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都有奔頭
可以的話,把書放進書架吧,方便了您,也支持了我,非常感謝!
晚上八點多,工頭老楊放下手裏的活,走到房間中央,拍手喊着,「今天就干到這!」
刺耳的電鑽聲、大錘鑿牆的咚咚聲、切割機的嗡嗡聲、尖利的電鋸聲……,終於停了下來,大概歸置了一下東西,十幾個人馬上作鳥獸散。
戴着頂烏漆麻黑的安全帽,穿着一身髒不拉嘰的迷彩服,臉上蒙着層白灰和木屑的梅義良,按着耳朵,摔了摔頭,已經入住的居民最煩這些噪音,看到他們也從來沒有好臉色,他們卻每一天都在這些噪音當中幹活,哪怕現在靜了下來,耳朵里還嗡嗡作響。
他彎腰把電鋸的電源線拔掉,把電鋸收到盒子裏,這個是這個裝修隊幾樣值錢的家當之一。
隊裏的好些人都把老婆孩子帶到省城安了家,雖然多半也是城郊結合部的民房,但晚上再晚再累都要趕回去,哪怕是臨時的家,也有種魔力,能讓你勞累的身心得到撫慰。
只剩下他和其它五個,要麼單身,要麼家眷在老家的隊友,一起就住在現場。
習慣性的摸出一支煙來,不過看了看亂糟糟的現場,搖頭自嘲的笑了笑,把身上的灰塵拍了拍,去水龍頭那洗了把臉,剛好出去買菜的年輕工友,叼着煙,哼着小曲,提着幾個膠袋走了進來,「菜買回來了,開飯啦!」
「哎哎,把煙熄了!」他提醒那個小伙子。
幾個人七手八腳的在地上支起一個案子,把幾樣菜,也就是青菜豆腐蘿蔔茄子這些素菜擺在上面,再把那個大號的電飯煲抱過來,幾個人蹲下就開吃。
這樣的日子已經過了個把月,他也已經習慣,裝修這一行的門道,他也摸得差不多。
就說現在的這個裝修隊吧,工頭老楊原來跟着別人干,後來自己出來拉生意,其實連個固定的隊伍都沒有,只是和一些干裝修的民工認識,接到活了才去找他們。
他平時主要在各新建小區貼小廣告,撒名片,好像還掛靠了家裝修公司,也接那邊介紹過來的活。
不過除非實在沒事做,他才會接那樣的單子,主要是裝修公司只是介紹一下,所有的事他們做,卻要挖一大塊肉下去,剩下的油水不多。
所以他還真佩服外甥的眼光,這一行機會還真多!就現在這個小區,同時有五六支裝修隊在開工,情況也和他這隻大體類似,都不太專業。
不過,這個利潤卻是不錯,他旁敲側擊的打聽了,老楊一次酒後說,就現在這樣的一個單子,沒有幾千塊錢的油水,他都懶得做。要是運氣好,接到一個單位或者公司的活,那個油水更大,至少也得在五位數。
外甥的眼光還真不錯!
晚上九點多,勞累了一天的隊友們陸續睡去,梅義良把靠牆的那一塊清乾淨,打開自己的鋪蓋卷鋪好,和衣躺在上面,也不睡覺,從身上掏出一捲紙來,正是馮一平交給馮振昌的那些,關於店面裝修的那部分,現在都在他這。
梅義良原本也和馮振昌一樣,頗有些不以為然,一個小麵館的裝修而已,有必要搞得這麼煞有介事嗎?
不過看了幾頁以後,他就覺得,外甥的這番苦功沒有白下。也不知道他暑假在大學裏看了那些書,問了那些人,不過上面提到的那些,比如色彩的選擇和搭配,燈光的佈置,空間的分割,各功能區的設置等等,他雖然都是第一次接觸這些名詞,有些還不太懂,但上面說的那些做法,都很有道理。
所以,他現在是有空就拿出來看看,上面的那些內容,說不上倒背如流吧,至少也都熟記於心。
不過,凡事都沒這麼簡單,好些事,總是到做的時候,才會發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現在就等着農曆十月,已經談好的那家店面,原來的那個家電修理鋪搬走,他就組隊去幫姐姐姐夫裝修。
最好是回家把二哥也叫過來,再去市場上找幾個熟練工,那他的隊伍,借着大姐家的店,也能開張了。
第一次,先邊干邊學邊摸索,要是能達成外甥設計的這個效果,那再去接外面的那些活,絕對沒問題。
馮振昌和梅秋萍,現在還是整天騎着車,在他們的地盤轉悠。上個月,幫着安頓新來的那四家,特別是馮振昌,那個忙啊,騎着梅義良的自行車一處處的跑,不過現在好了,那四家也都穩定了下來,也都上手了,雖然生意有好有差,但都比在家裏強。
他們現在也比以前輕鬆點,多了女兒幫手,他們倆偶爾能在家裏歇一天,把晚上做的準備工作白天就做好,每天能多睡會。
不過,現在他們是有喜有憂。
喜的是,蔡老闆幫忙,合適的店面總算找到了,就在大學城旁邊的一個人流集中的地方,是個二層小樓。
原來是一個退休的老工人,帶着幾個學徒搞家電維修,現在聽說他兒子在南方賺了錢,要把他接過去享福,他就打算只干到租期滿。
那個地方很搶手,老蔡也是託了關係才幫他們定下來,他們不止一次的去看過,真是個好地方!能有這樣的地方開麵館,只要味道過得去,價格實惠,生意肯定不會差。
愁的是,租金加裝修,買些必要的廚具,沒個三萬塊拿不下來,這還沒算桌椅板凳的錢,這些蔡老闆說了,就去他廠里拿,今年先不用給錢。
可他們現在滿打滿算,把兒子存的那幾千塊也加進去,也就不到兩萬塊,還差三分之一呢!
該去哪裏想辦法?
馮玉萱就很不滿意弟弟多事,「不就一個麵館嘛,有必要搞得那麼好?要是就簡單裝修一下,現在的錢就差不多。」
可是,以前沒看馮一平寫的那些也罷,現在他們都看了,當然希望要做就做好一些。
不算現在的這個小攤子,這將是他們夫妻倆的第一樣有門面的生意,和馮一平一樣,其實他們也看的很重。
「要不還是回去一趟吧,找找村裏的信用社,看能不能借些出來,再找找爸,讓老二老三他們想想辦法,多少湊一些,這樣差的也就不多吧,」夫妻兩商量。
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非常感謝新莊小郎君的打賞!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47s 3.979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