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天堂悲歌》張寶同 016.7.0
看過《羅蜜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悲劇,免不了會有些遺憾:如果這對天地般配的有情人能成為眷屬該有多好!而我所寫的《天堂悲歌》就是兩個悲劇人物結婚而導致的一個更為悲慘的愛情故事,仿佛就是在印證「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零點看書www.biyange.com
在西方塵世間的愛情中,這個悲劇故事幾乎與《羅蜜歐與朱麗葉》齊名。讀過阿伯拉爾《我的苦難史》和他與愛洛伊絲的書信集《聖殿下的私語》,或是看過電影《天堂竊情》的人都會對這個悲劇故事比較熟悉。而我則是以中長篇的形式將這個故事完整地奉獻給大家,讓大家從中世紀的社會與宗教中了解他們本來美好如願的愛情遭致悲劇的深刻背景,勉勵我們現在的人們去更加地珍惜愛情,善待婚姻。
男主人公叫阿伯拉爾,是1世紀歐洲迎來學術復興時代的標誌性人物,是經院哲學的奠基人、文藝復興的先驅,是哲學家群體中最有個性和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著有《基督教神學》、《認識你自己》、《是與否》、《神學導論》和《我的苦難史》等著作。不過,讓阿伯拉爾廣為人知的並不是他的學術成就,而是他與愛洛伊絲的愛情悲劇。而女主人公愛洛伊絲則是巴黎才女,天資聰穎,天生麗質,精通拉丁文、希臘語和希伯來語,在古典哲學的分支學科語法和修辭學方面造詣非常高,16歲時就已名揚巴黎。也就是那年,當教師的阿伯拉爾與學生愛洛伊絲發生了愛情。
歐洲的中世紀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希臘的、羅馬的、猶太的和日耳曼的文化在此時融匯,隨着大翻譯運動的進行,那些脫離野蠻狀態不過幾百年的歐洲人,燃起了求知的熱情,如同宗教熱情。衝突中的激盪,形成激動人心的時代精神。許多學者認為,阿伯拉爾的作品中內蘊的思想革命也在中世紀盛期的西歐生根發芽,最終結出了豐碩的果實。而在他與愛洛伊絲的愛情的敘述中,在那些令人震驚的字句中,我們會發現他們的想法與現代觀念非常接近,卻與中古時代格格不入。這是導致他們人生悲劇的主因。在所有中世紀的愛情故事中,唯有阿伯拉爾與愛洛伊絲的愛情悲劇色彩最為濃厚。他們在愛情方面朝着最美好的願望出發,朝着最纏綿的結局行進,可是,最終卻遭致滅頂之災。為此,1461年,法國著名詩人弗朗索瓦·維庸在《往昔貴婦歌》中寫下了如此詩句:?
那博學的女子愛洛伊絲在哪裏?
為了她,皮埃爾·阿伯拉爾慘遭閹割
又在聖丹尼出家做了修士
是愛情使他這般不幸
去年白雪,如今安在??
阿伯拉爾不僅是一位思維嚴謹的精神哲學家,而且也是敢愛敢恨的獨行者。他不顧中世紀教士獨身,不許結婚的傳統束縛而大膽地追求愛情,並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成為中世紀基督教的犧牲品,但正是這一劫難成就了他的偉大。
中世紀是宗教興起和宗教熱情非常高漲的時期,有過許多教士飽受靈與肉衝突折磨的故事,而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愛情無一不是以悲劇作為結局。他們是教會思想**與禁欲主義的犧牲品。與眾不同的是,在所有這些愛情故事中,只有阿伯拉爾與愛洛伊絲是以一種典型的存在主義態度自由地選擇了自己的命運。所以,他們的故事才顯得更加悲慘。實際上,在諸多的基督教神學家中,幾乎沒有那一位神學家會象阿伯拉爾一樣,會因為一段公案而招致沸沸揚揚的結局,為後人所側目所非議。甚至很多的非基督徒會把他作為抗爭中古基督教神權統治,以愛情爭取自由的鬥士來標榜。而教會內的人又因他和愛洛伊絲的愛情與婚姻事件對他以罪人論定。在人們對他論定評述的同時,阿伯拉爾卻又因其命運多舛、苦厄一生的際遇而為人所感嘆。要不,愛洛伊絲會在悲嘆人生時發出「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的感嘆。
《天堂悲歌》是以外國文學的形式寫出的一部,從時代背景、人物個性和情節描寫等多方面手法講述故事,揭示人物的悲劇性格,展示人物的悲劇命運。通過這個愛情悲劇和婚姻悲劇,讓更多的人加深對愛情與婚姻的了解,感到愛情與婚姻的來自不易,應該更加珍惜,更加寬容地對待愛情和婚姻。因為愛情與婚姻是對我們的命運與生活影響最深刻最直接的原因,隱匿和引發着我們的幸福與悲哀,就象是兩個不同性質的按紐,一旦按錯了,我們的命運和生活就會隨之改變。所以,我們必須對愛情和婚姻有所敬畏,嚴正以待。但幸運的是我們已遠離中世紀,愛情和婚姻也不再受到宗教的束縛和壓抑。寬鬆與寬容讓我們能夠自由地選擇我們的愛情和婚姻。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可以輕意和隨意地對待我們所選擇的愛情和婚姻。
愛情和婚姻中的關係是兩人之間的關係,是一個人應該如何對待另一個人的關係。故事中兩人的自我犧牲精神和一心為他人着想和奉獻的精神,讓我們為之動容。特別是愛洛伊絲為了阿伯拉爾所做出的犧牲,可謂是一種感天動地的忠誠與偉大。那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所望塵莫及的。但是,這種犧牲也太殘酷太可惜了,讓我們為之扼腕痛心。這是那個時代的**與無奈,也是那個時代的悲劇。
我們的生活與生命平淡無奇,愛情卻會讓我們的生命和生活變得絢麗多彩,但它也會讓我們遭致悲哀。我們如何才能讓生活幸福,讓生命快樂?如何避免愛情與婚姻為我們造成悲慘與悲劇的結局?也許在看過這部之後,你會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和體會。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7s 3.935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