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陰縣三皇廟裏,范仲淹在大銀杏樹下搖着蒲扇,聽着遠處蟬蟲的鳴叫,看着走出門去的孫豐年父子,對身邊的司馬池道:「和中,事情到了今天,也該定了吧?」
桌前的司馬池直起腰,皺着眉頭道:「該問的人都已經問過,事情也明白,是該定了。只是,我們回去如此回報,這一趟差事可是做得不好。」
「我們如實回報,便就是做好了差事。難道還要虛編故事?」
看范仲淹一副坦蕩蕩的樣子,司馬池無奈地搖了搖頭。身份不一樣,范仲淹當然可以認為這樣就是把事情做好了,司馬池卻不能。
御史台出來查人,結果什麼情弊都沒查出來,這差不好交啊!換個普普通通上進無路的官員,如此回報還能搏個直名,徐平這種近臣,別人要怎麼看?
既然是沒事,如此大動干戈地出來查,誰來負這個責任?王沿已經被呂夷簡一下子貶到春州去了,你還能把他怎麼樣?找不出個人來頂頭,司馬池回去無話可說。
司馬池也不是非要給徐平安個什麼罪名,但最少應該有些小把柄,回去報上去只是說王沿誇大其詞,徐平也不會受處罰,事情就過去了。現在查來查去,結果徐平在這裏近一個月,對地方秋毫無犯,就連平常吃飯,也是自己人出去買肉菜自己做。其他時候與地方完全沒有接觸,惟一的一次,就是魯芳帶人去買那兩隻孟州豬。
至於抓賭,讓當地的百姓成立會社填補兩個大戶被抓的空白,這都是具體的施政措施,有錯也不是御史台管,不然地方官員就沒法做事了。
喝了口茶,司馬池嘆了口氣,也不知道回去對中丞韓億怎麼說。韓家因為韓綜還跟徐平有關係,韓億也不想有這種結果,以免給自己招惹嫌疑。
看廟的一個老道士來到兩人身前,施禮道:「兩位官人,剛才縣裏有人來,說是通判在縣衙里設了宴,問兩位官人什麼時候過去。」
司馬池看了看范仲淹,對老道回道:「你去回話,等日落時分我們自會前去。」
老道答應一聲,轉身就要離去。
「且慢!」司馬池把老道叫住,「前些日子朝里有一位徐副使住在這裏,不知道你覺得他為人如何?有沒有給廟裏添什麼麻煩?」
老道搖了搖頭:「不瞞官人,那位徐官人到了小廟裏,便就佔住了後院,讓小道等幾人住到前殿去,日常並沒有什麼來往。那些人住在這裏,香火錢是給足了的,廟裏的日子靠此也好過了一些。而且,徐官人離開之後,我這小廟裏香火也旺了不少。」
范仲淹揮揮手,讓老道離開。
看着老道出去,范仲淹搖了一會扇子,對司馬池道:「和中,有些話可能我不適合說,但不得不說。台諫做事,職責所在,自然是發掘指摘官員的短處。但所為的不是讓人受懲罰,更加不是送人入牢獄,還是要讓官員心裏醒警,有所畏懼。所以一向不掩人過,不贊人美,這是應有之意。但首先,還是要如實奏報,切不可為了自己一時快意而所言不實,那便失了為官之本。徐待制在嶺外六年,雖有大功,但還朝之後升遷太快,這是事實。他又跟李刺史有通家之誼,有依附外戚之嫌,這也是事實。但這次在河陰縣,他的差使辦得無可指摘,這更是事實。我們回朝,只管把這裏聽到的看到的如實稟報上去,如何處置,宰執大臣心裏自然有數。」
「待制說的有理,那便如此吧。」司馬池苦笑,「我又何嘗不知道這個道理?只是身在台省,同僚之間,總會有閒話傳出來。」
范仲淹點頭,表示明白司馬池的意思。
年前徐平與御史台和諫院鬧得很不愉快,那時候司馬池不在,現在他是御史台的第二號人物,跟徐平鬧過矛盾的官員眼巴巴地看着呢。這就是找人麻煩的職務,結果你回去幫着被查的人說好話,同僚自然會另眼看司馬池。
他們這次到河陰,重中之重是查徐平在這裏日常的生活,因為王沿說的是徐平荼毒地方。結果查來查去,連像王沿那樣吃只雞的事情都沒有,還在偶然間破獲了一樁聚賭的大案。
最重要的,被叫來問話的普通百姓都說徐平的好話,一副感恩戴德的樣子。且不說那些蔣家的佃戶,從此以後有了長久安身立命的本錢,燒窖的那些人更是得了天大的好處。雖然童七郎被查了漏稅,補交的稅款攤在了現在這些人身上,但是從此之後窖里的利潤是他們自己分,減去每月扣的稅款之後收入還是多了很多。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是官員最大的功績了。徐平在這裏一個月,卻給這個偏僻小縣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有什麼好讓人指摘的呢?
正在這時,司馬光從房裏出來,向范仲淹行過了禮,轉身對司馬池道:「父親大人,孩兒已經完成了今日的課業,還請過目。」
范仲淹站起身來,口中說道:「小小年紀,出門遠行也不忘功課,和中你有子如此,將來必成大器!好了,天時不早,我們準備一下去縣衙赴宴吧。河陰縣裏的縣令主簿都頂不得事,京西路轉運使司報了上去,卻還沒人來接任,李通判事務繁忙。」
司馬池答應,拉着司馬光的手,進了房裏,也不知道檢查他什麼課業。
太陽懨懨地落到廣武山的頂上,灑下萬丈金光,塗抹着天地萬物。黃河上吹來的風終於有了涼意,吹在身上,輕輕拂去一天令人煩躁不安的炎熱。
范仲淹和司馬池帶着司馬光出了三皇廟的門,隨從牽了馬來。
官員出京一向帶的人不多,需要人手都是從地方抽調。河陰縣這裏人口稀少,縣衙那裏本來就缺人手,兩人也就沒有麻煩李參。
到了上馬石前,范仲淹和司馬池翻身上馬,司馬光在一邊服侍。
一抖馬韁,范仲淹轉身看了一眼旁邊不遠處立着的白壁,上面有徐平離開的時候題的一首詩,三皇廟裏的老道特意用紗罩蓋了起來。
「城外草廬閒賣酒,傳臚忽報大明宮。一婢一騎八千里,橫渡江湖似轉蓬。治下山林多虎豹,閒時彈劍夜引弓。無言夜對黃河水,走馬當年為誰雄?」
徐平離開的時候,正是李用和出任群牧副使到原武監來,接着便發生了在汜水縣與王沿的諸多紛爭。當時王沿上奏指責徐平的奏章是被封鎖的,結合這首詩看,當時李用和跟徐平說了什麼非常明顯。
但李用和是按照自己的意思說,還是轉述趙禎的意思,范仲淹和司馬池兩人都不敢亂猜。徐平最大的把柄,其實是在知道了王沿說自己的壞話之後,採取了跟他不合作的態度,最終把王沿一步一步逼到了絕路。
但是司馬池把徐平在河陰縣的一舉一動都查遍,卻只能當作不知道這一點。有的事情,在朝廷當官的,是無論如何也不敢碰的。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8s 3.949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