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 第388章 君臣之間

    河東、河內二郡的郡守和折衝都尉,也是這個路數,或出身略差一點,離當地很遠的世家,或是根苗正紅的長安子弟。再往下數,比折衝都尉次一點的果毅都尉,還有當地比較重要的文官,也是本地人少,外地人多。

    就不知道他們對當地的掌控怎麼樣,若是還行,倒不是不可以試試,若是不行……不管是誰,想要造反,總是要先將朝廷命官囚禁起來的。

    秦恪見秦琬久久不語,便道:「要不,此事容後?待父皇醒了,咱們去問問父皇?」

    聖人……並沒有反對自己的做法。

    秦琬猶豫片刻,還是說:「我去查一查各郡檔案。」隨即從椅子上站起來,朝幾位宰輔鄭重行了一禮,「諸卿皆是國之重臣,時逢此事,還望諸卿助大夏一臂之力。」

    這樣大的事情,確實不能一次討論就定下來,幾位宰相盤算着回去怎麼寫奏疏,怎麼整理自己的思路。總之,務必要將事情的重要性一一闡述,也好讓廣陵郡主打消這個念頭。

    自古以來,只聞有造反的,哪有逼誰造反的?這是亂國之象啊!哪怕對方已經有了反意也不行!

    秦琬想了一會兒,還是命人秘密請了衛拓和裴熙,見衛拓到來,她先深深行了一禮,正色道:「還望先生教我!」

    衛拓知她顧慮在何處,淡然道:「此事的癥結,全在括戶。」

    若不為括戶,大可不必這麼着急,非要釣魚執法,將本來可能會反叛的弘農楊氏逼到狗急跳牆。至於為什麼要這樣做,歸根到底,竟有大半是因為秦琬的仁慈之心,不忍心將括戶的重臣用完就扔。

    追其因果,實在令人嗟嘆。

    秦琬見衛拓對這些事情了如指掌,也不在他面前玩心眼,只道:「若是不括戶,再過十餘年,流民必定成災,天下無百姓可耕作之地,悉數歸於世家、鄉紳矣。」

    時間不等人,覺得十幾年很長,可以慢慢來?括戶要制定政策,要因地制宜,政策推行下去還有重重阻礙,沒個三五年能搞定?若是聖人真出了什麼事,文官堅持三年無改父道,以全太子孝順之名,這得拖到什麼時候?

    但她仔細想了一想徐密的說法,便有些踟躕,怕自己操之過急,判斷失誤,弱了中樞兵力。屆時別說變革了,能不能鎮住那些封疆大吏都難說。

    到底是新官上任,驟然肩負起這麼大的一個國家,未免有點質疑自己。唯恐自己一個決策失誤,就將國家往不好的方向導。故秦琬收起了幾分自負之心,全心全意向國之重臣們求教,衛拓的意見就不可謂不重要。

    衛拓見秦琬說得很認真,看得出是真心想做點實事的,沉吟片刻,便道:「古往今來的變革者,可有幾個得善終的?」

    秦琬聽他這麼說,心都涼了,強撐着說:「唯管夷吾、李悝、鄒忌和申不害四人。」剩下的,譬如商鞅,譬如吳起,晁錯也算半個,至於前朝,那就更不用說了。

    &子助襄王平亂,襄王以上卿之禮相待,管子固辭不受,最後受了卞卿之禮。商鞅攻打河東,背信棄義,縱大勝亦不美。」衛拓不緊不慢地說,「吳起之死,蓋因悼王病逝;吳王之亂,起因為何?」

    裴熙懶洋洋地坐在一旁,聞言便道:「聽見了麼,衛大人這可真是肺腑之言啊!」


    誠然,這話也就衛拓敢說,也有足夠的地位說。

    管仲輔佐齊桓公成就齊國霸主地位,但他本人對外的姿態是很謙和的,並不因為齊國成了霸主,自己是齊國的宰相,就對周王室不敬。外族攻打小國的時候,齊國還會派兵去救,甚至幫該國遷都到安全的地方,以免他們再次被劫掠。雖然齊桓公似乎沒有看上去那麼尊敬管仲,真尊敬的話,也不會沒聽管仲的遺命,最後活活餓死了。但無可否認,管仲因他本身對內對外的態度,位高權重多年,還得了善終。

    至於當兵臨陣脫逃這一條嘛,大家都不是聖賢,何苦死揪着不放呢?螻蟻尚且偷生,何況人?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位置,既有大功,就忽略小過吧!

    商鞅之名,如雷貫耳,下場卻有點慘,死便死了,屍體還要被車裂。但衛拓卻不怎麼看好此人,為何?因為商鞅本在魏國做官,後又發兵攻打魏國。其實這也沒什麼,各為其主,秦國想要爭霸,無可避免對各國動手。但商鞅在進攻河東的時候,對魏軍的守將公子卬說:「我當初與公子相處的很快樂,如今你我成了敵對兩國的將領,不忍心相互攻擊,我可以與公子當面相見,訂立盟約,痛痛快快地喝幾杯然後各自撤兵,讓秦魏兩國相安無事。」結果趁着公子卬赴宴的時候,命甲士俘虜了他,從而使魏軍大敗。

    看過這段歷史的人,無不說公子卬傻,兩軍交戰,商鞅雖是主帥,又不是秦王,你敢相信他的話,傻乎乎地跑去赴宴,以為這樣兩國就能和平了?他退兵了,秦王怪罪下來,他替你擔着?但無可否認,這種手段總是投機取巧,有失堂正的,從這件事便可看出商鞅本人的行事風格,怕是……有那種結果也不奇怪。

    前兩個人是在對比臣子的品行,後兩個就大逆不道,在說君王了。吳起橫死,是因為欣賞他的楚王死了,新王不願意為了他與楚國舊勢力抗衡,在這一點上,商鞅其實也是一樣的。左右法已經變了,你的利用價值就沒了。至於最後那個……漢景帝一向被文人吹捧得地位很高,衛拓卻不怎麼欣賞他。

    誠然,漢代藩王作亂,朝廷奉行黃老之術,坐視諸侯王成了小朝廷,漸漸不服朝廷管束。加上天下好位置都佔了,皇帝的兒子封哪裏呢?削藩勢在必行,但晁錯就死得比較冤枉了——諸侯王叛亂,吳王是盟主和先鋒,吳王對朝廷哪來這麼大仇恨呢?這就牽扯到早年的一樁恩怨了。

    當年,吳王的太子劉賢進京,陪當時還是太子的漢景帝劉啟一起讀書習字,一起玩樂,有一次下六博棋的時候,兩人為棋路爭了起來。

    劉啟是大漢的太子,劉賢也是吳王的太子,平日都是一呼百應的主,又是族兄弟。哪怕有個君臣之分,但你讓做慣了太子的人那麼恭謹,怎麼可能?宗室之所以為宗室,就是他們比臣子多了血脈的特權,所以劉賢和劉啟爭執棋路的時候,劉賢的態度很不恭敬,非常驕傲,劉啟就抄起棋盤,活活把劉賢給打死了。

    吳王中年喪子,死得還是太子,毫無疑問,怎麼會不難過?自然而然地對朝廷產生了怨恨之心,逢年過節都稱病,堅決不來長安。漢文帝心中有愧,起初的震怒過後,也容許了吳王的舉止,落在旁人眼裏,吳王自然是「日益驕橫」。

    皇帝都給你台階下了,你竟不感激涕零,還要怨恨皇室,不是驕橫,有反意,那又是什麼?

    晁錯身為太子家令,聞弦歌而知雅意,屢屢上書說吳王驕橫,應當削弱他。畢竟這話,太子劉啟不好說,晁錯自然要幫太子說,可他得到的是什麼呢?七國作亂後,大家覺得都是晁錯的鍋,殺了他,諸侯王就不會反了。

    這種明顯寒忠臣之心,令諸侯王拍手稱快的提議,劉啟居然從善如流,僅僅考慮了十幾天,等到丞相、中尉、廷尉等人一起上書的時候,就把一直陪在他身邊多年,一心為他的晁錯給殺了。真是奇怪啊,劉啟多年庇護晁錯之心,人盡皆知,怎麼這些人就忽然敢上書要殺晁錯了呢?

    不僅是殺,還是騙殺——劉啟派了中尉去晁錯家,下詔騙晁錯上朝,車馬經過長安東市的時候,中尉忽然向晁錯宣讀詔書,直接將他腰斬。晁錯死的時候,身上還是穿着朝服的。

    哪怕史家為尊者諱,不好意思說漢景帝這事做得不厚道,就拼命給晁錯潑髒水。但這些言論對衛拓不起半點作用,在凡事只看起因經過和結果,從來不看後人評說的衛拓看來,像漢景帝這種皇帝嘛,實在沒必要對他太忠心,把朝政死死地握在自己手上就行,讓這種皇帝掌權,只怕是你前腳鞠躬盡瘁,他後腳就鳥盡弓藏了。若是換做衛拓,肯定不會自己白擔惡名,只換來君主兩滴假惺惺的眼淚,而是想辦法獨攬大權,讓皇帝自己下罪己詔去。

    明明就是你的過失,我為你們家嘔心瀝血,你還想賣了我?門都沒有!

    衛拓的意思已經在這四則例子中表達得很明白了——你若能做桓公,我就能做管仲。你要是想做漢景帝,我是肯定不會做晁錯的。故裴熙說他說得是「肺腑之言」,也半點不錯,換做旁人,敢這樣直言,定然是在心中紮下一根刺的。

    事實上,衛拓之所以對秦琬說這些,也是在賭。

    他賭秦琬之所以想掌握權力,並不是為了生殺予奪,而是不任人魚肉;他賭秦琬心中的熱血還沒有消失殆盡;他賭秦琬竭力想做出一番事業,從而證明自己,縱是女兒身,卻不必任何男人差,不,應該說,比絕大多數君主都要好。


https://www.terry-haass.com/4165/753.html
相關:  穿越者搞事聯盟  覆長生    靈寶超市  武逆焚天  緣定五界  李力的飢餓遊戲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女帝第388章 君臣之間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女帝"
360搜"女帝"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37s 3.3958MB

TG: @feiwug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