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宴散後,魯智深不再以二龍山的首領發號施令。二龍山、桃花山、白虎山的所有人馬相繼一一聚齊,歸宋江統一調撥。
已好多天未見着武松的吳含嫣,今日一見武松,有滿肚子悄悄話想說,但看太多的人,讓她不敢有任何親昵的表示,只是叫了聲「哥」,巴巴地望着武松,眼角間不禁溢出了淚花。
孫二娘用肘搗了搗身旁的張青,並努了努說:「到梁山後得為我的兄弟操辦婚姻大事。」張青臉浮笑容,孫二娘這話很合他心中的口味。
宋江安排人馬分三撥迴轉梁山,花榮、秦明、呼延灼等率一千人馬為前哨,二龍山原有人馬殿後,宋江則親率戴宗、李逵。時遷等十多個頭領與桃花山、孔家莊及青州府的降兵,押解着百十輛裝載金銀珠寶之類財物的車輛,居中行走。宋江對財物並無貪慾之心,只是看着舒心,因為這些財物將來必定會派上用場。
雖是人馬浩蕩,但所過州縣相安無事,因宋江只想早日回山,號令大家不要無端生事;沿途州縣望而生畏,自知力微不是梁山的對手,焉敢老虎背上拔毛。
數日之間,三撥人馬已到梁山。
最有感嘆的當算楊志,昔日路經此地,,曾與林沖爭鬥半日,受王倫邀請上山盤桓三日,但自己無心落草而去東京送禮求官。結果為大名府押解生辰綱失手於黃泥崗,才無奈上了二龍山,想不到轉了一圈還是上了梁山,大概是緣該如此。
晁蓋、吳用、劉唐、阮氏三兄弟及白勝與楊志相視大笑。
最動情的要算林沖與魯智深,千里相送滄州的兄弟之情,猶如宋太祖趙匡胤千里送京娘般義薄雲天,二人深恨奸人高俅,發誓終有一天要親手宰了這個惡賊。當魯智深聽得林沖娘子因不堪受辱而自縊身亡時,氣得揮起禪杖「崩」的一下鏟裂了一塊石頭,驚動了宋江等人。
最受人注目的是武松,打虎、抗旨、懲治惡霸、殺官等一連幾件轟動江湖的大事,使他已名揚天下,梁山上的大小人等都爭着一睹風采,有不少的人心生敬佩之意,是因為早從時遷的口中就聽到了關於武松的最真實最具體的傳聞。
武松身旁的吳含嫣深深感受着武松的榮耀,心中自有十二分的歡喜。
說武松是真正的英雄,在梁山眾好漢中,應是手屈一指,當之無愧。梁山一百零八個頭領有半數之上為軍官或有錢之人,他們沒有幹過什麼有益於窮苦百姓的好事;還有一些就是真正的打家劫舍、攔路搶劫的毛賊強盜,為錢財甚至不惜害人性命。清風山的王矮虎更有惡行,不但好色,且嗜好吃人的肝臟,宋江不也差點被王矮虎當做下酒菜。
為慶賀呼延灼、魯智深、楊志、武松、張青、孫二娘、施恩、曹正、李忠、周通、孔明、孔亮等十二位新頭領入伙,梁山上又是大開筵席。因呼延灼是軍官,點座時自然就成了魯智深、楊志、武松的上首之客。
朝廷新敗無策,梁山也數日無事。孫二娘找到武松,提說他與吳含嫣之事。
「不成,我與她有兄妹之稱。」
「我的傻弟弟。世上有許多都是姑表之婚姻,親上加親,再說她已認定你看了她的身子,誓死跟隨,你也應該對人家有個說法。」
這讓武松有點為難,沉吟半晌說:「大姐,珊妹屍骨未寒,我今娶她為妻,會被人唾罵,我現在只能答應三年之後,絕不反悔。」
吳含嫣從孫二娘口中得知武松的態度,並沒有怨言,反而為武松的情義所感動,她堅信武松的諾言。她想,也好,為了能匹配武松,就要狠下三年功夫,苦練本領,才能同他一起浪跡天涯。
數月之後。
一日,晁蓋、宋江、吳用、公孫勝四人正在聚義廳議事,有探馬上山來報,說鄆城縣竹口鎮新建了一座祝家莊,莊主叫祝朝奉,是從京城來的,揚言要與梁山對抗。
宋江有點驚疑:「我怎麼沒聽說過祝朝奉這個人?」
鄆城縣的竹口鎮,依河傍道,是濟州到大名府的必經之地。東北邊,距武松打虎的景陽岡遙遙可望;東南方,離水泊梁山也只有一日路程。這祝朝奉何來大膽,竟敢與梁山對抗,難道他不知道,連官軍都無奈何於梁山?
宋江傳令再探。
這祝朝奉確實來至於京城,是樞密使童貫門下的馬軍統領。呼延灼征剿梁山全軍復沒,宋徽宗在早朝時只好仍然問計於蔡京、高俅、童貫、楊戩等一夥奸佞之臣。高俅這回不敢說話,圍剿方臘無功而返,圍剿梁山損兵折將,他怕受到宋徽宗的斥責。蔡京出班奏道:「啟奏吾皇,我朝征剿梁山不下,是因為梁山有着地利之優勢。現在梁山盜賊會更加猖獗,我朝必須要做好防範準備。查得鄆城縣竹口鎮地處通衢大道,水陸要衝,若派兵馬駐守,可抵禦梁山,請聖上裁決。」
朝廷的兵馬竟打不下一個小小的梁山,只能派兵防守,宋徽宗也顯得很是喪氣,手一揮對說:「當剿則剿,當防則防,此事任卿處置」。
退朝後,四大奸臣齊聚蔡府的白虎堂商量對策,童貫推薦了他的門下祝朝奉。祝朝奉對竹口鎮比較熟悉,過去曾去鄆城縣催運軍糧在竹口鎮駐紮過。祝朝奉雖年近六旬,但膝下三子,武藝高強,能征善戰,加之有個好友叫欒廷玉,有萬夫不當之勇,擔任祝家的武術教頭,因此,一般人都不在祝朝奉的眼裏,自然也瞧不上梁山上的一夥烏合之眾。
祝朝奉受命之後,又向童貫討要了一批人馬及軍費。不幾日,鄆城縣知縣就接到了樞密院一封書札,說京城馬軍統領祝朝奉要回歸故里,掃墓祭祖,讓做好有關接待安排。鄆城知縣好似丈二和尚,不知這位祝大人故居何里,祖墳何處?
祝朝奉率眾來到竹口鎮,向縣令講述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他說這個竹口鎮幾百年前叫「祝口鎮」,祝家曾祖居於此,並建造了都是十丈八尺高的「崇寶寺」與「鳳凰台」。只因黃河發水,祝口鎮慘遭水淹,所有居住的人死的死,逃的逃。大水過後,崇寶寺就成了河口,江南來的竹木器具都從這裏過河,祝口鎮也就叫做竹口鎮了。
祝朝奉為了使縣令相信他編出來的一套謊言,還煞有其事地從公文袋子裏取出一份官印文契。並說這次回來是因為祖宗託夢,必須回來祭祖。
善於拍馬奉迎的知縣信以為真,立即在竹口鎮圈地劃線,為祝朝奉修造房屋,營建莊園,祝朝奉則修建祠堂,重編族譜,竹口鎮上確有姓祝的人家,就與之聯宗排輩。那些莊戶人家巴不得攀上一個有錢的親戚。
祝朝奉通過縣令把竹口鎮改名為祝家莊。
祝朝奉就以「太公」居之。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s 3.948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