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鼠繼續說道:「完成了因果樹交待的任務後,我馬不停蹄的就向無盡平原趕去,……」
「等等,等等,這無盡平原,我怎麼出來沒有聽說過呢?」我打斷了這因果鼠的敘述,講出了我的疑惑。
「小子,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世界。你不會以為這普天之下,就只有那五大洲和一些不知名的小島吧!」因果鼠說道。
「不是嘛?這五大洲不是只有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中洲,還有海上的一些小島嘛?」我說道。
「這都是現如今的人們對於這些大陸的稱呼了,以前,他們也並不是叫這些名字的,而且,有不少的大能創造的小世界,和西遊主世界碰撞,產生了不少新的空間(陸地或海洋)……」因果鼠說道。
「那,那,無盡平原,是不是這中州以前的稱呼啊!?這中洲的面積最大了,應該就是它,沒錯了,……」我是急匆匆的報出了我的答案。
「小子,我說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世界,不是關注在這名字上的改變呀!……」因果鼠說道。
「這可不怪我啊!這還不是你在把我往溝裏面帶嗎?!……」我說道。
「不和你爭論了,在吵下去,這都要到明天早上了。這世界,曾經遭受過一次劫難,就是導致因果樹死亡的那次劫難,它不止是對天下的生靈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就是連這大陸,也是因此一分為五大塊以及若干的小塊的陸地。
而這無盡平原,也是由於陸地的遷移分裂,而在不同的五大洲上,都有一些無盡平原的碎片範圍,不過,最大的那塊無盡平原的碎片,卻是已經不在是陸地了,已經是屬於沉入海中的海底了。所以這四分五裂的無盡平原,也不算是什麼無盡平原了,所以就是沒有再提這個名字了。所以也只有當年倖存下來的人,才知道這無盡平原的名字,……」因果鼠說道。
「原來,海枯石爛,滄海桑田,還是有可能發生的呀!……」我感慨道。
(這西遊世界中的大陸漂移,是因為,這裏的生靈,活得比較久,所以,經歷了這些地殼的變動,而且,可以算是看着這些地貌的改變,陸地的分離,海洋的乾枯,這一件件由時光流逝,慢力作用下的地貌變化。當然,想要,快點變化,也是可以的,畢竟,他們活了這麼長的時光,這移山倒海的本事,還是有這麼一點點的,但是,那分裂大陸啊!推動大陸運動啊!這就不是大部分老牌實力選手的能力了。
在地球上,就沒有這裏這麼幸運了。因為,沒有任何一種生靈,有着這成千上百萬年的壽命。他們,就只能靠他們的想像力了。
1620年英國人弗蘭西斯·培根在他提出了西半球曾經與歐洲和非洲連接的可能性。1668年法國r.p.f.普拉賽認為在大洪水以前﹐美洲與地球的其他部分不是分開的。到19世紀末﹐奧地利地質學家修斯(eduardsuess,1831~1914)注意到南半球各大陸上的岩層非常一致,因而將它們擬合成一個單一大陸,稱之為岡瓦納古陸。1912年阿爾弗雷德·魏格納正式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有傳言說,是魏格納的腿受傷了,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上的世界地圖,發現了大西洋兩邊海岸極度的相似和吻合,尤其是這巴西東端的直角突出部分與非洲西岸呈直角凹進的幾內亞灣非常吻合,才想到了這兩塊大陸是不是以前,是拼在一起的呢?非洲大陸與南美洲大陸是不是曾經貼合在一起,也就是說,從前它們之間沒有大西洋,是由於地球自轉的分力使原始大陸分裂、漂移,才形成如今的海陸分佈情況的?雖然,這故事,戲說的成分比較大,但是我還是感覺這是真的,畢竟,科學的發現,有時候,就是這麼湊巧的),第二年,魏格納開始搜集資料,驗證自己的設想。他首先追蹤了大西洋兩岸的山系和地層,結果令人振奮:北美洲紐芬蘭一帶的褶皺山系與歐洲北部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褶皺山系遙相呼應,暗示了北美洲與歐洲以前曾經「親密接觸」;美國阿巴拉契亞山的褶皺帶,其東北端沒入大西洋,延至對岸,在英國西部和中歐一帶復又出現;非洲西部的古老岩石分佈區(老於20億年)可以與巴西的古老岩石區相銜接,而且二者之間的岩石結構、構造也彼此吻合;與非洲南端的開普勒山脈的地層相對應的,是南美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附近的山脈中的岩石。並在嚴謹的科學研究的基礎上,魏格納的代表作《海陸的起源》於1915年問世了。在這本書里,魏格納闡述了古代大陸原來是聯合在一起、而後由於大陸漂移而分開,分開的大陸之間出現了海洋的觀點。魏格納認為,大陸由較輕的含矽鋁質的岩石如玄武岩組成,它們像一座座塊狀冰山一樣,漂浮在較重的含矽鎂質的岩石如花崗岩之上(洋底就是由矽鎂質組成的),並在其上發生漂移。在二疊紀時,全球只有一個巨大的陸地,他稱之為泛大陸(或聯合古陸)。風平浪靜的二疊紀過後,風起雲湧的中生代開始了,泛大陸首先一分為二,形成北方的勞亞大陸和南方的岡瓦納大陸,並逐步分裂成幾塊小一點的陸地,四散漂移,有的陸地又重新拼合,最後形成了今天的海陸格局。
20世紀20~30年代間,由於當時不能更好地解釋漂移的機制問題,曾受到地球物理學家的反對。地理學家對大陸運動的觀念進行了廣泛的討論,結果,反對意見幾乎是同聲一片。(魏格納這一「石破天驚」的觀點立刻震撼了當時的科學界,招致的攻擊遠遠大於支持。一方面這個假說涉及的問題太宏大了,如若成立,整個地球科學的理論就要重寫。必須要有足夠的證據,假說的每個環節都要經得起檢驗;另一方面,魏格納在大學中獲得的是天文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氣象,他並非地質學家、地球物理學家或古生物學家。在不是自己的研究領域發表看法,人們對其假說的科學性難免會產生懷疑。
魏格納理論最主要的弱點是:巨大的大陸是在什麼上漂移的?驅動大陸漂移的力量來自何方?魏格納認為矽鋁質的大陸漂浮在地球的矽鎂層上,即固體在固體上漂浮、移動。對於推動大陸的力量,魏格納猜測是海洋中的潮汐,拍打大陸的岸邊,引起微小的運動,日積月累使巨大的陸地漂到遠方;還有可能是太陽和月亮的引力。根據魏格納的說法,當時的物理學家立刻開始計算,利用大陸的體積、密度計算陸地的質量。再根據矽鋁質岩石與矽鎂質岩石摩擦力的狀況,算出要讓大陸運動,需要多麼大的力量。物理學家發現,日月引力和潮汐力實在是太小了,根本無法推動廣袤的大陸。
大陸漂移學說以轟動效應問世,卻很快在嘲笑中銷聲匿跡。雖然魏格納找到的證據很多,但是如果別人找出一個反對這個科學理論的證據,比如大陸漂移的動力不足,這個學說只能叫做假說,而不是真正的理論。當人們解釋中龍、舌羊齒等古生物的分佈時,依然用陸橋說來搪塞,雖然陸橋說顯得很荒唐,但是當時人們認為,還有一種理論更加荒唐,那就是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有人開玩笑說,大陸漂移學說只是一個「大詩人的夢」而已。
在科學史上,對新理論的提出者往往進行懷有偏見的指責,試圖將已開始的科學革命扼殺在萌芽狀態,不幸是一種普遍現象。不僅魏格納的方法受到攻擊,而且因為他沒有專業文憑,不是地質學家,而是一位德國氣象學家,因此,他被拒絕參加地質學會議,耶魯大學古生物學名譽教授查理·舒克特(1982,140),把大陸漂移假說稱為「德國理論」,而且,他以明顯贊同的態度引用p·特邁(法國地質勘探局局長)的話說:魏格納的理論僅僅是「一個漂亮的夢,一個偉大詩人的夢」,當人們試圖擁抱它時,將發現「他得到的只是一堆泡沫和一縷清煙」。而且在舒克特看來,「魏格納的歸納太輕率了,根本不考慮地質學的全部歷史」(p·139),他只是一個局外人,一個在古生物或地質學領域中沒有做過任何實際工作的人。舒克特斷定:「一個門外漢把他掌握的事實從一個學科移植到另一個學科,顯然不會獲得正確的結果」。
魏格納被拒絕-至少部分是因為他不是地質學「俱樂部」的成員,這一點已經被文獻所證實。哈·傑弗里斯在攻擊魏格納的理論、證據和科學方法時,宣稱「魏格納基本上是個氣象學家」。1944年,切斯特·r·郎格維爾在《美國科學雜誌》(vol·242,p·229)上的一篇文章中虛偽地指出:「仁愛的評論家們指出,『魏格納的前後不一致和種種疏忽』可以得到寬容,因為他不是地質學家」。更有甚者,直到1978年,喬治·伽羅德·辛普森(1978,272)還一再重複他早年的觀點,認為「魏格納的大部分古生物和生物學依據,要麼是歧義的,要麼是完全錯誤的」。他指責魏格納(這個「德國氣象學家」)竟然敢涉足他「沒有第一手知識」的領域。)
因此,魏格納提出的地球漂移說長期以來處於理論革命階段,直到50年代中期,不斷發現的新證據才越來越對大陸可能運動的假說有利。但直到20世紀60年代,一場地球科學革命才真正發生。隨着古地磁與地震學﹑宇航觀測的發展﹐使一度沉寂的大陸漂移說(大陸漂移假說是解釋地殼運動和海陸分佈、演變的學說。大陸彼此之間以及大陸相對於大洋盆地間的大規模水平運動,稱大陸漂移。大陸漂移說認為,地球上所有大陸在中生代以前曾經是統一的巨大陸塊,稱之為泛大陸或聯合古陸,中生代開始分裂並漂移,逐漸達到現在的位置。大陸漂移的動力機制與地球自轉的兩種分力有關﹕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離極力。較輕矽鋁質的大陸塊漂浮在較重的黏性的矽鎂層之上,由於潮汐力和離極力的作用使泛大陸破裂並與矽鎂層分離,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規模水平漂移,並且向附近移動的活動。)獲得了新生﹐並為板塊構造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遺憾的是,這1930年魏格納第四次深入格陵蘭島考察氣象時,不幸長眠於冰天雪地之中,年僅50歲,他的遺體在第二年夏天才被發現。他離去的早了一點兒,因為德國的一艘科學考察船剛剛從大西洋回國,帶來了一個消息,在大西洋中間存在一條很長的洋中脊,那裏有巨大的裂谷。憑着魏格納廣博的學識,他將有可能找到解決大陸漂移動力問題的方案,洋底的移動會提供大陸漂移的線索。可惜他與這個消息永遠地隔絕了。同許多超越時代的科學家一樣,他又出生得早了一點,未能等到他的學說被世人接受的一天。也許,只有人跡罕至的冰雪大陸,才能理解魏格納生前的孤獨吧。魏格納的靈魂被冰封在格陵蘭的積雪中,大陸漂移學說則被塵封在圖書館的書架上,無人問津。
現在看來,由於我們親眼目睹了這場革命的全過程,因而很容易發現,把理論革命與現行革命兩個階段區分開來的是兩個根本性的突破。第一個突破是,積累了大量新的、令人信服的表明大陸和海底確實存在着相對運動的證據。這些證據比海岸線的吻合、甚至比大洋兩岸地質學和生態學的符合、以及植物和動物化石的相似要優越許多許多;第二個突破是,理論的根本性的重構,致使基本觀念發生了重大變革,並由此產生了這樣一個問題:這場最終完成了的革命是否可以公正地看作就是那場企求了近半個世紀而一直沒有成功的革命?這一情形與所謂的哥白尼革命有許多相似之處。這場在伽利略和開普勒的推動下,最後由牛頓完成的革命,僅僅保留了哥白尼最一般的天文學觀念,即地球運動而太陽靜止的觀念,而摒棄了哥白尼宇宙學的基本特徵。同樣,地球科學革命僅僅保留了魏格納的最一般的思想,即大陸之間可以有相互運動,而放棄了魏格納理論的基本特徵-由矽組成的大陸單獨或分開在海洋地殼上運動,而海洋地殼密度更大的殼層則固定不動。
目前的最新觀點是這樣的:覆蓋在地球表面的巨大板塊在運動着,其中有的板塊會帶動大陸或部分大陸和海底一道運動。因此,整塊大陸運動的理論被另一種不同的理論所取代。新的理論指出,陸地運動不過是地殼內部劇烈運動的表觀現象。在這種因果聯繫過程中,魏格納假說中列舉的「極地漂移力」和「潮汐力」變得毫無意義了。
歷史分析表明,這場地球科學革命結束了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理論革命狀態外僅僅是因為人們勉強接受了一整套已處休眠狀態或早先被摒棄的觀念或理論。這場科學革命伴隨着研究地球的新手段和傳播知識的新技術的產生而產生。不僅許多地球科學家沿着非傳統的路線思考,而且,有不少物理學家也投入了地球科學的研究之中,並做出了偉大的發現。因此,最終發生的地球科學革命並不僅僅是長期受到抵制的、作為傳統觀念的一次根本性轉變的大陸漂移說的簡單復活,而且還創立了新的板塊構造理論來描述大陸的漂移。從某種意義上說,魏格納的原始理論並未導致一場科學革命,但是,最終的科學革命確實體現了魏格納理論中大陸運動這一中心思想和把地表分成兩類地域(陸地和海底)的觀念。
當然,這西遊世界的神奇空間,就不是,簡簡單單的地殼,岩漿可以解釋的通的了。這背後有一隻黑手,在悄悄推動這現有的西遊空間的變化。
)
因果鼠繼續說道:「這地理課,暫時上到這裏,接下來,我們繼續上這歷史課。當年,雖然,是拼盡了全力,在向這地方趕,但是,當我到達這無盡平原原來地界的邊緣時,這已經發現,我來晚了,這因果樹與我之間的聯繫若有若無,這是因果樹已經出現威脅生命的威脅的徵兆啊!
我抵抗這大陸向外漂流的阻力,拼命的向着這我記憶中的因果樹生長的地方奔去,終於是耗費了兩個月,我才是到達這因果樹的遺址這。……」
「後來呢?……」我被勾起了興趣,問道。
因果鼠,用捎帶顫抖的聲音,說道:「這,這,這裏就只剩一個毫無生機的巨大的樹樁了。這原來高聳入雲的因果樹,就這樣死了。而這樹樁,就是後來,他們用來製造渡過重水長河上的那條大船了,(原來因果樹的本體有這麼大呀!)……
」(現在,因果鼠的感覺,就是像是這,離家辦事之後,回到家時,突然發現這家,就這麼沒了,而自己的家人,也是全部喪失了,這還沒奔潰,這因果鼠還是好樣的。)
「那,那後來呢?你家沒了,你後來怎麼辦了,……」我問道。
這因果鼠頓了頓,說道:「這,雖然這因果樹,已經死亡了,但是,我和他的聯繫一直沒有斷,我知道,這一定是有因果樹的精神,還存在着。所以我耗費了無數時光,上天河,下深淵,終於是在千年前,搜集齊了九成九的因果樹的精神碎片,並且將他們孕養在那重水長河中的那條大船上,避免了他們的近一步的瓦解。
經過無數的努力,這因果樹的精神,現在也是能夠脫離這大船自由的存在了,但是想要復生,那還是,遠遠不夠的。
在我尋找這因果樹的精神碎片的時候,我也是沒有放棄尋找那我族人的下落,不止是我們因果鼠一族,更是那所有的因果一族。因為,我在因果樹的原址上,也是並沒有發現那些他們的屍體,他們,就是這樣憑空的消失了,我對他們存活,還是抱有一線的希望的。
但是,經過這麼多年的尋找,我每過一年,對於他們生存的希望就減一絲,現在,我都懷疑他們,是不是已經在那場大劫中,已經隨着這因果樹木,一起形神俱滅了。不過,這樣也好,不像我是個操勞命,忍受着歲月的孤獨,……」
我看這因果鼠,有些消極。連忙說道:「你別這樣想,可能你們因果一族的族人,都已經被這因果樹藏了起來,躲避這一場大難了呢!現在,可能在某個小世界中,活得很好呢!」
因果鼠聽到我的猜測,說道:「也是有這種可能,以因果樹的手段,做到這件事,也是輕而易舉的呀!……」
「對了,你現在跟在我身邊,那你的族人,你還怎麼尋找啊!?」我說道。
因果鼠說道:「哈哈,小子,你就是個死腦筋啊!……」
「我,我又怎麼了?」我有些納悶。
因果鼠說道:「這,這因果樹說它重生的希望,就在你身上啊!」
我說道:「那又怎麼樣呢?」
因果鼠說道:「哎呀!我都要被你的智商給氣死啦!!!……」
我說道:「這和我又有什麼關係呢?……」
因果鼠說道:「算了,算了,我就指明了說,經過了這麼多年的尋親之路,我發現,這世界之大,我這麼碰運氣的尋找他們,無異於海底撈針,如果他們也是會定期移動的話,那光憑我的力量,這找到他們的幾率,也是更小了,……」
我接着說道:「所以,你打算借用我的力量?」
因果鼠笑道:「哈哈哈哈,小子,你是要笑死我嘛!這以你的力量,你不要自視過高,現在的能力,還是有很多地方都去不了的,你能怎麼幫我。主要是相信這因果樹的話,是要借你的手,將那因果樹給重生起來,只要這因果樹重生之後,這,如果因果一族的族人,還活着的話,那就是一定能夠感受到這因果樹的氣息,就會主動來尋找這因果樹的。這,間接的,就變成了,他們找我,而不是我找他們了。哈哈哈哈哈!……」
我說道:「原來,我只是你尋親的工具啊!」
因果鼠說道:「小子,不要小瞧這工具,你能夠被當成是工具,至少你還是有利用的價值的,所以,你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要想方設法的將這因果樹復活。這不知是為了尋親,更是有其他的作用,……」
我連忙問到:「什麼作用?」
因果鼠說道:「……」
(這話題,繞來繞去,終於是說道點子上了。這是事關我復活這因果樹之後,我到底有什麼有什麼好處,有什麼任務獎勵。
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親朋道義因財失,父子情懷為利休。急縮手,且抽頭,免使身心晝心愁;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遠憂。
說得是,即使有千乘兵車的天子,有萬家封地的諸侯,有百室封邑的大夫,尚且擔心貧窮,何況編在戶口冊子上的普通百姓呢!我就是那個平頭百姓啊!沒有利益的事情,我是鐵定不會傻頭傻腦的衝上去做的。
從前,越王勾踐被圍困在會稽山上,於是任用范蠡、計然。計然說:「知道要打仗,就要做好戰備;了解貨物何時為人需求購用,才算懂得商品貨物。善於將時與用二者相對照,那麼各種貨物的供需行情就能看得很清楚。所以,歲在金時,就豐收;歲在水時,就歉收;歲在木時,就饑饉;歲在火時,就乾旱。旱時,就要備船以待澇;澇時,就要備車以待旱,這樣做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一般說來,六年一豐收,六年一乾旱,十二年有一次******。出售糧食,每斗價格二十錢,農民會受損害;每斗價格九十錢,商人要受損失。商人受損失,錢財就不能流通到社會;農民受損害,田地就要荒蕪。糧價每斗價格最高不超過八十錢,最低不少於三十錢,那麼農民和商人都能得利。糧食平價出售,並平抑調整其他物價,關卡稅收和市場供應都不缺乏,這是治國之道。至於積貯貨物,應當務求完好牢靠,沒有滯留的貨幣資金。買賣貨物,凡屬容易**和腐蝕的物品不要久藏,切忌冒險囤居以求高價。研究商品過剩或短缺的情況,就會懂得物價漲跌的道理。物價貴到極點,就會返歸於賤;物價賤到極點,就要返歸於貴。當貨物貴到極點時,要及時賣出,視同糞土;當貨物賤到極點時,要及時購進,視同珠寶。貨物錢幣的流通周轉要如同流水那樣。」勾踐照計然策略治國十年,越國富有了,能用重金去收買兵士,使兵士們衝鋒陷陣,不顧箭射石擊,就像口渴時求得飲水那樣,終於報仇雪恥,滅掉吳國,繼而耀武揚威於中原,號稱「五霸」之一。
范蠡既已協助越王洗雪了會稽被困之恥,便長嘆道:「計然的策略有七條,越國只用了其中五條,就實現了雪恥的願望。既然施用於治國很有效,我要把它用於治家。」於是,他便乘坐小船漂泊江湖,改名換姓,到齊國改名叫鴟夷子皮,到了陶邑改名叫朱公。朱公認為陶邑居於天下中心,與各地諸侯國四通八達,交流貨物十分便利。於是就治理產業,囤積居奇,隨機應變,與時逐利,而不責求他人。所以,善於經營致富的人,要能擇用賢人並把握時機。十九年期間,他三次賺得千金之財,兩次分散給貧窮的朋友和遠房同姓的兄弟。這就是所謂君子富有便喜好去做仁德之事了。范蠡後來年老力衰而聽憑子孫,子孫繼承了他的事業並有所發展,終致有了巨萬家財。所以,後世談論富翁時,都稱頌陶朱公。
這,就是只有充足軍備物資的戰隊,才是有戰鬥力的軍隊啊!用重金去收買兵士,使兵士們衝鋒陷陣,不顧箭射石擊,就像口渴時求得飲水那樣,這還不勝利嘛?
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見運河上船來船往,熱鬧異常,問:來來往往這麼多船都在忙什麼?紀曉嵐答曰:這船無非兩隻,一隻為名,二隻為利.名利名利,名還排在利的前面。
這我這個世間俗人,也是很關心,我能夠獲得的利益的,畢竟我,還要吃飯嘛!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49s 4.020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