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楊震在聽了馬越的話後微微簇起眉來,任知古便覺心中一陣快意:「別以為有人保你就不把我刑部衙門當回事,若真讓我抓住了證據,一樣能定你個殺人之罪!」
但此刻的楊震也只是略覺不快而已,這樣的情況他早就有所準備了,所以在馬越把話說完後道:「大人,在下以為讓這位馬司賓做證人殊為不妥。他與那倭人本就大有干係,難免心中有所偏頗,對我可不公平哪。」
「嗯?」楊震這說法在後世確實是常識,可放在四五百年前的明朝,就顯得很是新鮮了,任知古先是一愣,隨即便道:「楊震,你這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馬司賓那也是十年寒窗苦讀聖賢書出來之人,怎會如此做呢?」這話分明就是在幫着馬越了。
娘的,老子跟你**律,你跟我講道德,這算什麼回事?楊震心下更覺不快,雙眉一挑,便把話說得更明白了些:「若只是私人交情,在下倒也相信馬司賓不至於如此對我。但要是此事還關係着他自身的前程呢?馬司賓,想必此番倭人在你身旁被殺對你的損害不小?」只從對方的容貌氣質變化,楊震已能推斷出個大概來,便索性直言道。
都說打人別打臉,罵人別揭短,楊震這一句直刺中了馬越心中最大的痛處,頓時就叫他變了顏,忍不住就罵道:「楊震,你個害人不淺的東西,到了這個時候居然還大言慚慚,真不怕我國法森嚴嗎?你殺人已是事實,竟還敢在刑部大堂之上如此放肆,真道我大明無人能治你之罪嗎?」
楊震要的就是這效果,當即朝任知古一拱手道:「大人,你這也瞧見了,這位馬司賓一提當日之事便如此模樣,顯然是深恨在下的,他的證詞實在難以叫人信服。」
任知古見馬越這般激動,也不覺皺起眉來。他確實想要入楊震之罪,但卻得是叫人找不出什麼問題和把柄來的情況下,不然他寧可放過這次機會,等今後再說。
馬越見任知古有被楊震這番話說動的意思,心下就更加焦急了,便趕緊道:「大人,此人膽大妄為在我京城天子腳下做出殺害他國使者之事來,這損害的可是我大明朝廷的臉面,實在是罪不容誅,還望大人莫要被他的巧言所蒙蔽了!」
這馬越也是真急了,卻不知他這時候越是如此說話,就越印證了楊震之前對他的表述,此人是因私恨才如此指證,他的證詞根本就立不足腳。
若是尋常案子,只要主審官員有意定人之罪,即便證人有失偏頗也不是問題。但這個案子可不一般,甚至可說是朝野關注,還驚動了天子,只要有一點問題,任知古這個主審官就得背鍋,所以馬越越是這樣,他的證詞就越是難以被採納。
任知古看着已經激動得有些失控的馬司賓,心裏不覺一聲嘆息,看來今日想畢其功於一役的念頭是得打消了,應該是定不了楊震的重罪了。不過好在他殺人的行為是怎麼都逃不了的,或許他可以在此事上做做文章,即便不能定他什麼大的罪名,將他的官職開革掉也是好的。
上面的任大人還在打着盤算着,下面的楊震卻顯然不想讓他得逞,已經開始反擊了:「大人,對於在下殺死那倭人一事,我還另有話說。」
「嗯?」任知古有些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不知他除了說自己是自衛外還能說出什麼道理來。
楊震冷笑地看了馬越一眼,既然你非要置我於死地,那也就怪不得我了!只見他以極其鄭重的神與語氣說道:「在下以為這倭人並非什麼他國使節,而不過是招搖撞騙之徒而已。」
此言一出,不但任知古大感驚訝,就連一旁的馬越也是一怔,他甚至連之前的憤怒都有些拋到了一旁,氣道:「你說什麼?你這胡言亂語居心何在?」之前的矛盾只是私人的前程,可楊震現在所說可就關係到鴻臚寺的整體聲譽了,這不由得他不上心。
「楊震你休得胡言,這種事情也是你能信口雌黃的嗎?」任知古也不滿地一皺眉頭,拿起驚堂木就是一拍。
「這論斷非是在下胡編亂造,實在是有理可推的。」楊震卻不慌不忙,振振有詞地道:「諸位都道那倭人是倭國使節,卻不知可有什麼憑證嗎?」
「哼,那自然是有的,他隨倭國大使平野大鄉而來,豈是你一句話就能否了的?」馬越趕緊道。
「那敢問這位平野大使又是否持了他倭國皇帝的國書前來呢?」楊震繼續問道。
「那是自然。雖然本官因為官階不夠並未曾親見此書,但就丁大人所言,那平野大使可是持國書而來的正經使者,這是作不得假的。」
「哈哈,是嗎?」楊震忍不住一聲冷笑,隨即又大搖其頭,就像是看弱智一般看着馬越,卻不說話,只是不斷地搖着頭。
他這舉動,搞得馬越心中不覺緊張了起來,似乎對方真有什麼證據能證明那些倭國使節有問題一般。但多年的官場生涯又讓他心生警惕,覺着這或許只是楊震的虛張聲勢而已,根本不必太過擔心。
就在馬越糾結的時候,上面的任知古幫他問了出來:「楊震,此等外交之事可不是你一個小小的百戶所能置喙的。你今敢在我大堂之上直言那倭國使節大有問題,可是要拿出證據來的。不然,本官必會定你一個妖言惑眾之罪!」
面對如此威脅,楊震根本沒有半點驚慌的意思,繼續笑了片刻後,才沖馬越一搖頭,似是感嘆地道:「可惜可嘆哪,原來我大明朝中所謂的涉外官員竟是如此的無知可笑。從你說這來使是帶有倭國皇帝之國書就能證明他們的身份不實了。」
「這是為何?」任知古忍不住問道。
「因為如今時候,這倭國內部正打得不可開交,他們的皇帝——對了,在那兒應該叫作天皇才是——他們的天皇不但毫無威信可言,甚至連自保都難。試問,一個連自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的皇帝他會有心派使者來我大明朝覲嗎?」楊震侃侃而談,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
在牢裏的這兩個來月時間裏,楊震除了思索如何從自身方面脫罪外,也想到了從倭人方面入手。而這一想,還真叫他給想到了。
在之前於諸暨和兄長談說天下歷史大勢時,楊晨曾提到過幾十年後中倭間的那場大戰。當時,楊晨還不無可惜地說過,要是大明如今能趁着倭國尚處在大名割據的戰國時代而出兵征伐,必然能將整個島國都征服了。那樣的話,不但能避免幾十年後的那一場大戰,或許連幾百年後的接連災難都能從根子上給除去了。
這一事,當時的楊晨不過是有感而發,楊震也只是聽過就算,並沒有太放在心上。直到前些日子楊震於獄中思索如何為自己辯解,才想到這一點,覺着或許是個機會,便於今日說了出來。
大明自鄭和七下西洋之後,便徹底關閉了海禁,更不派使臣出使他國,即便是一海之隔的倭國,也只見他們來人,而不見大明派人過去。如此一來,朝廷自然就不知倭國內部的實際情況了。
尤其是在當初使東南各省遭了大難的倭寇之亂平息之後,朝廷對倭國更是冷淡,就更不可能關心他們那兒究竟是治是亂。而一些在倭國內部混不下去的人,便鑽了這麼個空子,偽造國書來到大明混吃混合,還用極其廉價的一些所謂的朝覲之物從朝廷換取數十上百倍的賞賜。
而眼下,這種情況已是愈演愈烈,一些倭人甚至還打起了使者的幌子在北京等地久住。待在這兒不但不必像在倭國那樣時常有性命之憂,還由大明朝廷好吃好喝地供着,他們自然是更不想回去了。
「此話當真?」任知古見楊震說得如此肯定,心下也是一驚。要是事情真是如此,朝廷的面子必然丟得不小,那些鴻臚寺負責接待的官員的處境只怕就更不妙了。
「如此大事在下可不敢信口開河。」楊震正道:「若你們不信的話,大可將倭人使者嚴加審訊,他們必然會將實情道出的。所以,這次在下所殺不過是一名偽稱是使者的他國招搖撞騙之徒,不敢說是什麼功勞,但絕對不是什麼罪過。」楊震說完,又意味深長地看了馬越一眼,這次是將他們鴻臚寺整個給得罪了。
而馬越在聽了楊震這話後,卻連憤怒都表達不出來了。事實上,他們在接待這些所謂的倭國使節時也曾從他們的言談舉止里瞧出過些問題,但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他們都以小國來使不懂禮儀的藉口給忽略了過去。
但今日,被楊震如此點破後,那些往日的猜疑就徹底成為了破綻,證明了他所言是正確。這讓馬越大為受驚,一時竟說不出話來……
~親,你可以在網上搜「」,即可第一時間找到本站哦。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9s 3.870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