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之鋼鐵基地 第四百九十八章

    測試廣告1

    當華軍提出南亞獨-立自治的時候,英國人在南亞的統治崩潰了。燃字閣 http://m.ranzige.com戰場上,東北方向協約國的主力被華軍殲滅,上百萬印度士兵成為華軍的戰俘,英軍丟掉南亞地區最大的作戰集團,其他地區就像剝了蛋殼的雞蛋等待華軍吞咽。

    明智的印度人都能看出來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縱橫嬌慣多年的英國人似乎在一夜之間失去了原有的地位,華國人正在成為南亞新的主人,倒向哪一方更有利太明顯了——從印度本土勢力倒向華國的速度來看,他們對於英國主子沒有多少忠誠。

    制約華國完全控制南亞的因素只有這裏廣袤的土地和糟糕的交通條件,但這些在當地勢力的幫助下迎刃而解,當地嚮導和勞工幫了大忙,許多沒有鐵路的地方靠無數當地人運輸後勤物資,效率不高,但好過沒有。

    三個月內華軍進入德干高原南端、西北沙漠地帶和北方華國邊境,一個機械化步兵旅出現在阿富汗邊境,對中東地區虎視眈眈。三十多萬英國人成為華軍俘虜,這其中大部分是衣冠楚楚的平民和所謂的貴族,不過將來在戰俘營和建築工地上,這些人的紳士風度將會蕩然無存。

    丟失南亞對協約國的打擊無論如何誇大都不為過,英國失去了最重要的原材料產地,中東石油通道面臨被截斷的危險,南亞豐富的人力資源也無法繼續使用,英軍控制的印度士兵和軍官軍心不穩,國內工業慢慢陷入停滯,海軍戰艦和陸軍擴編陷入困境,更不利的影響將會在未來半年到一年內逐漸浮現。

    對於南亞的處理方案已經存放在總參檔案室內,此時拿出來略加修改即可。按照規劃,南亞地區將形成二十多個國家,印-度-教地區和伊斯-蘭-教地區都分成多個國家。當地勢力對此非常歡迎,之前在印度佔據主流的政黨則表示反對,但是他們手裏沒有武裝,部族首領、地方首領和將領在華軍的扶持下勢力龐大。英國人動員的殖民地軍隊一大半成為那些地方首領和將領的武裝,憑藉這些軍隊,地方勢力的話語權大大增加,再加上華國的利誘,南亞分裂不可避免。

    之後的上百年間,南亞戰火紛爭不斷,小國之間爭鬥不休,軍閥統治成為這裏的主流。沒有一個國家有實力可以再次統一,因為有一隻無形的大手阻撓着這裏形成一個統一的大國,甚至各國之間的戰鬥都有華國的影子。通過扶持一些小國、中立一部分、打擊一部分,華國在南亞獲取了難以想像的利益,某些評論家甚至將華國之後的百年霸權歸功於南亞地區,通過掠奪這些地方的資源,佔領這些地區的市場,出售華國剩餘軍火,華國在這裏的統治穩如泰山。

    在奪取南亞的過程中很少發生戰鬥,華軍在這裏的戰鬥更像是接收。不過在幾場小規模戰役中,英軍士兵和廓爾喀僱傭兵為主的防守方給華軍造成不小的麻煩,這些戰鬥提醒華軍,他們還是要做好打硬仗的準備。

    在波斯灣沿岸,一場硬仗正在進行,華屬科威特地區,華軍戰爭爆發前華軍駐紮有一個步兵師和一個機械化步兵旅的部隊,並在大布爾干油田等幾個產油區重點佈防。戰爭開始後華國和英國之間還沒有決裂,而且包括大布爾干油田在內的中東油田繼續為協約國提供石油,波斯灣一度成為最繁忙的航道之一,大量原油被運往東亞和歐洲,甚至更遠的美洲。華軍趁此機會向這裏增派了一個步兵師和一個步兵旅的部隊,空軍七十五架飛機協助陸軍防守。利用這支部隊的駐紮,華軍獲得了不少沙漠地區裝備的經驗,比如單兵用武器和坦克等如何防止風沙,護目鏡、過濾網、沙漠地形軍裝等等。

    戰爭開始後通往華國的中東石油斷絕,英國人試圖奪回科威特地區,這裏可是中東最大的油田所在地,出產的原油佔據中東石油出口份額的一半以上。為了一戰成功,英國人從伊拉克、印度、沙特,甚至埃及等地調集三十萬大軍,其中大部分是殖民地軍隊。一是為了奪取油田,二是鞏固中東防禦力度,降低中東存在的風險,這裏算是協約國的大後方了。而且華屬科威特與華國相距甚遠,海上航道斷絕後基本與國內失去聯繫,華國的遠程轟炸機和運輸機的航程也不足以抵達科威特。

    從人數上看英軍與科威特地區的華軍對比是七比一,但華軍火力不弱於英軍,甚至更加強大。戰鬥伊始,英國人拼湊的一百多架飛機就在空戰中損耗殆盡,二十一架強大的野馬戰鬥機統治着科威特的天空,並保護幾十架轟炸機,參與到對地面英軍的進攻中。

    當華軍提出南亞獨-立自治的時候,英國人在南亞的統治崩潰了。戰場上,東北方向協約國的主力被華軍殲滅,上百萬印度士兵成為華軍的戰俘,英軍丟掉南亞地區最大的作戰集團,其他地區就像剝了蛋殼的雞蛋等待華軍吞咽。

    明智的印度人都能看出來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縱橫嬌慣多年的英國人似乎在一夜之間失去了原有的地位,華國人正在成為南亞新的主人,倒向哪一方更有利太明顯了——從印度本土勢力倒向華國的速度來看,他們對於英國主子沒有多少忠誠。

    制約華國完全控制南亞的因素只有這裏廣袤的土地和糟糕的交通條件,但這些在當地勢力的幫助下迎刃而解,當地嚮導和勞工幫了大忙,許多沒有鐵路的地方靠無數當地人運輸後勤物資,效率不高,但好過沒有。

    三個月內華軍進入德干高原南端、西北沙漠地帶和北方華國邊境,一個機械化步兵旅出現在阿富汗邊境,對中東地區虎視眈眈。三十多萬英國人成為華軍俘虜,這其中大部分是衣冠楚楚的平民和所謂的貴族,不過將來在戰俘營和建築工地上,這些人的紳士風度將會蕩然無存。

    丟失南亞對協約國的打擊無論如何誇大都不為過,英國失去了最重要的原材料產地,中東石油通道面臨被截斷的危險,南亞豐富的人力資源也無法繼續使用,英軍控制的印度士兵和軍官軍心不穩,國內工業慢慢陷入停滯,海軍戰艦和陸軍擴編陷入困境,更不利的影響將會在未來半年到一年內逐漸浮現。

    對於南亞的處理方案已經存放在總參檔案室內,此時拿出來略加修改即可。按照規劃,南亞地區將形成二十多個國家,印-度-教地區和伊斯-蘭-教地區都分成多個國家。當地勢力對此非常歡迎,之前在印度佔據主流的政黨則表示反對,但是他們手裏沒有武裝,部族首領、地方首領和將領在華軍的扶持下勢力龐大。英國人動員的殖民地軍隊一大半成為那些地方首領和將領的武裝,憑藉這些軍隊,地方勢力的話語權大大增加,再加上華國的利誘,南亞分裂不可避免。

    之後的上百年間,南亞戰火紛爭不斷,小國之間爭鬥不休,軍閥統治成為這裏的主流。沒有一個國家有實力可以再次統一,因為有一隻無形的大手阻撓着這裏形成一個統一的大國,甚至各國之間的戰鬥都有華國的影子。通過扶持一些小國、中立一部分、打擊一部分,華國在南亞獲取了難以想像的利益,某些評論家甚至將華國之後的百年霸權歸功於南亞地區,通過掠奪這些地方的資源,佔領這些地區的市場,出售華國剩餘軍火,華國在這裏的統治穩如泰山。

    在奪取南亞的過程中很少發生戰鬥,華軍在這裏的戰鬥更像是接收。不過在幾場小規模戰役中,英軍士兵和廓爾喀僱傭兵為主的防守方給華軍造成不小的麻煩,這些戰鬥提醒華軍,他們還是要做好打硬仗的準備。

    在波斯灣沿岸,一場硬仗正在進行,華屬科威特地區,華軍戰爭爆發前華軍駐紮有一個步兵師和一個機械化步兵旅的部隊,並在大布爾干油田等幾個產油區重點佈防。戰爭開始後華國和英國之間還沒有決裂,而且包括大布爾干油田在內的中東油田繼續為協約國提供石油,波斯灣一度成為最繁忙的航道之一,大量原油被運往東亞和歐洲,甚至更遠的美洲。華軍趁此機會向這裏增派了一個步兵師和一個步兵旅的部隊,空軍七十五架飛機協助陸軍防守。利用這支部隊的駐紮,華軍獲得了不少沙漠地區裝備的經驗,比如單兵用武器和坦克等如何防止風沙,護目鏡、過濾網、沙漠地形軍裝等等。

    戰爭開始後通往華國的中東石油斷絕,英國人試圖奪回科威特地區,這裏可是中東最大的油田所在地,出產的原油佔據中東石油出口份額的一半以上。為了一戰成功,英國人從伊拉克、印度、沙特,甚至埃及等地調集三十萬大軍,其中大部分是殖民地軍隊。一是為了奪取油田,二是鞏固中東防禦力度,降低中東存在的風險,這裏算是協約國的大後方了。而且華屬科威特與華國相距甚遠,海上航道斷絕後基本與國內失去聯繫,華國的遠程轟炸機和運輸機的航程也不足以抵達科威特。

    從人數上看英軍與科威特地區的華軍對比是七比一,但華軍火力不弱於英軍,甚至更加強大。戰鬥伊始,英國人拼湊的一百多架飛機就在空戰中損耗殆盡,二十一架強大的野馬戰鬥機統治着科威特的天空,並保護幾十架轟炸機,參與到對地面英軍的進攻中。

    當華軍提出南亞獨-立自治的時候,英國人在南亞的統治崩潰了。戰場上,東北方向協約國的主力被華軍殲滅,上百萬印度士兵成為華軍的戰俘,英軍丟掉南亞地區最大的作戰集團,其他地區就像剝了蛋殼的雞蛋等待華軍吞咽。

    明智的印度人都能看出來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縱橫嬌慣多年的英國人似乎在一夜之間失去了原有的地位,華國人正在成為南亞新的主人,倒向哪一方更有利太明顯了——從印度本土勢力倒向華國的速度來看,他們對於英國主子沒有多少忠誠。

    制約華國完全控制南亞的因素只有這裏廣袤的土地和糟糕的交通條件,但這些在當地勢力的幫助下迎刃而解,當地嚮導和勞工幫了大忙,許多沒有鐵路的地方靠無數當地人運輸後勤物資,效率不高,但好過沒有。

    三個月內華軍進入德干高原南端、西北沙漠地帶和北方華國邊境,一個機械化步兵旅出現在阿富汗邊境,對中東地區虎視眈眈。三十多萬英國人成為華軍俘虜,這其中大部分是衣冠楚楚的平民和所謂的貴族,不過將來在戰俘營和建築工地上,這些人的紳士風度將會蕩然無存。

    丟失南亞對協約國的打擊無論如何誇大都不為過,英國失去了最重要的原材料產地,中東石油通道面臨被截斷的危險,南亞豐富的人力資源也無法繼續使用,英軍控制的印度士兵和軍官軍心不穩,國內工業慢慢陷入停滯,海軍戰艦和陸軍擴編陷入困境,更不利的影響將會在未來半年到一年內逐漸浮現。

    對於南亞的處理方案已經存放在總參檔案室內,此時拿出來略加修改即可。按照規劃,南亞地區將形成二十多個國家,印-度-教地區和伊斯-蘭-教地區都分成多個國家。當地勢力對此非常歡迎,之前在印度佔據主流的政黨則表示反對,但是他們手裏沒有武裝,部族首領、地方首領和將領在華軍的扶持下勢力龐大。英國人動員的殖民地軍隊一大半成為那些地方首領和將領的武裝,憑藉這些軍隊,地方勢力的話語權大大增加,再加上華國的利誘,南亞分裂不可避免。

    之後的上百年間,南亞戰火紛爭不斷,小國之間爭鬥不休,軍閥統治成為這裏的主流。沒有一個國家有實力可以再次統一,因為有一隻無形的大手阻撓着這裏形成一個統一的大國,甚至各國之間的戰鬥都有華國的影子。通過扶持一些小國、中立一部分、打擊一部分,華國在南亞獲取了難以想像的利益,某些評論家甚至將華國之後的百年霸權歸功於南亞地區,通過掠奪這些地方的資源,佔領這些地區的市場,出售華國剩餘軍火,華國在這裏的統治穩如泰山。

    在奪取南亞的過程中很少發生戰鬥,華軍在這裏的戰鬥更像是接收。不過在幾場小規模戰役中,英軍士兵和廓爾喀僱傭兵為主的防守方給華軍造成不小的麻煩,這些戰鬥提醒華軍,他們還是要做好打硬仗的準備。

    在波斯灣沿岸,一場硬仗正在進行,華屬科威特地區,華軍戰爭爆發前華軍駐紮有一個步兵師和一個機械化步兵旅的部隊,並在大布爾干油田等幾個產油區重點佈防。戰爭開始後華國和英國之間還沒有決裂,而且包括大布爾干油田在內的中東油田繼續為協約國提供石油,波斯灣一度成為最繁忙的航道之一,大量原油被運往東亞和歐洲,甚至更遠的美洲。華軍趁此機會向這裏增派了一個步兵師和一個步兵旅的部隊,空軍七十五架飛機協助陸軍防守。利用這支部隊的駐紮,華軍獲得了不少沙漠地區裝備的經驗,比如單兵用武器和坦克等如何防止風沙,護目鏡、過濾網、沙漠地形軍裝等等。

    戰爭開始後通往華國的中東石油斷絕,英國人試圖奪回科威特地區,這裏可是中東最大的油田所在地,出產的原油佔據中東石油出口份額的一半以上。為了一戰成功,英國人從伊拉克、印度、沙特,甚至埃及等地調集三十萬大軍,其中大部分是殖民地軍隊。一是為了奪取油田,二是鞏固中東防禦力度,降低中東存在的風險,這裏算是協約國的大後方了。而且華屬科威特與華國相距甚遠,海上航道斷絕後基本與國內失去聯繫,華國的遠程轟炸機和運輸機的航程也不足以抵達科威特。

    從人數上看英軍與科威特地區的華軍對比是七比一,但華軍火力不弱於英軍,甚至更加強大。戰鬥伊始,英國人拼湊的一百多架飛機就在空戰中損耗殆盡,二十一架強大的野馬戰鬥機統治着科威特的天空,並保護幾十架轟炸機,參與到對地面英軍的進攻中。

    當華軍提出南亞獨-立自治的時候,英國人在南亞的統治崩潰了。戰場上,東北方向協約國的主力被華軍殲滅,上百萬印度士兵成為華軍的戰俘,英軍丟掉南亞地區最大的作戰集團,其他地區就像剝了蛋殼的雞蛋等待華軍吞咽。

    明智的印度人都能看出來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縱橫嬌慣多年的英國人似乎在一夜之間失去了原有的地位,華國人正在成為南亞新的主人,倒向哪一方更有利太明顯了——從印度本土勢力倒向華國的速度來看,他們對於英國主子沒有多少忠誠。

    制約華國完全控制南亞的因素只有這裏廣袤的土地和糟糕的交通條件,但這些在當地勢力的幫助下迎刃而解,當地嚮導和勞工幫了大忙,許多沒有鐵路的地方靠無數當地人運輸後勤物資,效率不高,但好過沒有。

    三個月內華軍進入德干高原南端、西北沙漠地帶和北方華國邊境,一個機械化步兵旅出現在阿富汗邊境,對中東地區虎視眈眈。三十多萬英國人成為華軍俘虜,這其中大部分是衣冠楚楚的平民和所謂的貴族,不過將來在戰俘營和建築工地上,這些人的紳士風度將會蕩然無存。

    丟失南亞對協約國的打擊無論如何誇大都不為過,英國失去了最重要的原材料產地,中東石油通道面臨被截斷的危險,南亞豐富的人力資源也無法繼續使用,英軍控制的印度士兵和軍官軍心不穩,國內工業慢慢陷入停滯,海軍戰艦和陸軍擴編陷入困境,更不利的影響將會在未來半年到一年內逐漸浮現。

    對於南亞的處理方案已經存放在總參檔案室內,此時拿出來略加修改即可。按照規劃,南亞地區將形成二十多個國家,印-度-教地區和伊斯-蘭-教地區都分成多個國家。當地勢力對此非常歡迎,之前在印度佔據主流的政黨則表示反對,但是他們手裏沒有武裝,部族首領、地方首領和將領在華軍的扶持下勢力龐大。英國人動員的殖民地軍隊一大半成為那些地方首領和將領的武裝,憑藉這些軍隊,地方勢力的話語權大大增加,再加上華國的利誘,南亞分裂不可避免。

    之後的上百年間,南亞戰火紛爭不斷,小國之間爭鬥不休,軍閥統治成為這裏的主流。沒有一個國家有實力可以再次統一,因為有一隻無形的大手阻撓着這裏形成一個統一的大國,甚至各國之間的戰鬥都有華國的影子。通過扶持一些小國、中立一部分、打擊一部分,華國在南亞獲取了難以想像的利益,某些評論家甚至將華國之後的百年霸權歸功於南亞地區,通過掠奪這些地方的資源,佔領這些地區的市場,出售華國剩餘軍火,華國在這裏的統治穩如泰山。

    在奪取南亞的過程中很少發生戰鬥,華軍在這裏的戰鬥更像是接收。不過在幾場小規模戰役中,英軍士兵和廓爾喀僱傭兵為主的防守方給華軍造成不小的麻煩,這些戰鬥提醒華軍,他們還是要做好打硬仗的準備。

    在波斯灣沿岸,一場硬仗正在進行,華屬科威特地區,華軍戰爭爆發前華軍駐紮有一個步兵師和一個機械化步兵旅的部隊,並在大布爾干油田等幾個產油區重點佈防。戰爭開始後華國和英國之間還沒有決裂,而且包括大布爾干油田在內的中東油田繼續為協約國提供石油,波斯灣一度成為最繁忙的航道之一,大量原油被運往東亞和歐洲,甚至更遠的美洲。華軍趁此機會向這裏增派了一個步兵師和一個步兵旅的部隊,空軍七十五架飛機協助陸軍防守。利用這支部隊的駐紮,華軍獲得了不少沙漠地區裝備的經驗,比如單兵用武器和坦克等如何防止風沙,護目鏡、過濾網、沙漠地形軍裝等等。

    戰爭開始後通往華國的中東石油斷絕,英國人試圖奪回科威特地區,這裏可是中東最大的油田所在地,出產的原油佔據中東石油出口份額的一半以上。為了一戰成功,英國人從伊拉克、印度、沙特,甚至埃及等地調集三十萬大軍,其中大部分是殖民地軍隊。一是為了奪取油田,二是鞏固中東防禦力度,降低中東存在的風險,這裏算是協約國的大後方了。而且華屬科威特與華國相距甚遠,海上航道斷絕後基本與國內失去聯繫,華國的遠程轟炸機和運輸機的航程也不足以抵達科威特。


    從人數上看英軍與科威特地區的華軍對比是七比一,但華軍火力不弱於英軍,甚至更加強大。戰鬥伊始,英國人拼湊的一百多架飛機就在空戰中損耗殆盡,二十一架強大的野馬戰鬥機統治着科威特的天空,並保護幾十架轟炸機,參與到對地面英軍的進攻中。

    當華軍提出南亞獨-立自治的時候,英國人在南亞的統治崩潰了。戰場上,東北方向協約國的主力被華軍殲滅,上百萬印度士兵成為華軍的戰俘,英軍丟掉南亞地區最大的作戰集團,其他地區就像剝了蛋殼的雞蛋等待華軍吞咽。

    明智的印度人都能看出來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縱橫嬌慣多年的英國人似乎在一夜之間失去了原有的地位,華國人正在成為南亞新的主人,倒向哪一方更有利太明顯了——從印度本土勢力倒向華國的速度來看,他們對於英國主子沒有多少忠誠。

    制約華國完全控制南亞的因素只有這裏廣袤的土地和糟糕的交通條件,但這些在當地勢力的幫助下迎刃而解,當地嚮導和勞工幫了大忙,許多沒有鐵路的地方靠無數當地人運輸後勤物資,效率不高,但好過沒有。

    三個月內華軍進入德干高原南端、西北沙漠地帶和北方華國邊境,一個機械化步兵旅出現在阿富汗邊境,對中東地區虎視眈眈。三十多萬英國人成為華軍俘虜,這其中大部分是衣冠楚楚的平民和所謂的貴族,不過將來在戰俘營和建築工地上,這些人的紳士風度將會蕩然無存。

    丟失南亞對協約國的打擊無論如何誇大都不為過,英國失去了最重要的原材料產地,中東石油通道面臨被截斷的危險,南亞豐富的人力資源也無法繼續使用,英軍控制的印度士兵和軍官軍心不穩,國內工業慢慢陷入停滯,海軍戰艦和陸軍擴編陷入困境,更不利的影響將會在未來半年到一年內逐漸浮現。

    對於南亞的處理方案已經存放在總參檔案室內,此時拿出來略加修改即可。按照規劃,南亞地區將形成二十多個國家,印-度-教地區和伊斯-蘭-教地區都分成多個國家。當地勢力對此非常歡迎,之前在印度佔據主流的政黨則表示反對,但是他們手裏沒有武裝,部族首領、地方首領和將領在華軍的扶持下勢力龐大。英國人動員的殖民地軍隊一大半成為那些地方首領和將領的武裝,憑藉這些軍隊,地方勢力的話語權大大增加,再加上華國的利誘,南亞分裂不可避免。

    之後的上百年間,南亞戰火紛爭不斷,小國之間爭鬥不休,軍閥統治成為這裏的主流。沒有一個國家有實力可以再次統一,因為有一隻無形的大手阻撓着這裏形成一個統一的大國,甚至各國之間的戰鬥都有華國的影子。通過扶持一些小國、中立一部分、打擊一部分,華國在南亞獲取了難以想像的利益,某些評論家甚至將華國之後的百年霸權歸功於南亞地區,通過掠奪這些地方的資源,佔領這些地區的市場,出售華國剩餘軍火,華國在這裏的統治穩如泰山。

    在奪取南亞的過程中很少發生戰鬥,華軍在這裏的戰鬥更像是接收。不過在幾場小規模戰役中,英軍士兵和廓爾喀僱傭兵為主的防守方給華軍造成不小的麻煩,這些戰鬥提醒華軍,他們還是要做好打硬仗的準備。

    在波斯灣沿岸,一場硬仗正在進行,華屬科威特地區,華軍戰爭爆發前華軍駐紮有一個步兵師和一個機械化步兵旅的部隊,並在大布爾干油田等幾個產油區重點佈防。戰爭開始後華國和英國之間還沒有決裂,而且包括大布爾干油田在內的中東油田繼續為協約國提供石油,波斯灣一度成為最繁忙的航道之一,大量原油被運往東亞和歐洲,甚至更遠的美洲。華軍趁此機會向這裏增派了一個步兵師和一個步兵旅的部隊,空軍七十五架飛機協助陸軍防守。利用這支部隊的駐紮,華軍獲得了不少沙漠地區裝備的經驗,比如單兵用武器和坦克等如何防止風沙,護目鏡、過濾網、沙漠地形軍裝等等。

    戰爭開始後通往華國的中東石油斷絕,英國人試圖奪回科威特地區,這裏可是中東最大的油田所在地,出產的原油佔據中東石油出口份額的一半以上。為了一戰成功,英國人從伊拉克、印度、沙特,甚至埃及等地調集三十萬大軍,其中大部分是殖民地軍隊。一是為了奪取油田,二是鞏固中東防禦力度,降低中東存在的風險,這裏算是協約國的大後方了。而且華屬科威特與華國相距甚遠,海上航道斷絕後基本與國內失去聯繫,華國的遠程轟炸機和運輸機的航程也不足以抵達科威特。

    從人數上看英軍與科威特地區的華軍對比是七比一,但華軍火力不弱於英軍,甚至更加強大。戰鬥伊始,英國人拼湊的一百多架飛機就在空戰中損耗殆盡,二十一架強大的野馬戰鬥機統治着科威特的天空,並保護幾十架轟炸機,參與到對地面英軍的進攻中。

    當華軍提出南亞獨-立自治的時候,英國人在南亞的統治崩潰了。戰場上,東北方向協約國的主力被華軍殲滅,上百萬印度士兵成為華軍的戰俘,英軍丟掉南亞地區最大的作戰集團,其他地區就像剝了蛋殼的雞蛋等待華軍吞咽。

    明智的印度人都能看出來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縱橫嬌慣多年的英國人似乎在一夜之間失去了原有的地位,華國人正在成為南亞新的主人,倒向哪一方更有利太明顯了——從印度本土勢力倒向華國的速度來看,他們對於英國主子沒有多少忠誠。

    制約華國完全控制南亞的因素只有這裏廣袤的土地和糟糕的交通條件,但這些在當地勢力的幫助下迎刃而解,當地嚮導和勞工幫了大忙,許多沒有鐵路的地方靠無數當地人運輸後勤物資,效率不高,但好過沒有。

    三個月內華軍進入德干高原南端、西北沙漠地帶和北方華國邊境,一個機械化步兵旅出現在阿富汗邊境,對中東地區虎視眈眈。三十多萬英國人成為華軍俘虜,這其中大部分是衣冠楚楚的平民和所謂的貴族,不過將來在戰俘營和建築工地上,這些人的紳士風度將會蕩然無存。

    丟失南亞對協約國的打擊無論如何誇大都不為過,英國失去了最重要的原材料產地,中東石油通道面臨被截斷的危險,南亞豐富的人力資源也無法繼續使用,英軍控制的印度士兵和軍官軍心不穩,國內工業慢慢陷入停滯,海軍戰艦和陸軍擴編陷入困境,更不利的影響將會在未來半年到一年內逐漸浮現。

    對於南亞的處理方案已經存放在總參檔案室內,此時拿出來略加修改即可。按照規劃,南亞地區將形成二十多個國家,印-度-教地區和伊斯-蘭-教地區都分成多個國家。當地勢力對此非常歡迎,之前在印度佔據主流的政黨則表示反對,但是他們手裏沒有武裝,部族首領、地方首領和將領在華軍的扶持下勢力龐大。英國人動員的殖民地軍隊一大半成為那些地方首領和將領的武裝,憑藉這些軍隊,地方勢力的話語權大大增加,再加上華國的利誘,南亞分裂不可避免。

    之後的上百年間,南亞戰火紛爭不斷,小國之間爭鬥不休,軍閥統治成為這裏的主流。沒有一個國家有實力可以再次統一,因為有一隻無形的大手阻撓着這裏形成一個統一的大國,甚至各國之間的戰鬥都有華國的影子。通過扶持一些小國、中立一部分、打擊一部分,華國在南亞獲取了難以想像的利益,某些評論家甚至將華國之後的百年霸權歸功於南亞地區,通過掠奪這些地方的資源,佔領這些地區的市場,出售華國剩餘軍火,華國在這裏的統治穩如泰山。

    在奪取南亞的過程中很少發生戰鬥,華軍在這裏的戰鬥更像是接收。不過在幾場小規模戰役中,英軍士兵和廓爾喀僱傭兵為主的防守方給華軍造成不小的麻煩,這些戰鬥提醒華軍,他們還是要做好打硬仗的準備。

    在波斯灣沿岸,一場硬仗正在進行,華屬科威特地區,華軍戰爭爆發前華軍駐紮有一個步兵師和一個機械化步兵旅的部隊,並在大布爾干油田等幾個產油區重點佈防。戰爭開始後華國和英國之間還沒有決裂,而且包括大布爾干油田在內的中東油田繼續為協約國提供石油,波斯灣一度成為最繁忙的航道之一,大量原油被運往東亞和歐洲,甚至更遠的美洲。華軍趁此機會向這裏增派了一個步兵師和一個步兵旅的部隊,空軍七十五架飛機協助陸軍防守。利用這支部隊的駐紮,華軍獲得了不少沙漠地區裝備的經驗,比如單兵用武器和坦克等如何防止風沙,護目鏡、過濾網、沙漠地形軍裝等等。

    戰爭開始後通往華國的中東石油斷絕,英國人試圖奪回科威特地區,這裏可是中東最大的油田所在地,出產的原油佔據中東石油出口份額的一半以上。為了一戰成功,英國人從伊拉克、印度、沙特,甚至埃及等地調集三十萬大軍,其中大部分是殖民地軍隊。一是為了奪取油田,二是鞏固中東防禦力度,降低中東存在的風險,這裏算是協約國的大後方了。而且華屬科威特與華國相距甚遠,海上航道斷絕後基本與國內失去聯繫,華國的遠程轟炸機和運輸機的航程也不足以抵達科威特。

    從人數上看英軍與科威特地區的華軍對比是七比一,但華軍火力不弱於英軍,甚至更加強大。戰鬥伊始,英國人拼湊的一百多架飛機就在空戰中損耗殆盡,二十一架強大的野馬戰鬥機統治着科威特的天空,並保護幾十架轟炸機,參與到對地面英軍的進攻中。

    當華軍提出南亞獨-立自治的時候,英國人在南亞的統治崩潰了。戰場上,東北方向協約國的主力被華軍殲滅,上百萬印度士兵成為華軍的戰俘,英軍丟掉南亞地區最大的作戰集團,其他地區就像剝了蛋殼的雞蛋等待華軍吞咽。

    明智的印度人都能看出來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縱橫嬌慣多年的英國人似乎在一夜之間失去了原有的地位,華國人正在成為南亞新的主人,倒向哪一方更有利太明顯了——從印度本土勢力倒向華國的速度來看,他們對於英國主子沒有多少忠誠。

    制約華國完全控制南亞的因素只有這裏廣袤的土地和糟糕的交通條件,但這些在當地勢力的幫助下迎刃而解,當地嚮導和勞工幫了大忙,許多沒有鐵路的地方靠無數當地人運輸後勤物資,效率不高,但好過沒有。

    三個月內華軍進入德干高原南端、西北沙漠地帶和北方華國邊境,一個機械化步兵旅出現在阿富汗邊境,對中東地區虎視眈眈。三十多萬英國人成為華軍俘虜,這其中大部分是衣冠楚楚的平民和所謂的貴族,不過將來在戰俘營和建築工地上,這些人的紳士風度將會蕩然無存。

    丟失南亞對協約國的打擊無論如何誇大都不為過,英國失去了最重要的原材料產地,中東石油通道面臨被截斷的危險,南亞豐富的人力資源也無法繼續使用,英軍控制的印度士兵和軍官軍心不穩,國內工業慢慢陷入停滯,海軍戰艦和陸軍擴編陷入困境,更不利的影響將會在未來半年到一年內逐漸浮現。

    對於南亞的處理方案已經存放在總參檔案室內,此時拿出來略加修改即可。按照規劃,南亞地區將形成二十多個國家,印-度-教地區和伊斯-蘭-教地區都分成多個國家。當地勢力對此非常歡迎,之前在印度佔據主流的政黨則表示反對,但是他們手裏沒有武裝,部族首領、地方首領和將領在華軍的扶持下勢力龐大。英國人動員的殖民地軍隊一大半成為那些地方首領和將領的武裝,憑藉這些軍隊,地方勢力的話語權大大增加,再加上華國的利誘,南亞分裂不可避免。

    之後的上百年間,南亞戰火紛爭不斷,小國之間爭鬥不休,軍閥統治成為這裏的主流。沒有一個國家有實力可以再次統一,因為有一隻無形的大手阻撓着這裏形成一個統一的大國,甚至各國之間的戰鬥都有華國的影子。通過扶持一些小國、中立一部分、打擊一部分,華國在南亞獲取了難以想像的利益,某些評論家甚至將華國之後的百年霸權歸功於南亞地區,通過掠奪這些地方的資源,佔領這些地區的市場,出售華國剩餘軍火,華國在這裏的統治穩如泰山。

    在奪取南亞的過程中很少發生戰鬥,華軍在這裏的戰鬥更像是接收。不過在幾場小規模戰役中,英軍士兵和廓爾喀僱傭兵為主的防守方給華軍造成不小的麻煩,這些戰鬥提醒華軍,他們還是要做好打硬仗的準備。

    在波斯灣沿岸,一場硬仗正在進行,華屬科威特地區,華軍戰爭爆發前華軍駐紮有一個步兵師和一個機械化步兵旅的部隊,並在大布爾干油田等幾個產油區重點佈防。戰爭開始後華國和英國之間還沒有決裂,而且包括大布爾干油田在內的中東油田繼續為協約國提供石油,波斯灣一度成為最繁忙的航道之一,大量原油被運往東亞和歐洲,甚至更遠的美洲。華軍趁此機會向這裏增派了一個步兵師和一個步兵旅的部隊,空軍七十五架飛機協助陸軍防守。利用這支部隊的駐紮,華軍獲得了不少沙漠地區裝備的經驗,比如單兵用武器和坦克等如何防止風沙,護目鏡、過濾網、沙漠地形軍裝等等。

    戰爭開始後通往華國的中東石油斷絕,英國人試圖奪回科威特地區,這裏可是中東最大的油田所在地,出產的原油佔據中東石油出口份額的一半以上。為了一戰成功,英國人從伊拉克、印度、沙特,甚至埃及等地調集三十萬大軍,其中大部分是殖民地軍隊。一是為了奪取油田,二是鞏固中東防禦力度,降低中東存在的風險,這裏算是協約國的大後方了。而且華屬科威特與華國相距甚遠,海上航道斷絕後基本與國內失去聯繫,華國的遠程轟炸機和運輸機的航程也不足以抵達科威特。

    從人數上看英軍與科威特地區的華軍對比是七比一,但華軍火力不弱於英軍,甚至更加強大。戰鬥伊始,英國人拼湊的一百多架飛機就在空戰中損耗殆盡,二十一架強大的野馬戰鬥機統治着科威特的天空,並保護幾十架轟炸機,參與到對地面英軍的進攻中。

    當華軍提出南亞獨-立自治的時候,英國人在南亞的統治崩潰了。戰場上,東北方向協約國的主力被華軍殲滅,上百萬印度士兵成為華軍的戰俘,英軍丟掉南亞地區最大的作戰集團,其他地區就像剝了蛋殼的雞蛋等待華軍吞咽。

    明智的印度人都能看出來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縱橫嬌慣多年的英國人似乎在一夜之間失去了原有的地位,華國人正在成為南亞新的主人,倒向哪一方更有利太明顯了——從印度本土勢力倒向華國的速度來看,他們對於英國主子沒有多少忠誠。

    制約華國完全控制南亞的因素只有這裏廣袤的土地和糟糕的交通條件,但這些在當地勢力的幫助下迎刃而解,當地嚮導和勞工幫了大忙,許多沒有鐵路的地方靠無數當地人運輸後勤物資,效率不高,但好過沒有。

    三個月內華軍進入德干高原南端、西北沙漠地帶和北方華國邊境,一個機械化步兵旅出現在阿富汗邊境,對中東地區虎視眈眈。三十多萬英國人成為華軍俘虜,這其中大部分是衣冠楚楚的平民和所謂的貴族,不過將來在戰俘營和建築工地上,這些人的紳士風度將會蕩然無存。

    丟失南亞對協約國的打擊無論如何誇大都不為過,英國失去了最重要的原材料產地,中東石油通道面臨被截斷的危險,南亞豐富的人力資源也無法繼續使用,英軍控制的印度士兵和軍官軍心不穩,國內工業慢慢陷入停滯,海軍戰艦和陸軍擴編陷入困境,更不利的影響將會在未來半年到一年內逐漸浮現。

    對於南亞的處理方案已經存放在總參檔案室內,此時拿出來略加修改即可。按照規劃,南亞地區將形成二十多個國家,印-度-教地區和伊斯-蘭-教地區都分成多個國家。當地勢力對此非常歡迎,之前在印度佔據主流的政黨則表示反對,但是他們手裏沒有武裝,部族首領、地方首領和將領在華軍的扶持下勢力龐大。英國人動員的殖民地軍隊一大半成為那些地方首領和將領的武裝,憑藉這些軍隊,地方勢力的話語權大大增加,再加上華國的利誘,南亞分裂不可避免。

    之後的上百年間,南亞戰火紛爭不斷,小國之間爭鬥不休,軍閥統治成為這裏的主流。沒有一個國家有實力可以再次統一,因為有一隻無形的大手阻撓着這裏形成一個統一的大國,甚至各國之間的戰鬥都有華國的影子。通過扶持一些小國、中立一部分、打擊一部分,華國在南亞獲取了難以想像的利益,某些評論家甚至將華國之後的百年霸權歸功於南亞地區,通過掠奪這些地方的資源,佔領這些地區的市場,出售華國剩餘軍火,華國在這裏的統治穩如泰山。

    在奪取南亞的過程中很少發生戰鬥,華軍在這裏的戰鬥更像是接收。不過在幾場小規模戰役中,英軍士兵和廓爾喀僱傭兵為主的防守方給華軍造成不小的麻煩,這些戰鬥提醒華軍,他們還是要做好打硬仗的準備。

    在波斯灣沿岸,一場硬仗正在進行,華屬科威特地區,華軍戰爭爆發前華軍駐紮有一個步兵師和一個機械化步兵旅的部隊,並在大布爾干油田等幾個產油區重點佈防。戰爭開始後華國和英國之間還沒有決裂,而且包括大布爾干油田在內的中東油田繼續為協約國提供石油,波斯灣一度成為最繁忙的航道之一,大量原油被運往東亞和歐洲,甚至更遠的美洲。華軍趁此機會向這裏增派了一個步兵師和一個步兵旅的部隊,空軍七十五架飛機協助陸軍防守。利用這支部隊的駐紮,華軍獲得了不少沙漠地區裝備的經驗,比如單兵用武器和坦克等如何防止風沙,護目鏡、過濾網、沙漠地形軍裝等等。

    戰爭開始後通往華國的中東石油斷絕,英國人試圖奪回科威特地區,這裏可是中東最大的油田所在地,出產的原油佔據中東石油出口份額的一半以上。為了一戰成功,英國人從伊拉克、印度、沙特,甚至埃及等地調集三十萬大軍,其中大部分是殖民地軍隊。一是為了奪取油田,二是鞏固中東防禦力度,降低中東存在的風險,這裏算是協約國的大後方了。而且華屬科威特與華國相距甚遠,海上航道斷絕後基本與國內失去聯繫,華國的遠程轟炸機和運輸機的航程也不足以抵達科威特。

    從人數上看英軍與科威特地區的華軍對比是七比一,但華軍火力不弱於英軍,甚至更加強大。戰鬥伊始,英國人拼湊的一百多架飛機就在空戰中損耗殆盡,二十一架強大的野馬戰鬥機統治着科威特的天空,並保護幾十架轟炸機,參與到對地面英軍的進攻中。

    測試廣告2



第四百九十八章  
相關:    特戰之王  真實的克蘇魯跑團遊戲  我在異界有座城  末日崛起  特拉福買家俱樂部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辛亥之鋼鐵基地第四百九十八章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辛亥之鋼鐵基地"
360搜"辛亥之鋼鐵基地"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93s 4.009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