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說的這些徐平倒不陌生,前世學的歷史知識,「攝關」有些陌生,但後來跟這性質一樣的「幕府」可就非常熟悉了。這算是日本的傳統了,「大化改新」的時候國王聯合貴族殺了權臣奪權,從此改國號為「日本」,算是終於成了有實權的國王了。可沒過多少年,「大化改新」的功臣又重新把國王架了起來,歷史完成一個輪迴。等到後來再一次維新,天皇又把權力奪了回來,然後瘋狂作死,最後又被當成個吉祥物供起來。
按照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日本這個國家就沒有大一統的基礎,所謂中央集權,無非是跟着中國邯鄲學步罷了。後來的維新再一次把天皇拱上去,也不過是學完了東方學西方,強扭着硬上。天皇要想做真的帝王,就必須瘋狂對外作死,不然就得當吉祥物。
不過聽了王文的話,徐平還是有些不明白,問他:「日本國小島不少,又山地眾多,土地支離破碎我知道。這支離破碎的地方,就有不少強藩,很難捏到一起去。不過你也說了他們現在藤原家一家獨大,是事實上的當權者,又喜歡中原貨物,為何不想通商呢?」
王吉道:「都漕官人是天朝上國人物,不了解這些蠻夷小國是情理之中。那藤原家雖然是日本國的第一權勢家族,握着國政大權,但在他們國里,遠說不上一言九鼎。那國里小藩無數,強得能跟藤原家叫陣的也頗有不少。最近幾十年,他們國里內亂不斷,就在前兩年才剛剛平定了『平忠常之亂』官人,這平氏一族也是他們國里的一個望姓,前世就有一個平將門作亂,自立為王。平定平忠常,打了三四年的仗,死人無數。小可之所以說這些,是想讓都漕明白,那裏說是藤原家當政,但也只是個共主,下面能夠威脅他們家的強藩是頗有不少的。如果跟中原往來,被大宋知道了虛實,隨便扶持個強藩,便就能把藤原家掀下去,改朝換代也是易事。有這個顧慮,所以日本國自唐亡之後,便就禁了跟中原的交往。五代時候,閩越曾派使節去他那裏,他雖以禮相待,但卻拒絕通交,就連閩越的使節也只是讓搭海商的船返回,可見防範之深。」
徐平點了點頭,終於算是明白了一些。王文家就是五代時閩越國的大家族,對這些事情知之甚深,說起來如數家珍。
說到底,日本國在唐朝時積極地跟中原交往,不斷派遣唐使入中原,是有前提的。唐朝對四周蠻夷採取的是開放態度,別說是日本國,就是北方不少被唐軍攻佔的地方,也並不改變原有的社會制度和經濟文化。特別是貞觀四年唐朝內部關於夷夏政策的大辨論,以魏徵為首的嚴夷夏之防的一派徹底失敗而告終,唐太宗李世民欣然接受了「天可汗」的稱號,正式形成一國兩制。中原地區用漢制,最高統治者自然是皇帝,胡人地區則繼續用可汗制,李世民以中原皇帝兼任天可汗。自李世民起,李唐皇帝的正式稱號是皇帝天可汗。
這是一次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改變,改變了自五胡入中原,主動漢化,在謀奪皇位之前按漢人習慣先稱「天王」再稱帝的趨勢。開啟了唐朝中原皇帝主動適應胡人政權,接受胡人最高統治者「天可汗」稱號的傳統。後來再次出現,就是以蒙古大汗兼中原皇帝的元朝和以後金大汗兼中原皇帝的清朝了。
「天可汗」並不是始自李世民,本是草原胡人政權對最高統治者的稱呼,不過漢文典籍一般音譯為「登利可汗」。至李世民正式接受「天可汗」,因為登利本有天的意思,為了以示區別,漢文才改了前面一字,胡人的話里實際與「登利可汗」沒有區別。
李世民接受的並不僅僅是一個稱號,而是一種制度。即在胡人地區,繼續行使可汗制度,那裏的官員繼續世襲,不行漢制,中央不派官員。唐朝對那裏下公文,皇帝的自稱也是「可汗」或者是「天可汗」。實際上,就是把唐朝的疆域分成兩個部分,傳統漢地按照漢制行事,草原大漠的胡族按照胡人的制度行事,唐朝的統治者一人身兼兩職。按照徐平前世的話說,唐朝是一國兩制的,漢制和胡制並行。
對這一點,李世民絕不是心血來潮,而是有清醒認識的。當胡人各部上「天可汗」稱號的時候,他說的很清楚「朕以天子之尊,下行可汗事乎?」皇帝是至尊無上的稱號,任何在這一稱號上加後綴前綴的,都是自降身份,李世民自己也是這樣認為的。不過他最終還是接受了這稱號,並沿用下去,一直到唐代宗都是皇帝天可汗,結束於胡族血洗長安。
按李世民自己的說法,有兩個原因。一是他的母親和妻子都是胡族,與胡族有「香火情」。再一個,「自古皆貴中國賤夷狄,而朕獨愛之如一」,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真正從利害關係上來說,登上皇位的李家在中原根基不深,李世民又是殺兄逼父奪位,需要引入這樣一支政治力量來平衡傳統漢族地區的政治勢力。正是有這種政策因素,才發生了唐朝盛世之時,大量漢地胡化,大量漢人也被胡化的事情。
這便就有如割肉飼狼,用漢地的錢糧財富把胡人餵養肥壯,最終是血肉盡而狼猶不知足。安祿山和史思明兩個胡人舉兵反叛,便就利用了壯大起來的胡人軍事力量。事實那個時候,唐玄宗手下握重兵的節鎮,統兵節度使基本已經沒有漢人了。
這種政策背景下,日本國這種四夷小國,才會放心大膽地與唐朝交往,而不用擔心自己被唐朝顛覆。而經過晚唐,北方的戰亂帶來的血腥教訓,中原政權再次嚴夷夏之防,對於四周蠻夷的態度重新嚴厲起來,與周邊的聯絡很多就中斷了。
宋朝的夷夏之防比唐朝嚴厲了太多,蕃官不論封官爵多大,都一律序位漢官之後,哪怕蠻族裏封到三公的,見了知縣照樣是下級。西北蕃漢混居的地區,不許漢人女子給胡人為奴為妾,反過來也沒有同樣的限制。
事情總是有得有失,這樣做的結果是穩定了漢族的傳統區域,但與周邊蠻夷各族的關係也疏遠了。其實不僅僅是日本國這樣,周邊的大理、吐蕃、以前的交趾,也都同樣跟宋朝的關係比較冷淡,完全沒有了唐朝時候的熱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