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高層,也在紛紛討論着。
核聚變的完整技術,多年前就被匿名黨分享給各國,可惜他國走的是「正常路線」,進展緩慢,最大的突破就是掌握牢靠的點火裝置。
他國原以為即便有完整的指導,這項技術也該是十幾年才能見到希望曙光的,卻有人能在短短几年內便取得突破。
這不由得令各大國開始認真對待起來,號稱「取之不盡」的核聚變一旦實現商業化,將會顛覆地球工業的運作。(核燃料另說)
石油的唯一性將會消失,核能將會改變傳統工業模式,因為它對現階段人類有着「用不完」的能量,會產生無數巨頭。
可以說哪個國家在這方面落後了,將是致命的打擊。
美國總統為此專門召開內閣會議,圍繞着美國、外國的核聚變工程。
特聘專家介紹:「事實上澳洲取得的突破只是實驗室的,距離工業化的使用還有很長的路,人類實現可控核裂變在1934年,然而直到1954年,蘇聯才建造了試驗用核電站。」
「即便建立在技術更成熟的角度,實驗室的成功將要用在商業上,樂觀也需要15年時光,可能在20年左右,保守在30年。基於以上考慮,新型核能對傳統能源的影響,仍舊有限。」
行業專家的話有理有據,而情報部門的考慮更現實:「專家的角度是基於正常的科研速度,但我們必須要結合實際。能夠率先做出核聚變,竟然不是美國,不是歐盟也不是中國,意味着什麼?」
很多人都看着情報局長,他說下去:「墨爾本那個地方是我們情報人員的重點滲透區域,至今收效甚微,但可以肯定神秘組織『匿名黨』的存在,可控聚變也有90概率出自他們之手。」
「我們——其它四個國家——從匿名黨身上得到了非常多的、不可思議的超前技術,同樣的在核聚變這條路上,當初專家們認為要花十年才能試驗成功,然而現在呢?僅僅三年!」
包括總統在內的人都明白了,對匿名黨,千萬別用常規觀點評判。
奧觀海說:「你們的意見?我們是主動表態合作開發,還是繼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匿名黨不存在?」
國務卿說:「我覺得匿名黨想要保持低調,就有它們的原因,目前我們仍舊與它們有眾多合作,關係良好,沒有必要製造不愉快因素。」
奧觀海理解道:「你是說仍舊讓它們保持主動,我們進行少量的試探為主?」
國務卿點頭:「這是當前與匿名黨這群人打交道的最穩妥方式,我們還尚未獲得它們具體的人員、分部或者結構層,對這麼一個神秘存在,不能魯莽。」
奧觀海考慮着,美國一直與匿名黨合作愉快,儘管他們有些囂張,但沒有巨大的利益衝突,美國人——任何一個國家都絕對不會傻到冒犯金大腿。
何況奧觀海的任期即將結束,他現在的作風完全是保守的,並不想給自己製造任何後人詬病的話題。
到底美國是要激進還是穩定,留給下一任總統吧。
……
實驗室成功後,安揚開始計劃商業。
就如同中情局局長的分析,匿名黨的速度會很快。即便地球人現在還不算是太需要核聚變的能源,但他需要!
作為管理者,二級文明的技術,怎麼可能少得了核聚變?
無論是地面還是天空,或者是太空,它都是二三級文明里的顯著存在,缺少了就相當於斷條腿!
基地以這種高效率實現可控熱核反應後,還要腳步不停地往實用化前進的原因,最主要是為了自己。
另外,它即便無法在五年內商業化,對各行業的影響也不弱。
比如正在鋪貨世界的新型電池,兩三倍的容量讓人振奮,可電動車的大面積普及,仍舊受制於全球的發電量。
電動車本身不排放,但消耗的電能排放卻更加的嚴重。如果全球有一半的電動車,那麼火力發電會讓全世界的空氣污染惡化數倍。
能夠解決的最好辦法就是高效率核能。
核能當中的核聚變,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可靠而安全的能源。
安揚如今就想順手做個好事:「商業化對我們不難。各大國也先後.進行過試驗,上次訪問中國,它們有意向合作。」
智能聽出了意思:「以匿名黨的身份?」
安揚點頭:「光是給他們技術,這幫人到現在還只搞定了點火,看得我都着急。推出商業合作,將會帶動各國的能源進步,也省得那幾個大國,天天盯着中東的石油不放。」
智能問:「從哪一方開始?」
「先找熟人合作。」安揚選擇了中國,它們是唯一一個與匿名黨有現實接觸,還很積極合作新能源技術的國家。
而且匿名黨在現實里的力量還不夠強,他雖然有好幾億的安派信眾,但大都是「農民」,還沒有武裝起來。
它們有了核彈,可那只是戰略威懾,幾乎不會用得上。當然,若是被逼到了角落,安揚不介意釋放一下太陽之怒。
……
中方對於合作的消息,自是期盼已久。
雖然核聚變的技術已經分享了,但有技術不代表能夠做出來,哪怕是有實物也無法模仿,這種例子太多。
可控核聚變的商業使用,中國對它格外的期待。因為中國的石油對外依賴度高達60,戰略石油僅能夠使用75天。
萬一中東發生戰爭,波斯灣被封鎖,或者是美國的石油戰略鉗制,中國大部分涉及到石油的產業,將會全部停擺。
想像一下石油戰爭爆發後,所有資源必然會轉軍用以儲備,民間的汽車、飛機大面積停用,對社會生產的影響何其龐大!
因此可控核聚變的到來,將是中國擺脫西方的石油戰略鉗制,掌握更多能源主動性的絕佳時機。
中國車用燃油佔總消耗量的達55,新型電池面世後,國內一直大力推崇新能源汽車,即便對發電的負擔很重,也得硬着頭皮沖。
倘若可控核聚變獲得商用,這55的問題,將迎刃而解,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在政策、條件的促進下必然爆發。
電池、核能的商業,也當然會水漲船高。
所以核聚變發電,對中國意義非凡;對安揚的商業也是一大塊肉,意味着電動車都會消費它的電池。
核聚變雖然無法馬上帶來利益,但電池可以!
中國有了核聚變的信心,肯定會放寬電動車的政策——放眼全世界,安揚的電池還不得賣瘋了?
匿名黨在表態己方技術穩妥後,中方立即成立了相關隊伍展開對話,重點就合作的方式、技術的交換,份額佔比等進行商討。
安揚這邊也派出了財團的合作談判隊伍,雙方圍繞着技術合作、持股份額的問題,交換彼此的意見。
通過匿名黨贈與的全息三維技術,將兩地人集合在了一個會議室內,人物的畫面、表情都栩栩如生,媲美親自見面。
目前可以肯定的有一點:中方對核能商業必然要控股。
就像外資汽車想進入中國,法律規定必須與中方合資的道理。上海大眾、廣州本田之類的,國企控股至少50。
安揚對此說:「我對控股權沒有意見,但我也有幾點建議。」
「先生請說。」中方代表聽着。
安揚豎起兩根手指頭:「兩種合作建議,第一種持股40,出全部技術、部分資金合作50年;第二種是持股30,只出技術,合作50年。」
「我方會商討這個提議。」中方代表說。
「期待你們的回覆。」安揚沒有全程參與,他有大把手下可以用。
40和30的比例感覺起來不高,但要知道,類似於能源這一塊的戰略,都是國家持股,鮮有民間持股的影子。
核能是重大戰略,是未來能源的一大命脈,你見三桶油有被外國大比例持股的?而它們的年營業收入有多少?至少一萬億美元!
未來的核能必然會取代化學能源。這一萬億,讓非國家的企業,並且還是外企持有至少30的舉措,絕對是前所未有的。
中方不得不慎重考慮。
安揚知道他們肯定會考慮,但無論是40還是30,他都不介意。重點是推動新能源產業的繁榮,他的電池將會征服世界。
(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7s 3.919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