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天可汗
∑朝無疑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意氣風發的時代,這一時期邊疆戰爭戰勝次數之多,在中國古代史上非常罕見。
甚至,還產生了專門描寫邊地風光和戰爭場景的邊塞詩派。這種情況,也只有唐朝才能出現。唐朝前期國力雄厚,多任皇帝都制定了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以和平為主只是偶爾教訓一下挑釁者,並因此在各族人民心中享受極高的威望。
←滅東突厥、俘虜草原霸主螓可汗以後,李世民及其領導的唐王朝威信空前提高。其在邊疆各兄弟民族甚至鄰近各國中的聲望與影響,遠遠超過漢魏以來的各個時期。
以西北少數民族為代表的邊疆各民族懾於大唐的天威,也想給自己找個強大的靠山,更想學習先進的中原文化,於是紛紛爭先恐後地要求加強同唐朝之間的聯繫。
各族首領=無=錯= ..強烈表示,願意歸屬以李世民大帝為首的唐朝中央政府的管轄。並且,為李世民上尊號為「天可汗」。這是一個神聖的稱號,也幾乎成為李世民的專稱。
雖然,此後李世民的幾個後代也有曾被稱為「天可汗」的,比如唐高宗李治、唐肅宗李亨等。但是,只有李世民的卓越才能和偉大貢獻才名副其實地,當得這「天下共主」的崇高榮譽!
⌒國古代的民族歧視,與別的時期和國家有着本質區別。中國古代統治者歧視周邊國家與民族,主要是以文化優越性來看的,側重「教化」和「啟迪」。雖有其狹隘性。但不失風度。在客觀上有利於和中國中原王朝交往的民族、國家的進步。
°像納粹德國歧視迫害猶太人,主要是因為經濟原因。猶太人聰明能幹使德國日耳曼人感到了生存壓力;而原先美國、南非等國歧視黑人或印第安人,則僅僅因為其種族膚色。就沒有絲毫進步性可言了。
☆世民曾經很自豪地說:「古往今來的統治者都是重視是漢族,輕視少數民族,唯獨我平等的對待他們。」話雖這樣說,實際尚在李世民心中還是有一種上國、居高臨下的優越感。
≮近代民族國家的觀念形成以前,中國或者可以說全世界對於民族、國家的概念都是模糊的。從文明開化程度看,「夷」「狄」「胡」等詞彙有時指中國境內的少數民族,有時也指其它外國民族。因為在古代中國統治者看來,世界上沒有與中國級別平等的政治單位,都是中國的藩屬。疆域嘛。無所謂了,都是中國的。
所以說,要準確算出歷史上哪個朝代的疆域有多大,是很困難的事情。你像康熙帝就是如此。都到了17世紀末的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中,還劃出了一大塊地區作為「待議地區」,最後被俄國佔領。
而現在,大家都知道了國土的重要性了,所以關於主航道、大陸架、經濟專屬區等引起的領土糾紛就屢見不鮮了。
有些學者甚至分析出。李世民的相貌都有些類似胡人。這其實不是什麼新奇的言論,我們此前已經交代過了,李世民的祖母、母親、妻子都是鮮卑族人。
」有人認為,唐朝宮廷中多次發生有違儒家傳統綱常的所謂「亂倫」的事情。也與皇室的少數民族血統、活潑開放的民族性格有關。連南宋理學大師朱熹都說:「唐朝發源於少數民族,所以接連發生失禮的事情,沒什麼好奇怪的。」…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管大家怎麼說,總之李世民重視與少數民族的友好交往、重用胡人。對少數民族的大臣十分愛惜都是實實在在的事情。
李世民實行「胡漢和同為一家」的方針路線,任用各族上層人物為文武官員。他在邊疆地區設置許多羈縻州府。任用所部首領為地方長官。給予一定的民族自治權力,從而使民族矛盾有所緩和。
「羈縻」是個很有意思的詞語,大唐像馬籠頭、韁繩一樣牽引着、控制着這些民族地區。這些民族地區所擁有的權利,比今天的民族自治區要大多了,除了沒有主權外幾乎擁有一切權力。他們主要是在用一種特殊的方式——朝貢,與唐朝保持着不遠不近的微妙關係。
這些地區屬於唐政府影響輻射的勢力範圍,但一般又不計入唐朝的版圖、不能算入唐朝的疆域面積。
例如,唐朝在原來屬於東突厥的地方就設置了許多羈縻州府。任用東突厥貴族做地方軍政長官(都督),並按照他們的習慣,規定職務可以世襲。
這些州府名義上要接受唐帝國的冊封,定期向中央朝貢。但不向唐交納賦稅,仍然保持本民族的風俗習慣。在這些州府之上,設都護府,其官員由中央直接任免,代表中央行使主權,管理邊防和處理民族之間的事務。這樣,我國北部邊疆出現了空前安定的局面。
在其他少數民族地區,李世民也採取了設置羈縻州府的辦法。大唐周邊都沐浴在李世民大帝的恩澤中,大家和睦相處、合作共贏,一時間不聞刀兵、久違的太平安逸就在眼前了。
李世民的民族政策被《舊唐書》譽為「以仁義和恩德結交所有人,以誠信和義氣安撫少數民族(仁恩結庶類,信義撫戎夷)」。
外族進犯被打敗而歸降的,或者是遙遠的邦國仰慕而來歸附的,李世民都按他們的意願,在他們自己的領地上為其封王,來作為大唐的屏障。
有的被拜為大將軍,授予兵權、得到重用;有的被封爵位在朝廷內做中郎將等高級武官;有求婚的,就把以公主或宗女許配給他們。願意遷入內地的,有時多達四、五十萬人。李世民都分別為他們劃地安置。還給他們分配土地,派人教他們紡織、種地。開設學校教他們讀書識字。
各民族都想依賴父母一樣依賴李世民。所以,他們由衷地認為李世民是他們共同的領袖和自己愛戴的可汗。而尊其為「天可汗!」數十年之後,與唐朝聯繫密切的各族人民都在潛移默化中,在中華文化的薰陶與洗禮中,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壯大貢獻着自己的力量。
很多少數民族傑出人才都忠勇異常、將心比心,李世民的寬宏厚德也贏得了大多數少數民族人民的真心擁戴。他對少數民族將領能與漢族將領一視同仁,贏得了少數民族將領的尊敬。
在李世民鞏固邊疆的戰爭中,少數民族將領和首領起了很大作用。例如,以智勇聞名的突厥名將、處羅可汗的兒子阿史那社爾,率領他的部眾歸附後。被封為禁軍第三軍軍長(左驍衛大將軍)。
後來,他在平定高昌的戰役中立功,李世民還親賜其寶刀和絲織品,並封他為畢國公。鐵勒部的契苾何力率部歸附後,李世民封他為高級武官(左領軍將軍),之後他屢建戰功。…
一次隨李世民出兵被敵軍刺傷,李世民親自為他敷藥。當時,突厥的薛延陀部很強盛,契必何力的母親、弟弟都去投奔薛延陀。部眾也有準備去的。契苾何力見到這種情況十分驚恐,表示要忠於唐朝,不願跟從他們去。
他的部眾就把他抓去見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契苾何力在真珠可汗面前,拔刀割去自己的左耳起誓說:「哪有唐朝的烈士受屈於你們的。但願天地日月能知道我的忠心!」但是,唐朝誤以為契苾何力投靠了薛延陀。
大臣們都對李世民說:「契苾何力到了薛延陀,如魚得水。」李世民說:「情況一定不是你們說的那樣。契苾何力心如鐵石,一定不會背叛我。」後來薛延陀的使者來到長安。講了契苾何力的情況,李世民感動得落下淚來。
忙派人去薛延陀。答應把第15女新興公主嫁給真珠可汗,作為換回契苾何力為條件,他因此得以回到唐朝。可見契苾何力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有多高?真珠可汗的待遇也就一下子超過了松贊干布啊!
李世民晚年,漠北地區各部又相繼歸附。回紇等部族給李世民上書說:「我們很崇敬您,很想來朝拜您,就是路途不好走。」於是,李世民迅速回應他們的申請,並指示臣下修築了「參天可汗大道」。
這條貫穿大漠南北的大道沿途設置驛站68處,備有馬匹與食物供應往來使者。這是一條古代的高等級公路,密切了邊疆與內地的聯繫。當然,一舉「滿足」了邊疆少數民族「朝聖」的強烈願望。
虛榮心歸虛榮心,總歸這屬於基礎設施建設,一不小心倒為邊疆人民做了件大好事。這條大道的修築,方便少數民族首領向大唐皇帝匯報本地情況。使唐王朝中央集權更加穩固,同時方便了商旅往來,促進各民族相互交流,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李世民去世時,少數民族在朝做官的人士和來華進貢的各國使臣,聞訊無不捶胸痛哭。有的剪髮、剌面;有的割耳、切腹,血流遍地;有的要求殉葬追隨他直到黃泉。這些被封建史學家稱之為「外夷」的人們,感懷李世民的恩情懷,已經達到了忘我忘身的地步。李世民的昭陵有好幾座少數民族將領的陵墓,突厥的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執失思力等,死後都陪葬在這裏。這種現象在以往是罕見的,也可以說是李世民民族政策的一個側影。
當時,在華的外國留學生已有數萬人。各族、各國的首領,常常不畏路途遙遠、一路艱辛,爭相派遣使者進貢,每年正月來朝賀的各方使節往往會有好幾千人。李世民曾在接見這些使者時,對自己的侍臣說:「漢武帝窮兵黷武30多年,使中原人民疲憊不堪,還所獲無幾。如今,我只是以仁政德行對他們加以安撫,即就是極其遙遠偏僻地方的人,都成了大唐的子民。」
縱觀李世民在位期間,唐朝與周邊國家與地區的地緣關係。他比較成功地處理了與唐朝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利益攸關的多種雙邊乃至多邊關係。例如與突厥、吐蕃、高昌及西域諸國,高句麗、新羅、百濟等國之間的關係。
他的地緣戰略思想正是在處理這些錯綜複雜的關係當中不斷走向成熟的。他的地緣戰略思想既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又具有他個人的獨有特色,兩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貫穿於他的地緣戰略思想的始終。…
李世民像政治藝術大師般地,成功的處置了眾多棘手的問題,成為當時東方世界的國際盟主。之後,他還要把這種高超的政治智慧應用到對他的權力格局的改革與調整當中去。
「李世民」,這個名字起得好啊!「濟世安民」,李淵在給二兒子起名字的時候,好像就賦予了他經邦治國、保境安民的神聖職責。毛主席說過:「居安思危是一個民族成熟的表現。」
作為皇帝的李世民已經認識到:「秦始皇統一中國,楊廣時代國家富強,都是因為驕奢淫逸而一朝覆滅。我怎麼還能驕傲自滿呢。」他還深刻地認識到。「歷史上的末代亡國之君,所犯的罪惡都是類似的,大多都是由於奢侈腐化、橫徵暴斂。」所以他提出,「平定動亂要用武力,太平盛世一定要用文明的措施。
李世民有這種認識,其實並不奇怪。這是由於他既善於從隋朝暴政速亡的慘痛事例中吸取教訓,同時又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響。
他從少年時代就追隨父親馳騁沙場。在衝鋒陷陣、血流漂杵的大地,他真切地看到了在楊廣統治下的隋朝人民流離失所、餓殍遍野的苦難,也體驗到了百業蕭條、民不聊生的慘境。等到天下安定之後。城鎮一片狼藉,房屋緊閉、門窗不整,全國不足200萬戶,已不足隋朝的三分之一。
大片良田荒蕪。城市人丁稀少,商鋪無人光顧。他把天下百姓的生存慘狀看在眼裏、記在心中,為了國富民強、政權鞏固、天下安定。開始思考如何改善民生活,開闢大唐盛世。所以。李世民非常重視老百姓的生活,強調「以民為本」。
國家要以人民為根本(邦以民為本)是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種反映。治理國家應該重視老百姓的作用。以人民安居樂業、贏得民心作為根本。
這種觀念是相對於君本、官本而言的,其原意是指中國古代的明君、賢臣為維護其統治而提出的一種統治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者載舟,水者覆舟。」
簡稱「君舟民水」,自戰國時荀子講過後,此後在多種場合被李世民大帝廣泛引用、大力宣揚。荀子的時代是亂世,他提的只能是一種奢侈的幻想,不會有哪個君主會真的把他說的當回事。因為如果真的像荀子說的那樣做君主,太累了,會心力交瘁的。
而李世民正是在認認真真、一步步地把荀子老先生的政治理想變為現實,不斷踐行、矢志不渝。再後來,歷代統治者不管心裏樂意不樂意都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了。這是一種極其樸素的、偉大的思想,它的基本理念主要表現在:
其一,重民貴民。
重視人民,認為人民最寶貴。例如「敬天保民」、「民惟邦本」、「民貴君輕」、「立君為民」等古訓,都表現出對民眾的重視。《左傳》從國家興亡的高度闡述了人民的重要性,其中說道:「國將興,聽於民;國將亡,聽於神。」
其二,愛民仁民。
愛惜人民,對人民仁愛。孔子說:仁愛的人才會熱愛別人(仁者愛人)。
其三,安民保民。
李世民在即位之初,就下令減少賦稅和徭役,讓老百姓休養生息,好好喘口氣。他愛惜民力,從不輕易徵發徭役。所以他在位的20多年間,一切言談都以民之所想為出發點和歸宿,一切作為都是以民之所需為根本。他曾說:「我每次在朝堂上商議國家大事,無不是三思而後行,就怕傷害到老百姓的利益。」…
626年二月,他曾下旨:全國百姓中,「男子20歲、女子15歲以上,還沒有婚配的,由州、縣政府按照禮儀給他們禮聘婚配;有因為貧困不能自能自行解決的人,由同鄉的富人或親戚資助幫助解決聘禮或嫁妝;60歲以上的鰥夫、50歲以上的寡婦和帶着孩子堅守節操者,不能強求。」
這是為了繁衍人口的需要,也是幫助適齡青年解決個人問題的實際舉措。措施得力,又分不同情況具體實施,使人感到很是溫馨。能夠操心這麼細緻的,在歷史上實為罕見。
李淵時代想靠分封皇族宗室來鞏固統治,所以皇族子孫里有幾十位小朋友都被封王。李世民即位後說道:「我現在做皇帝,要施行德政來使百姓休養生息。
怎麼可以白白的讓老百姓來養活我們自己的宗族呢!」於是,他下令宗室的爵位都降一級,只有少數有功的人留任,這就使百姓的負擔減輕了不少。他的長孫皇后,甚至還親自養蠶(未完待續……)
第二四十六章【天可汗】。
第二四十六章【天可汗】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2s 3.890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