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空城計?死而後已這些還能有假?」
「不應該吧,我感覺這些應該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呢。」
「聽聽林塵怎麼說吧,剛剛他不是還說周喻是被誤解了嗎?」
……
現場的觀眾聽得林塵要說諸葛亮了,一個個的也是精神一震,甚至他們都很想知道這林塵接下來到底還能說出來個什麼。
看得把觀眾的情緒給帶動了起來,林塵也是笑道:「一提起諸葛亮,人們就會想到空城計,而說起空城計,則展現出了人們對諸葛亮軍事天賦的無比推崇。那麼,諸葛亮的空城計究竟發生過沒有?人們對諸葛亮的追捧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諸葛亮這個人,至少從晉代開始就已經是很多人追捧的對象。當時有一個叫郭沖的人,郭沖這個人大概是諸葛亮的鐵杆「粉絲」,覺得現在大家對諸葛亮的評價遠遠不夠,於是寫了一篇文章,叫做「條亮五事,隱沒不聞於世者」,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這裏還有五件事情是你們大家不知道的,第三件事情就是空城計。」
「這我們都知道啊,空城計啊!」
「是啊,小說和戲劇作品我們看的也不少。」
「怎麼?難道你還想告訴我們空城計是假的不成?」
很多人有些不以為然,但是,林塵卻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沒錯,其實這空城計根本就不存在的。」
「什麼?」
「這,這怎麼可能?」
「林塵莫非是要真的全部把《三國演義》給推翻不成?」
不少的人聽得林塵竟然真的說『空城計』不存在,一時之間也都是有些楞神,這他妹的怎麼可能啊?
汪海卻是露出冷笑:「果然是年輕,竟然想要推翻四大名著,小子,你等這期播放完你等着被噴吧。」
「呵呵,我們簡單地說一下這個空城計吧,大體上的意思就是說司馬懿率兵來進攻。諸葛亮派馬謖去守街亭,馬謖這個人是個書呆子,空談可以,打仗不行。把街亭給丟了,於是司馬懿就率領幾十萬軍殺奔而來。當時諸葛亮手上已經沒有兵了,只好把城門,四個城門全部打開,派了20個老兵在門口掃地。諸葛亮自己搬了一張琴,焚了一爐香,帶了兩個小孩子,坐在城樓之上唱卡拉ok。司馬懿的大軍跑來一看,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然後司馬懿自己打馬上前,大為驚詫,說牛鼻子老道搞什麼搞?城門大開他開party啊。於是撤軍。」
林塵一句話讓眾人再次笑噴!
「我去,唱卡啦ok?這現代詞語為何我聽着毫無維和感呢?」
「尼瑪,嘴了。笑死我了。」
「不過這麼一說,好像還真是啊,說不定空城計還真不存在。」
林塵望着眾人侃侃而言:「因此,這個事情不合邏輯啊,第一,你不就是怕他城中埋伏了軍隊嗎,派一個偵察連進去看看,探個虛實可不可以?第二,司馬懿親自來到城門樓下看見諸葛亮在城樓上面神色自若,琴聲不亂。說明距離很近,看得見聽得清,那你派一個神箭手把他射下來行不行?第三,根據當時的說法和《三國演義》的說法。兩軍的軍力懸殊是很大的,有說司馬懿帶了二十萬大軍的,有說司馬懿帶了十幾萬大軍的,反正至少十萬,你把這個城圍起來圍他三天,圍而不打行不行?何至於掉頭就走呢?所以是不合邏輯的。諸葛亮的空城計是子虛烏有。
其他的火燒博望、火燒新野、草船借箭等等都是編出來的。其中最可笑的是借東風,大家可以去看一下《三國演義》,當時諸葛亮借東風是個什麼形象?披頭散髮,光着腳丫,穿一身道袍,後世很多人說《三國演義》中諸葛多智而近妖,這個妖不是妖精也不是妖怪,是妖人。妖人就是當時那些裝神弄鬼的,什麼巫婆啊,神漢啊,這類的人物。諸葛亮當然不是妖人,諸葛亮不但不是妖人,而且是帥哥。
《三國志》說諸葛亮身長八尺,這個八尺是漢尺,漢尺的八尺合現在市尺五尺五寸,相當於一米八四。而諸葛亮出山的時候年齡是多少呢?26歲,大家想一想26歲的年齡一米八四的個子該是什麼形象?和我們心目中的,我們舞台上的一樣不一樣?借東風這個事情當然也是沒有的。而且就算有,去借東風的人也不該是諸葛亮,該是周瑜啊。我們讀杜牧的詩,「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沒說東風不與諸葛便啊。」
好傢夥,下方的觀眾聽着林塵講完已經徹底的呆住了,尼瑪,合着以前我們讀的都是錯的?
難道諸葛亮是一無是處?
不應該啊,如果一無是處怎麼可能被萬人敬仰呢?
很多人想要反駁,可是林塵說的是條例清晰,尤其是面對着眾人的不解,林塵繼續道:「實際上諸葛亮在赤壁之戰期間的主要功績,是促成了劉備軍事集團和孫權軍事集團的聯合,這是他的主要功績,而諸葛亮在劉備去世之前的主要功績也是為劉備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也就是說諸葛亮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未必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是值得懷疑的。
現在成.都的武侯祠還有清人趙藩寫的一對攻心聯,他說「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這一幅攻心聯其實是委婉地批評了諸葛亮,批評他在劉備去世以後主持蜀國工作的時候窮兵黷武,寬嚴戒誤。但是到了《三國演義》裏面諸葛亮就變成傑出的軍事家了,而且神機妙算,算無遺策,其他的軍事將領都變成了提線木偶,傻乎乎地帶着軍去打仗,走到地方掏出一口袋,軍師給我的錦囊妙計,打開看看,哦,這麼辦。這個實在是太離譜了。這個表現了什麼呢?表現了人們對他的崇拜。」
下方,突然有觀眾問道:「這麼說,歷史上空城計是不存在了。」
「不,空城計是存在的。」
林塵笑道、。
「啊。什麼意思?你都說了諸葛亮沒有空城計,怎麼還存在呢?」
面對觀眾的質疑,林塵笑道:「在這裏,實際上空城計的故事是有的,但不是發生在諸葛亮的身上。而是發生在曹操的身上。是曹操和呂布作戰的時候,有一次曹操的軍隊出城收麥子去了,突然呂布的軍隊開了過來。曹操情急之下,把他的隨軍家屬全部都弄到城牆上去站崗,等呂布開過來一看,滿城都是鶯歌燕舞,姣聲嗲氣。再一看呢,城外面有一個樹林子,深不可測,呂布想曹操這個賊。狡猾狡猾的,肯定是把埋伏買在樹林子裏面了,撤!撤回去以後想想呢,又不甘心,第二天他又來了,這回曹操真的把伏兵埋伏到樹林子了。」
啪啪啪啪……
林塵的話音一落,下方已經掌聲如雷了,不管大家能不能夠聽得懂,但是有一點,那就是他們感覺林塵講的好厲害。
「現在我們知道了。歷史有三種形象:歷史形象,形象,民間形象。那我們應該怎樣看待歷史呢?我個人的看法還是首先要弄清楚歷史的本來面目,就是弄清楚歷史形象。對於三國來說。還是要讀《三國志》」
林塵講到這裏的時候,現場的眾人幾乎是暈.逼了!
「《三國志》這是哪個?沒聽說過啊。」
「是啊,有這本書嗎?」
「我怎麼遇到過呢?」
何止是觀眾驚訝,就是林塵也是費盡了許多力氣,才在圖書館最底層找到了這本《三國志》,很顯然。在歷史拐彎的時候,《三國志》的價值幾乎是被抹殺了。
望着眾人,林塵繼續說道:「三國志的作者叫陳壽,是現在四.川.省南.充市人。陳壽完成《三國志》這部著作的時間距離西晉統一華夏只有五年,就是相隔的時間不是很久。
第二點呢,陳壽這個人治學非常嚴謹,他收集來的材料但凡是他覺得可疑的,他寧肯不用,留下來的應該說是基本可信的。但是正是因為陳壽有這樣一個特點,所以《三國志》這本書非常地簡略,不是太好看。
所以過了130年,又有裴松之來為《三國志》做了注。一般人為古書做注主要是進行一些解釋,比方說名詞解釋、動詞解釋、時代背景介紹,怕你看不懂,做一個注。裴松之的注不一樣,裴松之把陳壽棄而不用的材料,以及陳壽寫《三國志》所看不到的材料有選擇地補充了進去。補充的時候裴松之也做了一個甄別工作,就是他認為不可信的材料,他會在後面加以說明,就是我認為這個東西是靠不住的,我認為這個時不可能的,理由是什麼什麼什麼。那麼如果幾個材料是矛盾的,裴松之就採取並存的方式,羅列在這裏,讓後來的讀者自己去甄別。所以裴松之的注也是比較可*的。
所以要弄清三國的歷史面目,歷史形象,也就是這兩個東西:陳壽的《三國志》、裴松之的注,壽志裴注。但是形象和民間形象也不是沒有意義的,比方說空城計這個故事,錢鍾書先生就認為是「不欺售欺」的典型,什麼叫「不欺售欺」呢?就是以不欺騙來欺騙。我這裏面沒有人,我明明白白就告訴你是沒有人啊,結果呢,對方還不相信。你越是說我這城裏面真的沒有兵,他越不相信。這叫做「不欺售欺」,錢先生認為這是一個典型。」
…………
長知識了,真真正正的算是長知識了!
這下很多人都是準備回去找找《三國志》,他妹的,原來這麼多年來自己一直都是聽的是錯的東西?
林塵接到了蕭瑞的號,明白時間差不多了,因此,準備在這一期末尾再來一次爭議的事件,所以說道》「其實,歷史上《三國演義》是被當作兵書來看的,呵呵,明清之際,清人要入關,他們就用《三國演義》做教材。
當時把《三國演義》翻譯為滿文,印了一千份,作為內部文件發給一定級別的貴族和官員閱讀。甚至還有這樣的故事,說是有一個滿洲將軍結識了一個漢人,成了朋友以後這個滿洲將軍說,你這漢人不錯,來來來,你到我房間來,我給你看一個內部文件,不公開的。打開一看,《三國演義》。
因為哪怕就像空城計那樣的例子,它也有心理學的問題,它實際上是一個心理戰。所以為三國演義做批文的毛宗崗父子他有個說法,他說只有謹慎的人才不會做大膽的事,也只有謹慎的人才最能夠做大膽的事,因為這個謹慎的人他一生都小心謹慎,他突然大膽一回沒人相信。諸葛亮就是一個很謹慎的人,叫做諸葛一生惟謹慎,他謹慎了一輩子突然來一個空城計,那司馬懿不相信了,因為只記住了他平時的小心謹慎。當然這個事情也就是碰上了司馬懿是個知識分子,想問題比較複雜,所以後來有個叫魏禧的人說了,他說如果是碰上一夥山賊,一夥強盜,土匪,他哪想那麼多,管他娘的老子進去再說!諸葛亮不就抓走了嗎?」
聽得林塵的話,再看得林塵明面上是嘲諷清朝見識短,只能抱着看似寶貝的《三國演義》,很多人也是樂了。
「林老師可真記仇啊!」
「是啊,而且林老師果斷是明朝鐵杆,這個時候都不忘記把清朝拿出來鞭策一下。」
「笑死我了。」
……
時間也差不多了,林塵於是收尾道:「任何人研究歷史都難免會有這三種意見,因為歷史畢竟是歷史,歷史就是過去的事,也就是故事。故事裏的事,說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裏的事,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宋代詞人張升的詞說,「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閒話」,實際上進入漁樵閒話的又何止是六朝興廢事呢?那是可以包括一切歷史的,正所謂,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在今後的節目裏,我將給大家笑談三國,品讀三分。而我們要講的第一個人,就是一個在歷史上爭論最大、意見最分歧、形象最多樣的人,那麼這個人是誰呢?請看下集真假曹操。」
……………………
作者的話:更新暫時快不了,出了點事,身心俱疲,大家見諒一二。(未完待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1s 3.966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