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捷報飛快入京,黃昏時分,遞到兵部尚書楊嗣昌手裏。
讀完捷報,楊嗣昌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逐字逐句反覆閱讀幾次,心裏才踏實。
楊嗣昌在書房裏踱步,自言自語,大敗張獻忠的,不是左良玉率領的朝廷的正規軍,而是東雙河鎮一位剛剛掛名擢升為千總的余翔。不單如此,還受降劉國能,朝廷這些年,不知派出多少精兵良將,花費多少銀錢都沒有搞定的事情,居然讓一個初出茅廬的小伙子輕鬆搞定,這人到底是何方神聖?
雖然陳知府在捷報中反覆強調是用「四正六隅」、「十面之網」之策才取得勝利,但楊嗣昌可不是輕易好糊弄之人,千餘人激戰黃土崗與所謂的「四正六隅」、「十面之網」可沒有半毛錢關係,不過既然陳知府把功勞分一杯給自己,他也不推辭,只得笑納。
他再細看捷報,眼光落在剿匪千總余翔名字上面,前些日子,他就聽說這個余翔被莫名其妙地委任為掛名千總,不給錢,只給名分,他認為這是朝廷為了鼓勵地方私人武裝鎮壓流匪而採用的一種手段而已,因此,沒有引起他的重視,現今看來,他疏忽了,聯想到京城一茶難求,聽說就是出自於這個余翔之手,並且從宮中打探到消息,崇禎皇帝對余翔其人甚為倚重,楊嗣昌後悔得腸子都青了,只嘆息怪自己沒有對此事引起足夠重視,如今,居然讓陳振豪撿了個便宜,這麼大的功勞居然讓他白白得去,弄不好,他這個兵部尚書之位還得讓賢給陳振豪。
再聯想起近日崇禎皇帝每日下朝前都問前線戰況,楊嗣昌心中一驚,感覺崇禎帝似乎已經得到前線大捷的消息。
左良玉讓他很苦惱,他曾在崇禎帝面前力薦猛將左良玉任河南援剿總兵官。可最近河南監軍太監盧九德彈劾左良玉狂傲不遜,不聽調遣,不顧大局,按兵不動,致使劉國能漏逃,崇禎大怒,下令徹查,如果不是因為戰事吃緊,怕引起軍隊譁變,皇上只怕早就要查辦左良玉。左良玉讓他很被動,令他在皇帝心中位置有所動搖,左良玉雖有將才,但其桀驁不遜,驕狂自大,得罪了甚多官場人士,如果能把余翔這位猛將收在自己帳下,為自己所用,就不怕官場上競爭對手的傾軋了。
楊嗣昌注意已定,提起筆,連夜擬出一道奏摺,他要趕在所有人前面,將這位剿匪總兵歸攏至自己陣營中來。
並且,當夜,他派出心腹朱人傑前往東雙河鎮,拉攏余翔。
崇禎急切想知道黃土崗戰鬥詳情,每天都在盼望從河南方向的官方捷報,每天下朝前,他總是不忘問一句:「各位愛卿,剿匪前線可有捷報入京。」得到眾臣否定的答覆後,才散朝。他可不願意直接挑明對余翔的關注,弄不好會惹得一幫迂腐大臣說他不務正業,關注一名無名小卒,更有甚者,還會給余翔帶來滅頂之災。
原來,兩天前,一向沉穩的王承恩興沖沖地跑來御書房,當他邁進御書房時,一個趔趄,差點被門檻絆倒,崇禎非常奇怪。
王承恩站腳未穩,嘴裏便大呼:「萬歲,大喜,大喜啊,余千總大敗張獻忠,受降劉國能,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崇禎半信半疑,封余翔為千總才不過兩個月,且沒給錢,給糧,給兵,只給掛了個名,就能有如此豐功偉績,難道是誤報?只是這王承恩有天大的膽,也不敢欺君。
看着崇禎狐疑的神情,王承恩拿出一片小絲綢,這是從飛鴿傳書,上面寫着「余翔大敗張獻忠,受降劉國能!」幾個字,簡單明了,是派往新村臥底的劉向忠傳回的消息。
這信中沒有詳細說明余翔是如何戰勝張獻忠的,戰果如何,從字面上的意思戰果輝煌。這些都吊足了崇禎皇帝胃口,甚至令他到了飯食不香,睡覺難寢的地步。
這天,崇禎早早上朝,端坐龍椅,他有強烈地預感,捷報已經到了京城,滿懷期待地看向楊嗣昌,捷報一般由他這個兵部尚書稟呈。
太監喊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話音剛落,楊嗣昌從武班出列,高呼:「臣,有事啟奏!」
崇禎喜道:「楊愛卿,准奏!」
楊嗣昌從寬大的袖口裏取出一封捷報,雙手舉過頭頂道:「河南信陽府知府陳振豪指揮千總余翔,大敗張獻忠,受降劉國能,這是捷報文書。」
一聽此言,整個朝堂,一片譁然,都覺不可思議。
崇禎皇帝大喜過望,可等到這份捷報,他強壓住心中激動的心情,命太監呈上捷報。
崇禎看完捷報,大喜過望,他把捷報遞給當值太監道:「大聲念給眾愛卿聽聽!」
太監接過捷報,抑揚頓挫地念起來。群臣雅雀無聲,靜聽捷報,都生怕漏聽一字。陳知府所寫捷報辭藻華麗,極富文采,但對於這班舞文弄墨的高手而言,大家更關心其內容,捷報大意如下:
陳振豪遵照朝廷既定「四正六隅」、「十面之網」之策,指揮千總余翔抵禦來犯之敵於黃土崗,率領新村一千五百軍民,抵禦十倍於己的張獻忠萬五大軍,最終取得戰鬥勝利,消滅張獻忠主力,殲敵一萬三千七百八十三人,俘獲流匪三百二十人,擊斃匪首孫可望和艾能奇。張獻忠帶領少數殘敵逃亡。同日,劉國能攝於朝廷的雷霆之威,率八千人歸降千總余翔,願聽隨其調遣。至此,張獻忠主力盡滅,劉國能歸降,河南匪患有望儘快平息。余翔所率之軍民,一千二百一十七人戰死,傷一百六十三人,幾乎全軍覆沒。
此捷報一經念出,朝堂譁然,千五之烏合之眾居然能大敗慣戰悍匪萬五大軍,不單如此,還收服闖塌天,一天之內,瓦解農民三隻起義軍中的兩隻主力,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掛名千總,如此能力,怎能不令人駭然?且整支部隊幾乎被打光,這是一隻什麼樣的鐵血隊伍,朝堂之上,誰又能帶出如此驍勇之軍,朝堂所有人對這個神秘的余翔產生無限好奇之心。
雖然崇禎皇帝對余翔已經相當了解,可讀完這份捷報,他都懷疑這余翔是神而不是人。大明有如此能人,還愁內亂不平,外患不息?崇禎已經暗下決心,要重用余翔,讓他成為他的肱骨之臣。
崇禎清了清嗓子,朝堂立刻安靜下來。
「我說眾位愛卿,你們對此有何看法?」
崇禎話音剛落,楊嗣昌又出班,從袖口中拿出一份奏章,大聲道:「臣有本上奏!」
「准奏!」崇禎心裏高興,如果經楊嗣昌之口說出破格重用余翔之類的話來,他就可免得一個破壞規制任人唯親的惡名,他一心要成為堯舜之帝,不想留給別人任何口實。
楊嗣昌道:「陳振豪慧眼識才,千總余翔勇冠三軍,臣以為,應犒勞將士,對征戰有功之臣加官進爵,以示天恩浩蕩,鼓舞我前方將士以余翔為楷模,英勇殺敵。」
楊嗣昌此言,正合崇禎之意問道:「依愛卿所言,朕當如何獎賞征戰功臣?」
楊嗣昌道:「陳振豪用人有方,立下大功,任兵部侍郎,授正三品官銜;余翔帶兵有方,可任河南衛指揮司指揮僉事,授正四品官銜。」
楊嗣昌話音剛落,從文班中走出一人,他是禮部尚書兼內閣首輔大學士溫體仁,溫體仁奏道:「啟稟萬歲,余翔立下奇功理當嘉獎,只是此人從一草民,破格擢升為千總,不足兩月,如再實授正四品官銜,如此升遷之速,恐會助長其驕橫習氣。」
他從拿出一封信,繼續說道:「這是從河南信陽府十三里橋鎮寄過來的書信,信中說此人破壞祖制,收納流民,強征強收,縱容手下槍殺張員外一家六口,手段極其殘忍,至於余翔此人,是罰是賞,請陛下三思。」
崇禎一聽溫體此言,眉頭一皺,心裏極為不悅。但溫體仁是內閣首輔,朝堂之上有一小半他的追隨者,此人位高權重,所出之言,不能置之不理。
本來滿心喜悅的崇禎,被溫體仁這麼一攪合,心裏有些亂,對溫體仁頓生厭惡之情,崇禎對於文官,素來不甚倚重,殺之如殺雞。可他一心要做聖君,不願在史上留下任性胡來的暴君之名,雖心裏千般不願,可嘴上卻說:「首輔所言極是,朕決定派司禮監王承恩作為特使,前往信陽府,查明實情,驗看軍功!各位愛卿,認為如何?」
殿下朝臣山呼萬歲聖明。各懷心思地退出朝堂。
散朝後,崇禎迅速叫來王承恩,把自己任命他前往新村的原由合盤說出。
原由之一:他不想讓兩班大臣介入新村之事,這幫人他壓根不信任,大多數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原由之二:他讓王承恩巡視東雙河鎮、新村建設情況,是否真如傳說中那般好,確認余翔是否真有治民之才,以便為他下步任書提供依據。
原由之三:讓他詳查首輔溫體仁所言之事。
王承恩領命,做好準備後,帶着心腹太監和錦衣衛,由趙嘉誠領隊,一行人馬急匆匆地趕往河南。
大敗張獻忠之事,很快在京城衙內圈引起反響,前些日子他們派往東雙河鎮的購茶的那些人,還沒有來得及買茶,新村就發生戰事,他們膽戰心驚地躲在府城內,直到戰事結束,他們才敢前往東雙河鎮打探買茶之事,東雙河鎮所見所聞,對他們極為震撼,一些人已經通過飛鴿傳書,將動雙河鎮所見,傳回京城,讓這些衙內們甚為驚奇。
這幫衙內們又聚在滿春閣飲酒,楊少很吊的品了一口酒道:「這個余千總還算可造之才,我家老爺子戰略思想發揮神威,助其擊破流匪,逼降劉國能,我家老爺子對他很滿意。」
薛少嘴一癟,可又不敢頂着楊少,只是裝作沒有聽見,同懷裏的歌姬飲酒作樂。
楊少撇了他一眼道:「我說薛少,你丫的有點追求好不好,就知道做些下作的事,能不能高雅點,談談國事。」
薛少被楊少這麼一激,他早看不慣其頤指氣使,驕橫氣勢,可又不敢當面頂撞,只得把頂出喉嚨的一口惡氣又咽回肚子,忙連連稱是,裝作很謙虛地聽楊少訓話。
好不容易吃完了飯,回到家裏,薛少大發脾氣,對着跪在地上的下人一陣拳打腳踢,直到踢得腳疼了,才收住了腳。
薛少咽不下這口氣,做出一個重要決定,為了置一口氣,不顧身子骨單薄,不顧炎炎烈日,要親自前往東雙河鎮一探虛實,他可真下得了血本,惹得他的一群妻妾,悲悲切切,永別式地為他送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07s 4.068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