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六六一章收藏的人

    「這位是?」

    楊瑞看着一旁的柳憐問道。

    「這是柳憐姑娘,以前沒接觸過翡翠,這一次特地來帶她看看。」

    張天元笑道。

    「柳憐?就是閆城大收藏家柳公的女兒?」

    楊瑞頓時吃了一驚道。

    「你居然認識她?」

    張天元忽然間覺得自己實在是有點孤陋寡聞呢,楊瑞一個緬甸人都認識柳憐和她的父親,自己居然聽都沒聽說過。

    「怎麼可能不認識啊,張老師我說您絕對是忙糊塗了,這柳憐可是個地道的女神童啊,在十歲那年,就曾拿到過陝州業餘組古玩鑑賞大賽的一等獎啊。」

    楊瑞有些激動地說道:「沒想到啊,這多年未見,都長成大美女了啊。」

    雖然說是業餘組一等獎。

    可是當初陝州參賽的人據說超過了十萬人,經過層層選拔,最終才評出了一個一等獎。

    當是柳憐就已經比很多久負盛名的收藏家還要厲害了。

    什麼,你們不相信陝州會有那麼多玩收藏的人?

    這倒也是,說起收藏,很多人覺得一定是富商大賈達官貴人能收藏到好東西,一般的百姓把玩的一定多是假貨普品。

    其實不是這樣的。

    很多人認為學者是學者,商人是商人,學者是研究家,懂得多,商人是圖利的,視其為待價而沽的商品,未必深究。

    其實也不盡然。

    這個圈子是複雜的,複雜而有趣,這是由於收藏這種行為的複雜而有趣造成的。

    收藏,首先是一種情感,一種建立在認知基礎上的情感的溝通和傳遞。

    你要喜歡,然後才會去研究,進而想去佔有這件東西,然後才會有一個圈子的交流和交易,在這種交流和交易中,才能接觸到更多的東西,不斷的去琢磨,去修正自己的認知,才會進步,才會接觸更多更好的東西,如此往復……

    所以,在這行當,一個正常的狀態是:到了越高的層次,藏家,行家,研究家,往往是不分的。

    而連接他們的點,就是喜愛和投入。

    因為這種喜愛和投入,古董商行家藏家往往和文博機構的專業研究者們常常是朋友,一起交流,就像世界上的各大小博物館也常會私人或者私人團體收藏辦展覽一樣,這是一個正常的溝通。

    任何一種行為,一定是先尊重個人的,才有公共的,集體的。就如國外的很多博物館,即使是公立的,也會定期賣掉一部分的藏品,購入一些新鮮的血液,保持和個人和市場的溝通,它不會是一潭死水。

    而在這個市場中的活躍者,買賣手行家們,不是說他們多有能力,而是這個位置逼着他們必須要理論實踐相結合。

    不這樣就應付不了方方面面的客戶,因為你不兼具專業般的學者研究精神,你就應付不了客戶對於物品細節上的疑問,你不在市場流通領域有深入涉獵,就無法給客人提供一件物品市場潛力和價值的判斷建議。

    要知道古董這玩意,買進來容易賣出去難,要讓客戶掏真金白銀的買東西,這有多難?


    有什麼樣要求的客戶,就有什麼樣素質的買賣手,有什麼樣的行家,就有什麼樣的藏家。

    反之亦然。

    而因為這種商品的特殊性,往往這些行家買賣手自己就是大大小小的收藏者,因為你自己不買,不研究,就不可能真的懂。

    而一個沒有自己藏品,沒有拿着自己血汗錢長期介入正常流通領域的人,你說他有多懂貨,懂極都有限。

    什麼說教都沒有切膚之痛最有效。

    誰在收藏?

    那些大大小小的拍賣上一定都是一場富人的喧譁遊戲?

    一場炒作?

    不是的。

    那些拍賣只是冰山一角。

    很多所謂的世界紀錄是不能當做風向標的,那已經是純粹的資本遊戲。

    而在這之下的,大部分的中高端器物自然有他們的流通渠道和圈子,而參與收藏和買賣的人,除了職業的古董商,很多是都是平凡的人,中產或者生活略余吧,並不是什麼富豪。

    只是因為喜歡,多年以來在正當圈子裏以藏養藏,慢慢積累來的,很多在博物館聚光燈下被人嘖嘖稱奇的器物,他們家中就有。

    只是他們有他們的圈子,即使他們是你的親人朋友同事,你不在他的這個交流圈子,也不知道罷了。

    都是很平凡的人,沒指望這個大富大貴。

    人人都有很多面,但只會給懂的人看。

    早年國外的那些大藏家們,每一個無不是身後有一兩個或者一群專業人士古董商行家們扶着走路的,這是一種商業和學術相結合的行為,更是一種文化,認知,情感的傳遞。

    他們享受了這個過程,身後便將這些東西以各種方式和渠道流向社會,會有人再匯集,保管,研究和欣賞,再流傳……這是良性的。

    從民國開始到現在,在這個過程中的古董商行家們,各有各的能耐和秉性,各有各的機遇和命運。

    有興趣的,可以查查早年的諸如孫瀛洲仇炎之盧芹齋等人的經歷——盧芹齋,那年月流向國外的中國古董相當一部分經過他手;

    仇炎之,人說他家是第三個故宮;

    孫瀛洲,現在古陶瓷鑑定界誰敢說不是孫先師的弟子?

    他們每個人的經歷,都足以寫出一本分量十足的小說。

    而他們各自經歷的不同又常令人深思,什麼是因果什麼是福報?

    而接下來的,便是斷層,新中國前三十年是劇烈變動的,老一輩的古董商斷掉了,後來都是慢慢在這個斷壁殘垣上自己摸索着爬起來的人,總歸是底蘊不足積累有限。

    人人都言清末民國是中國文物古董外流的高峰期,而少談其實革新開放後也有高峰期——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各地相繼大搞基礎建設,很多文物在此過程大量出土,國家的能力有限,再加上很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原因,東西都跟着錢走,誰出的錢多東西就往哪裏流。

    那時候內地還沒有所謂的收藏市場,好的東西有人一手買斷之後就從香港流出去了。

    (未完待續。)



第二六六一章收藏的人  
相關:    斗破之無上之境  神級修煉系統  天降鬼才  櫻花之國上的世界末日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鑒寶秘術第二六六一章收藏的人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鑒寶秘術"
360搜"鑒寶秘術"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1s 3.922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