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叫我威廉三世 戰爭與和平 第三十七章 瓜分和平

    8月末的柏林,盛夏已過,令人發汗的熱度正悄然被宜人的涼風所取代,一場大雨降下之後,人們隱約看到了秋天的身影。

    這時的柏林,勝利狂歡早已結束,城市又恢復了往日的平和,人們依舊像從前一樣工作着。隨着戰爭的結束,大批覆員士兵開始返回國內,而他們中許多人最大的願望,就是到帝國的中心來看一看,因此柏林的街頭巷尾隨處可見三三兩兩的軍人。他們身上沒有步槍、刺刀或是其他致命武器,他們臉上洋溢着歡快的表情,戰爭,毫無疑問已經遠離這裏。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整個城市最為熱鬧的無疑是火車站了,除了滿載復員士兵的軍列之外,那裏幾乎每天都要接待來自各國的貴賓。沙皇夫婦前腳剛下火車,丹麥國王乘坐的火車就進站,這可忙壞了負責接待的官員。一輛輛華麗的馬車穿行在火車站與皇宮之間,穿着帶有鮮明特色衣裝的人在街頭漫步,這種情景從前也只有皇帝登基的時候才能見到。

    辰天的皇宮裏,草地是翠綠翠綠的,各種樹木也枝葉繁茂,這一切正好為那些從四面八方來到這裏的美麗貴婦們作襯托。她們隨同自己的丈夫在人群中來回走動着、應酬着,或是聚在一起小聲談論着哪位帥氣的貴賓,小小的扇子後面不時傳出歡快的笑聲。

    戰爭中的英雄――德國的元帥和將軍們成了眾人視線的焦點,他們的身旁總是聚攏着成群的崇拜者,讚美的言語總是圍繞着他們。

    穿着嶄新元帥軍服的人里,最引人注目的要數新近升任陸軍大臣的卡爾?馮?比洛元帥了,實際上早在1906年阿爾弗雷德馮施利芬退役地時候,比洛也是陸軍總參謀長的熱門候選者之一,只是後來小毛奇憑藉家族名氣以及與皇帝的良好關係而獲得這個職位。戰爭時期,陸軍大臣的影響力和全力或許遠沒有總參謀長的大,到了和平時期情況就有所不同了。此時站在比洛元帥身旁的。都是像奧地利外交大臣萊奧波爾德馮貝爾希多爾德伯爵、俄國陸軍統帥伊萬諾夫元帥這樣的重量級人物。

    一同晉升為陸軍元帥的還有保羅?馮?興登堡、奧古斯都?馮?馬肯森二人,其中興登堡元帥成為新任陸軍總參謀長,馬肯森元帥出擔任波蘭集群司令之外還將兼任波蘭總督。此外,受到晉升和嘉獎地還有赫爾曼,馮佛朗索瓦步兵上將和奧爾格裝甲兵上將,其中佛朗索瓦還將擔任駐英軍隊的最高指揮官,至於奧爾格,由於戰後帝國裝甲部隊將進行新的大規模整編,他也將受命擔任陸軍裝甲部隊總司令一職。

    海軍將領一邊。穿上新元帥軍服的是萊茵哈特舍爾和德皇的父親、普魯士親王阿爾貝特?威廉?海德里希,海德里希親王也成為德國皇室第一位戰功卓著的海軍元帥。

    新興的空軍部方面,約斡尼斯?馮?澤克特因為在登陸英國以及後來的作戰中指揮空軍部隊有效的配合陸軍作戰而得到晉升,他也成為德國歷史上第一位空軍將軍。

    當然,戰場上出彩的不止有德國地將領,這次來到柏林地還有奧匈帝國的陸軍統帥弗里德里希大公,雖然敗給了新沙皇的軍隊,這位白髮老人仍是奧匈聯軍地靈魂人物,他那藍色的軍服年代甚至和他的鬍子一樣久遠;弗蘭茨?康拉德?馮?赫岑多夫男爵將軍,奧地利陸軍總參謀長。戰爭的策劃者之一。此時也成了奧地利的民族英雄;安東?豪斯海軍上將,奧匈帝國海軍總司令,他指揮着目前世界第二強大的海軍。是奧匈帝國海軍建設的重要人物之一,主張建造一流的戰列艦,認為帝國海軍應當將勢力擴展到地中海以外區域;恩維爾帕夏將軍,被土耳其人稱為「小拿破崙」,土耳其最優秀的陸軍指揮官之一,與凱末爾政見不一,卻也是堅定的親德派。

    和往常一樣,總有人對於恭維和獻媚不屑一顧。興登堡和他地新副手、陸軍部第一軍需總監(這個職務相當於副總參謀長)魯登道夫陸軍中將站在一顆蘋果樹旁邊竊竊私語,馬肯森、佛朗索瓦、奧爾格、馬修,這四位共事多年的夥伴。則聚攏在遠離人群的另一個角落裏。

    遠遠的,辰天看到了那兩位站在蘋果樹下的將領,或許在另一個世界他們也曾這樣聊天。魯登道夫,這位施利芬當年非常賞識的年輕人,經過實戰磨練之後已經成長起來,他出類拔萃的戰略眼光、組織能力和戰術手腕得到威廉二世、小毛奇的讚賞,現在,保羅?馮?興登堡,在與其合作一個月之後也給出了肯定的評價:他是一位極其出色地、值得信賴的助手!在那個世界。魯登道夫策劃了多數作戰行動,但在這裏,他或許還要很長時間才有表現的機會,因為戰爭已經離開了!

    至於東普魯士「四傑」,辰天再了解不過了,別看他們表情專注、眉頭緊鎖的低聲交談,好像實在商量什麼事關國家興亡的大事,實際上只是不高興像那些達官貴人一樣互相諂媚罷了,他們聚在一起的時候,談論的無非是戰車上遇到的奇人軼事!

    「啊……我親愛的兄弟,真高興又見到你了!」

    老遠的,沙皇就伸出他那長長的手臂,看起來是真的很高興見到自己的表弟。在他的身旁,那些俄國的貴族們,無一不是一臉崇拜的表情。

    至於辰天,現在對沙皇本人也不是那麼的厭惡,兩人一個很親切的擁抱,然後互相親親臉頰,在外人看來,兩位君主私下關係是緊密的、穩固的,有如他們的先皇一樣,但是這種關係絲毫不能讓兩國免於戰火。

    「噢!親愛的表兄,您最近氣色不錯啊!」辰天所指的自然不是一向健壯的阿格列尼本人,趁着德國和英國人死磕,這位沙皇也沒有在自己的皇宮裏閒着,他先是親自擔任統帥指揮了針對北部革命武裝的圍剿,然後又揮兵南進,將藏匿在靠近蒙古地革命黨一併剿滅。這兩次大規模清剿行動之後。俄國革命力量損失慘重,包括斯大林在內的主要革命領導人或是逃亡國外、或是在偏遠地區隱姓埋名,俄國革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這顯然讓幾乎被革命顛覆的俄國統治者心情愉悅。

    「陛下,恭喜您和您的國家取得了如此偉大的勝利!看吧,您和您的將軍們都是紅光滿面的,氣色才是真正地好啊!」

    說着一口流利德語的,自然就是俄國的皇后。曾經有許多人質疑老約瑟夫皇帝為何要將一位奧地利公主嫁給俄國貴族。畢竟俄奧兩國向來水火不容,但此時看來老皇帝還是頗有遠見的。現在琳達顯然已經成為俄奧兩國關係的重要紐帶,這位向來默默無聞的皇后在俄國加入同盟國之後變得活躍起來,最近更是頻繁奔走與聖彼得堡與維也納之間,而最令人驚訝的是她與現在的奧匈帝國王儲卡爾居然是同夫異母的兄妹!

    辰天禮貌的吻了琳達地手背。

    「尊貴地皇后陛下,謝謝您的讚賞!如果沒有您的國家地支持,我們要想獲得勝利是非常艱難甚至是無法實現的!」

    「我的國家?噢,陛下,您太謙虛了!您的軍隊是強大的、戰無不勝的,所以。希望我們今後能夠從您那裏獲得一些幫助。您說呢?尊敬的陛下!」琳達微笑着看着德國的主人,不論對他還是他的軍隊,她總是積極的讚美。幾乎用上了所有用來稱讚地詞句。

    對於這種讚美,辰天聽得實在太多了,他一點也不覺得高興,相反的,他覺得如果一個人總是稱讚你,那麼這個人背後很可能藏着一把鋒利的刀子。最初的時候,他覺得俄國政府平息革命之後,他們會將目光投向遠東地區,那雖然是老沙皇尼古拉二世宣佈放棄的目標,但是在德、奧、俄聯盟的情況下。俄國已經沒有了向歐洲擴張的可能,儘管國內的經濟工業都需要很長時間來恢復,但北極熊和他的統治者一樣生性好鬥,加上德國政府地支持,俄國很可能會在遠東和日本重新幹上一仗。不過,從最近俄國政府的種種舉動來看,辰天發現俄國人似乎並不真的打算按照自己為他們設計的路線行動。一方面,俄國與奧匈帝國在政治、經濟甚至軍事上迅速靠攏,儘管是不露聲色的。但深度和廣度都令人擔憂;令一方面,阿格列尼政府已經不像當初那樣在遠東問題上對日本持強硬態度了,最近兩個月,聖彼得堡似乎在於東京進行某種秘密的談判和交易。

    「那是當然,只要我們的盟友有需要……」辰天故作驕傲姿態,「我們的軍隊將全力以赴!不要看我們的陸軍正在恢復非戰時編制,但我們的士兵在戰場上可以一敵十,噢不,以一敵百!」

    沙皇和皇后笑了,笑得蘊意各異。


    如同德國政府所宣佈的那樣,德國陸軍很快就將恢復到平時編制,其中本土將駐紮56個師約80萬人,與戰前相比增加的將是海外兵團,包括駐紮在法國的10-15個師,駐紮在英國的8-12個師,以及駐紮在海外各殖民地的少量正規部隊。這個決定一經宣佈,幾乎所有國家都表示熱烈歡迎,看來全速行進的德意志戰車是令任何人都感到懼怕的。

    至於海軍,德國政府和海軍部正在籌劃一個由各主要海軍國參加的國際會議,如同辰天所知道的另一個世界的華盛頓海軍條約一樣,通過均衡力量來降低各國的惡性軍事競爭。

    在沙皇之後,辰天與奧匈帝國的繼承人打了個照面。老約瑟夫皇帝看來真的準備脫離世事紛爭了,就連這樣重要的會議也委派皇儲卡爾前來參加,經歷了太多喪親之痛和繁雜政事之後,人也的確該疲倦了。

    「陛下,您和您的軍隊真是令人敬佩!如此偉業,恐怕也只有您這樣英明的君主才能完成!」讚美之情溢於言表的卡爾,對於兩國不久之前的直布羅陀爭端卻決口不提。在戰爭結束之後,奧匈帝國卻並未像德國一樣讓多數士兵卸甲歸田,超過150萬奧地利和匈牙利士兵仍舊呆在自己的兵營里,其中約有20萬駐紮在意大利北部。

    「勝利可不只屬於我們德國,大家不要忘記。數十年來我們兩國都是最親密的盟友,這種偉大的友誼使得我們戰勝了所有敵人!皇儲殿下,請代我向約瑟夫皇帝致敬!」

    辰天稱讚着友誼,但雙方心裏都很清楚,這種友誼並不會真正長久。當初將奧地利排斥於德意志帝國之外,主要原因就是當時地政治環境,現在,一切都與俾斯麥的時代不同了。

    「是的。讚美我們偉大的友誼!」

    卡爾與辰天,兩個強大帝國的主宰者,在世人面前高舉緊握的雙手。這個時候,雙方實力相當的艦隊正在地中海的西端暗暗較勁!

    在出席歐洲和平大會地各國元首中,最令人關注的莫過於英國的新國王羅伯特一世了。眾所周知的,在大洋彼岸還有另外一個「英國政府」存在!羅伯特一世和愛德華八世,誰才是正統的英國國王?雖然大多數國家都宣佈承認羅伯特一世,但這多多少少都跟德國政府的強權有關係――這個時候,反對羅伯特一世也就意味着反對德國,至少在歐洲還沒有人敢於這樣做。

    聚攏在羅伯特一世周圍的大多是德國的大公和將軍們。在這裏人們絲毫沒有避諱的需要。魯普雷西特,被譽為德國皇室中最傑出的陸軍指揮官,依舊是巴伐利亞人心目中地英雄。在這場血腥的戰爭中。巴伐利亞士兵的表現並不亞於普魯士人,他們也同樣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17萬巴伐利亞士兵血灑疆場,其中多數是犧牲在法國戰場上地。

    回到德國,魯普雷西特心中也有別樣的滋味,他對於巴伐利亞的熱愛遠甚於英國,只不過他身上流淌着英國皇室的血統,並從自己的母親那裏繼承了所謂的「詹姆斯派英國王位」。在英國他過得並不開心,簇擁者與反對者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他擁有令人羨慕的王權,卻不得不整天面對英國人的示威、暴動和游擊隊。曾經無比榮耀的英國皇家衛隊,此時卻隨處可見巴伐利亞志願兵的背影。

    英國是動盪的。曾經繁華的城市現在只剩下廢墟,曾經建造出一艘又一艘先進艦船的船廠早已無影無蹤,優秀的人才或是逃亡國王或是被德國人虜走,島嶼一片死氣沉沉。這一切,對於大多數中立國家來說都是無關緊要的。荷蘭人不再擔心自己的中立,因為德國無須借他們的道路來進攻法國,也不會強奪他們的出海口用以監視英國;挪威人對於英國地失敗是惋惜的,因為他們無法繼續從英國人那裏撈取戰爭財富,他們此時的重心轉向平息勝利者對他們戰爭中向英國偷運物資的憤怒;瑞典人獲得了德國人對其中立的保證。代價是以低廉的價格繼續大量供應鐵礦;法國人極力抗議德戰區的「民主選舉」,他們關心的是「第二個法國政府的出現」,曾經盟友的生死與他們無關。

    當然,並非所有的國家都打算置身事外。美國政府派出以國務卿威廉詹寧斯布賴恩為首的特別代表團出席會議,但他們來到這裏的目的絕不是恭賀和平。在英國王權事件中,威爾遜政府既不宣佈承認羅伯特一世政權,也不宣佈支持愛德華八世,而是和兩個政權都保有不同程度的接觸和聯繫,美國人一貫的中立商人主義在這裏盡顯無疑――一方面照樣對流亡加拿大的英國政府出售軍火,另一方面對於英國本土重建表現出積極的態度。

    如此規模和影響力的會議,太平洋區域的另一個強國日本自然不會錯過,作為特使出席的是外交大臣加藤高明,這也是日本內閣中一位非常重要的實權派人物。與美國人「關心」歐洲重建相比,日本人這次來的目的和以往並無區別。在於德國簽訂秘密協約之後,日本政府對英宣戰然後大搖大擺的開始了對英國東南亞殖民地的入侵,新加坡、馬來西亞先後升起了膏藥旗,但日本政府並不滿足於此,他們明白若要成為東亞和太平洋區域的霸主,加入同盟國體系是一種「必須的政治背景」。

    在這樣一種各懷心思的氣氛中,由27個歐洲國家參加的歐洲和平大會如期舉行,另有11個非歐洲國家派出特使前來見證這一歷史性的會議。這原本是一次瓜分勝利的會議,然而由於戰敗國英國的新政府與德國的特殊關係,會議的進程讓許多人頗為意外。會議桌上根本看不到垂頭喪氣的失敗者,羅伯特一世,英國的新君主,如同勝利者一般昂首挺胸,德國與英國代表之間進行的是和平談判,更不如說是合作談判,雙方的情緒始終是放鬆的、平和的。

    1915年8月的最後一天,英王羅伯特一世代表新英國政府與德國政府簽訂了《德英和平條約》,這一條約正式宣告兩國戰爭狀態的結束。條約還規定英國將繼續作為一個擁有獨立主權的國家存在,但憲法必須在德國政府的監督下進行修改,今後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將分別擁有各自的政府,英國的中央政府僅負責外交和殖民地事務,不對各自治政府的經濟和軍事行使權力。

    此外,條約內容還包括:

    除規定數量的皇家衛隊和警察之外,英國不再保有任何形式的軍隊武裝;

    5年之內,德國陸軍將在英本土駐紮軍隊以協助英國政府維持治安,駐軍數量由兩國政府共同商議決定,5年後若英國治安情況良好,德國將逐步消減直至撤出所有駐軍;

    20年之內,英國的帕斯卡弗洛和波特蘭軍港無償提供給德國海軍使用;

    除排水量100噸以內的警用巡邏、救援艦隻外,所有軍艦作為和平保證交予德國政府,今後英國政府建造軍艦的計劃必須事先得到德國政府的同意,且不論政府或民間今後均不得建造排水量超過1萬噸或航速超過25節的民用船隻;

    所有飛機(包括飛機發動機)一律交由德國政府,今後英國政府和民間均不得製造和擁有飛機,官方和民間交通運輸所需飛機和飛行員將由德國政府將提供;

    英國政府承認戰爭中由德國佔領的殖民地區域,作為回報,德國政府將協助英國政府收回目前由舊英國政府控制的地區;

    英國政府本應支付100億英鎊的戰爭賠款,但鑑於兩國政府歷來友好的關係,而此次戰爭的應完全歸咎於喬治五世及其政府,因此德國政府善意的免除英國政府賠款。

    作為德國的最高統治者,德皇代表德國政府簽署了這項和平條約,對英宣戰各國除德國之外並未直接出兵,因而在這個條約上的簽字僅有見證的意義,最終歐洲各國代表所得到的僅僅是「和平」二字。

    條約簽署的當天後來被定為歐洲和平日,但就在這一天,英格蘭和蘇格蘭許多地區都爆發了反對政府簽署《德英和平條約》的示威遊行,一些地方憤怒的平民甚至與羅伯特一世的皇家衛隊發生了流血衝突。

    真正的和平遠未降臨!



戰爭與和平 第三十七章 瓜分和平  
相關:  萬歲約阿希姆  鋼鐵燃魂    特戰之王  特拉福買家俱樂部  真實的克蘇魯跑團遊戲  我在異界有座城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請叫我威廉三世戰爭與和平 第三十七章 瓜分和平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請叫我威廉三世"
360搜"請叫我威廉三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4s 4.006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