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行業也是一種商業,只不過產品有一定文化藝術成分。傳統商業,需要打廣告促銷,娛樂業是比傳統商業更需要宣傳曝光的行業。
整個娛樂圈,主旋律是「名」和「利」。
沒有名,就沒有利!
而沒有利,名氣也難以維持,維持不了名氣的話,大明星、大導演也會過氣……
為了避免明星過氣,有時候需要八卦緋聞,去惹起公眾關注。
為了讓影視作品上映之間獲得廣泛的關注基礎,往往是通過包裝明星陣容或是一些惹人關注的花絮周邊消息。
用緋聞八卦,來引起熱議。
用公眾熱議來達到口口相傳,從而實現節約了廣告費用。娛樂行業的宣傳,總是能夠起到四兩撥千斤之妙。
這其實,與蘋果公司玩的粉絲經濟學一脈相承。
粉絲經濟學,本質上,不是互聯網公司發明的,而是蘋果、小米等等互聯網公司,從娛樂行業中借鑑學會的。
但是,粉絲經濟學的這種商業模式,難度在於你得有口碑,有粉絲。
娛樂圈玩粉絲經濟學,擁有天然的優勢,因此,巨星們才有票房號召力。而傳統企業羨慕明星們的影響力,因此,一開始簡單的用明星代言,來推廣產品,這個層次的比較低的。
直到蘋果公司出現,人們才發現,科技公司也可以獲得粉絲。通過不斷的神話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以其創造、發明,來強化無數人堆砌崇拜。最終,蘋果公司向人們證明,粉絲經濟學的奇蹟!
善用包裝炒作,這其實是粉絲經濟學的基本功。不善於包裝的話,哪怕你具備很強的實力,也無法達到粉絲經濟學的程度。
不過,粉絲經濟學不是瓦能的,也需要有一個度。傳統行業是粉絲經濟學用得不夠,而娛樂圈則是粉絲經濟學過去使用了。
比如,娛樂圈的過度包裝,炒作八卦緋聞多了,負面效果也是很明顯的,要不然就讓人覺得,娛樂圈真假,要麼就覺得「貴圈真亂」。
長此以往,一個明星過度包裝後,甚至包裝的資料與其本人信息不符,就很容易被揭穿而從雲端跌落。
比如。娛樂圈常見的玉女,變成了欲女。
本質上,就是因為一開始過度強調其清純,與實際情況不符合。最終,曝光後,只能轉換形象變成欲女了。
實際上,粉絲經濟學,未必需要考明星!
用文藝行業作品改編,也同樣屬於粉絲經濟學的一種的手段。
比如,金庸、瓊瑤、古龍等等作品的改編,往往還未改編就因為其作品的知名度,而惹起大量的熱議。哪怕觀眾看過了很多的不同版本,也紛紛期待新版本。
美國那些超級英雄漫畫作品,改編成為荷里活大片,效果也是類似。比如《鋼鐵俠》、《蝙蝠俠》、《x戰警》、《金剛狼》之類的,還未放映之間,觀眾已經對於原著情節、人物、設定爭論個不休。大量粉絲的熱議,表面上劇透了,似乎會因為劇情泄露而影響票房。但是,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有粉絲熱議,更多普通大眾沒有看過原著,只會從隻言片語中感覺到「不明覺厲。」而產生進影院觀看的衝動。
作品改編最大的弊端的劇透,但是有弊也有利。實際上,其最大的弱點,利用得當,往往卻是宣傳利器。
劇透可能損失一部分觀眾,但是可能會帶來更多觀眾!
《重生傳說》雖然缺乏金庸、古龍等等名家的底蘊,也缺乏美漫很多的系列漫畫,連載超過70年,版本設定換了無數次,積累了一代代的粉絲那種底蘊。
但是,《重生傳說》的讀者群體和知名度,以及「重生」這個概念,此時卻是一直在通過互聯網和租書店不斷的擴散,並且時髦值頗高!
在04年國內的網絡小說的讀者,最多的實際上不是直接通過互聯網去閱讀。絕大多數的讀者,事實上還是通過租書店閱讀了網絡小說。80年代~90年代,國內的武俠小說盛行,主要途徑的盜版租書店。數億計的讀者,在租書店中租借過武俠小說,這種閱讀盛況空前絕後。但是,租書店中大量的武俠小說,皆是港台在60年代~80年代完成。在80年代,港台武俠市場已經因為讀者看膩了,而逐漸開始走向沒落。而內地的讀者,也是通過海量的閱讀,逐漸對質同化的武俠小說感覺到膩味了。
21世紀初,讀者驚訝的發現,一夜之中,租書店中出現了各種魔法、網遊、架空歷史、穿越等等新穎題材小說,讓很多看膩了武俠小說的讀者,紛紛重新感受到小說閱讀的樂趣。
遍佈全國各地的租書店,有超過l0萬家,幾乎三分之一的租書店中,都有《重生傳說》,租書店系統看過這本書的讀者成百上千萬。
貌似,古龍、金庸、瓊瑤在內地傳統的偌大名氣,也是全國各地的租書店造成。或許,盜版租書店,對其造成出版稿費方面經濟損失,數以億計。但是,獲得海量的名氣後,影視、遊戲的改編,卻使得其連本帶利拿回了稿費方面的損失。
陳非《重生傳說》的盜版租借次數不可考證,但是,陳非調研上海當地的一些盜版租書店,發現了上海地區的租借率也是非常驚人。
已經調研的幾十家上海當地盜版租書店中,基本大多數都有《重生傳說》,比較流行的6本一套的《重生傳說》盜版書,一個月每套會租借15次以上。調研的二十多家租書書店,一個月租借給五六百名讀者閱讀。半年之內,《重生傳說》至少被2000名讀者租借過,
考慮到調研的這些租書店,只能佔據上海市租書店的十分之一。
也就是說,整個上海市,通過租書店渠道租借《重生傳說》的已經有2萬人。
而保守估計,通過互聯網閱讀過《重生傳說》的上海市民不會不少少於租書店系統閱讀過的讀者。
並且,讀者數量還是與日俱增,唯一的問題是《重生傳說》炒作的不夠。除了鐵杆粉絲之外,大多數人連作者是誰也不記得。
甚至,有些盜版書,連作者名字也打成「黃易」。這就是以前80年代、90年代,一堆盜版武俠小說,紛紛以金庸、金庸新的名義印刷發行。冠以金庸為名的書,至少有上千種,但很多人都知道,金庸的武俠小說只有14部。
而前些年黃易大火《大唐雙龍傳》、《尋秦記》、《覆雨翻雲》等等作品,在國內有七八千萬人通過盜版書店閱讀過。
再加上電視劇、遊戲的改編,使得黃易的名氣,雖然不能和金庸古龍比,但是也是影響力驚人的。
以至於網絡小說時代,一堆盜版圖書,就連作者筆名也改掉了,冠以「黃易著」的盜版書最多,造成了市場上幾千本盜版書,成了黃易筆名。
不知情的讀者紛紛詫異,黃易怎麼這裏厲害,成百上千本書,都是他寫的?
實際上,黃易本人還在鬱悶呢——他的正版書,在內地至今還未有出版社出版呢。
後面幾年,無數讀者通過盜版租書店看過,武俠小說越來越過氣了,他的書才正式被引進內地。其發行量,自然不能和80年代~90年代在內地發行正版的金庸、古龍、瓊瑤的圖書相比。
當然,國內的盜版租書店,從80年代發展到21世紀初,此時算得上是盛極一時。並且,由於有關部門縱容,也從未被取締。但是,盜版書店實際上是被互聯網的推廣,給淘汰掉了的。
因為,互聯網閱讀更方便,哪怕是盜版。現實中盜版還需要印刷成本,互聯網盜版連的成本則可是低廉的多了。後來幾年,網絡上盜版網站數量大增,其實也是實體盜版書店經營不善倒閉的主要原因。
雖然,從一個作者的角度而言,會無奈的覺得,可能裏面只有百分之一的讀者是閱讀正版,其他的都是盜版的讀者
但是,作為電影投資者而言,哪怕是盜版圖書的讀者,也無形中擴散了《重生傳說》的影響力,減少了電影的宣傳成本。
而上海當地的市場,在全國電影市場中,是佔據20以上的票房份額,是國內最重要的票倉城市之一。
04年國內的電影票房市場主要是一線城市供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加起來,已經佔據票房七成。很多省會城市,提供的票房都非常稀缺。
一直到未來,院線向二三線城市挺進,少數票倉城市的重要性,才逐漸的下降。
但是04年~05年而言,一個上海佔據國內票房五分之一
若是能在上海當地的票房市場風靡,也能獲得驚人的票房收入。而上海當地的票房市場,上影集團至少佔據40以上,這邊也是上影集團的大本營。
《重生傳說》的小說,在上海市民中,擁有廣泛的人氣基礎和知名度。也使得陳非對於電影的信心更足……(未完待續)【本文字由啟航更新組提供】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創世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8s 3.932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