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富貴 第28章 文明世界才有德

    此時站在對面的呂夷簡心有所感,上前幾步,拱手道:「敢問宰相,何以修德?」

    徐平拱手:「回相公,修德此二字,已道盡天下之德何所來也。」

    「天下崩,德散於天地間,散之於天下之民。崩散之德何在?在人心耳。人心化而為外,一為待客之禮,二為待客之語。問禮而知仁義,問語而得文言。知仁義則知政,曉文言則知德。德已散,欲復起必修之。」

    文明的死亡和退化是怎麼一回事呢?文明的載體政權死亡,文明的思想慢慢消散,文明的靈魂一段時間還附着在曾經這個文明天下的傳承人身上。表現就是從古時候傳下來的待客之禮,從古時候傳下來的文明語言。

    文明是由人的向心力生成的,共有這個文明的天下人,使用着一套大家公認的禮儀制度,說着一種大家都能聽懂的語言。不如此,大家無法在這個天下交流。

    天下亡了,天下人還在,這一套共通的東西由每個人保存。隨着外部條件的變化,每個人都在修改着來適應自己。傳承而來的共同的東西越來越少,人與人相互交流所使用的禮儀和語言不斷變化,這就是由文明而變俗世的過程。

    文言是什麼?文言就是文明的語言,是天下之人來相互交流的。徐平前世把文言解作書面語,意思其實簡單直白,文明已經只存在了紙面上,而在現實世界中消失了。

    當文明只留下了記憶,祖先的故事就成了神話。只留下神話,文明就真沒了。

    什麼是文明?文明就是同化。大家聚到一起,說一樣的話,有同樣的習慣,各自過着各自的生活。文字是文明的語言寫出來的載體,文明消散後化作一個一個詞語,一個一個成語,被後人所使用着,根據時代需要賦予其新的意思。

    大家都爭先恐後地使用一樣的文字,人與人之間使用同一套禮儀,就代表了文明強大的向心力,天下的治世。都喜歡與別人不一樣,就表示着文明在死亡。喜歡使用另外一種文明的文字,另一種文明的語言,就表示着對自己文明的否定,對另一種文明的嚮往。

    文明來自於人心,所以政權硬逼是逼不出來的,最後只能從人之外來借一種東西。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不去爭取六國的民心,而是強行用秦律來統一治下人民。所以法家在文明這高度上,是不講繼承,不要前一個文明,強行再造一個文明出來。

    秦國如果不亂,沒有漢朝出現,可不可能?當然可能。文明的生成有兩途,一種是王道,一種是霸道。王道就是王化,讓人從心裏認同,霸道不管你同意還是不同意,就是大家要一樣。最終霸道文明形成,政權的向心力大多來自於天或者神,成為宗教文明。

    人類歷史上出現過三種文明,即上古三世和周朝的儒家文明,漢朝雜王霸兩道而用之的漢文明,還有一種宗教文明。明白了漢朝是漢天下,有漢文明,就明白了漢宣帝所說的那一句「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到底是什麼樣的意思。不是漢宣帝這個人實誠,把統治者不能說的心裏話說出來了,而是他就是說了一句大白話。漢天下是借了周天下的德,但又不一樣,純用德教化,用周朝的施政方法,漢天下的制度就立不住了,無法讓天下歸心。他說出來,大家也都明白,不含個人的意義。

    當文明消失,大家都變成了俗人,把文明當成一種虛假,那麼先人典籍中關於文明的記述,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寫滿了虛偽。俗人理解不了文明人的想法,強行用俗人的想法去解經典,就只能用虛假來解釋。俗跟人的智商、品德沒有關係,天下亡了,文明消失了,每個人都只能做俗人,想做文明人你也做不來。沒有文明就沒有文化,文明消失天下必然成為文化荒漠。後人用記憶中的文明語言所稱的文化人,跟真正的文化沒有關係,所以讓假的文化人來解釋先人經典,他只能夠告訴你,字看明白了,說的意思都是假的。

    儒家文明形成需要天時地利,即一塊資源富足的土地,大家相互合作比互相爭奪更加有利於生存。其間夾雜着戰爭殺戮,但還是以求同存異互相合作為主流。

    條件合適,儒家文明會再現。徐平前世的美國,其實就是重複着周文明以及其延續漢文明的道路。那塊土地相對獨立,沒有其他強勢的文明威脅,大家可以合作為主流來進行相互之間的同化。而外部的壓力過大,宗教文明也會再現。

    文明可以長存,國家不能長存。隨着文明崛起,國家會被文明或用霸道,或用王道進行同化。不想要變成別的人,就只能撿起來自己的文明,哪怕捏着鼻子也得做。

    徐平一個俗人穿越到了文明世界,要建立長久存在的文明,只有兩個辦法。一個是為這個文明修德,讓其煥發新生,要麼用霸道,讓這文明變成一個屬於自己的宗教文明。

    天都山下他為什麼感受到了文明,因為岳飛之死太過蹊蹺。罪人很明白,早已經被後人鑄為鐵像長跪在了岳飛墓前。秦檜、張俊,一文一武,掌天下大權。還有一個沒有跪在那裏的,就是皇帝趙構。因為天下要讓人歸心,皇帝的錯要由大臣來代,趙構不能跪。

    如果在前世,他作為一個俗人,出於對岳飛的敬仰,到了岳王墓前,會對墓前的那幾個罪人狠狠地踹兩腳。回到家裏,到網上把沒有跪的趙構罵上一通,這事也就過去了。

    俗人不需要用文明人的邏輯思考問題,但他不行。這個世界文明還在,作為大臣,他要在這個文明世界生活、施政,要遵循文明的邏輯。他必須從文明的高度上,找出岳飛之死文明上的缺陷。當他最後想通,也就看見了天下,想通了道德仁義,俗人成為了文明人。

    從文明的角度看岳飛之死,就是宋朝缺德,缺大德,缺德太大了。

    文明的語言沒有感情的色彩,沒有褒貶、愛憎,只是一種客觀敘述。後人把這些沒有感情色彩的詞語,變成了帶有感情色彩,是在文明滅亡之後,對逝去的文明的一種惋惜或者暢快。是俗人在失去了文明之後,用文明語言的遺存表達自己的情緒。

    當在文明的語言完全去除了自己的感情色彩,找到了文明世界的述說事情的方法,就摸到了文明的脈博。這就是禮失求之於野,文明的語言不再存在,從詞語和成語中去尋找文明的邏輯,來重建文明可以的原因。

    徐平前世來自於一個武德充沛的時代,來到這個武德幾乎消亡的文明世界,事關自己生死的時候,終於理解了德,看見了天下。

    德在人心。前世的人民解放軍在人民心中的地位,那種認同感,就是武德。這種德是人民自發產生的,硬逼着人民承認不可能得到的,只能由政權且修且行。

    天下之德,就是人民對政權的制度,和制度執行的認同感。

    感受到了文明,明白了文明的語言不帶感情色彩,就看見了天下的興亡。

    滿口道德文章,一肚子男盜女娼,徐平前世是一句罵人的話。但在文明的語言裏,這只是一種客觀敘述,說這個政權明明沒有文明,卻假裝自己有文明。

    說這個制度立得失德,執行的時候缺德,不是表達感情,只是在敘述。道德是最公正的評價,完全來自於人的內心,不在宣傳,也不在表現。

    文明政權失德不需要解釋,而是要去修,把失去的德修回來。你解釋一千遍,砍得人頭滾滾,也獲得不了文明的認同。那樣做,不是解釋給人民聽,是解釋給天聽。

    漢朝以天命而借周德,天命決定了他必須王道霸道並用,要向天解釋。最高統治者是天命之下的天之子,所以他要以孝立國。這個順序是皇帝向天孝,天下立而德生,民慕教化,把統治者對天的孝,學到了自己的家庭中來,形成了三綱五常。

    統治者是代天牧民,代天行罰,在文明政權的邏輯中會出現那樣的制度,那樣的施政方法,會獲得人民的認同。漢朝人民對漢天下的忠,是對於文明的認同,對文明之上的那個天的認同。而不是政權推行三綱五常,讓人民忠於家庭,政權再借着這個勢頭騙人民來忠於自己。人民不可欺騙,也永遠不會被欺騙,以為能愚民只是政權在騙自己。漢天下之德的形成是統治者先信天命,而後人民對政權的認同也信了昭昭天命,反過來形不成德。


    當天命不再存在,人民不再相信有天命了,要獲得人民對政權的認同感,就必須改變漢朝的制度。禮是政權的德散於民間,漢朝的天命不在了,三綱五常自然也就不在了。司馬光這幫人硬推三綱五常,是還沒有真正認識文明,想以禮求德。宋亡之後,之後的朝代連德也懶得求了,推三綱五常是為了假裝自己也有文明,也是天下。他們搶漢的天下,以己代漢的天命,反過來逼着百姓行漢的禮,來竊漢的德。德是人心,偷不來的,當面不敢頂嘴,千好萬好,回去罵一句,你老幾啊就能代天?沒有了對政權的認同感,大家終歸要有精神歸屬感,便開始按着血緣、地域抱團,形成了大宗族,形成了惡霸士紳為主的各方小諸侯。政權管不住了,便就開始準備天下分家,各過各個的。

    性情之論是什麼?俗世的人理解不了文明世界的想法,以為古代的文人愚蠢墮落,去研究人性這種無聊的東西,只不過是文明消失之後,大家成了俗人,看着文明世界神神道道不知道在搞些什麼。跟成了俗人後,看《周易》、《春秋》《詩經》之類典籍,強解得神神鬼鬼,讓人不明覺厲。文明世界廟裏供的是聖賢,世俗社會就改成了神鬼,文明世界用文明語言敘述的事情,俗世成了神話。只是說明,文明死了,文明記憶在消亡。

    不是文明世界,再聰明也成不了文化人,這是人作為個體沒有辦法的。性情之論是天命不再被人民認同之後,為了讓政權再次得到人民的認同,而去研究人性之中最根本的東西。把人性找出來,貫徹到制度和施政中,以此來得到人民的認同。

    認為人性有善有惡的時候,就會認定政權有善政有惡政,分成兩黨,輪流上台來回折騰。在不斷地折騰中,慢慢大家開始認識到人性到底是什麼樣的。這次善惡折騰,把北宋給折騰亡了。這是文明成長的過程,宋朝缺德,經受不起這種折騰。

    這個過程在南宋已經完成了,就是存天理,滅人慾。徐平前世學到這句話,着實是被嚇了一大跳,怎麼會有這麼反人類的說法?來到這個世界一二十年了,終於成了文明世界的一員,才知道這句話是文明的語言,無善惡,跟百姓沒有什麼關係。這是說的政權的制度和施政,人性朴,政權在立制度和施政中,可以有自己的立場,但不能帶人的感情色彩。

    德在人心,偷不來,搶不來,也騙不來。嫌老百姓都太精明,不純樸,那也只能憋着。

    不能夠讓人心凝聚,全世界最好的制度都在這裏,也只能夠用滿足人的物質欲望這個辦法免強維繫。但人終究還有精神欲望,需要心理的認同,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公天下,就是要公。你的政權能夠對百姓示公,自然就會有認同感。有了認同感,個人的好惡、利益考慮沒那麼重要。存天理、滅人慾完成,宋朝行公田法,幾乎沒有遇到多少阻礙。明白了文明的邏輯,才能夠從前世那種以今意解古意,在歷史裏面非要找出來哪裏在欺騙,哪個人是好人,哪個人是壞人的思維裏面走出來。

    文明語言敘述事情、評價人不帶褒貶,是真真正正的人人平等。做不到,只不過政權還不夠文明,教化還沒有施行到全天下。文明世界裏說一個人笨,說一個人蠢,說一個人長得醜,都是客觀敘述,不會產生任何的優越感。說一個人聰明,說一個人漂亮,同樣只是一種客觀敘述,不會產生自卑感。

    這就是大同之世,大家結合在一起,互相有認同感,自己人,不分高低上下。

    生產力是必定向前發展的,對人的欲望滿足是相對的,欲望和得到的物質的差別,就出現了爭。有的人慾望滿足得多,有的人滿足的欲望少,就產生了分別。

    這就是小康時代,所以小康時代只能求小治,而無法達大治,說天下大治是鼓舞人心。

    文明世界與俗世有不同的行事邏輯,相互無法理解。這邊討論得一本正經,那邊一臉鄙夷,一個個真虛偽,假正經。

    徐平前世覺得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非常不靠譜,這得多傻才能相信這種制度,要是皇帝出了傻子,或者出了胡來的怎麼辦?現在明白了怎麼辦。在完成修德的過程之後,獲得了天下人的認同感,皇帝是傻子就讓他干坐在那裏,宰相代為執政唄。出了瘋子,那就流放唄,士大夫代其執政,他一個人好好反省。什麼時候反省完了,什麼時候回來接着當他的皇帝。前世皆有成法,伊尹、霍光都已經做過一遍了。只有德失,士大夫不再能夠同心同德了,皇帝才有上下其手的機會。這就是性情爭論最激烈的時候,宋神宗能夠在形成的黨爭中加強皇權,到了宋徽宗玩出了大亂。黨爭不起,宋徽宗哪怕上台也根本沒有耍個性的機會,他就是把六賊全用了,六賊也成不了六賊。等到性情爭論完成,宋朝的皇權和相權也就穩固了,各有各的職責。宋朝的亂,是思想的混亂,不是因為個人好壞和利益。

    南宋最後再次產生離心離德,是壓力實在太大了,把天下的財富全部搜刮一空,也支撐不住。這也是宋朝在推開了近代化的門,而沒有發生工業革命的原因。宋朝缺德,全天下的財富都拿去養軍,也填不住這個大窟窿。整個社會根本沒有餘財,資本積累一丁點都沒有,工業怎麼發展得起來?以宋朝對全社會的控制力,民間也沒有資本積累的機會。

    歷史上的慶曆新政失敗,其中一個原因是夏竦讓女奴改了石介的信,把石介寫的欲范仲淹等人行伊周之事改為伊霍之事,由一心為天下做事變成了要讓趙禎下台。徐平前世覺得夏竦這人真壞,是要說范仲淹等人要造反,對皇帝不忠心這還了得。現在明白了,根本就是兩個意思。宋朝皇帝怎麼會問士大夫忠不忠於自己,根本就不會起這個念頭。朝廷真的把這封信當成是石介寫的,但他犯的不是造反的罪,而是誣罪。趙禎無非是覺得自己明明沒有失德,你憑什麼誣賴我失德,要流放我讓我反醒?所以石介無非是貶官而已。

    把天下消亡之後,文明遺存中所存在的道、德、文、武、禮、儀、制、立、施、行等等一系詞語的感情色彩去除,就發現了文明的寶庫。把宋朝缺的德修起來,漢文明就從天命昭昭中走出來,獲得了新生。

    不能夠找尋到祖先留下的文明記憶,歷史就只是乾巴巴地在講故事。在歷史裏面找到了哪個是好人,哪個是壞人,哪個是忠臣,哪個是奸臣,歷史就變成了戲曲或評書,徹底地成為文明世界的後人們在俗世里的娛樂。

    或許久遠之後的有一天,人們閒來無事坐在柳陰下,說:「我們來講古吧。我覺得那個前世說的聖人真是個好人,現在怎麼就沒有這種好人呢?」

    另一個說:「屁,有什麼好的!我覺得那些故事都是編出來的,考古學家早已經挖出來了,真相跟書里寫的根本不一樣。歷史,是勝利者編寫的,是人家改過了的!」

    這個時候,文明已經是另一個世界的故事,歷史只是我們消磨時間的娛樂。

    當有一天,你拿出一個蘋果給孩子,大兒子一把搶到手裏,對二兒子說:「我憑什麼讓給你?世界上的東西還有讓的?」

    這個時候,文明就只是另一個世界的故事,文明已經遠去了。因為文明世界裏讓是當然之事,沒有什麼高尚不高尚,還關乎個人品德這一說。只有做了不文明的事,自己覺得不好意思。讓這一個字,就從文明語言脫離出來,徹底地成了俗語。

    文明是起於讓天下無爭,大家聚在一起想出了怎麼不爭的辦法,文明就形成了。爭先恐後的時代,天然會覺得只有傻子才不爭,歷史就已經不是歷史了。爭先恐後的時代,文明已經遠去,前人的歷史只是我們的神話故事。

    不是文明世界也沒什麼不好,只要保證生產力足夠快發展,大家你爭我搶地達到大同世界。想什麼有什麼,還有什麼好爭的,我們那個時候自然會再產生文明。掙脫了文明所形成的一套令人討厭的規矩,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好的。

    徐平前世,在漢亡之後的歷史上,有兩個人物特別重要。宋亡之後,尤其如此。

    一個是諸葛亮,一個是岳飛,幾乎都快被封聖了。現在終於明白為什麼,因為這兩個人在漢文明掙扎的過程中,一文一武,展現了漢文明之德再起的希望。後人對他們地位的維護,是對漢文明世界的留戀。對他們的解析,找出他們其實也沒有那麼厲害,是出於儘快解除文明記憶的下意識。

    一個俗人,留着文明記憶很累的,為什麼要承受祖先掙扎的痛苦,不去找尋自己的歡樂呢?文明其實跟個人沒有關係,只是一種留戀或厭棄罷了。

    稱岳飛為國家英雄,再稱民族英雄,有一天可能連英雄都不是了,是很正常的事。這就是文明消散,人的認同感從天下,退到國家,再退到民族,總有一天,會退到家庭。

    岳飛是那個天下文明的文明英雄,文明遠去,後人記憶里,終究會成為一個神話。神話是虛無飄渺的事情,有人信,自然就有人不信,這種事情逼也沒用。

    文明看不見摸不着,就是對身邊的人的一種認同感。禮是自然生成的,只有大人教自己孩子的時候,才會教他守禮。不同的文明,有不同的禮,能讓別人遵守的只是規矩,不是禮。禮是大家對文明產生了認同感,自覺地去遵守一套規矩。

    徐平已經來到了這個文明世界,用自己從那個俗世帶來的知識財富,補這天下之德。

    獲得了天下人的認同,發展起來生產力,改好軍制,工業化,生產力的提升就一切都水道渠成。宋朝都能夠在形成共識後,輕輕鬆鬆完成土改,天下事還有什麼難的。

    軍制改革難在哪裏?怎麼安置軍人和家屬當然重要,但這不是最難的部分。軍改真正難的地方是要對那些舊軍人進行同化,讓他們產生對政權的認同感。

    宋朝的禁軍,相當於是在文明體系內養了另一個文明替自己來打仗。這些人離開了軍隊,要真正當成自己人,讓他們產生對國家的認同感。這不只是讓他們生活得好,還要向他們真真正正地展示天下之公,讓他從主里認識到,這個天下當他們是自己人了。

    文化,只是文明世界做事的規矩,文明世界的人要有文化的事。



  
相關:  天水歸汴  風雨大宋  天漢之國    道界天下  神級修煉系統  妖噬星空  我在異界有座城  韓娛之崛起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一世富貴第28章 文明世界才有德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一世富貴"
360搜"一世富貴"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81s 3.941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