼知道我們的期刊未來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提前投入這麼多人力財力來幫助我們?不符合邏輯。」唐順自言自語地說。
唐順也不去想得太多,楊教授的事情,根本沒法用邏輯來解釋,就說科研吧,一個課題還沒結束,另一個課題就開始。
要是一些水課題還好理解,可偏偏他的課題全是世界級的,隨便一個可以衝擊諾獎。
現在搞得唐順覺得這一切有點不真實,因為太快,太順利,慢慢適應吧,或許這就是真正的天才吧。
——
農志溫再一次帶着病歷資料來找到方主任,因為兩邊醫生給出的意見差別太大,農志溫還是想多聽聽其他醫生的建議。
農志溫在來三博醫院之前,也看過幾家醫院,他們估算的費用跟方主任說的差不多,對於靶向治療、肝臟囊腫都是隻字未提,不過其它醫院的醫生翻看病歷的時候,翻着翻着就改變口氣,說這手術太難,只能去原來手術醫院或者去更好的醫院,比如南都附一、三博醫院。
錢主任說三博醫院不行,在省里排不上號,但是好幾個醫生將三博醫院與南都附一併列在一起,說是省里最好的醫院。
如果是以前,手頭比較寬鬆的時候,農志溫一定會按照錢主任的意見去做,因為錢主任說得也對,有時候不能只考慮省錢,治病才是最重要的,但是農志溫現在手頭實在湊不出十幾萬元錢,他不得不考慮第二種選擇,形勢比人強,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這次,農志溫雖然沒有帶來病理報告,但是按照方主任的吩咐,他帶上兩次手術記錄的複印件。
有了手術記錄,方主任對病情的判斷會更加準確。
方主任仔細看完兩次手術記錄,不禁皺眉頭,這次的手術雖然是喉返神經修復,但是確實手術不好做,如果是以前,他就按照傳統的手術去做就行,究竟手術效果好不好,不在他考慮的範圍之內,反正大家都是這樣做的,好不好碰運氣唄。
現在明顯不一樣,他對每台手術必須全力以赴,力爭最好的手術效果。
從手術記錄看,右側喉返神經節段性切除居然達到8厘米,這麼長的缺損,拉攏縫合根本不可能的。
如果做神經橋接,這麼遠的距離,橋接的效果也會很差。
使用神經移位技術,按照手術記錄的描敘,膈神經和舌下神經袢神經當時也被腫瘤侵犯,已經切除一大段,這樣移位神經選擇的餘地非常小,很難找到合適的轉接神經。
難怪錢主任自己都不願意接受自己的病人去做喉返神經修復,這種情況手術根本沒法做。
也真是奇怪,這個腫瘤怎麼侵犯這麼多神經,這種情況方主任以前沒有碰到過,他也不好下什麼結論。
現在方主任有點迷糊,迷糊歸迷糊,他一點也不慌,自己不是還有一個外掛嗎?外掛就是楊教授,有什麼問題去請教楊教授。
於是方主任帶着農志溫和病歷資料再次去找楊平,楊平這幾天比較忙,不過他一直記得這個病例,也正好想問問方主任,患者是不是已經把病理報告拿來。
這次病人還是沒有到來病理報告,沒帶來就沒帶來吧,不管怎麼說,喉返神經是必須要修復的,所以不管病理報告的結果是什麼?這次的手術目標就是修復喉返神經。
見到病理報告的目的是必須明確診斷,從嚴謹的程序來說,已經做了手術,必然術後做過病理檢查,這樣可以更加明確腫瘤的性質、分期分級。
方主任對楊平說:「喉返神經缺損太大,缺了足足8個厘米,如果直接拉攏縫合,根本不可能,即使想辦法把神經向兩端進行充分游離後也辦不到。」
別說辦不到,就算能夠拉攏縫合也沒用,神經縫合後必須要求無張力,因為一旦張力過大,不管吻合多麼好,神經根本不可能恢復。
聽方主任這麼說,楊平暫時沒有發表意見,而是認真地看手術記錄,看完後才說:「不僅拉攏縫合不行,神經移植和神經移位也不現實,如果做神經移植,神經橋接的距離太長,這樣術後的恢復肯定非常差。如果進行神經移位,好像沒有合適的移位神經可供選擇,從手術記錄看,當時腫瘤侵犯的範圍非常廣?切除的神經不止這一根。」
那怎麼辦?
三種方法都不行,那不是沒有辦法,方主任很是無奈。
楊平皺了皺眉頭說:「你讓我再想一想,這個患者肯定要做手術,現在的問題是手術怎麼做。」
這時候農志溫趁機問道:「楊教授,術後還需要進行靶向治療嗎?」
楊平說:「從常規來判斷,不需要,但是我必須要看到病理報告,有了病理報告,我才知道腫瘤的具體分型分期,這樣我們才能準確判斷病情,精確地制定治療方案,現在沒有病理報告,我們根本沒辦法對病情做出判斷,所以你最好是能夠拿到病理報告。」
「楊教授,麻煩你再幫我們看看,肝臟上面的囊腫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嗎?」農志溫抓住機會,把問題全部提出來。
肝臟囊腫?
楊平剛剛看病歷資料的時候,確實,肝臟上面有一個囊腫,但是這種囊腫一般沒什麼大問題,所以他也沒有重點關注。
「影像片子帶來沒?」楊平問道。
「帶來了,全部帶來了!」
農志溫立刻拿出一個又大又厚的袋子,裏面的片子很多,是他父親這幾年所有做過的所有影像學檢查。
這麼多片子,農志溫也不懂,反正全部放在一起,每次看病都提過去給醫生看。
「沒關係,我慢慢看。」
楊平讓農志溫把片子拿到閱片燈旁邊,然後把所有影像圖片一張一張放閱片燈上過一遍,依據檢查類型和日期進行分類排序,有些片子因為時間久遠,圖像已經出現溶解模糊。
大概花了十幾分鐘,楊平才把這些片子整理好,整理好之後,他開始按照時間順序,一張一張地閱片。
肝臟這個部位不僅做了彩超,而且做過CT和增強CT,全身的PET-CT也有這個部位的圖像。
從第一張顯示肝臟的圖片開始,肝臟上是有一個腫物,當時提示佔位性病變,考慮肝臟囊腫機化,後面一系列的關於肝臟的圖片,腫物一直沒有變化。
雖然不敢100%確定,但是從影像圖片基本可以確定,這是一個囊腫,而且是一個機化的囊腫,根本無需手術治療,只需每半年到一年複查一次彩超即可。
楊平將自己的意見告訴農志溫。
「不需要手術?那如果萬一是惡性腫瘤怎麼辦?」農志溫很直率。
楊平與患者溝通也是直來直去,這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是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接近於零!」
楊平的的回答非常肯定。
「我明白你的意思,楊教授,如果想積極治療,是不是應該手術呢?」
農志溫還想進一步了解。
楊平的意見十分明確:「這個肝臟囊腫根本沒有手術指征,手術是我們醫生治療疾病的工具,它是一把雙刃劍,我們不能濫用,有些病必須手術,有些病可手術可不手術,有些病完全不用手術。你父親的這個肝臟囊腫,從醫學上來說,完全不用手術。」
這個說法與錢主任的說法大相徑庭,錢主任不僅建議手術,而且建議進行機械人手術,他說:機械人手術更能精準徹底切除腫瘤,這樣術後的效果最好,也最讓人放心。普通手術沒法精準徹底切除腫瘤,可能會有腫物的殘留,一旦是不好的東西,殘留將非常麻煩,斬草不除根,以後一定會春風吹又生。
兩邊都說的都很有道理,究竟怎麼辦呢?農志溫現在十分疑惑。
三博醫院的意見非常清晰,沒有半點含糊,而且農志溫從直覺判斷,楊教授非常自信,與一般醫生完全不同。
錢主任的意見好像也很有道理,萬一真的是不好的東西呢,萬一呢?如果因為這十萬塊錢耽誤病情,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正如錢主任所說,父親才五十多歲。
每一個病人都有本能的求生欲望,同時會伴生恐懼、渴望和幻想,大行其道的各路騙子也是抓住病人的心理進行行騙。
「你回去考慮一下吧,不要再去折騰,我們醫院和楊教授的口碑,你可以去打聽打聽。」方主任叮囑農志溫。
農志溫也是滿腦子疑惑地提着一大袋資料離開三博醫院,他這一趟跑得很值,至少聽到不一樣的意見。
待農志溫走後,方主任向楊平請教:「這個手術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
在方主任的印象里,楊平是無所不能的。
楊平剛剛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喉返神經修復的難題呢?剛剛的思考也有一定的眉目:
「我們可以直接將喉返神經斷端從頭臂干下方逆行解剖至迷走神經,在頸動脈後方與喉處喉返神經吻合。」
方主任聽後有點迷糊,他一下沒有聽得太懂。
楊平邊畫圖邊解釋給他聽:「其實道理非常簡單,就是通過改道來解決距離的問題,神經的起點是a,鎖骨下動脈這裏神經經過點為b,神經的終點是C,正常的路徑是從a出發,繞到鎖骨下動脈b點,再到喉嚨的c點,abc段經常因腫瘤侵犯需要節段性切除,神經切除後就會出現缺損,缺損一單太長,傳統的方法是找其它神經來橋接,或者進行神經移位,就像電線的橋接,或者從其它房間再接一根電線。」
「這些方法對這個病人行不通,橋接的距離太遠,如果從其他房間接一根電線,現在其它房間的電線也很緊張,一時找不到合適的。
「怎麼辦?」
「我們直接將現有的電線不再繞b點,而是改道直接接到c點,來完成ac兩點之間通電,我剛剛計算過距離,按照神經生長和恢復的速度,患者如果用這種方法,大概半年時間可以獲得明顯的恢復。」
楊平一邊說,一邊在A4紙上畫圖,他畫出了頸部的解剖圖。
表達解剖與手術,圖畫才是最好的方法,語言表達會顯得蒼白無力。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
方主任藉助楊平繪的圖畫,瞬間明白剛剛楊平所講的內容,剛剛只是語言描敘的時候,方主任還有點似懂非懂,現在完全明白。
「聰明!準確的說是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楊平誇獎。
臥槽,這不是小學數學問題嗎?還誇獎我,難道在楊教授眼裏,我只是小學水平?
不過這個簡單的數學公理用在這裏,居然產生起效,催生出一個解決問題的新術式。
「你會畫解剖圖嗎?」楊平問還在盯着圖畫的方主任。
方主任搖搖頭。
「這可不行,你必須學會畫圖。」
畫圖是外科研究所醫生的基本功,李民醫生作為基層醫生,也已經掌握醫學繪圖技術。
方主任老臉一紅:「我可以學,我馬上學,我很快就能夠學會的。」
「嗯,你用三個月時間把醫學繪圖學會,包括系統解剖,局部解剖,橫斷解剖、手術入路解剖四大塊,沒有問題吧?」
楊平覺得方主任如果真的想提高,必須系統地進行學習。
「保證做到!」
方主任心裏十分激動,這是正式入伙了嗎?
PS:關於本章喉返神經修復的新術式說明:該術式是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頭頸外科嵇慶海教授和王玉龍教授的傑作,論文發表在《Head & Neck》,該術式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提高了我國頭頸外科在世界上的學術地位,向兩位教授致敬!
一筆閣 www.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7s 3.948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