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兒 第25章【唐明皇25】

    武三思當年曾有句名言:「我不知世間何者謂之善人,何者謂之惡人;但於我善者則為善人,於我惡者則為惡人耳。」這話聽上去似乎是強盜邏輯,其實也無可厚非,不過是實用主義罷了,而且很像美國的外交政策:對我有利的,就是盟友,要團結,要拉攏;對我不利的,就是敵人,要打擊,至少是制裁或封鎖。而李林甫以後的所作所為似乎就是這句話的充分體現。

    如同劉備遇到諸葛孔明之前,到處東逃西竄,連個安身之地都沒有,遇到孔明後,才開始了三分天下的歷程。李林甫也是一樣,在和武氏私通前,他在官場上碌碌無為,隨世浮沉,無論忠也罷,奸也罷,都沒有大的動作,充其量也不過是跟隨宇文融、崔隱甫咬了張說一口,但和武氏私通後,卻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這樣比較當然不倫不類,但除去善惡不說,武氏確實是李林甫的諸葛孔明。在李林甫以後的一切行為中,在在都有武氏的影子。也可以說是被她教壞了。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說:「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數,深結宦官及妃嬪家,伺候上動靜,無不知之,由是每奏對,常稱旨,上悅之。」實際上,李林甫也正是在這一年才開始和宦官和嬪妃家打交道,並且窺視玄宗左右的動靜,揣摩皇上的心思。這一點不僅是武氏教他的,而且應該有相當大的工作是武氏替他完成的。李林甫雖是吏部侍郎,但要廣交宦官和妃嬪也有很大的難度。他並沒有多少進宮的機會,在宮中也沒有關係網,而武氏卻有。玄宗身邊的第一位紅人高力士原來就出自武三思家,所以她要進宮應該是很正常的事。她又身為女人,出入妃嬪家也不會引起人懷疑。如果李林甫自己這樣做,早就引起群臣攻擊了。武氏究竟為他做了多少工作,自然無法知曉,但至少是幫他鋪平了宮中的道路,贏得了皇上的讚許。這已是成功的第一步。

    此時朝廷政局平穩,唐玄宗家中卻烽煙驟起,開始了一場帝王家中很常見的「奪嫡之戰」。

    事情是這樣的:多年前武惠妃就「寵冠後宮」,她所生的兒子壽王也最受玄宗寵愛。玄宗的原配王皇后在開元十二年被廢為庶人後,皇后的位置就空虛着。開元十四年,張說罷相後沒幾天,唐玄宗要立武惠妃為後,御史潘好禮上疏勸諫,主要論點有三:一,武姓和李家王朝有不共戴天之仇(武則天曾滅唐也),陛下如果立姓武的人為後,有何面目見天下人?二,人間傳言:「張說欲取立後之功,更圖入相之計」。三,太子不是武惠妃所生,武惠妃又生有兒子,如果立為皇后,太子的地位必然動搖。

    唐玄宗此時還是聽得進一些諫言的,何況這三點無人能駁,便打消了立武惠妃為後的打算,但在宮中,武惠妃的禮儀卻和皇后一樣。這一點外廷大臣們當然管不着了。但這位御史也不是危言聳聽,立武惠妃為後的確涉及到一個敏感的政治問題。武惠妃的父親是武攸止,武攸止是何人?武則天的侄子也,封爵為恆安王。如果立她為皇后,以後再成為太后,難說不會出現第二個武則天。唐玄宗也正是基於這一點打消了念頭,至於張說和太子地位問題,他雖有顧慮但不會是主要障礙。

    王皇后沒有兒子,當時的太子李瑛是趙麗妃所生,《新唐書.后妃傳》稱她:有容止(很漂亮),善歌舞(能歌善舞)。在開元初年最受寵愛,所以李瑛才能以次子的身份被立為太子。武惠妃得寵後,趙麗妃也就寵衰愛馳了,在開元十四年鬱郁而死。帝王家中的一條鐵律就是:母以子貴,子以母貴。這兩條並不相悖。比如說慈禧,雖沒當上皇后,但自己的兒子當上皇帝,她也就「母以子貴」,和皇后並肩為兩宮皇太后。而「子以母貴」就更好理解了,皇上最喜歡那個妃子,自然愛屋及烏,也最寵愛這個妃子生的子女。而這個妃子生的兒子也就最有希望成為太子,如太子李瑛。東漢光武帝就是因寵愛貴妃陰麗華,執意要立她生的兒子為太子,而當時皇后所生、已經策立的太子也很乖,不等父親廢他,主動交出太子的位置,可謂識時務者為俊傑。

    沒娘的孩子沒人疼,自玄宗寵愛武惠妃後,就把一腔父愛轉移到壽王身上了。趙麗妃死後,李瑛更是備受冷落(後愛薄),此時他也應該主動讓出太子的位置,就不會有以後的殺身之禍了。可惜他身邊沒有一個好老師。

    隨着壽王李瑁的年齡不斷增長,奪嫡之戰也進入白熱化階段。唐玄宗也開始正式考慮是否廢太子、另立壽王為繼承人的問題。他向張九齡透漏自己的心事,張九齡卻死保太子。並且給他擺出一大堆鮮血淋漓的例子:戰國時的晉獻公、西漢漢武帝、西晉晉惠帝以及隋文帝等等,都是因為廢長立幼,引起國家動亂,甚至導致國家滅亡。這些事例唐玄宗自然也是一清二楚,他讀的書也不少。但這事不是用道理能擺平的,否則歷史上也就沒有那麼多的奪嫡之戰了。歸根結底還是漢高祖劉邦的那句名言「終不使不肖子立於愛子之上」。但作為大臣而言,擁護太子、鞏固國本是理所當然的事。但身為吏部侍郎的李林甫卻毅然投向了另一方。他通過宦官向武惠妃表達了自己的忠心:願保護壽王。《資治通鑑》在記錄這一段時又添加了兩個字「盡力」,就是:願盡力保護壽王。

    這其實就是向武惠妃表白自己的政治立場和決心:自己是堅決站在她這一邊的,而且會盡死力幫壽王奪取太子地位。保護云云不過是種委婉的說法。武惠妃知道外廷大臣多數還是擁護太子的,得到這個消息自然非常高興,也很感激李林甫,從此就在皇上面前為李林甫說好話。


    開元二十一年二月(公元733年),李林甫的頂頭上司、宰相裴光庭病死,宰相的位置就有了個空額。此時李林甫的情婦武氏不再滿足於幕後策劃,而是親自出場。她找到高力士,「銜哀祈於力士,請林甫代其夫位」。這下子高力士可頭痛了,宰相可沒有這麼接班的。他雖然權高勢重,但要直接任命宰相,卻還不敢。但他也抗不住武氏的哭哭啼啼、死纏亂打,畢竟舊主情深,只好答應替李林甫想辦法,一時也找不到機會。

    唐玄宗讓宰相、中書令蕭嵩選擇空缺宰相的人選,蕭嵩考慮了很長時間才推薦尚書右丞韓休。玄宗也同意了,並讓人草寫詔令。高力士馬上把這個消息透漏給了武氏,武氏又馬上告訴了李林甫。李林甫則片刻不停留,一面上疏朝廷力薦韓休當宰相,一面馬上到韓休的家裏,告訴他這個消息,並且宣揚這是自己在皇上面前舉薦的功勞,而蕭嵩推薦的是另一個人(蕭嵩確實是先推薦了一個,被推薦者不肯當宰相,才勉強舉薦了韓休)。韓休第二天得到任命後,對李林甫感激入骨,而對蕭嵩自然是恨之入骨。他明白官場上投桃報李的潛規則,多次上書稱讚李林甫有宰相的才能,武惠妃又在宮中竭力相助。唐玄宗也越來越喜歡自己這位疏遠的本家了,便在第二年把他升為黃門侍郎。黃門是唐朝三省(尚書、中書、門下)中的門下省,三省的長官就是宰相,而作為門下省的副長官,離宰相只有一步之遙了。

    第三年(開元二十三年)陰曆五月二十八日,因為李林甫的挑撥,蕭嵩和韓休在相位上爭鬥不休,唐玄宗只好把兩人一同罷免,任命黃門侍郎平章事裴耀卿為侍中、中書侍郎平章事張九齡為中書令、李林甫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加銀青光祿大夫,三人一同拜相。李林甫雖然是三個宰相中位置最靠後的,但畢竟是進入了朝廷權力的最高峰。促成這一切的只是一個女諸葛:武氏。

    除掉絆腳石

    李林甫雖然成功登上相位,座次卻在最後,當然不會滿足。

    唐朝實行多宰相制度,據《新唐書.職官志》中記載:尚書省的長官尚書令、中書省的長官中書令和門下省的長官侍中「共議國政」,這就是宰相的職務了,但卻從來沒有宰相的名稱。《新唐書.職官志》稱:「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因為唐太宗自己擔任過尚書令,所以後來大臣都迴避不敢接受尚書令的職務,尚書僕射便成為尚書省的長官。而尚書僕射、中書令、侍中品位崇高,不能輕易授人,所以經常以其他的官職行使宰相的職務,名稱也不同,一般在本來官職上加上「參議得失」、「參知政事」等頭銜。從唐高宗以後,宰相必須加上「同中書門下三品」的頭銜,所謂「同中書門下三品」就是中書令和侍中的品階。後來又有加上「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頭銜的,所以一個人的官銜上如果加有「同中書門下三品」或「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就是真宰相。

    宰相雖然沒有定員,但一般都是三或四人。唐玄宗開元年間似乎都是三人,但絕不許一個人獨相,防止造成大臣專權。宰相們的辦公地點在中書門下的政事堂,宰相們必須在這裏集體辦公,不能一個人偷偷去見皇上,皇上也不能單獨召見某位宰相,要見時,必須兩個人以上,以免有人偷着打小報告、搞小動作。宰相中以德望資歷最高的人為首,也就是首相,掌執相印。而在李林甫這三人中,首相就是張九齡。

    張九齡不僅是盛唐最有名的文學家,而且從政資歷也很高。他少年時登進士第,進入官場,就以才能優異倍受關注,他以校書郎、右拾遺,幾年間便升到吏部的司勛員外郎。當時張說為中書令,對張九齡欣賞備至,稱他為「後來詞人稱首也」,力薦他擔任中書舍人,負責朝廷詔書的撰寫。唐玄宗的文學修養、書法造詣也極高,所以對張九齡不僅欣賞而且器重。

    張九齡對李林甫能進自己的宰相班子不僅反感,而且堅決反對,也曾向玄宗明確表達過反對意見,無奈玄宗就是看好了這小子,張九齡想純潔宰相隊伍的美好願望也就只好落空了。

    李林甫並不知道這事,但不管知不知道,張九齡和裴耀卿已成為他面前的兩塊絆腳石卻是擺在面前的。張九齡深受皇上器重,裴則是親張派,李林甫想要扳倒這兩個人,也並不容易,在人數上是二比一嘛。但李林甫也有他獨特的王牌,那就是他通過宮中的內線網絡(有武氏和高力士幫忙組建),隨時知道皇上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而他也打定了主意:凡是皇上喜歡的,咱就說,就做;凡是皇上不喜歡的,咱就不說,有人說了就要批判。受皇上寵愛永遠比受皇上器重要高出一籌。事實上,他也正是勝在這一點上了。僅僅幾個回合,一代名臣張九齡和裴耀卿就敗下陣來。

    爭端的起點還是那場奪嫡之戰。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都因為玄宗不寵愛他們的母親、從而對他們也日漸疏遠而口出怨言,這些話都被駙馬都尉楊洄添枝加葉地報告給了武惠妃,武惠妃便日夜在唐玄宗耳邊哭泣,說將來太子即位,一定不會放過自己母子。玄宗本就有心廢太子另立,聽到這些,更加惱怒,便決心廢太子、連同鄂王、光王一同廢為庶人,另立壽王。但太子是儲君,廢立太子是國家頭等大事,玄宗自己也不能馬上決定,便和宰相們商量。(未完待續。)



  
相關:    生生不滅  九星霸體訣  劫天運  重生之日本大作家  武逆焚天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唐朝那些事兒第25章【唐明皇25】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唐朝那些事兒"
360搜"唐朝那些事兒"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9s 3.796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