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風雲變 第三十七章 天下大勢

    曹嵩是一個很矛盾的人,事實證明,他也把這種矛盾的性格留給了兒子,就是曹操。矛盾的來源在於,曹嵩的父親是一個太監。同樣也是一個矛盾的太監。

    曹騰是個太監,卻是一個有良心,有文化的太監。他立志成為一個名流青史的賢者,讓後人都記住自己的名字。可是他生活的年代卻是宦官和外戚斗得最嚴重的年代。順着歷史的潮流,一個想做好事的人,卻成了一幫小人的頭領,然後帶領着他們和領一幫壞人做鬥爭。幹掉了外戚之後,曹騰還來不及喘息,一股新的力量又站在了他的面前之後,這股力量叫做士人。士人掌握輿論優勢,腦子也不開竅,非要抱宦官一棍打死。

    曹騰就不明白,自己一向禮賢下士,敬重士人,為何他們還是玩命的想扳倒自己,你們難道就確定,我倒台之後,我手下這幫混蛋就會乖乖聽你的話?

    就這樣,曹騰極不情願地被這堆人逼着鬥爭了一輩了。然後回到沛國,鬱鬱而終。

    曹嵩作為曹騰的養子,雖然從小就受到一些冷眼,卻被曹騰保護的很好。受了良好的教育,心裏很有正義感。後來他擔當地方官的時候,也曾除暴安良,糾集百姓,批判權貴。他做了很多,每一件都傾盡全力去做,可是人們仍舊帶着那種眼神看着他,冷漠中帶有一絲譏諷。曹嵩終於心灰意冷,每天混吃混喝,到了退休年齡之後,就回到了老家養老。

    難道,我做錯什麼了嗎?難道我養父做錯什麼了嗎?僅因為他為了生存,割去了生殖器。那沒有生命,他又靠什麼去傳宗接待。還是因為他曾經權傾朝野,讓你們在一個沒有生殖器的人面前抬不起頭來。

    曹嵩沒有找到答案,所以他把答案留給了曹操去尋找。

    幾乎曹操做的每一件,曹嵩都很支持。曹操去刺殺過張讓,又去刺殺過董卓。曹嵩也沒攔着。終於曹操作夠了,一路逃回回到家裏,對曹嵩說,我要起兵,去拯救天子。

    曹嵩說,好。

    曹嵩不但拿出了全部的家產,還把自己的人脈關係介紹個曹操。幫曹操找來了,家族的人才,帶他去找衛茲,給他湊出了五千兵馬。讓他去賭博,去冒險。

    曹嵩是一個好父親。儘管這個兒子從小就調皮搗蛋,不學無術,為所欲為。曹嵩依然相信他,支持他。現在曹操終於混出點名堂了,終於可讓父親看到自己已經長大了,成材了。可是曹嵩卻死了。

    被人殺死了。

    曹操不是一個好人,也許曾經是,但是現在不是了,以後也不會再是了,現在他和悲傷,也很懊悔,更加憤怒,需要有人來承擔他的怒火。

    這個人叫陶謙。

    接下來就是劉備的發跡史了。


    袁紹和公孫瓚罷兵後,劉備就又閒了下來,可是有些熱就是閒不下來。至於原因嘛,和曹操差不多,都是青州的這一波黃巾賊,他們去了兗州是不假,可是總會有一些脫離大部隊的,想自己單幹的。於是管亥就把北海給圍了。

    對於孔融這樣有名氣的人,管亥也不願做的太過分,只是想向孔融借點糧食,好過日子。孔融不管怎麼說都是北海太守,雖然能力沒有,氣節卻是有的。他緊閉城門,然後派人去聯絡劉備,請劉備來就自己。

    這時候的劉備還很實誠,嚴格按照儒家禮儀標準走格子。不敢逾越半步。也是誰的野心不是一點一點培養起來的呢。

    順便說一句,孔融派過去的人叫太史慈。

    不過這時候,劉備正在為有人知道這個世界還有人記得他劉備而感到高興。點齊兵馬殺到北海後,發現太史慈原來也是個好手,由於這時候,劉備沒有趙雲可以惦記,武安國也打了折扣,不禁讓他想在孔融那邊看看還有什麼被埋沒的金子,自己可以接受過了。恰好,此時的太史慈也是懷才不遇,兩人一拍即合,太史慈就成了劉備手下的大將,按照這個節奏,劉備的新版五虎上將,馬上就要拼湊起來了。當真不容易啊。

    救下孔融的劉備此時面臨着三個選擇:上策是,脫離公孫瓚,佔據青州自立,現在青州的實力較強的分別是他、孔融和田楷。孔融剛被他救下來,至于田楷,比孔融強不那裏去。如果他有曹操那份魄力,驅策黃巾賊為自己開道,然後佔領青州,本來就是輕而易舉,畢竟現在的黃巾主力都去了兗州,控制起來十分容易。此外他在平原經營多年,而公孫瓚新敗,且鞭長莫及,此時的青州雖然比較荒蕪,但是畢竟還有不錯的郡,依他的能力,讓青州恢復生產,輕而易舉,這一點從他治理的平原和後來治理徐州就可以看出來,更重要的是,此時袁紹要打公孫瓚,還要防着張燕在背後偷襲;曹操要去打陶謙,恰好給自己提供了一個好盟友,青州幾乎處於無戰事狀態,劉備有的是時間去恢復青州生產力。可惜,這個方案沒人告訴他,他也不知道。

    至於中策就是,擊敗管亥後,收編他的部眾回平原,畢竟有上萬人,而且以管亥在黃巾的號召力而言,再叫來個幾萬不成問題,如果他能在此時,仿照曹操收編黃巾軍,那麼他的兵力至少可以增加一半,如果這樣,那他日後在徐州的時候,也就不會那麼被動,畢竟他在徐州的時候是客軍,雖然接管了徐州,可是從日後呂布偷襲徐州就可以看出,徐州軍並未真心接納他,嫡系部隊太少,也是導致他最終失去徐州的一個重要原因。

    至於下策,也就是歷史上那樣,哪來的回哪去。不過上天似乎還想再拉他一把,因為陶謙的求援書到了。

    這些計策,或許劉備沒想到,也或許劉備想到了,但他不想做,因為他不想得罪一個人,這個人叫公孫瓚。

    公孫瓚是劉備的師兄,這些年對劉備也很好,要兵給兵,要將給將(趙雲),要地盤給地盤(平原),公孫瓚或許真的曾經拍着劉備的肩膀,說,老弟啊,你就好好跟着大哥我干吧,我們兄弟聯手一定可以定國安邦,共創太平。

    劉備當時很感動,表示願意為公孫瓚出生入死,畢竟出道這麼多年,能看的起自己的就那麼幾個,而公孫瓚無疑是最親近的一個。

    可是最終劉備還是決定走了,去徐州,不再回來。因為一件事,劉虞死了,被公孫瓚殘忍的殺死。

    劉虞說實話是個不錯的長者,至少要比劉焉厚道。劉備任高唐令的時候,曾經鞭笞督郵,然後開始了數年的逃亡生涯,這時正是劉虞給了自己一個機會可以戴罪立功,討伐漁陽叛賊張純等人。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讓劉備有了平原這塊落腳地。過幾年安穩的日子。可是就是這麼一個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人,被自己信賴的的兄長殺死了。劉備很傷心,可是又發現自己什麼都做不了,只好選擇了離去。

    劉虞是一個好人,也是一個好官,在劉宏選中的五個宗室俊才之中,劉虞算是最靠譜的一個。他不但拒絕了袁紹和韓馥讓他稱帝的建議,還安撫了幽州北面的烏桓等蠻夷部落,在蠻夷人的心目中有極高的威望。而他也一貫主張和平政策,通過外貿和談判等方式解決民族問題,可是公孫瓚卻是戰爭狂人,他奉行的『一光』政策,那就殺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兩個人的觀念問題也就成了日後燃起戰火的重要原因。

    雖然是劉虞先進攻的公孫瓚,可是不得不承認,殺劉虞,而且處以極刑是一個極為錯誤的決定。因為劉虞的威信之高,已經不是公孫瓚可以比擬的了,劉虞死後,北方烏桓鮮卑的部落徹底失控,公孫瓚,不得不兩線作戰,再加上內部劉虞勢力的報復,讓他最終在與袁紹的戰爭中,一敗再敗,否則就算失敗,也可以多堅持幾年,畢竟幽州鐵騎,白馬義從不是蓋的,而且他最忌憚的袁紹手下大將鞠義也因為傲嬌被袁紹幹掉了。

    當然如果他能想的這麼遠,他也就不會輸。這就是命數。



  
相關:    最強敗家子  九星霸體訣  大刁民  明末蒼茫  都市霸主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三國之風雲變第三十七章 天下大勢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三國之風雲變"
360搜"三國之風雲變"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67s 3.713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