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三弄說的是:東晉大將桓伊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調》之事。出自《晉書·列傳五十一》和《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
話說,王徽之應召赴東晉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碼頭。恰巧桓伊從岸邊路過。當時,王徽之並不認識恆伊。可船上卻有一位客人驚叫道:「這不是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嗎?」
王徽之也是久聞恆伊的大名,當即命人上岸對桓伊說:「我家大人久聞先生善吹笛子,想請先生為我家大家奏上一曲。」
桓伊此時已是高官貴胄,但他也久聞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車上船。上船後,桓伊也不打招呼,便直接坐在胡床上,用笛子吹出三弄梅花之調,高妙絕倫。
吹奏完畢,桓伊立即下船上車走了。賓主雙方始終沒有交談一句。由此可以看出:晉人之曠達不拘禮節、磊落不着形跡。
譜中解題稱:晉代桓伊曾為王徽之,在笛上「為梅花三弄之調。後人以琴為三弄焉」。雖未明言是以梅花為題材,但樂曲主題表現的卻是梅花無疑。
所謂:『三弄』,實際上就是三個變奏:高聲弄,低聲弄,游弄之說。寓意:人們寄情於梅花,以詩、畫、樂來表現梅花潔白、芬芳、耐寒的特點以及傲霜高潔、情趣高雅等具有高尚人格美的品質。
李明之所以把自己自創的一招取名:梅花三弄,就是因為此招有三種變化,故又稱:一招三式。
為什麼是一招三式,而不是一式三招呢?它們之間難道還有什麼區別嗎?
武術中,招和式通常連起來念,叫:招式。但,其實招和式還是有區別的,它們的區別就是:側重點不同。
按原意解釋:『召』意為:『引導』、『呼喚』;『扌』與『召』聯合起來則表示:『招手兒呼喚人們上前』,故武術裏面的招更側重表動作和意圖;式的原意主要是:法度或規矩,故武術裏面的式,更側重於:表形體架勢、方法要領。
而套路是招式的集合,它是武術家們在一點一滴的實踐中的精華,他們的功能也有所不同。
武術的內涵是以:格鬥搏擊意圖為基礎的,既要體現動作意圖意識,也要知曉熟練方法尺度技巧,故武術裏面仍應堅持將招式連起來理解才有利領悟和訓練。
武術是近身戰的提現,而術數則講求遠距離作戰,二者有着本質的區別。一筆閣 www.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48s 3.908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