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郎周郎(三國) 113.第一百一十三章

    a href="周郎周郎(三國)最新章節">

    周郎周郎(三國)

    將李睦送回軍中,與太史慈和高順一同先從淮陰往南撤軍,周瑜則準備再往返一趟壽春。然而才離開軍營,就聽到身後馬蹄聲響,卻是李睦從後追了上來。

    周瑜眉梢輕揚,示意兵士在前方就地休息,自己調轉馬頭,就迎了上去。

    &水軍之中有沒有人能出海的?」知道他行軍趕時間,李睦一勒住馬就直奔主題,「我想留一支人馬從徐州往東出海,駐於最近的島嶼上,人數不用多,但要精於水戰,體質強健……」

    &要全無家小牽掛,又有心有志要立戰功的?」李睦一開口,周瑜就猜到她想要做什麼,立刻就接了下去。

    徐州東面臨海,海外有島,其中還有與遼東四郡毗鄰的三韓小國,作為大漢藩屬,若非中原戰亂,也是年年朝貢,以託庇護。

    這些事不僅周瑜清楚,出身青州東萊的太史慈更清楚。東萊靠海,至今還有老人談及當年貢船往來,熱鬧非凡的盛景。

    而如今,天下大亂,紛爭四起,漢帝失威,自然也就沒人再想起這些屬國,更沒人追究這些貢品都被佔據遼東的公孫度統統吞了下去。

    李睦想的當然不是這些貢品,說實話,她根本就沒想到還有貢品這回事,她只是習慣性地事事留後路。

    這個時代的人,骨子裏以身處中原之地為傲,論及出海,頭一個反應就是未開化的蠻夷之邦,不可去亦不可達的荒蠻之處。再加上造船技術的不完備,陸戰水戰,還從來沒人想到過還有海戰一途。就連以前送貢的三韓大船,也只是建造得體型巨大,船底加固抗擊風浪而已,用來運送貢品,十艘里能有兩三艘順利抵達已是不易,更別提出戰了。

    李睦就是想利用這個時代這種背靠大海就是天險的慣性思維,在徐州之畔神不知鬼不覺地悄悄埋下一顆釘子,將來若是與曹操翻臉,這一支人馬就是天降奇兵。而就算最終用不到,她準備回到江東之後,在吳郡的江河入海口處建個商運港口出來,到時候商船進出,再行將他們接應回來。

    海中行船風險極大,這一支伏兵又不知道要伏多久才能啟用,所以,正如周瑜所說,若非家中無所牽掛又一心要出人頭地,心志堅定的人,還真無法勝任。

    李睦這麼一提,周瑜順勢想了想,也覺得確實可行。只不過他現在統領的水軍戰船雖然要比曹操袁紹等常年在北地征戰的軍隊精銳許多,但江河行舟到底吃水較淺,風浪也與海上全不能比,若要真正出海,還真要仔細斟酌一番才好。

    或者,也可以同甘寧商討一番。他既號稱錦帆賊,就不知道這面錦帆能不能也飛揚到海面上去。

    周瑜正自細思,李睦說完了正事,朝他點了點頭,又拍了拍馬頸頸側,就準備掉頭回去了。

    周瑜皺眉:「你匆匆追來,就為此事?」

    馬背上英姿挺拔的男子眼神柔和,又極為專注,溫潤的笑意之中,又帶一點點期盼。

    李睦偏過頭,抿一抿唇,伸手將一路馳來被風吹亂的鬢髮掛到耳後:「曹操狡詐,定下的盟約能不能作數都不好說,還是要多加防範……自己小心。」

    &聽她說得認真,周瑜忍着笑朝她躬身拱手,一本正經猶如軍前領命。

    李睦捏着韁繩瞪他一眼:「好好說話!」

    周瑜終於笑出聲來:「之前給你的壽春詳報,是我親筆所書,字字在心。再送軍報時,不必再帶太公六韜,我也能看得懂。」

    李睦想出來的用太公六韜暗碼一樣一卷一橫,一字一豎的表述,萬一傳信兵途中遇襲,軍報落到旁人手裏,或許還能有才智之士看出其中端倪。而換做用周瑜手書作為對照,這「軍報」里的內容,除了他們兩人之外,根本就不可能有第三人能看懂了。


    沒想到自己一不小心就開啟了這個時代軍用暗碼的篇章,李睦不由覺得好笑,然而,轉念想到這次她抬營北上的決定匆忙,也來不及跟周瑜商量,又不禁感嘆這個時代的通信效率實在太低。

    這下,正事說完,閒話也說了兩句,李睦一扯韁繩,最終還是一句沒提青釭劍,就打馬回營。

    等五千兵馬浩浩蕩蕩地撤回廣陵,再渡江回到吳郡時,頭頂烈陽如火,已是盛夏。

    李睦頂着火辣辣的日頭,一身短打,頭戴竹笠,還是被從竹條縫裏漏下來的陽光照得睜不開眼,臉上火燙一片。

    她從廣陵回城的路上,用算籌的橫豎排列代替四捨五入湊整了的阿拉伯數字,再隱去重力加速度的默認數值,卻保留運算符,寫下羽箭離弦之後平拋運動的分列算法,再加上一小壇蒸餾烈酒,算是回信以及回禮,派人一同送去給黃月英。

    射程的算法說來算是軍中機密,但李睦心裏卻清楚得很。射程越遠,所需要的弦張力也越大,對於弩身的承受力要求也越高。當日她射出四百步射程,饒是守城弩堅固沉重,卻也只經得起一箭就散了架,即便黃月英能打造出體型更大的弩車來,相應的,所用的箭也要更要長。且不提重量的問題,單是在空中掠過時受到的阻力,以及長箭飛行時的平衡度,若無後世的科技手段,要控制住這些,談何容易?

    更何況,一箭四百步,本就是威懾力多過實際殺傷力,射得到四百步之外的中軍大帳,卻射不准軍中的將士。說到底,就是個唬人的技術。

    待李睦回到吳郡不久,派去送信的兵士就帶回了那個黃絹雲紋錦囊。只這一回,黃月英沒畫弓□□匣,只一封書信,說龐德公從子龐林有一兄,聽聞她能箭射四百步,又仗投石機之利兵指荊州,心奇生佩,想來吳郡拜會,若她允准,那自己便從中引見。

    然而最末了一句,卻是她族中欲與荊州龐氏聯姻。

    李睦將書信翻來復去看了好幾遍,黃月英的書信一向是平直易懂,表述清晰,再加上一筆字寫得秀致清雅,十分賞心悅目。

    這最後的一句前後不着,就連李睦這等不通文理的人也看出突兀來,再看前文,說的是龐林之兄,卻又不提其人之名,偏偏將個全不相干的龐林點了出來。

    李睦隱約猜到這要與黃氏聯姻的龐氏人選多半就是這個龐林。但黃月英是諸葛亮之妻,李睦盤算了一下,這個烽火滿地,英雄輩出的歲月里,有跺一跺腳就能跺出地震來的曹操袁紹,也有一屁股就能坐成定海神針的劉表,她這雙蝴蝶的翅膀雖然還能扇兩下,但還遠沒有改變天下大局的力道——至少現在沒有。那黃氏與琅琊諸葛的聯姻,遠在荊州,自然也不會被她影響到。

    正在想要如何回信勸黃月英安心,就看到已過半百之年的張昭急急朝她走了過來。

    一身長袍袍角捲起來塞在腰裏,眉眼髮根俱是汗水,整個人仿佛從水裏撈出來的一樣,而臉上興沖沖的神色,卻如同二十來歲的年輕人。

    若是孫紹能看到平日裏總是嚴謹斂容,沉穩得仿佛走路衣袖袍角都不抖一下的張子布還能露出這種神色,定要驚訝地合不攏嘴。

    &公子這曬鹽之法果然可行!」張昭行到李睦面前,朝她深深施禮,顯然情緒極為激動,「取水於海,取曬於日,所耗人手不足煮海製鹽三成,而所得……所得已多了整整四成!」

    這是李睦之前和周瑜提過的半數人力而得兩倍鹽產的試驗鹽場。

    不遠處,一身書生氣的顧雍卻沒帶帽笠,還學身邊鹽民的模樣高高捋起衣袖,扎在臂肘之間,露出來的皮膚和頭臉一起被曬得通紅,卻依舊一步一步地跟着鹽民低頭查看。

    煮海得鹽,顧名思義,就要先將海水倒入大缸中,再架起柴來熬煮。這個方法不但耗費無數人力物力,要砍柴為薪,還要日夜守火不斷,更因熬煮時必須的高溫和釋放出來滾燙的蒸汽,只能在冬天天氣寒冷時進行,否則身體再強壯的漢子也抵擋不住。

    故而這個年代的食鹽乃是士族豪門才用得起的奢侈品。

    而李睦提出的曬鹽法,其實她原本也只在前世旅遊時走過幾個著名鹽田,匆匆看過一眼而已。歸根結底,還是數百年來盛行於江南之地的「鹽稅鹽引」一詞給她留下了極深的印象。沒吃過豬肉,也算是聽到過豬哼哼了。至於具體操作,說起來,倒還是那些被她拉着在太陽底下一遍遍實驗的鹽民想出來的。

    若非這些作業在一線的勞動人民的智慧,李睦也只是紙上談兵,半吊子一個。也正是因為這一遍遍的試驗,令這批鹽的最終產量受了一定影響。否則人工添柴燒起來的火和夏日裏無休無止的烈陽相比,也不至於只差四成產量。

    當然,這一層張昭也清楚,所以他才會如此興奮。

    這省下來的人力物力,該能多做多少事啊!


https://sg.duzige.cc/%E5%91%A8%E9%83%8E%E5%91%A8%E9%83%8E%28%E4%B8%89%E5%9B%BD%29-66432/117.html
相關:    掛了99次之後  坐忘長生  神級修煉系統  星辰之主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周郎周郎(三國)113.第一百一十三章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周郎周郎(三國)"
360搜"周郎周郎(三國)"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8s 3.708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