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戰事如火如荼,一路不斷有殘敗兵馬陸續退回江夏方向。趙舒遙望遠處沖天火焰,心中略覺慚愧,畢竟是數萬將士性命。唉,劉備若是誠心待自己,又何至於今日之敗?趙舒轉頭看着身後佇立的桓易,忽然問道:「我是否過分了些?」
桓易也注視前方,默然道:「先生征戰多年,還看不慣這等場面麼?今日之敗,先生已經向陛下進諫多次,均不得採納。豈能怪先生?」是啊,我只能以勸諫多次,聊以自況,不過是否真心如此,趙舒與桓易都心知肚明。此刻劉備正在與陸遜大軍苦戰,而趙舒卻只將兵馬駐紮在江夏城東三十里外,若劉備知道此事又該作何感想?
古時戰爭沒有飛機,大炮,所用最厲害的武器不過水火無情二物。我趙舒何幸,回到三國居然親自見證了兩次最重要的火攻戰役,赤壁之戰趙舒還是坐壁上觀,如今的劉備東征,卻親自參與,或者說從某一方面造就此役。只是地點不是在夷陵,後來的歷史學家會怎樣命名這場戰役呢?
一陣急促馬蹄聲打斷我的胡思亂想,馬上騎士飛馳上土山,上前與桓易耳語幾句。桓易急忙趕到趙舒身旁,低聲道:「陛下已經派來第三次求援了。」趙舒漫不經心地問道:「人呢?」
「已經處理掉了。」桓易猶豫道:「看來前面情況十分危急,先生若再不出兵,只怕陛下堅持不住。」劉備倘若真的戰死疆場,對趙舒也極為不利,不過劉備身邊忠勇之士,不乏其人,豈會如此輕易尚命?
趙舒微微搖頭,問道:「可有問知陛下現在何處?」
桓易道:「約在四十里外,正向江夏敗退。」
「派出探馬,陛下御駕在十里之內,便來回報。」救援劉備可以,但是卻不能再損失趙舒現有的兵馬,林楊帶回來的只有萬餘部眾,而且都是忠心於趙舒的,趙舒豈能用他們的性命去換劉備的御林心腹?
桓易領命下去安排,趙舒又使人在左右山林之中,多插旌旗,以為疑兵。雖然未必能瞞得了陸遜,但緩得了一刻是一刻。時間緩緩而過,派出的探馬終於迴轉,言明劉備在眾將保護之下,已經退到離趙舒駐紮之地只有十里之遙。趙舒急忙翻身上馬,與桓易二人帶兵殺出,勤王保駕。
軍馬行不多久,就見前方旌旗散亂,人馬嘈雜,有大隊兵馬迎面而來。趙舒心知是劉備敗軍,卻故作不知,上前大聲喝問道:「前面是哪位將軍部下?」
對方兵馬見是自家援軍,無不歡呼雀躍,一將越眾而出,高聲喊道:「趙先生,陛下在此,快來護駕。」趙舒急忙與桓易打馬上前,只見對面敗軍散開一條大道,關氏兄弟護着劉備騎馬出來。趙舒急忙滾鞍下馬,跪俯在一旁,道:「微臣救駕來遲,萬望陛下恕罪。」
劉備此刻哪還有精神來治罪?慌忙道:「愛卿平身,後面吳軍追趕甚急,且先退回江夏再說。」向趙舒身後打望一番,又問道:「何以是先生統軍?黃公衡何在?」
趙舒起身道:「陛下數度使人求援,黃權擁兵自重,不發救兵,微臣心念陛下安危,故而斬殺黃權,奪取兵符,前來接應陛下。」
劉備聞言,臉色陡然一變,怒道:「黃權身負重任,卻遠不及愛卿忠義,殺之是也。」
現在劉備已經把趙舒看成是救命稻草,就算心中有些疑問,也不敢貿然開罪。趙舒心中暗自竊喜,朗聲道:「請陛下先行,微臣斷後。」
劉備感激地看了趙舒一眼,又說了兩句體面話,便在關氏兄弟擁簇之下,急急望江夏城而去。趙舒冷眼看着劉備枯瘦的背影,此人已經是六十二歲高齡,而且自法正事件而來,身體一直不好,如何能承受這般打擊?劉備大去之期不遠,而趙舒也就當之無愧的成為與孔明一起遺命託孤的重臣,嘿嘿……
「恭喜先生。」一聲細小的道賀之聲,打斷趙舒的無限遐想。趙舒轉眼看去,卻是嚴鵬不知何時行至趙舒身邊,意味深長對趙舒一笑,又打馬跟着劉備而去。桓易在趙舒身後不遠,也聽到嚴鵬之言,不由臉色大變,低聲對趙舒道:「先生,此人已看穿先生所謀之事?」趙舒點了點頭,不過想來他並無惡意,否則早向劉備稟告,將趙舒除之而後快了。
東吳追兵轉眼而至,為首大將潘璋,耀武揚威上前。桓易向趙舒抱拳一禮,便帶兵衝殺上前,潘璋一路追亡逐北而來,不曾作有準備,被桓易這支生力軍衝殺一陣,頓時潰敗而走。趙舒見吳軍退卻,也急忙下令收兵,由桓易帶人斷後,引兵迴轉江夏。
趙舒與桓易退入城中不久,便見遠處吳兵源源不斷地趕至,在城外紮下營寨,把江夏城四面圍得水泄不通。此刻劉備已經在太守府中暫時安頓下來,關平等將都與趙舒在城上巡視,情勢危機,見面交談的時間都沒有。諸將見吳軍眾多,且軍中隱有「孫」字大旗,知是孫權帶柴桑兵馬親臨,都不由暗自擔憂。
趙舒卻看着遠處迎風飄揚的「陸」字帥旗出神,在蜀漢內部與孔明明爭暗鬥這麼多年,可以說是負多勝少,現在又能親自在戰陣上與大名鼎鼎的陸遜一教高下,心中難免忐忑不安。關興行到趙身旁,低聲道:「先生可有良策救陛下撤離此城?」
關興與乃兄一起保護劉備突圍,滿身血跡,身體多處受創,雖然不是致命之傷,看起來卻也甚為駭人。趙並不回答他的問題,只是輕拍肩膀問道:「你傷勢如何?」
關興感激地看着趙舒,眼中淚光閃動,低聲道:「先生本該在白帝城中清閒,卻…..」關興眼望城外,長嘆一聲,道:「先生若有長短,姐姐……」
趙揮手打斷他的話,道:「事情並不像你所說的那麼糟,城中收攏兵馬尚有兩萬之眾。夏口又有水軍駐紮,距此不遠,只要能突圍至夏口,渡江便是荊州地界,便有兵馬接應。只是陛下不聽忠言,着實讓吾心寒。」
關興聞言大喜,道:「莫非先生已有良策突圍?」
趙舒點了點頭,指着東吳軍營,道:「陸伯言也是一時豪傑,能與之一戰,實為身平幸事。不過,此刻未戰吾卻先佔了七分敗勢。」
關興寬慰道:「先生何以如此自謙?陸遜之計,不是在先生意料之中麼?」
趙舒淡淡一笑,並不再言,身後桓易接口,道:「先生看穿陸遜計謀,卻仍遭敗績。這正是先生所處之劣勢,某聞孫權以傾國之兵授與陸遜,而先生卻絲毫不得陛下信任。就算再說妙計,以某看來也是,嘿嘿。」
這幾句話說的極為不敬,但劉備不聽趙舒的忠言而導致兵敗,已經傳遍全軍。桓易所言,句句屬實,關興如何能辯駁?趙舒卻臉色一沉,喝道:「桓易,休得出此不敬之言。吾受陛下知遇大恩,即便性命不要,也須極力效忠陛下。一時失意,個人榮辱,算得什麼?」
桓易低頭道:「是,某失言了。」
關興聞言大為感動,郎聲道:「先生勿憂,某這便與兄長商議,向陛下保舉先生復職。」
「不可。」趙舒急忙阻攔道:「如此一來,反倒讓陛下覺得吾趁火打劫,豈不更讓陛下疑心?」
關興點了點頭,又復道:「這只是我等軍方將領之意,與先生絕無關聯,先生請放心。」說完不等趙舒再勸阻,便向關平等將走去。兩人之間爭執幾句,便又一起下城離去,吳懿等川將也跟隨在後。趙舒看着他們行去的方向正是劉備暫時住所,不由面露微笑,向桓易點頭致謝。
看着黃皓一臉諂媚笑容地拿着詔書前來,趙舒的心裏突然之間空蕩蕩的,自去年七月劉備在白帝城將趙舒兵權削去,到現在已經近一年時光。這一年之中,趙舒心中只想的是取回兵權,似乎那是趙舒應該得到的。可是現在劉備的詔書下來,趙舒本該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時候,心中卻反而隱隱覺得不安。是因為此役死人太多,還是覺得將來的路,更難以行走?
劉備雖然同意了關興眾將的諫言,卻並不宣召趙舒前去,親自任命,而是讓黃皓來傳旨,是放不下皇帝陛下的尊嚴,還是終究對趙舒心存顧忌?詔書前面的客氣廢話,無非是趙舒如何功忠體國,如何暢曉軍機,是以官復鎮東將軍之職,節制江夏城中所有兵將。
黃皓讀完詔書,笑吟吟地上前將趙舒扶起。趙舒心中雖然把這小人恨得牙痒痒,臉上卻是比他還燦爛的笑容。黃皓似乎也知道當初對趙舒冷淡了些,不住口的請罪自責。趙舒也只好昧着良心的連聲說不敢,以後還要仰仗公公大力之類的言語。等把黃皓滿意地送走,城中一眾武將才上前道賀。趙舒乃命桓易在城上巡視,自己回到黃權留下的中軍帳中,升帳聚將,商議突圍之計。
眾將行禮之後,安位次坐下。趙舒粗略統計一下江夏敗兵,只有兩萬多一點,而且除了林楊所部已經江夏原來的少數駐防部隊,其餘都是帶傷在身,戰力低下。而武將之中,趙舒能叫出名字的也只有關平,關興兄弟,與吳懿,吳班等人。馮習,張南等將皆戰死疆場,歿於王事。
點卯之後,關興便忍耐不住,開口詢問突圍之計。我淡淡一笑,道:「其實也不是什麼高妙計謀,不如吾先向諸公講一個典故。」我稍微停頓一下,趙舒繼續道:「昔年高皇帝與楚霸王項羽爭霸天下,一次兵敗被圍困在滎陽,內無糧草,外無援軍,情形與今日頗有幾分相似。一眾謀士束手無策,將軍紀信卻挺身而出,願意着高皇帝衣甲車馬,於東門出城吸引項羽大軍,代高皇帝死。才使得高皇帝從西門突圍而走,創就漢家天下。」說完之後,趙舒掃視帳中諸將,道:「吾之計策與此大同小異,只是這紀信將軍卻由何人來扮演?」
趙舒言語剛落,關興便要挺身而出,卻被乃兄輕輕拉了一把。至於吳懿等將,更不敢與趙舒對視,惟恐被趙舒點名。看來劉備的部屬,也未必就很忠心,在這生死關頭上,誰也不願拿自己的性命去換劉備的命。
趙舒微微一笑,忽然一掌拍在面前木案之上,厲聲道:「難道諸君之中便無紀將軍一般忠義之人?」眾將一起抬頭,眼望着趙舒,卻仍無人出聲接下這差事。
「既然都不願意,那本將軍就點名了。」趙舒又恢復笑容,關氏兄弟與趙舒交情不淺,而且畢竟是趙舒的妻舅,自然不會擔心趙舒點着他們。而吳懿等川將均是冷汗直冒,每當趙舒的目光掃過,身體便不由自主的顫抖一下。
正當趙舒考慮要點誰的名字的時候,帳外突然闖入一人,大步走到我面前道:「末將願往。」趙舒轉眼看去,卻是熟人,武陵都尉傅彤,不知何時調到東征軍中任職。傅彤的一句話讓帳中所以的人都鬆了口氣,趙舒也不願意勉強別人去送死。
趙舒抬眼看着傅彤,既然有人願意當這個冤大頭,趙舒也沒有理由拒絕。當下起身上前,對着傅彤道:「將軍忠義,我必表奏陛下,厚加體恤將軍家小。」傅彤環視帳中眾將,道:「末將聞『父有難,兒當死之,君有難,臣當死之』。陛下危難之際,末將願代陛下死。只是帳中諸公,身居高位,受陛下大恩,卻畏死不前,着實讓末將心寒。」眾將聞言,面上皆有慚色。
傅彤又對趙舒道:「末將家中有幼子一人,尚未成年,望先生早晚代為看護。」
趙舒點了點頭,道:「將軍之子,即舒子也,定會養育成材,以慰將軍。」
傅彤淡然一笑,道:「多謝先生,如此請先生用計。」趙舒點了點,便將心中所想一一道出,最後道:「社稷存亡,只在今夜一戰,望諸君奮力拼搏,以報陛下厚恩。」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7s 4.010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