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高蔡兩人的結親,朝堂漸漸顯得波瀾不驚分外平穩,群臣為了某一件事而撕破臉力爭的事情漸漸少了,看在諍臣們眼裏自然頗有些一言堂的感覺。www、\不過,趙佶卻是分外滿意,他畢竟不是從儲君成長起來的君王,帝王心術還只在琢磨的程度。對於他來說,萬眾一心遠遠比制衡更重要,須知若是換作之前的幾位皇帝,絕對不會御口欽准兩個宰執聯姻。
但正因為如此,一應政務的處理也是順風順水,只要是提交到政事堂議決的公務,不出兩日必有對策,然後報呈皇帝御覽。被這種飛一般的速度牽動着,三省六部和京城各職司部門也不免加力跟上,唯恐被上頭扣上一頂推諉的罪名。
這一日,王厚的奏疏又由樞密院轉送到了政事堂。幾個人一一看過之後,蔡京便搖頭笑道:「看來這個王處道還是擔心朝廷心意不堅而導致舊日覆轍,竟然連他父親王子純在熙寧時的舊事也搬了出來。不過,其中也說的在理,朝廷既然一意重定青唐,便不能任由外臣隨便議論,否則必定動搖軍心民心。」
「既然是熙寧舊例,聖上應該會准了他。」如今政事堂主理事務的四人中,張商英最為年長,但是,對於熙寧新政的推崇卻以他為最。他平素篤信道教,因此年過六十也同樣是長須飄飄,看上去很有些仙風道骨的意味。此時,他輕捋鬍鬚微微頷首道,「王處道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當初神宗皇帝雖然對王子純的用兵頗有憂慮,但仍是力排眾議一心用兵西北,正因為如此。河州復後五路用兵,熙河一路才能多了蘭會兩州。如今朝廷尚未用兵外界便議論紛紛,確實對於統兵大將不無影響。」
人是自己薦的。別人都已經首肯,高俅自然不能不說話。「既然如此,我們便將此議回報聖上即可。不過,王厚如今不過是河州知州,整個熙河路關係重大,若是不能讓他持以重權,則無以治軍用兵。他的職司也應該動一動了。」
聽到此言,蔡京心頭微動。見旁邊地阮大猷和張商英都露出了贊同的神色,他也順勢點了點頭。「伯章此言有理,那好,我們便一同去晉見聖上。此事還需早定。」
不出所料,對於政事堂的合議,趙佶很快便做出了決斷。凡有議論熙河青唐事者,先行批送本路經略司和本官,此議一下。原本對於西北軍事頗有看法地臣子便漸漸三緘其口,誰都能看得出來,官家用兵西北的初衷怕是無法撼動了。除此之外,另一個早已擬定的決議也隨之公佈——委內廷供奉官童貫為熙河蘭會路勾當公事!
雖然早已知道了這個結果,但是,真正等到詔令頒佈,童貫仍然是異常興奮。他不比那些年輕的內侍,若是再耽擱下去就會過了五十。到時縱使有機會也無法出頭,所以分外盼望這個露臉的機會。接到旨意之後,權衡再三,他還是決定去拜訪一下如今最炙手可熱的兩家權貴。
他自忖曾經對蔡京有通風報信的舊事,因此自然第一個拜訪了蔡府,誰知竟撲了一個空。據蔡府門房所說,這一日大清早,蔡京和夫人呂氏便帶着兒子女兒去了上清宮,一時半會回不來。心存疑惑地他在街坊處確定了消息之後,只得怏怏不樂地轉去高府。
高俅此時卻正好自都堂歸來,一聽說童貫來拜,他頓時微微皺了皺眉,旋即想起今天趙佶准了蔡京一天假,如今蔡府的那些人估計還在上清宮,而依照童貫這個人地脾氣,很可能是在蔡府吃了個閉門羹才過來的。想到這裏,他的眉頭漸漸舒展了開來,隨即點頭吩咐道:「去請他進來,我在書房見他。」
上一次是西花廳,這一次是書房,童貫立刻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視,原本的滿肚子焦躁早已平復了許多。他是內侍出身,如今雖然得到了外官差遣,於宰執面前卻不敢放肆,一見面便畢恭畢敬地彎腰行禮,不料卻被高俅託了一把,頓時更覺舒心。
「道夫不必多禮。」不似當初地沉不住氣,如今高俅早已歷練得城府深沉,因此即便面對着這樣一個一向討厭的閹宦,他仍舊能夠含笑以對。「今日你登門拜訪,想必是為了青唐之事?」
童貫連忙欠身答道:「高相當初力薦王大人,對青唐自然有頗多見解,如今我起行在即,應當向高相討教一二。」高俅先時的禮遇已經讓他欣喜萬分,而後又直稱其字,更是讓他受寵若驚,此時便順勢打點了一堆恭維。
「對於青唐之事,我也大多是聽均達說的,而後又看了王處道的長篇策論,要說心得見解卻是大有不如。」高俅地目光始終停留在童貫臉上,見其人雖然坐姿謹慎,目光中卻顯露出一種夷然不懼的意味,不由心頭大凜。「你曾經十使陝右,對於秦陝五路事宜和諸將最為熟悉,這才是此次聖上用你的最大緣由,想必你自己也應該清楚。一旦到了熙州,如何能令將士效死命才是最重要的,這就是你代聖上勞軍的最大目的。」
童貫一邊聽一邊點頭,牢牢地將對方的所有語句全都刻在了心裏。他在內廷多年,深知分寸兩字的重要性,而高俅竟然如此清楚明白地提醒自己,不啻是暗示他,仍然有人對他這個監軍有所保留。他歷來是心思精明之人,只是思量片刻便站了起來,深深施了一禮。
「高相地告誡我一定銘記在心,決不會有負聖上所託,也一定會牢記自己的本分!」
「好,好!道夫既然明白這些,我就放心了!」高俅連忙虛扶一把,心中卻在打着另一個算盤。這是童貫的第一次監軍,也是他後來起家的資本,若能設法抓住到時候的那個契機,必定能牢牢鉗制其人向上的速度,也不至於出現之後大宋最精銳的西北軍權都被童貫一把抓的景況。
兩人又閒聊了一陣其他,童貫忖度了一下時間便起身告辭離去。來的時候他固然是忐忑不安,回去的時候卻頗為志得意滿,在他看來,既然有了高俅的支持,去不去蔡京那裏便不再重要了。
送走了童貫,高俅還沒來得及鬆口氣,便聽到了姚平仲來訪的消息,不由大喜過望。姚平仲早在去歲年底回京之後便補上了殿前班實缺殿直,加上先前的功勞,頗被趙佶高看幾分,正是名正言順的御前侍衛。礙於高俅進位宰執,因此在回京之後他一次都沒有上高府拜訪過,此番算是頭一回。
「拜見高相!」
姚平仲一進來納頭便拜,高俅連忙笑着把人拽了起來:「希晏你什麼時候那麼多禮了,快起來!」
姚平仲依言坐下,這才滿臉愧疚地說:「我自回京之後便一直未曾來拜見高相,實在是因為不得已,爺爺說……」
「這些話就不用說了。」高俅一口打斷了少年的自責,笑吟吟地在對方臉上打量了好半晌,「你爺爺畢竟見多識廣,你當初跟着我下西南卻是無妨,我既進身宰執,你這個姚家嫡系子弟上門拜會就很容易引人注意。怎麼,這一次是得了聖上旨意,要去西北了?」
姚平仲連忙點了點頭,興奮不已地說:「聖上已經答允了,他讓我於王帥座下多多歷練,也好為日後帶兵打基礎。聖上還說,大宋的西北向來靠眾將士拼死維護,讓我不要辜負當初關中『二姚』的威名。」
「原來如此。」高俅卻不由思索開了,趙佶如今是個銳意進取的皇帝沒錯,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就能看清那些困擾大宋多年的危機。正如嚴均所說,如今很多地方都到了不觸則已,一觸即發的態度。雖然人說種姚兩家都是山西巨室,但和種家比起來,姚家仍舊略遜一籌。若沒有記錯的話,若是處置不慎,姚平仲在日後不免會和種系名將种師道產生嫌隙。
「希晏,該說的話想必你爺爺都交待過,我也不想多說,不過,有一件事我卻想再提醒你一次。」見姚平仲露出了注意傾聽的神情,他頓時大感欣慰,「你上次從滬州調兵的時候,那些軍官便曾經稱讚你少年老成,頗有大將之風,更不曾輕視尋常士卒,但因為你和他們不曾有統屬關係,所以並不會產生任何矛盾。我上次之所以讓你去訪王處道問策,便是已經存了讓你去西北的意願,他看在那一次的事以及我的面子上,定然不會薄待了你。但是,你畢竟是第一次正式入軍旅,同僚之間和上下屬之前,你卻要拿捏好分寸。」
姚平仲頓時神情一凜,同樣的話,姚麟也囑咐過他,但是,從高俅口中說出卻大有不同。想起自己當初奉命去見王厚的情形,他在又多出了不少感激。他也曾經隱約猜測過,如今一得到證實,心裏自然更加有底氣。
「高相放心,我定不會辜負你的期望!」
最新全本:、、、、、、、、、、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5s 3.935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