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戶可是有什麼不妥嗎?」楊震突然在小院門前停下腳步,胡戈便也警惕地駐足向四周掃視起來,他可是深知眼下這裏是多重要的。
楊震搖了下頭:「沒事,只是心裏有些不安而已。」說着,他又自失地一笑,或許是自己警惕過頭了吧,他能夠很清晰地感覺到周圍並沒有其他人。
胡戈見他這麼說,才鬆了口氣,輕輕推開了虛掩的院門,將楊震引了進去。而就在他們踏進小院的同時,黑暗的牆根底下突然就冒出條矮小的身影來,直到他瞧見來的是胡戈和楊震二人,才將拿在手裏的短刀放回靴筒之中,朝着他們躬身行禮:「小子多謝兩位大人的相救之德!」正是雲憲了。
楊震欣賞地看了這個少年一眼,自己手底下那些人都沒有此人警覺性高,而他現在才這麼點年紀,若是長大了還能如此,一定很不簡單。想着這些,楊震已伸手拍了拍雲憲的肩頭:「你不必多禮,即便是陌生人,見了這情況我也會幫上一把的,何況我們還有求於你們呢。」說着便把話題轉到了正事上:「你嬸娘可是好轉了些,她現在何處?」
「嗯,吃了些藥後,嬸娘的情況已好轉了不少,人也清醒了。」說到這兒,雲憲便不無後怕地顫抖了下身子。確實,若不是楊震他及時瞧出嬸娘的病況,並出錢給他們找這麼個乾淨住處和找來郎中診治,只怕嬸娘和妹妹身上的病症會進一步惡化,甚至是……後面的事情,他是不敢往下想了。
再次感激地看了楊震一眼後,雲憲這才領着他來到小院東邊的一處廂房門前:「嬸娘就在裏面休息。」
楊震略一點頭,便抬手敲了敲屋門:「在下楊震,這位大姐我可以進去嗎?」
「楊千戶還請進來吧。」裏面很快就有了回音,聽聲音已比之前在破廟裏時要清爽了許多,顯然這病已有所好轉。
楊震這才推門而入,只見小小的屋子裏很是整潔,除了一張床榻和一張方桌,兩條板凳外,就只剩下一個收納衣物的柜子了。此時,女子正半倚在床頭,氣色確實比之前要好了許多,雖然面色依然顯得有些青黃,但卻不像之前那般蠟黃了。
「多謝楊大人出手相救,小女子真不知該如何感激你才好了。」女子也和雲憲一般,見到楊震後就滿是感激地道謝,說着還轉頭看了眼身旁睡着的小女孩,顯然她的情況也有些好轉了。
「大姐這話太客氣了,這對在下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算不得什麼。」楊震謙虛地笑了下,便很隨手地拉過凳子,坐在了床頭。隨後才說道:「之前事出突然,我都忘了問大姐的姓名身份,不知你可方便告知嗎?」
「小女子……本家姓溫,單名一個婉,大人叫我溫婉便是,我可當不得大人如此稱呼。」女子在報出自己身份時稍微猶豫了一下。
楊震似乎沒有覺察到她的異樣,只是笑了下:「你確實比我要大些,叫你聲大姐那也是應該的。溫大姐,你之前說有事要告訴我,可是關於兵變的嗎?」
溫婉人如其名地溫柔一笑:「正是。當日晚間大人冒雨突然闖進廟裏不也是為了查明此事嗎?當時我就想把實情相告的,可因為這病體作怪,才無法給出答案。現在既然我已好轉,自然要我所知的一切告訴大人了。」
「那在下就洗耳恭聽了。」楊震精神為之一振,不自覺地又把凳子往床邊靠了一靠,似乎這麼做能把溫婉的話聽得更清楚些似的。
溫婉剛一張口,卻又想到了什麼,有些擔憂地道:「大人你就這麼確信我說的一定就是真的?我可是你們口中的叛軍的家眷哪。」
「溫大姐你只管說便是了,至於是不是真的,我自會分辨。」既然說的是正事,楊震的神色就沒有之前那般輕鬆和友善了,語氣也硬了不少。
溫婉見狀,反倒是放下心來,便輕輕地道:「其實若不是沒了活路,逼不得已之下,誰會鋌而走險干出這等事情來呢?我那夫君本是個勤懇本分之人,一輩子只想着能安安分分地過日子,最多就是上沙場冒些險而已,可沒料到結果卻……」講到這兒,她的眼竟已沁出了幾顆淚花來,她的內心顯然沒有之前表現出來的那般冷靜與穩重。
這一點楊震也是可以想見的,軍中將士一旦作亂便成為亂賊,即便沒有在之前那一場場平叛戰鬥里被官軍殺死,今後也必會被朝廷捉拿問罪。若他只是個底層的兵士倒也罷了,但若是中階軍官,這罪過可就更大了。
但在此事上,楊震還真不好安慰對方,他可不敢保證說只要對方把實情相告,自己就能保證她夫君的安全。所以面對溫婉擔憂糾結的神色,他只能當作什麼都看不到了。
在黯然神傷了好一會兒後,溫婉才恢復正常,也不作什麼解釋,繼續剛才的話題道:「但上面那些大老爺們是不會讓我們這種無權無勢的人家有好日子過的,早在多少年前,夫君的薪俸就已經常有所短缺了。而和其他那些軍中同伴相比,他還算不錯的,至少每月能拿到的餉銀還能養活一家人……」
楊震皺了皺眉頭:「怎麼她也說是因為餉銀的關係嗎?這可就與大同官員所說的原因沒有什麼兩樣了。」
似乎是看出了楊震的心思,溫婉繼續道:「若只是餉銀方面有所短缺,只要咱們的日子還能過,便也就忍下來了。可隨後那些大老爺所做的事情卻實在太過分了。只剋扣底下將士的軍餉,顯然無法滿足他們的貪婪,於是他們就把主意打到了我們那些田產上去了。」
楊震聞言,這才心頭一振,總算有些新的收穫了。在知道自己將來大同後,楊震便着意地對大明軍隊制度有過個大概了解。
太祖立國之初,便創下了不可動搖的軍隊制度,即衛所軍戶制。這是一種脫胎自唐朝府兵制度的軍隊制度,以五千六百人為一衛,其下設立千戶和百戶所,合起來便成了衛所。而這些兵馬,一般來說朝廷是只需要付出極少的軍費就能養起來的,因為軍戶制度的存在。
太祖立國將天下百姓分成了數大類,比如民戶、商戶、匠戶以及軍戶等等。這軍戶,其實也被當成尋常百姓看待,既然你是百姓,在當兵之餘,便得有一份其他的營生。一般來說,便是種地,軍戶們向來是戰時為兵,平時為農的。不過和一般農民不同的是,他們的田地都是朝廷撥給的,而且稅收也遠比一般土地要低,這也算是軍戶的一項福利吧。
不過朱元璋做夢都不會想到,自己為軍戶們所創造的福利,最後反而產生了反效果。因為這些土地在官方登記里一直是低稅的,便有不少軍中將領盯上了這塊肥肉。開始時,他們只敢將某戶死絕了的軍戶家的土地據為己有,而隨着好處到手,這些人的膽子便漸漸大了起來,開始對依然活着的軍戶下手。
用別處的尋常土地與軍戶們的土地互換,從而在稅收上獲取利益還只是最有良心的手段。在不斷嘗試,發現朝廷沒有過問後,他們的膽子越發的大起來,索性就巧取豪奪,將軍戶們的土地全數奪走。
雖然被奪走土地的軍士對此很是不滿,但在等級森嚴,上司一句話就能定下屬生死的軍隊裏,他們即便滿腔怒火卻也無可奈何。既然衣食無着,便有許多軍戶開始逃跑,從而導致大明各衛所往往都是不滿編的,有時一個千戶所里,人都不滿五百。
結果這種情況不但沒能叫那些將領警惕,反而讓他們找到了另一條生財之道——吃空額。要知道朝廷撥給各軍的餉銀可是按在冊人數算的,只要那些將領沒有把事實上報——他們也不可能將事實上報——這些銀子就會按時送來。而那些逃走的軍士們的餉銀自然也就落入了將領們的腰包。一個兩個軍士的餉銀自然不多,可一旦人數多了,卻也是筆大錢。
當然,這麼一來也不是全然沒有壞處。嘉靖朝時的倭寇之亂,之所以大明一直平息不了,就是因為南方各地衛所早已不滿五成,而且留下來的也沒什麼報國之心,自然會被倭寇打得潰不成軍了。
雖然在平倭之後朝廷也曾想過要改變現狀。奈何這種風氣早已積重難返,豈是那麼容易撥亂反正的。現在,就是大同這等軍事要鎮,也已有這種情況出現了。
但楊震卻覺着有些奇怪,只是剋扣軍餉和奪去田產就能讓軍士們做出叛亂之舉嗎?別的地方最多也就是出現大量逃兵,難道大同的軍隊就比別處要彪悍些不成?
「除了這兩條之外,可還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楊震試探着繼續問道。
溫婉神色一凝:「還有一條,才是最最要緊的……」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9s 3.944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