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佳節剛過後的廣府,依舊是一副蕭疏清冷死氣沉沉的模樣。
重新回到廣府的新任幕府之主,卻沒有如期住進上城,歷代大相國發號施令和生活起居的幕府居城,而是暫時駐留在首山宮為中心的大內之中,這就不由讓人頻添出許多不必要的想像的傳聞了。
當然了,此時此刻居於首山宮的建築群中豐陽殿,幾位兒女環繞在身邊的大相國,心情還是頗為不錯的,
平叛的大軍已經沿着海岸線的官道,穿過了管桂道而進入到安南北路的交州(今越南河內),正在當地重新聚集糧秣夫役,隨時準備南下掃蕩敵氛。
雖然叛黨焚燒了廣府的大多碼頭和港市,但是在各路人馬的努力之下,還是東部沿海的港口當中,給羅括到了各色船隻數百艘,而為南下平叛的大軍輸送糧秣和轉運其他物資。
與此同時,來自海路的各路外藩島洲的奏表和效忠書,也相繼送抵到了廣府。
當然了,目前主要還是東海道多而西海道少,尤其是東西婆羅洲、呂宋三洲這些諸侯聚附的地方,還隨着代表送來了成船的當地物產和為數不少財物;
按照那些臣僚的說法,這種境況自然也有那些叛亂水師,阻絕海陸而至他們不能安然抵達的緣故,絕大多是外洲海藩還是極為擁戴幕府世代維繫的正統。
此外,以淮鎮為首駐留北方的一總管五留後,也相繼報效了各種財帛和物資,雖然大多數成色和數量上都是聊表心意的存在,但也總算是名面上的一種重要支持和表態。
唯一不那麼盡如人意的些許狀況還是有的,主要是集中在北面:
首先是關內道受到了大規模外來兵馬的襲擊,那些原本已經投效了朝廷的關內藩鎮,也是因此損傷慘重;雖然經過一番力戰苦戰,這些來敵已經被留後高寵所擊敗,但是相應求援索要兵馬和糧草補充的要求,也是一封急過一封的沿着數千里的古直道,而如雪片飛來。
而他唯一所能做的,就是拆東牆補西牆式的下令,駐留在潼關到陝州一代的顏鐵山所部,酌情發兵前往支援了。
此外,衝出閩地而盤踞肆虐在兩浙的大雲賊眾,在當地居然開始綢繆要重新建立地上神國了;此為犯天下之大不韙之事,至少已經光復了廣府的朝廷,再也沒法繼續坐視下去了;只能嚴令正在浙北一代整兵的江東並兩浙討捕大使魏臣,伺機予以打擊和重創,以抑止其聲勢和流毒的擴散。
還有,就是駐留在山南兩道和河南、都亟道地區的部隊,因為嚴寒之下各種缺少冬衣和燃料,再加上道路為積雪所租後方輸送不力,自上而下過冬的經驗也有所不足,結果各種凍傷和病倒減員不少。
具體的戰鬥力正陷入某種癱瘓的境地,而無法控制和守住那些已經佔領的外圍據點,只能收縮退守到較大的城邑里,依靠就地拆梁毀屋來取暖度日了。
而因為荊湖之亂好容易才平定,耽誤了大量北輸物資的行程,其中相當部分被劫奪和焚掠,剩下的則大梁的積壓在了襄陽到商州武關的一線上,甚至連南陽盆地都沒法進去了。
最後,就是據淮鎮所稱在河北進行的前據和開拓,受到來自平盧道殘存的北朝兵馬襲擊,數州軍民可謂是損失慘重而一時自顧無暇;而在此期間已經率部投降和歸附了朝廷的前河北行台大都督張邦昌,卻是毫無預警和作為;
因此,淮鎮上下很是憤慨和指鏑,這位反覆無常的北朝舊屬已經暗中降而復叛,而重新與平盧道的北軍殘餘,再度進行合流和攜手了。
雖然這其中頗多爭議而不能光聽信一面之詞,但是也代表了某種不怎麼好的事態;難道淮鎮與那位投誠大梁的北朝張邦昌所部,已經水火不容到了如此地步了麼。要是僅僅這樣的話,那還不失為一件好事,這些年淮鎮在北地四處出擊的勢頭,也該有所遏制的了;
但如果是另一種事態,比如張邦昌有心乘着國朝的內亂,而暗中河北各路殘餘勢力統合起來的話,那就未免有些尾大不掉,或者說是養虎為患的意味了。
但是不管怎麼說,淮鎮都決定按照經略河北的職分,在開春之後用兵進行反擊和和報復了,而朝廷所甚至不方便進行斥責和阻止,或者說缺少在名面上干預此事的立場。
思前想後之後,他還是決定換一個方向和立場和處理這些事情……
而在淮東的沂州境內,猶自凜冽寒風之下的武器試驗場。
「這就是最新改進的轉管大銃?」
我看着面前這一架看起來有些粗碩的管狀金屬製品。
比起原來的轉輪大銃明顯粗大了不少,但是相應銃管卻是變細了,而由五根環形並列在一起。就像是原本轉輪結構的大銃,變成更粗長的轉管結構。
然後後方供彈的整體成型的彈輪也不見了,而是取而代之以側面塞入的長條彈板,由兩條打孔的鐵片夾住大約二三十發子藥;同樣是兩個人操作,一個負責搖動擊發的曲柄,一個人負責用力的向另一邊塞入單板,需要經過訓練的熟練默契和節奏,麼才能保證相應彈丸的激發頻次和發射效率。
而其中最關鍵的就是炮架用的往復彈簧的細小化,涉及到具體材料和熱處理工藝上的突破,才能滿足這細小化機構中的強度和磨損的需要。
隨即這架武器吭吭吭的當場發射起來,打的對面樹立的成片靶子碎片綻射,而四分五裂的崩裂或是折倒開來,一時間空氣中彌散着新式複合火藥所特有的煙氣和味道。
我想了半天才回憶起來,這不就是最早版本的手搖加特林麼,只是沒有能夠利用子彈自身重力來自動上彈的上裝彈夾而已,而是走了後世鬼子九二重機式側壓上彈原理的歪路。
只是目前這架被暫時名為「連擊大銃」的玩意,用的還是比較稀罕的,銅底火的硬紙殼定裝彈,而且彈板和轉膛的接縫漏氣還是比較明顯,唯一的優勢就是通過轉管擊發輪流之下,可以保持一個較高的發射頻次,而無須擔心過熱冷卻的問題。
當然,這個較高也是相對排隊槍斃的火銃列隊而言,通過兩名操作嫻熟的老兵,最少大概一分鐘可以連打出二三十發彈丸,是現今標準配備錫箔火帽的淮造三式步銃的兩三倍,這麼一架展開發射之後,大概可以頂得上兩個什的火力密度和間次。
而且因為較大口徑和裝藥的緣故,雖然散佈和精度比普通單發裝填的火銃都有所不足,但是射程也更遠的多,甚至在兩三百步之後也有所殺傷力;只要經過合適的計算和觀測,甚至可以用上仰來事先超距離跨射的效果,當然了精度又是另一回事了。
這樣火器部隊的持續火力支援和壓制手段,也就有了更好的選擇了;而日後衝鋒鎗,機槍、重機槍等自動武器的前置科技和基礎,也就初見曙光了。
然後,我又在這雪地里的野營,品嘗了幾種新研發的戰地食品和半成品的材料。
新出產的戰地口糧之一——蛋粉,主要是為了延續數量極大的禽類產蛋的貯存期,而發明出來的產物;在具體的烤乾和烘培過程當中又加入了油脂和糖,至少在口感和食用簡便程度上,勝出最新版壓縮餅乾和炒麵許多;
也就此成為了一種用途頗廣的食品添減成分,以及戰地口糧與食材的組成部分。而冬季的天然低溫,又是加工蛋粉進行凍干處理的天然環境,因此現在正是一個適宜產出的高峰期。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1s 3.985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