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盛唐當駙馬 第六十三章史思明的嫉恨

    唐朝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一般由中書省起草,門下省審核頒行,門下省的審核頒行有嚴格的規定,「凡制敕宣行,大事則稱揚德澤,褒美功業,復奏而施行之。小事則署而頒之」。故而其所頒行的制書之首往往是「門下」兩字。

    至於電視劇里經常出現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則是由明太祖朱元璋時開始形成制度。魏晉南北朝時期,皇帝的即位聖旨中多用「應天順時,受茲明命」開頭,以闡明天子的「正統」;宋代的聖旨寫作格式大體上繼承了唐代,又有所變化,從宋太祖到宋徽宗,即位時下達的旨意都用「門下」二字開頭,另外喜歡用「朕紹膺駿命」或「朕膺昊天之眷命」開頭的也不少;元朝時期,聖旨開頭語一律為「長生天氣力里,大福蔭護助里,皇帝聖旨。」

    而用於皇帝封官授爵的,便是「敕令」。這些敕令,一般就是皇帝頒賜爵位的詔令。當然,像李光弼與史思明這樣的中級官員,其封官敕令自然是由政事堂的宰相所決定。

    這些敕令一般由中書省所發佈,雖以皇帝的名義發出,卻不由皇帝擬定,而由中書省擬訂。其程序如下:由中書舍人草擬聖旨多份,稱「五花判事」,再由中書令或中書侍郎選出一份並稍加潤飾,成為正式詔書,接着由皇帝畫一敕字成為皇帝的命令,最後下達門下省。門下省覆核後,經侍中或門下侍郎簽名後,這些詔令才算合法。

    當然,今日兩位封賞兩位藩鎮兵馬使的詔書,恐怕皇帝李隆基的確有所過問,不然他也不會大費周章的安排今日這場太乙圍獵了。

    待宣旨的中官念完後,全場眾人又是聲音洪亮的說了類似囑咐皇帝長壽安康的官面話。而李光弼、史思明兩人以及河西、平盧兩鎮的將士更是戰戰兢兢地叩頭謝恩,欣喜之情皆是溢於言表。

    即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像李光弼與史思明這樣一向喜怒不形於色的人都不禁露出欣悅之色,畢竟升官加爵,封侯拜相都是所有大唐男兒一生奮鬥的夢想。

    而像史思明內心更是狂喜異常,此時他可並非是那位後來叱咤河北,將大唐帝國攪得天翻地覆的大聖燕王。要知道,他以前的老夥伴,現在的上司范陽、平盧兩鎮節度使,官階正三品冠軍大將軍安祿山,如今的最大的人生願望也不過是像它的那些節度使前輩一樣,出將入相成為宰相而已。而如今的史思明,最大的願望就是繼任安祿山為范陽或平盧鎮的節度使而已。

    史思明斜斜瞥了身旁的李光弼一眼,嘴角暗暗一笑。饒是像他這樣狠戾冷傲的武將,在名利官爵面前終究逃不了攀比之心。因為在此之前,即使與李光弼同樣身為一鎮兵馬使,但那只是沒有官品的使職而已。身為從五品上武散階的游騎將軍,他的官階是低了身為正五品上定遠將軍的李光弼整整一品兩階的。

    而如今表面上,兩人同樣都是升至官階正四品下的壯武將軍,職事官也都是兼領了十六衛中郎將的虛銜,甚至連爵位都是從五品上的開國男之爵。其它封邑、實封、莊園、奴婢賞賜都是一模一樣的。表面上來說是一口水端平,實際上他史思明的升職速度與升職幅度要比他旁邊的李光弼大多了。

    史思明知道自己佔了多大的便宜,也知道此中緣由定然是得益於自己的老夥伴上司安祿山的暗地運作,還有當今的右相晉國公李林甫的偏袒,否則即便兩人同時立下戰功,也不可能得到與李光弼+同樣的待遇與封賞。

    至於自己的戰功,只有安祿山的心腹才知道其中緣由。與王忠嗣率領河西軍討平沙州勾結吐蕃的吐谷渾部不同。自己在征討奚、契丹兩族所立下的戰功,乃是安祿山欲以邊功爭寵於玄宗,所以主動侵犯奚、契丹兩部的。

    天寶四年三月十四日,安祿山上表為契丹王與奚王求和親,玄宗以外孫女獨狐氏為靜樂公主,嫁契丹王李懷節;甥楊氏為宜芳公主,嫁奚王李延寵。安祿山以唐玄宗的兩位外甥女為餌,讓契丹、奚族兩部麻痹無備後。在九月,率領范陽的軍隊侵掠奚、契丹兩族。兩王遂各殺公主以叛,安祿山起兵討破之。

    這就是范陽軍與平盧軍的戰功由來。其實河北的局勢與大唐帝國的其它邊塞藩鎮不同,無論是河西、隴右還是安西、北庭,甚至是劍南、嶺南,這些藩鎮都有敵國的威脅或者是羈縻部落的禍亂,但范陽、平盧在前任節度使薛楚玉、張守珪等人的武力剷除下,其實已經沒有多大的威脅了。至於安祿山的前任范陽節度使,如今的戶部尚書裴寬更是以其人品魅力及懷柔手段受到塞北部族的愛戴,大唐帝國東北的部落大部分已經構不成威脅,至於在武則天時期為禍一時的契丹族如今也是安心臣服,並無二心。只是安祿山為了邀功取得皇帝李隆基的新任,所以才屢次侵掠契丹與奚族兩族。


    如果說其它各部藩鎮的節度使雖然也不免恃強凌弱欺負周邊的小國或部族,但那些或多或少都是對大唐帝國有一定的野心的與威脅。如同後來的高仙芝攻滅中亞的石國,被人指責為不守信用與大國強權主義、沙文主義。但石國確實與黑衣大食的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有所勾結。

    在天寶十大藩鎮內,只有范陽、平盧兩鎮對境內外各族及敵對勢力達成了絕對優勢,於是想邀功取寵的安祿山只能屢次玩陰招,用各種手段對其它部族作戰,蒙蔽中樞,以此獲得皇帝以及朝廷的信任與看重。

    史思明瞥了身旁的李光弼後,輕輕冷哼一聲。世人常說文人相輕,其實武人一樣也是如此,何況是一向自負的史思明。

    其實身為羈縻寧夷州的突厥人的史思明,原名阿史那崒干。身為突厥後人的史思明與昭武九姓之一的史國也有道不明的關係,他與身為契丹後人的李光弼一樣,都是世局大唐境內營州柳城。這兩名後來在戰場上對弈多年的生死仇敵,其實是同鄉。當然在營州柳城同鄉之內,還可以再加入一個安胖子。

    與身為官二代的李光弼不同,史思明的同年極為困苦。

    開元二十四年,史思明因欠官府債款走投無路,逃亡到北邊的奚族部落地內,被奚族人捉住。史思明假冒大唐朝廷使者,騙畏懼唐朝的奚王派遣最得力的部將瑣高率領一百奚族部人為使節去朝拜大唐皇帝李隆基。然後在路上欺騙平盧守將裴休子說瑣高等人是來偷襲平盧,裴休子信以為真便把除了瑣高以外的人全部殺掉。而當時的幽州節度使張守珪見奚人最有才能的瑣高被捉來了,非常高興,認為史思明給大唐下了大功。史思明因此官運亨通,還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親自接近,賜名「史思明」,平步青雲之快只比他的老夥計安祿山差那麼一點而已。

    史思明的發家的開端,是極為無恥且富有戲劇性的。但不得不說,此人善於因時造勢,且智力與能力、勇氣都是極為過人。由於對自身武力、勇氣、智力的自信,他自然看不起身旁的李光弼。即使他知道他旁邊這位河西兵馬使也是非一般池中之物。

    李光弼的父親李楷洛,原為契丹酋長,武則天時候歸唐朝。在武周延和二年以左驍衛將軍的身份參與武周征伐契丹、奚族聯軍的冷陘之戰。在開元初年,累官左羽林將軍同正,封薊國公。出為朔方節度副使,率精兵擊退吐蕃,卒於道上。

    憑藉門蔭,李光弼初入軍旅時任左衛郎,然後任左清道率兼安北都護,並且得到王忠嗣的賞識後,一路平步青雲,成為河西方鎮的後起之秀。他的出身與際遇讓早年不得志的史思明極為妒忌且憤恨。

    所以,他對於李光弼這個歷史上的宿敵從來就沒有好感,甚至應該說是懷有一種宿命般的排斥感與敵意。當然,如今他對自己與李光弼在官爵地位上平起平坐很是滿意。

    只是他的敵意依舊無法抑制於內心,除了出身不同以外,最讓他嫉妒發狂的就是李光弼的際遇。因為李光弼與自己一樣,同樣受到自身上司的賞識。但兩人不同的是,史思明受到安祿山的重要,極為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兩人是兒時的同伴。而李光弼則是完完全全因自身能力受到王忠嗣的賞識。甚至,王忠嗣所說的那句「他日得我兵者,必光弼也」,已然天下皆知。

    雖說節度使之職乃是皇帝一人的決定,但無疑時任河西節度使的王忠嗣如此器重之語會對皇帝產生莫大的影響。甚至河西軍內部已經傳聞過幾年王忠嗣若是入朝為相,恐怕繼任河西節度使的必然是李光弼。這一點,讓史思明極為嫉妒嫉恨。因為安祿山的確信任他史思明,他的確也是平盧軍的第二號人物。但安祿山除寵信他之外,還極為器重安守忠、蔡希德、田乾真幾位大將。而若論在安祿山心中的地位,恐怕安守忠與田乾真兩人還在他史思明之上。而李光弼在王忠嗣帳下諸將中所受到的禮遇與恩寵,是獨一無二的。這一點,連與河西軍隔了十萬八千里的平盧軍都有所耳聞。

    一想至此,他臉色更是沉重無比,竟然毫無察覺的露出不屑的哼聲。

    察覺到史思明的敵意後,李光弼眉毛微微一皺,並未露出其它神色。而他身旁一名年輕的河西軍將領聞聲則是大怒不已,在眾人準備退回各自席帳時,頓時振聲大喊道:「久聞史中郎乃河北第一神箭手,弓馬箭法極為過人。在下願代表河西軍將士向史中郎挑戰!」

    聞言,全場都是停下腳步,驚嘆不已。居然有人要向河北第一神箭手挑戰,大唐帝國的貴族們聞聲欣悅不已,心想又要好戲看了。

    而平盧軍的將佐聞言則是紛紛露出震怒之色。本來心裏有些堵的史思明聞聲更是一臉黑沉,全場像被一桶水潑下一般,頓時冷到極點。


https://www.ccdtv.org/79681/88.html
相關:  江山如宴  盛唐天下  盛唐江山  江山如宴    重生之爺太狂妄了  超級保安在都市  護身保鏢  我家古井通武林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穿越盛唐當駙馬第六十三章史思明的嫉恨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穿越盛唐當駙馬"
360搜"穿越盛唐當駙馬"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7s 3.4254MB

TG: @feiwug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