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江南路,敵友難辨
李衛和年羹堯的獻策,既是對「大義」的各自理解,也是為各自得利,而要得利,就得爭權。//www.yibigЕ.com雍正把江浙民政都丟給李衛,軍務丟給年羹堯。但為相互牽制,年羹堯能插手民事,李衛還捏着江浙綠營。雍正自是抱着讓兩人同舟共濟的美好願望,兩人卻覺得像是裹進了一床被子裏,份外難受。
現在兩人將方向截然不同的方略獻上去,這也是要雍正點明,到底在這江浙,誰是老大?
李年兩人此時還滿心想着爭老大,可接着發生的事讓他們隱隱覺得,真當了老大,日子能過得安穩嗎?
園子外面喧囂不已,似乎有人要衝進園子,找上官討什麼公道。
「范大人,范憲台,求你救救我家老爺」
「皋台老爺不管,憲台老爺你怎麼也得管管吧」
一群女子尖聲叫嚷,本是清幽怡然的園子也變得熱燥難安。
就聽范時捷叫道:「這、這是兵事,本憲也愛莫能助。李制台和年大帥也在這,得他們來定奪」
兩人愕然出廳,家人上前附耳,李衛的棒槌眉毛,年羹堯的砍刀眉毛,一同揚起,再一同耷拉下來。
杭州府知府席萬同一直沒到會,本以為是病了,卻不想是被南蠻劫了。這幫女子是他的妻妾,先找了代行巡撫事的按察使,被按察使推到范時捷身上,跑到杭州來找人,要范時捷出兵救人。
范時捷哪敢接這個攤子,趕緊推給了李衛和年羹堯。
李衛拱手道:「亮工,這是兵事,你得給個章程。」
年羹堯回拱過去:「又階啊,那就煩勞你出憲令了。」
兩人哈哈笑着,笑聲份外僵硬。
南蠻綁席萬同幹什麼?李衛心中有數,暗自發虛。早前他在江浙大揮屠刀,屠戮讀書人,席萬同是配合最積極的一個,這多半是逃到南蠻去的江南讀書人來尋仇了。救席萬同?自己脖子都還在發涼呢。
南蠻在龍門上陸後,他就將自己的替身侍從再度加倍,現在身邊沒個百八十人,他根本就不敢出衙門。席萬同這事,他壓根就不想沾。
年羹堯雖不熟悉之前的江南文禍,但也清楚,其他府縣主官不抓,就抓個杭州知府,此人肯定是招南蠻極度憎恨,不知道幹了什麼天怒人怨的事。這是江南本地的事,他這個外來戶可不想沾這責任。
兩人再想得深了,對自己早前的獻策都覺有些孟浪。雍正真要把整個江南丟給自己,自己能背得下,擺得平嗎?老大……不是那麼好當的啊。
雍正的批覆來得很快,讓兩人既是沮喪,又是輕鬆。
雍正顯然也首鼠兩端,他的大決心已用得太多,在江南事上根本振作不起來。
雍正否定了李衛放棄在江南跟南蠻斗,任其工商自由進出的方略。御批很嚴厲地斥責了李衛這種「投降主義路線」,江南事關大清命脈,近半錢糧和三分之二的漕糧都出自這裏,如果他雍正不展露死保江南的決心,王公宗室和朝堂鄉野會怎麼看他雍正,怎麼看這大清?
讓天下人知道,江南現在沒丟,但三五年後就會丟,天下人會怎麼想?他們不會去想皇帝和朝廷是在臥薪嘗膽,是在壯士斷腕,他們只會認為,皇帝放棄了,大清快要完蛋了。大清快要完蛋都還是其次,首先就是他雍正的位置再坐不牢。
同時雍正也否定了年羹堯要在江南掀起一場大戰的方略,在雍正看來,這是搏一把就死的「機會主義路線」。他問了年羹堯兩個問題。第一是靠江南的綠營能打贏麼?之前龍門之戰,五六千綠營打兩千不到的紅衣兵,結果如何?江浙綠營十多萬,都是養尊處優,糜爛不堪,不敵南蠻一軍,這可是你之前自己在摺子裏說過的話。
至於調陝甘乃至京營火器軍,想也別想。朝廷大軍,只有在江北和中原,靠着騎兵,還能有勝算,把他雍正辛辛苦苦好幾年攢起來的火器軍丟進江南這個泥潭,只有瘋子才會這麼幹。
第二個問題是,如此劇烈地攪動民人,後果是什麼?
雍正冷厲地提醒年羹堯。李肆並非早前李定國那種迂腐之人,以民對民這一招,就說明他夠狡猾,會推責。江南民人發動起來,最終會對付誰,這可是絕大的疑問。想當年,江西和湖南綠營,都能反了朝廷,真要用了此策,李肆怕是要從夢裏笑醒。一旦讓江南民人自己成軍,李肆立起當年朱元璋那杆大旗就夠了
那到底要怎麼辦呢?
李衛和年羹堯的建議,其實就是雍正和大清在江南處境的兩個極端反應。雍正很痛苦,他不得不作權衡。
最終他的指示是,朝廷不能不展現死保江南的決心,因此松江大營要建,跟南蠻一直要打,至少看上去是在打。
但是江南不能再大規模發動民人,讓他們老老實實過日子,給朝廷奉獻賦稅,壓着他們不倒向南蠻就好。
雍正否定了兩人獻策里最核心的東西,讓兩人沮喪,但同時也讓兩人避免了單獨擔責。李衛和年羹堯只能捏着鼻子,繼續擠在一張床上,肌膚相親。
而對雍正這種明顯就是拖着死的態度,兩人也只能徒喚奈何,沒辦法,立場為先,雍正首先得考慮自己的龍椅。對這江南,丟也丟不得,打也打不得,群眾運動也搞不得。
李衛沉重地對年羹堯道:「咱們就一門心思,把那兩條辦好,讓皇上在北面能坐得稍微安穩些吧。」
年羹堯只能點頭,李衛的意思就是他的心聲。雍正要他繼續打,他卻明白,這不過是把樣子裝足,真正要下力氣的就是限制南蠻人貨進出江南。
兩人很快又發覺,就是這麼條底線,也越來越難守住。
處在南北夾磨之間,江南形勢越加複雜。
十月二十八日,蘇州府城,萬人衝上街頭,見着米鋪就連搶帶砸。
「南蠻佔了湖南,進江南的稻米越來越少,眼下他們還在松江府隔絕商路。我們米商跟着官府四處籌集糧米,可還是不足量,這都是南蠻的錯」
米鋪的掌柜聲嘶力竭地叫喚着,之所以會出這麼大亂子,是因為米價暴漲。蘇州府自產糧食不足,每年都要外購數百萬石糧食。今秋以來,糧食流動似乎出了問題,米價從原來的一兩三四錢漲到了二兩五六錢,還在以每日幾十文的速度攀升。
原本民人就因南北對峙而焦躁,此時情緒急速失控,一人呼號,萬人響應,就這麼上了街開了搶。
「南面的米就在龍門堆着,分明是你們勾結官府不讓進」
「人家的米才賣八錢一石,聽說他們國內才五六錢一石,比康熙那會都便宜,你們憑什麼不讓人家的米進來?」
事實太過顯眼,掌柜的狡辯反而激得民人更加憤怒。那掌柜也滿心苦楚,誰讓官府現在搞什麼貨引制呢?不花錢從官老爺那弄到貨引,官府那些官差就有了藉口上門勒索。
他們這些坐商賣東西得有貨引,而那些販運糧食的行商也得有貨引。各路州縣甚至汛塘哨卡,都借着盤查貨引來吃上一嘴,層層盤剝下來,不管是行商還是坐商,開銷比以往多出一倍都不止,不漲價,他們這生意還能作麼?
被暴怒的民人揍得滿頭是包,掌柜也豁出去了,高叫道:「南米便宜量又大,龍門離這裏又近,若是我們能買着,米價怎麼可能高?這都是官府的錯」
不必掌柜提,民人的怒火在米鋪沒發泄足,都紛紛擁到蘇州知府衙門,要求官府放開糧食管控,然後又被一臉鼻涕一臉淚的蘇州知府引到兩江總督衙門那。
李衛早就跑了,這事他可不能親自出面。幕僚以他的名義出面,賭咒發誓拍胸脯,保證將米價降下來,這才勉強安撫下民人。
蘇州搶米風波還沒完全平息,杭州又起了搶鹽風波,范時捷遭遇的壓力比李衛還大,鹽商有鹽丁,鹽丁有刀槍,十一月三日,杭州民人搶鹽,鹽丁開槍,死傷一百多人。
鹽商跟米商不同,常年作糧米生意的大多是民商。畢竟利潤薄,產地和市場來往繁雜,官商和皇商都不怎麼深入。而鹽生意利潤高,鹽場清晰,路線直接,而且朝廷把控,具體經辦的都是皇商和官商。
鹽本就有鹽引,而借着嚴控商貨之風,鹽商大舉「反走私」大旗,揮起大棒,清理掉了諸多私鹽販子,鹽價也驟然飆升。
鹽務本就是清廷嚴控之事,江浙其他地方都盯緊了這事,不讓鹽價太過離譜。鹽也畢竟不是米,鹽價只要沒高到吃不起的地步,民人還能忍。可杭州這邊,知府席萬同剛被抓走,新任知府從北面來,對當地事務根本就是兩眼瞎,當地鹽鋪一個勁地拉鹽價,他也沒找對路子去解決,騷亂就這麼爆發了。
南北兩面,糧價的對比還不怎麼刺激,可鹽價對比就太驚人了。堆在龍門的鹽不到十文一斤,而杭州的鹽,竟然高達八十文一斤。
搖着小船,從龍門買鹽,運到杭州府的人絡繹不絕,杭州鹽商唆使鹽丁在碼頭砍殺這些販私鹽的,卻自己也從龍門買鹽,這讓民人忍無可忍。
燒鹽鋪的人群里還傳出了讓范時捷膽戰心驚的呼喊:「反了這大清,讓英華來當咱們江南人的家」
所以他容忍鹽丁開槍,同時還將此事扣上了南蠻奸細蠱惑造反案的帽子,但他連夜召集鹽商,要求他們將鹽價降下來。
有鹽商悠悠道:「李大人,你這路子,可不合李制台和年大帥的鈞令哦。咱們的鹽跟南蠻的鹽又不一樣,鈞令要咱們嚴控鹽路,就得多雇鹽丁,這本錢丟出去,鹽價肯定會高,怎麼降?」
范時捷真想一口老血噴在他臉上,不一樣?誰不知道你們都去龍門買鹽?
再讓這些鹽商跋扈下去,杭州府可真要反了,杭州府反了,范時捷的頂戴甚至腦袋都可能沒了。他也顧不得這幫鹽商的後台不是內務府的就是宮裏的,沉聲道:「此事關係朝廷根基,你們不降,莫怪本憲手下不留情」
鹽商們不以為然的嗤笑,區區巡撫,能嚇住誰啊。
范時捷沒輒了,他嘴上說得凶,可真不敢動這些鹽商,但鹽價降不下來,這事也麻煩,怎麼辦呢?
師爺附耳一陣嘮叨,范時捷兩眼一亮。
幾天後,杭州府的鹽價降下來了,因為范時捷自己當起了鹽販子,他通過周昆來的線溝通了龍門的盛良鹽業公司,組織起一幫私鹽販子,以他所掌控的城守水師營為遮護,將大批英華精鹽運進杭州,終於穩住了鹽價。
「唉……這敵友之勢,真是難分啊。」
范時捷撫着額頭,就覺得實在想不明白。
龍門港,新修的行營衙署里,薛雪對向懷良說:「如今這江南,敵友該能是分清了吧?」
最新全本:、、、、、、、、、、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7s 3.970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