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雞羽絨則留下來制羽絨服,雖然雞羽絨的彈xìng小,拒水xìng差,但現在不是沒有大規模養殖鴨子嗎,再說羽絨服都還沒出現呢,自己的雞羽絨服也是蠍子拉屎頭一份兒。至於後世有些人鼓吹雞羽絨服好,但是朱由檢還是認為不如鴨羽絨或者鵝絨好。
羽絨是可以說是最好的用於人類保暖的天然材料,經過洗滌、乾燥、分級等工藝處理以後,被人們製成羽絨服。跟人造材料相比,羽絨的保暖能力是一般人造材料的三倍。
中國周代已用鳥獸的毛羽製成羽衣,也稱毳衣。漢代有用氂牛毛做衣服絮料,唐代有取鵝的毛絨做衣被絮料。而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羽絨服形成工業化生產。
絨是由不含毛杆的羽毛,在其羽枝上長出的許多簇細絲,通過絨上的細絲相互交錯形成了穩定的熱保護層。因此,絨是羽絨保暖的主要材料。每一盎司的羽絨大約有2百萬根細絲。較好品質的絨細絲較長,形成的絨朵也相應較大,羽(Feather)是鴨或鵝的背部和尾部的帶羽杆的小羽毛,也有長羽毛打碎後形成的。
而質量好的羽絨服內羽的含量卻不能太高,因為它有提高羽絨蓬鬆度的作用,因此必須含有一定的比例。將羽絨經過洗滌、乾燥、分級等工藝處理以後,被製成羽絨服。成為冬季禦寒服飾。羽絨服具有防寒性好、輕柔蓬鬆。
羽絨之所以有很好的保暖作用,乃是因為羽絨是三維結構,質量好的羽絨服一般都是非常蓬鬆的,所以相同重量的羽絨可以比其他材質固定更多的空氣,大量的羽絨細絲交錯在一起固定住空氣,並形成隔熱的保護層,從而實現良好的保暖性能。
相對於鴨絨和鵝絨來說,對於雞毛,朱由檢只聽說有技術可以變成高級造紙材料、還可以用雞毛做原料生產出強度大,密度小的塑xìng材料、還有做尿布的、更誇張的就是造電腦和防彈衣了,但很可惜這些東西的製作,朱由檢也只是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也只能做雞毛撣子或者做羽絨服了。
上林苑裡的環境得天獨厚,朱由檢覺得是不是應該搞個類似後世農家樂園之類的項目,讓大家都來消費一下,領略一下皇家上林苑的風采,同時就地吃一些皇家『特供的山珍海味』?在不影響生產的前提下,這個農家樂的產業倒是一個不錯的產業,畢竟皇家園林的吸引力還是很大的,尤其是在古代這個皇上最大的封建社會。但很快就被自己否定了,這裏不是森林公園,是皇家苑林,為了收點費隨便讓人來,恐怕會被大臣們罵死。別的作坊、生意還可以推到別人的身上,這個卻不好推卻了。再說了現如今名山大川大都是無主之物,哪有後世景色稍微優美的山水都被政府開發成了旅遊區,進山遊覽還要掏昂貴的門票。
天sè慢慢的變黑了,田家飯做好了,基本都是野味,莊戶們動手獵獲的。雖然因為宦官的壓迫收稅,使得獵戶們瘋狂捕獵,山內的動物少了不少,但比起後世的無敵饕餮來(比如廣州的果子狸事件),還算是保護不錯的。許多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前世的朱由檢是絕對不吃的,否則會有一種深深的犯罪感,畢竟朱由檢前世受過很高的教育,也參加過環保活動,和環保宣傳等活動,當然知道生態的重要,為了自己的一口美味滅了一個物種,太殘忍了。現在吃了一些也沒什麼,必定現在是明朝,現在開始保護環境起步還是比較及時的,保護環境這個任務做為資深環境人來說才是重中之重,但現在經濟上困難了一些,沒辦法,能不能繼續活着都是問題,歷史上可是十八年之後滅國的,談保護環境的確有點早,但力所能及的事情還是要做一做的。從開衛生紙廠開始朱由檢就第一注意了砍伐林木的事,第二就是廢水排放問題。他可不想給後世再留下一個嚴重污染的江山和江河。
上林苑的一處行宮,朱由檢正在等着召見宋應星兩兄弟。
「稟報皇上,駱大人他們回來了。」王承恩走過來回稟。
「快傳。」一聽這個朱由檢連忙收攝心神「大伴,讓我們來見見這個宋應星,朕可是聽說,他可是博學多才、學富五車的棟樑之材,而且精通中西,格物致知,乃是真正的大才啊。」
「奴才遵旨。」王承恩也有些好奇為何皇上對這宋應星如此推崇,這到底又是如何一個人呢。
「臣宋應升(宋應星)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宋氏兩兄弟雖然沒有中進士,但已經有了官身,可以稱臣。來是來了,但這也太讓人莫名其妙了,平白無故的就得了皇上的召見,兩兄弟在接了傳召的聖旨後一點都不知道原因何在,看到劉若愚帶人來的,當然以為是他的推薦,心裏嘴裏都不斷的感謝着,但路上卻被劉若愚說糊塗了,因為劉若愚可是看到皇上聽到宋氏兄弟的名字後的表現的,當然的以為這兄弟兩的背景不是一般的深,哪裏還會說是他推薦的,皇上本來就認識他們,還需要自己推薦嗎?這要是穿幫了,豈不成了畫蛇添足,空落一個小人的名聲?只是實事求是的說了一遍,結果弄的更顯得雲山霧罩的讓人不明白。就這樣三個人都不知所以然的來到了上林苑。
「兩位宋愛卿快快免禮平身。」朱由檢一看兩兄弟都來了,也很高興,但卻不知誰是宋應星,剩下那個宋應升他還真沒有多大的印象,畢竟對於他的歷史記載並不多,只是記載其乃是宋國林四子,宋應星的哥哥。
「謝陛下。」
「兩位愛卿你們自己介紹一下吧。」對於宋應星朱由檢還是比較了解的但是所謂的了解也只是一些歷史記載,而對於宋應升朱由檢也是只是知曉其乃是宋應星的哥哥。現在兩人一起來,也不知道哪個是宋應星,所以讓他們介紹一下。
「微臣宋應升,是江西省南昌府奉新縣北鄉人。與弟應星同中萬曆乙卯舉人,並登魁選」宋應升簡單的介紹了一下,還專門把自己舉人頭幾名的成績說了一下,舉人中的狀員也是相當驕傲的事。但說實話,能中舉不一定能在接下來的會試中可以脫穎而出得中進士,這完全是兩個概念。這不宋氏兄弟已經會試了三場,都沒中,而歷史上,宋應星一共會試了五遍,結果都是名落孫山。
而這時候主角宋應星還能說什麼,家鄉大哥說完了,哪年中舉也說完了,成績也沒法再說什麼了,相當的鬱悶,這可是絕對的撞衫,只能默默的說了一句廢話:「微臣宋應星。臣幼時與兄應升同在叔祖宋和慶開辦的家塾中就讀。臣在家塾中初投師於族叔宋國祚,繼而就學於新建舉人鄧良知。臣自幼聰明強記,「數歲能韻語」(作詩),有過目不忘之才,很得老師及長輩喜愛。稍長,考入本縣縣學為庠生,熟讀經史及諸子百家,萬曆四十三年臣與兄應升赴省城南昌參加乙卯科鄉試。並考取全省第三名舉人,兄長名列第六。」
這真的讓朱由檢奇怪,哥倆一看就不是同齡人,一個七0後一個八0後,整整十年的差距,能不大嗎?但歷史上最出名的還是宋應星,至於宋應升這個哥哥,朱由檢還是有些了解的,哥倆還同時中的舉,而且還是頭幾名。本來想重用宋應星的,但朱由檢如今看來這哥哥也是個有本事的人。其實朱由檢知道,這宋氏兄弟都是一個大大的忠臣,不象那些不要臉的官員一見李自成進京或者清兵入關,就投降了。
宋應升,初(1631年)授浙江桐鄉縣令,補任廣東肇慶府恩平縣令,旋升高涼郡丞(同知),再升廣州知府。所至多惠政,有乃祖宋景宋尚書之風。舊志載,公於崇禎甲申(1644年)聞〔國〕難,悲憤即病,眩三年(1646年)因題二絕以見志,後卒以仰藥(服毒藥自殺),時年六十有九,其從容就義。而宋應星則明亡後棄官歸里,終老於鄉,並讓自己的子孫世代不做清朝的官。兩兄弟都是大明忠臣、英烈。
「兩位愛卿,朕現在有一些難題,這麼晚把你們召來了,就是想探討一番農政,對了,你們沒吃飯吧。」朱由檢突然想到自己是吃飽了,但這哥倆和劉若愚他們都着急趕路,還沒吃呢,雖然在一般的皇上看來應該是小事,但朱由檢可真不好意思讓人家餓着肚子探討問題,「剛才朕用膳的時候就想到了,給你們留飯了,大伴快帶幾位愛卿用了膳再回來。」
朱由檢這一番話說完,劉若愚倒還好一點,中午的時候就是在野外就是和皇上一齊吃的,但差點沒把宋家兄弟感動哭了。兩人只是舉人,如果真正說起來的話,只是官員的預備役,有了實缺了給了你才能稱為官員,沒有缺,你就只能在家裏閒等着,有錢做你的鄉紳,沒錢照樣挨餓,這頭次面君得見天顏不說,還賜了膳,這個恩賜還了的?雖然沒有什麼實體的,但人也不能老講利益不是,都活的和中世紀的人一樣現實也沒有了什麼樂趣?趕緊的謝了恩,這邊王承恩才帶他們下去。
「呵呵想不到還是買一送一的,只是不知道到這宋老大的才能在哪方面,如果他和宋應星一樣的話倒也好說,如果是其他的,那還真要好好想想看看怎麼安排他了?」等他們走後,朱由檢忍不住的想着這個問題,本來今天想和宋應星談談上林苑經濟發展問題,明天後天找兩個比較近點的皇莊,再讓宋應星說點專業的意見,但宋應升倒不好安排了,人家大老遠來了,你能直接把人家支開了,說其實我只想找你弟弟?說實話,這好說不好聽的,朱由檢還真張不這嘴。再說這位看起來老實忠厚,而且出身書香世家,想來教育自是很好,而且能夠考上舉人的前幾名,還有就是十幾年跟宋應星的薰陶,想來其真正的才能還是有的。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6s 3.86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