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的底氣來自「世界上最早的工業化國家之一」,還有因為一戰積累下的大量財富。
中國人或者說歐陽雲的底氣來自哪裏,東南三省,還有世界上水平最高的科研團隊。
其實,如果杜魯門細心一點,他可以了解到當前中國真實的國情,歷屆駐華外交人員,還有曾經在廣東觀摩過的美軍軍官,他們在日記里或者在寫給親戚朋友的信件中大多有提到「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其中不乏不吝譽美之詞,盛讚中國會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的,他們中的很多人因為知道之前的中國有多麼貧窮甚至落後野蠻,所以大多認為發生在中國東南三省的變化堪稱奇蹟。
即使杜魯門作為副總統和代總統日理萬機沒時間來關注這些閒散文章,他也可以透過一些書籍和報刊一窺端倪,這幾年,有關「中國正發生天翻地覆變化」的報道在美國媒體報刊上並不鮮見,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發表在《紐約時報》上的《新東方遊記》,,「十年前我是來過廣州的,那個時候的廣州已經堪稱中國最富裕和最具現代化氣息的城市,但是現在,當我徜徉在廣州街頭的時候,我不得不懷疑的是,這是否還是那個我曾經來過的廣州……一條條嶄新的柏油馬路,一塊塊修葺齊整的田塊,一片片林立的工廠還有商場,公路上疾馳而過的轎車……如果這些還不足以形容廣州現在的繁榮的話,那麼,從當地人那總是充滿笑意的臉上,我能夠感受得到,他們是幸福的……」
廣州作為任丘之後學兵軍的又一個大本營,在學兵軍的發展史上有着無可替代的地位,正是在這裏,歐陽雲的很多構想得到了實現,同樣在這裏,學兵軍通過創辦工廠企業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並且研發出了大量的在全亞洲乃至全世界都超前的工業技術。
技術等於生產力,這句話不是蓋的,正因為保持了技術上的領先,所以中國的企業才能後發制人,從西方諸強企業環伺中殺出一條血路。
受惠於國內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學兵軍也有了大肆擴張的資本,這也是學兵軍能夠越戰越強,武器裝備越打越先進的原因,畢竟,現代戰爭歸根結底比的是誰更有錢。
一場不見硝煙的外交戰爭正在中美之間打響,操盤這場戰爭的,明面上是中美兩國的外交人員唇槍舌劍,背後卻是雙方特工生死相搏的近身血戰,正是因為這場戰爭,孔令儀「大小姐」的大名開始為世界所熟知。
「大小姐」這個代號是美國人給起的,對於胡佛還有多諾萬來說,成功策反孔令儀絕對是值得他們驕傲的事情,要知道,孔令儀可是常年呆在中國總統身邊的人,即使這個中國總統現在只是虛有其表,可是,因為地位的不同,哪怕只是平時的閒聊,老蔣都有可能透露出一些國家最高機密。
剛開始的時候,出於特工特有的謹慎,多諾萬並不敢確認「大小姐」已經真正成了他們的人,不過,在孔令儀提出「刺殺老蔣比刺殺歐陽雲容易,且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益」的建議後,從第一當事人普瑞斯到戰略情報局亞洲分局分局長亞當斯再到多諾萬,他們皆認為這個中國女人是真心投靠他們。
有陳誠的暗中支持,又有孔令儀這塊招牌,楊普亮激活中統重慶地下情報網絡的行動很順利,而在經過篩選之後,普瑞斯最終確定了以孔令儀為首的六人行動小組,授權孔令儀全權負責「變天行動」。
對於歐陽雲讓老蔣出任中國名義上的最高元首,美國人是這麼解讀的,學兵軍和華夏民族統一黨作為中國軍界和政界的後起之秀,並不足以服眾,歐陽雲需要老蔣來支撐門面,幫他凝聚原中央政府和原中央軍這兩股力量,所以,如果能成功刺殺老蔣,那麼就一定能夠激起這兩股力量對學兵軍和聯合政府的仇視,而只要中國發生動亂,美國不僅將獲得戰略主動權,更重要的是,因為歐陽雲不得不從前線戰場抽調生力軍用於國內平叛,這將會大大降低美軍在太平洋乃至亞洲展開軍事行動的難度。
有史可查的是,當多諾萬向杜魯門報告已經成功的策反孔令儀這個重量級間諜之後,杜魯門居然留其用飯並開了瓶香檳以示慶祝。
透過這件事也不難發現,杜魯門是多麼希望能夠挑起中國內亂,而他這麼做也暴露出了其內心的虛弱,那就是對於在戰場上擊敗中國,他其實根本就沒有多少信心。
對正面擊敗中國不抱信心的絕不止杜魯門一個,蘇俄的斯大林和英國的丘吉爾同樣如此。
所以,斯大林才會不惜成本的在中國南疆挑起民族紛爭,丘吉爾才會讓情報部門加大在緬甸和東南亞其它國家的活動力度,希望通過讓這些國家陷入動盪從而達到牽制中國在東南亞的軍事力量的目的。
如同美國國內在反華一事上存在不同聲音一樣,英國和蘇俄國內,反對與中國交惡的聲音同樣存在,有所不同的是,英國政府正忙於回遷大不列顛,再加上丘吉爾並不能在很多事情上做到一手遮天,所以,英國反對的聲音顯得比較響亮;而蘇俄,因為自托洛茨基之後,斯大林基本上是隻手遮天,所以儘管民間還有軍隊裏面存在着反對與華交惡的聲音,卻根本無法影響到斯大林的決策。
以斯大林的性格,他其實更傾向於直接暴力收回遠東,只是,因為曾親眼見識過中國軍隊的戰力,且知道蘇俄在武器裝備上根本無法望中國項背,所以他才會一反常態的端起一份小心謹慎,指望美日同盟能讓中國政府手足無措,蘇俄正好乘機撿漏。
蘇俄紅軍內部本就反對與華交惡,斯大林給出的又是這樣的指導思想,體現到遠東中蘇邊境前線,便是蘇俄紅軍雷聲大雨點小,蘇俄紅軍雖然在中蘇邊境地區一度囤積了超過三十萬的軍隊,卻遲遲沒有展開攻勢。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4s 3.919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