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紐約時報》會有這種對着幹的影評出現呢?主要原因當然還是在於賈鴻漸沒有要進行「輿論管制」的意思啊!雖然說美國那邊好像憲法裏面都寫了什麼新聞自由之類的話,但是新聞可以是自由的,但是資本家是有自身好惡的,是有利益需求的。對於美國各種報業集團媒體集團來說,華夏高科基本上就是他們的一個利益共同體,華夏高科日子過的好,他們也就過的好因為華夏高科的手機是他們在線閱讀的生存平台啊!華夏高科的手機賣的越好,於是他們這些媒體的潛在用戶也就越多!如果有人沒有根據的要黑華夏高科,那就會影響手機銷量,就會影響媒體賺錢,是不是這個道理?
所以說這些媒體在為了自己的利益情況之下,是不會參與什麼無腦黑華夏高科的行為的,甚至會在華夏高科遇到了無腦黑的情況下主動的幫着辯解之類的。不過這一切都是建立在無腦黑的話題會不會影響到手機銷量!畢竟說破了天了,這些媒體跟華夏高科的共生關係就是在於手機平台啊!所以理論上只要不是華夏高科整體形象或者是手機產品被黑導致銷量受到影響,那麼美國這邊的媒體也沒有多少動力整天幫着賈鴻漸叫好。這麼一個事兒賈鴻漸非常明白,不過他一點都不在意電影被「黑」的事兒。因為說實在的,本來這電影吧就不是為了賺大錢來的,本來就是夢工廠這麼一個他參股的公司今年推出的電影中的一部,要說對這部電影給予了多大的盈利期望呢,真沒有。
作為重生者,賈鴻漸早就知道這片子歷史上票房就那麼回事兒。放在他剛進入荷里活的時候,這三億啥的北美票房估計是能讓他挺看中的。但是現在對於他賈鴻漸來說,這樣的票房簡直太正常不過了。而且另外一方面,這片子到底票房是三億多點還是差一點到三億實際上差別並不大。對於此賈鴻漸也不會為了這麼點票房專門去找人家媒體尋求人情什麼的讓人家照顧!畢竟哪怕是在美國這地界,那也是有人情債的說法的。在中國。請人幫忙那就是欠了人情,如果不想以後大家撕破臉不能再見,就只能在以後人家過來求幫忙的時候真的去幫忙。而在美國這地界也一樣,找人家幫忙,人家幫了,那麼下次人家要過來幫忙的時候,那也必須要幫!這玩意兒在美國的電視劇和電影裏面都有體現,像是主角碰到什麼事兒要走後門或者做什麼其他規則外的事兒的時候。一定會找個朋友,而這個朋友一定是「欠」主角一次的那種!欠一次是欠啥?人情啊!
在這麼一個情況下,賈鴻漸當然就不會專門的找各方面關照讓他們不要黑了。當然了,如果說這片子不是《盜夢空間》而是《阿凡達》之類的片子的話,考慮到了什麼全球十幾億票房的前景,那賈鴻漸搞不好就會找媒體們背後的老闆幫忙了,畢竟那麼一個巨大的潛在票房,而如果被干擾一下的話,損失的錢可就多了去了!
話說回來,實際上這《紐約時報》上的這種影評本身。那也不太會影響到咱們的票房成績,畢竟市面上大量大量的影評還是各種比拍馬屁還過分的吹捧啊!誰讓這世界上文青多呢!除了各種各樣的文青影評人不吝嗇用各種華美的語言來高度評價《盜夢空間》之外,這個年頭隨着網絡的普及。美國的民間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在網上分享各種自己看待社會的看法以及自己生活中的各種片段沒錯,就跟後世的微博的那種自媒體差不多的樣式!不過這種自媒體呢,不是說什麼老百姓們各種發佈自己看到的新鮮事兒,而是各種分享自己生命中的片段。
就像是後世咱們國內各種老百姓吃個飯都要先各種拍照上傳給別人看一樣,在華夏高科的手機把之前的音樂豆莢社區系統融合進來了之後,這麼一個網絡社區系統可以說簡直就成為了西方世界最大也是最有統治力的網絡社交平台了!在這麼一個平台上,可以上傳自己唱的歌曲,也可以下載各種歌曲以及各種網絡圖書、雜誌、報刊等等產品,也可以當作個人的博客寫各種心情、體會。當然也可以發照片以及短小的留言來展現自己片段化的生活。而這種展現自己片段花生活的人多了,自然其中的文青總數也多了起來。而這些文青多了起來之後。自然會有人在上面開始寫自己的觀影體會之類的,雖然不一定是跟專業的影評人一樣每部片子都會寫。但是碰到對胃口的片子或者特別倒胃口的片子,他們都會不吝嗇熱情的寫一小篇或者一大篇的影評來表達他們對於片子的感想。
而這樣的文青感想多了之後,當然就會在票房市場上對《盜夢空間》推波助瀾了!可以說他們簡直就是自發幫忙夢工廠營銷的水軍!簡直就是自來水的效果!而且賈鴻漸還根本不用花一分錢!從這麼一個角度來說,這絕對是極佳的觀眾自主進行口碑營銷或者說是病毒營銷的案例,簡直都可以進教科書了!
「我挺難想像《盜夢空間》會出現在90年代。不只是拍攝手段、特效這些硬件,還有觀影人群。這麼說不大好聽,但觀眾真的是一代代被訓練出來的。一部部的電影累積;觀眾一點點接受複雜化的敘事;黑澤明當年劃時代的《羅生門》的敘法,到現代里被一照搬,大家都不新鮮了;當年震撼眾生的《2001太空漫遊》一出現立刻被認為是科幻電影的里程碑,其擁躉到現代都有,可是如果現在再讓十來歲的年輕人去看這部68年的電影,估計並不會吸引到多少新的門徒;1990年的資本家很難對《盜夢空間》這樣的劇本狠心投錢,可是在2007年卻成為了可能。
《盜夢空間》真正了不起,是這個編制過程。它不只提供一個靈感,讓大家明白『哇哈哈哈哈,你們是不是被夢境搞迷糊了呀,是不是也覺得我這個電影很深刻呀』,而是提供了一個圓潤完美的電影。怎麼剪輯的,特效怎麼描繪,節奏怎麼把握,音效的要求,各種細節的分寸。想想看,單是解析這個電影本身就已經很費事了,這電影具體的分鏡頭怎麼編出來的,怎麼安排演員來搗鼓出來,想一想就嘆為觀止。用大量眩目嫻熟的技巧拍完,讓高舉蟹鉗的剪刀手愛德華們猜不出哪段該剪哪段不該剪。讓人眼花繚亂之餘,居然還遵循着經典荷里活格式讓人看得順眼:開頭製造各種懸念一次任務展示世界觀,四處尋找同伴加入各種花絮順便完全介紹世界觀,進入任務即劇情主線糾結懸念倒計時末了各種伏筆集體展示功能……可以說賈鴻漸和諾蘭的組合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有化學反應,他們倆再這麼合作下去的話,以後每年的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我看他們都是強有力的競爭者只要他們倆當年推出了合作的電影的話。
《盜夢空間》不只是諾蘭的勝利,也是編劇、導演們的勝利,更是賈鴻漸的勝利。如前所述,每一部類似電影的成功,都能為天才們鬆綁,讓他們從王八蛋資本家手裏得到更多的自由。而在2007年,我們有幸的碰到了一個對電影很有天賦,同時還很有錢的瘋狂資本家,這麼一個資本家可以一邊跟天才導演合作製作天才的電影,同時還一邊願意給這樣的電影投資!對於這樣的瘋狂資本家,我們真的想說越多越好!但最後,也是觀眾的勝利。因為有一代代電影敘事方法的試驗和開拓,因為有這樣一代代成熟的觀眾們,讓其他的電影資本家們看到了市場的潛力,於是他們以後才會給更多的諾蘭投資。真的:正是有這些可愛的研究劇情、琢磨邏輯、寫劇透、寫解析、『看不懂我看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的觀眾,這樣的好電影才有生存的土壤……」
看看!這樣的影評寫的多好!看起來多吸引人去看電影!而真的說起來,這樣的一個影評實際上什麼內容都沒有講,說了半天的好話之後,其實真正的故事一點都沒有透露。這樣的影評完全可以評價為跟中國社會裏面很多領導的發言一樣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完全是廢話,回頭一想好像根本什麼有料的都沒說!沒錯!通篇都是各種感性的感嘆,完全沒有什麼實際的描述,然後這麼多感性的感嘆在一起,又很容易誘導不明真相的觀眾好奇,讓大家忍不住想去看!而妙的還是這樣的影評還在隻言片語裏面提到了片子可能會難懂,但是真正愛電影的人,應該是一遍看不懂再去看第二遍然後看第三遍的!因為這樣才是代表了觀眾的進化,才會讓荷里活越來越有好看而精彩構思的電影啊!這簡直就說好話哄着觀眾一遍遍開心的花錢去看電影啊!這樣的影評寫的簡直太贊了,而且效果也相當的好,很多人都對這樣的影評點讚!甚至葉靜看到了之後,都親了賈鴻漸一下表示獎勵沒錯,這影評實際上是賈鴻漸用了自己以前註冊的一個馬甲帳號寫的影評……(未完待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98s 3.9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