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兒 第322章【大唐將帥24】

    有一位老婦人向戴至德遞交申述狀,戴至德正要下筆批示,老婦人突然問左右的人,「這個人是劉僕射還是戴僕射」,別人告訴她這位是戴僕射,老婦人竟然說道,

    「這是個不管事的僕射,叫他把申述狀還給我」,戴至德不以為忤,讓人把申述狀還給了老婦人。

    戴至德任職期間,沒有象劉仁軌那樣驚人的業績,也不善言辭,但他死後,唐高宗極為痛惜,「自從我失去了戴至德,再也聽不到很多意見了,

    他活着的時候,我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從來不肯放過」,唐高宗把戴至德以前的奏章都拿出來,竟然裝了滿滿的一匣子,皇帝邊看邊流淚,大家這才明白戴至德的為人處世。

    儀鳳二年(公元677年),吐蕃入寇,劉仁軌被任命為洮河道行軍鎮守大使,防備吐蕃的進犯。

    他多次向唐高宗上書,提出備戰方略,都被李敬玄藉故壓制,劉仁軌怒火中燒,決定讓李敬玄栽個大跟斗。

    官場爭鬥,陰謀詭計,劉仁軌爛熟於胸,相比之下,稍嫌質樸的李敬玄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劉仁軌知道李敬玄是個文人,不善戰陣,偏要推薦李敬玄來接替自己,李敬玄頗有自知之明,極力推辭這個重任,唐高宗竟然說道,

    「如果劉仁軌要我去帶兵,我也得去,他要你去,你怎能推辭」,李敬玄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只得硬着頭皮前往,接替劉仁軌擔任洮河道大總管兼安撫大使,兼任檢校鄯州都督

    。儀鳳三年(公元678年),唐軍與吐蕃展開會戰,李敬玄坐失不救,唐軍折損過半,黑齒常之在戰鬥中脫穎而出。一路升遷,後來威震朔方,

    成為大唐的燕國公,反映了劉仁軌的識人之明。但是,劉仁軌與李敬玄的意氣之爭,葬送了多少唐軍將士,正是「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

    雖然劉仁軌薦人不當。卻並沒影響到唐高宗對他的信任,劉仁軌在朝堂之上左右逢源,一如既往。

    永隆二年(公元681年),他兼任太子太傅。《朝野僉載》上有這樣的記載,少府監裴匪舒建議皇家賣掉馬糞,每年可獲利二十萬貫,唐高宗徵求劉仁軌的意見,

    劉仁軌認為不能給後人留下大唐皇家唯利是圖的印象,這件穩賺不賠的事情就此

    作罷。《資治通鑑》上記載,裴匪舒為唐高宗建造了一座精緻的鏡殿。落成之日,唐高宗邀請劉仁軌一同前去觀看。劉仁軌一見之下,急忙下殿,唐高宗心中疑惑,趕緊追問原因,劉仁軌回答道,

    「天無二日,國無二君,剛才從鏡子裏看見了幾個天子,實在是不祥之兆」。他的危言聳聽馬上唬住了唐高宗,皇帝立即叫人把四周的鏡子統統剔掉。

    劉仁軌在官場打滾了一輩子,心中起了激流勇退的念頭,他以年紀老邁為由頭。要求退休回家,皇帝依依不捨,

    讓他以太子太傅的身份繼續發揮餘熱。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唐高宗駕崩,

    多年來一直代唐高宗處理政事的皇后武則天抓住機會,走上了親政的舞台。劉仁軌再度出任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負責留守長安。

    他以年老體衰向武則天請辭,並以漢朝呂后家族灰飛煙滅的事實,規勸武則天不要重蹈覆轍,武則天派武承嗣去安撫他,將他進封為郡公。劉仁軌無力回天,卻知道趨勢避禍,不久就讓武則天對他徹底放了心。

    宰相裴炎奉勸武則天歸政於李家,被武則天以謀反罪名下獄。為了試探劉仁軌的態度,武則天派姜嗣宗從洛陽來到了長安。

    劉仁軌很快弄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卻聽到姜嗣宗自我吹噓道,「我早就察覺到裴炎行動有異了」,劉仁軌問道,「你真的早就知道」,

    姜嗣宗爽快回應,「當然了」,劉仁軌就讓他給武則天捎去一份奏章,武則天看到奏章後,馬上將姜嗣宗絞死,原來劉仁軌在奏章上寫的是,

    「姜嗣宗早就知道裴炎要謀反,卻未曾告發」,一條性命就這樣為劉仁軌洗脫了猜疑。

    垂拱元年(公元685年),武則天啟用新的官制,

    劉仁軌被任命為文昌左相、同鳳閣鸞台三品。公元685年3月2日,劉仁軌因病去世,享年八十四歲。

    朝廷追贈他為開府儀同三司、并州大都督,將他陪葬乾陵,賜其家實封三百戶。

    劉仁軌的兒子劉浚官至太子中舍人,垂拱二年,遭到酷吏陷害,被殺身亡,妻子籍沒。

    唐中宗李顯復位以後,因為劉仁軌曾任東宮舊屬,追贈劉仁軌為太尉。劉浚的兒子劉冕,開元年間曾任秘書省少監,

    他請求唐玄宗為自己的祖父劉仁軌立碑褒揚,得到皇帝的首肯,劉仁軌的諡號為文獻。

    縱觀劉仁軌的一生,最光彩的亮點就是白江口戰役,這場海戰的深遠影響,恐怕連劉仁軌自己都未曾料到,

    中華文化的火種從此保留在了日本、朝鮮,華夏後人的不肖,使錦繡河山兩次淪為異族之手,剃髮易服,金錢鼠尾,華夏後人已經不記得祖先的衣冠服飾,到了今天,

    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我們都不得不接受一個令人痛心的結論,要了解大唐文化,去看日本,要了解大明文化,去看韓國,要了解韃靼文化,

    去看當今中國,所幸的是,日本和韓國讓我們看到了祖先的風貌,以它們為榜樣,也許,這正是中華再度崛起的契機?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阿史那杜爾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這是莎士比亞名著《哈姆雷特》中的台詞,每當閱讀阿史那社爾的傳記,

    就會想起哈姆雷特的內心交鋒,他們同樣都是出生高貴的王子,哈姆雷特為復仇而煎熬,阿史那社爾在為異族屠殺同胞的時候,


    也一定有過內心的迷茫。他在為誰而戰?他在為誰征服那些遼闊的土地?回望初唐的歷史,阿史那社爾的一生都籠罩在迷霧當中,隱隱約約,讓人看不清楚。

    首先。他是屬於哪一個人種?史書上沒有詳細的記載,在陝西禮泉縣的昭陵墓道上,原來本有阿史那社爾的石像,

    現在只剩下漢白玉的基座,根據前人留下的史料。阿史那社爾的石像是高鼻深目的形象,與中原人士大相徑庭,那麼,他屬於高加索人種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

    再者,他出生於哪一年?新舊唐書上都沒有相關的記載,但是,考古學的成果大致可以推算出他的年齡。

    近年來在陝西西安出土了阿史那摸末的墓誌,阿史那摸末是突厥處羅可汗的長子,也就是阿史那社爾的親哥哥。阿史那摸末死於貞觀二十三年,享年四十有三。倒推回去,他應該出生在公元606年,那麼,

    作為弟弟的阿史那社爾只能出生在公元606年以後,由此,大致可以推算出阿史那社爾一生活了四十多歲。史書上記載,「年十一,以智勇聞」,「處羅卒,哀毀如禮」。

    當時突厥人盛行的是「血淚祭」,那就是父親死了,兒子用刀在自己臉上劃出一條條的道道,表示悲痛萬分。激情表演之下,還可能割下自己的耳朵,作為對死人的獻祭。不過,阿史那社爾後來當上了大唐帝國的駙馬,

    如果真的儀容被毀,李世民是斷不會將自己的皇妹嫁給他的。到底阿史那社爾「哀毀如禮」是如何一個哀法,筆者也被史官弄得糊裏糊塗。

    阿史那社爾拜為拓設(拓親王)時年方十一歲,他在漠北建起象牙裝飾的大旗,作為部落首領的標誌,

    與他的堂兄弟頡利可汗的兒子欲谷設(欲谷親王)各自統治着鐵勒、回紇、同羅等部落。

    作為一位高貴的王子,他似乎沒有染上驕奢淫逸的毛病,十年時間沒有向當地徵收賦稅,別人勸說他聚斂財產,他坦然對答,「部落既豐,於我便足」,

    如此崇高的思想境界,使手下眾人皆畏而愛之,認為他是一個好頭頭。阿史那社爾曾多次勸說頡利可汗不要對外用兵,都被頡利可汗當了耳邊風。

    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兵變,殺掉了皇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還有他們的十個兒子,

    唐高祖李淵禪位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為唐太宗。這時,頡利可汗認為有機可乘,

    就與突利可汗合兵二十萬,大舉入寇唐境,這中間,很可能就有阿史那社爾這位親王的參與。雖然尉遲敬德在涇陽(今陝西涇陽)大敗敵軍,

    但未能阻止突厥人的攻勢,頡利可汗的軍隊一直推進到渭水便橋北岸。頡利可汗派執失思力到唐廷探聽虛實,瞬即被李世民扣留,

    李世民僅率六騎馳至渭水河邊,嚴厲斥責頡利可汗不守盟約,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王者風範,一定給了年輕的突厥親王以極大的震撼,

    遊牧民族向來崇拜強者,後來阿史那社爾投奔唐朝,老老實實為李世民看守宮禁,

    浴血奮戰為大唐東征西討就不顯得突兀了。此時,鐵勒、回紇、薛延陀趁着頡利可汗傾巢出動、漠北兵力空虛的當口,一同起兵反叛,欲谷設帶兵前往鎮壓

    ,被打得大敗而逃,阿史那社爾出兵作戰,卻根本不是薛延陀的對手,他只得率領餘眾西保可汗浮圖城(今新疆吉木薩爾縣西北破城子),

    與此同時,大唐正在積蓄力量,訓練戰士,準備給予東*突厥以毀滅性的打擊。

    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大唐鐵騎雷霆出擊,一舉滅掉了不可一世的東*突厥汗國,阿史那社爾的叔叔頡利可汗被抓到長安,被迫在慶功宴會上為太上皇獻舞,此後,

    大唐北部邊境數十年間沒有爆發大的戰事。此時,西突厥咄陸可汗兄弟爭位的鬥爭已然進白熱化狀態,

    鷸蚌相爭,漁人得利,阿史那社爾乘機攻下了西突厥近一半的國土,擁眾十萬,自稱都布可汗。

    阿史那社爾一直咽不下為薛延陀所敗這口惡氣,立足未穩,就準備對薛延陀用兵,史書上說,

    「不平延陀而取安樂,是忘先可汗,為不孝也」,把攻打薛延陀的理由歸結為阿史那社爾的孝心,

    多半是以漢人史官之心,度突厥男人之腹,遊牧民族自有不同於漢民族的生存規則

    ,在那裏,賤老貴壯,把失去勞動能力的親人丟到冰天雪地里餵狼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誰都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妥。

    儘管手下的各部落酋長一致反對向薛延陀用兵,阿史那社爾還是一意孤行,

    最終自嘗苦果,西突厥遂成了咥利失可汗的天下,阿史那社爾敗走高昌(今新疆吐魯番東南高昌舊址),身邊只剩下一萬多殘兵敗將。西突厥虎視眈眈,

    薛延陀窮凶極惡,阿史那社爾已經無法在當地立足,貞觀九年(公元635年),他率領部眾一路東行,投靠了大唐帝國,開始了人生新的篇章。

    貞觀十年(公元636年)正月,唐太宗李世民接見了阿史那社爾,將其部落安置在靈州以北,給予了阿史那社爾相當優厚的待遇。

    阿史那社爾成了大唐的左驍衛大將軍,娶了李淵的第十九女衡陽長公主為妻,成了大唐的駙馬都尉,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夫。

    而阿史那社爾的親哥哥郁射親王阿史那摸末入唐以後僅娶了平夷縣主李氏,可見,李世民對阿史那社爾更多了一層意氣相投,一見如故之下,

    他竟然允許阿史那社爾持刀持槍,帶領手下為自己宿衛,絲毫不擔心過去的敵人會藉機反水。

    往後越來越差了,呵呵,也是,歷史名將也就那麼多,往下寫自然水平越來越差了。

    阿史那社爾只打過一仗,算不上頂尖名將。至於秦叔寶,他幹的是保鏢的角色,算名將麼?李世民脫下戰袍之後,

    他的保鏢們都從此遠離戰場——皇上的保鏢去保護名將?貞觀年間的戰爭,

    是李靖李績侯君集的天下,再次一些是薛萬徹李道宗等人的表演舞台,怎麼都輪不到秦叔寶。

    至於李唐定天下,屈突通等人的戰績比秦叔寶顯赫多了——好歹也是獨當一面的大將而不只是保鏢。(未完待續。)



第322章【大唐將帥24】  
相關:    帶着農場混異界  生生不滅  仙都  仙府種田  發個微信去天庭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唐朝那些事兒第322章【大唐將帥24】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唐朝那些事兒"
360搜"唐朝那些事兒"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9s 3.887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