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瑛被廢後,武惠妃所生的壽王李瑁無疑成為最熱門的太子人選,因為他是最得寵的皇妃與最得勢的宰相聯手推薦的太子人選。
武惠妃原以為太子之位順理成章地會落在李瑁的身上,可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卻突然變得不那麼自然。
甚至連很多史家對此都很不解,因此歷來有着不同的猜測。
雖然李隆基已經不是即位之初那個勵精圖治的君主了,但他畢竟不是一個平庸的人。
他可能因為激憤而暫時喪失理智,可是面對重大問題時仍舊保持着足夠的冷靜與清醒,因為太子人選不僅關乎政局的穩定,而且關乎帝國的未來。
現在人們對歷史的印象大多是死記硬背明朝那些事出來後讓人們感受到歷史的有趣可也帶來了一股不好的思潮混淆了小說與歷史的界限甚至為了吸引眼球不惜惡搞歷史最珍貴的是真歷史也不僅僅是一段段歷史故事其實很多歷史迷題是有待後人考證的探尋歷史迷團的過程會發現另一種美我剛剛完成另外一部作品謎一樣的水滸過幾天修改好了就發讓大家知道一個歷史上真實的宋江和水滸掙脫文學虛構和傳統思想的束縛但不是為了單純的標新立異而是言之有據只是通俗性稍微差一點點因為會引用一些古文原文不過我相信大家理解起來不成問題歡迎大家到時品讀
壽王李瑁自幼因容貌秀麗和溫和恭順得到李隆基的寵愛,可是隨着年齡的增長,李隆基發現李瑁與自己的期望漸行漸遠。
李瑛的太子之位之所以產生動搖是因為他既不是皇后所生的嫡子,也不是李隆基的長子,只是因為母親曾經受到寵愛而登上太子之位。這自然難以服眾!
雖然武惠妃在宮中享受着實際上的皇后地位,但她畢竟沒有登上後位,所以壽王李瑁自然不享有嫡子身份,所以他和李瑛一樣僅僅因為母親得寵而被冊立太子。
李瑛的悲劇也許還會繼續上演。
當然李隆基不太關心甚至有時會漠視皇子個體的人生際遇甚至個人生死,但由此而引發的帝國政治紛爭卻是他不得不考慮的。
其實李隆基心底深處還隱藏着一個無法明說的原因。李隆基的原配王皇后被廢後,皇后之位一直虛位以待。他也曾經動過將武惠妃扶上皇后寶座的念頭。可是卻遭到群臣的反對。
這是因為武惠妃有個特殊的身份。她的姑祖母就是武則天,所以群臣們擔心武則天篡權的一幕再次上演。
在眾人的反對聲中,李隆基不得不再次深思由此而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武則天篡奪李唐江山並大肆屠殺李唐宗室的政治傷痕依舊隱隱作痛。李隆基的母親曾經無緣無故地被武則天召進宮中賜死,最終連一塊屍骨也沒有找到。
經歷了武則天篡唐、韋皇后專政、太平公主幹政。女人干政無疑在李隆基的內心留下濃重而且難以抹去的陰影。
正當李隆基為皇位繼承人的問題而猶豫不決的時候,一病不起的武惠妃永遠也等不到兒子冊封為太子的那一天。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空曠而昏暗的寢殿都會讓武惠妃感到無限的驚恐,因為每一個昏暗的角落裏都隱藏着讓她瑟瑟發抖的恐懼!
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人血淋淋的面容經常出現在她的惡夢中。她覺得這肯定是他們陰魂不散。
不作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其實真正的鬼不在眼前而在心中。
工於心計的女人的下場大多是悲慘的。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她們不甘心僅僅是為人母,為人妻。因為對權力的渴望讓她們難以忍受平淡的生活。
對於她們而言,要麼成為博弈的勝者,要麼成為**的犧牲品。
當年武則天設計逼死王皇后和蕭淑妃之後也曾遭受噩夢的糾纏,可是她憑藉堅定的意志和堅強的神經成功地驅除心魔的糾纏,可是武惠妃卻沒有姑祖母那樣堅強,甚至連驅魔的道士也沒有幫助她擺脫「陰魂」的糾纏
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十二月,三十九歲的武惠妃在惶恐不安中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
此時距離李瑛等人被賜死只有八個月的時間,真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武惠妃的死無疑使李隆基變得更加糾結。立李璵還是立李瑁?這成為李隆基一時間難以取捨但是又必須面對的問題。
長子李琮打獵時被獵獸抓傷了臉,所以這個被毀容的皇子實際退出了競爭行列。由於次子李瑛已經被賜死。三子李璵(就是後來的肅宗皇帝李亨)便成為太子候選人中最年長的皇子。
此時一個關鍵人物的出現使搖擺不定的李隆基最終下定了決心。這個人就是高力士!
真實的高力士其實與我們腦海中臆想那個陰陽怪氣而又心理陰暗的宦官形象大相徑庭。
與絕大多數宦官出身貧寒不同。出身名門的宦官高力士甚至具有皇室血統,因為他的祖先馮弘曾經是十六國時期北燕國的皇帝,但高力士出生時,這段輝煌的歷史已經過去了二百五十多年。
雖然高力士的家族在這二百五十多年間裏經歷過無數的波折,但依舊是人人羨慕的名門望族。他的曾祖父馮盎被唐朝封為耿國公、高州都督、廣、韶十八州總管,「頤指萬家,手據千里」。
高力士的祖父與父親世襲潘州剌史,可是這樣一個世代富貴的家族卻被一場無情的政治風暴徹底摧毀了。
武則天時期是酷吏橫行的時代。酷吏們猶如一群失去羈絆的惡狼瘋狂地嘶咬着。他們無中生有,栽贓陷害;小事變大,殃及無辜;濫用刑罰。屈打成招;嗜血成性,殺人如麻。
《羅織經.瓜蔓卷》昭示了他們卑劣的目的。「事不至大,無以驚人。案不及眾,功之匪淺。上以求安。不以邀寵。其冤固有,未可免也。」
他們踏過無數人的屍體邀功請賞。他們淌過無數人的鮮血獻媚求遷。
年幼的高力士不幸捲入了這場血雨腥風之中。他被閹割送入宮廷。本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等着別人伺候的少爺剎那間淪落為為伺候皇帝的奴才。
高力士是為數不多的文武雙全的宦官。他的文才在文化水平普遍較低的宦官群體中絕對是佼佼者,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是可以領兵打仗的將帥之才。
例如天寶十一年四月。邢縡勾結龍武萬騎軍謀亂。
事情敗露後,王鉷與楊國忠率兵前往鎮壓,而邢縡率眾負隅頑抗。一直退到皇城西南隅。
面對困獸猶鬥的叛軍。官兵一時間無可奈何。
正在這時,高力士率領四百名飛龍禁軍將士趕到,斬殺邢縡,平定叛亂。
李隆基曾經充滿讚賞地說:「高力士值班,我睡覺才安心。」
由於自幼受到家庭的薰陶。高力士對政治局勢的發展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銳,所以李隆基猶豫不決的時候經常徵求高力士的意見。
面對因悶悶不樂而不思茶飯的李隆基,高力士關切地詢問緣故。
「你跟隨我多年,難道還不明白我的心思嗎?」
「陛下是不是因為儲君未定而憂慮不安呢?」
李隆基欣慰地點點頭。
「陛下何必為此而勞神呢?冊立年長的皇子,誰還敢對此有意見呢?」
「立忠王,我看行!」
雖然高力士在關鍵時刻出言相助,卻不是因為高力士與忠王李璵之間存在親密的私人關係。
即使在李隆基退位後,高力士依舊不離不棄地陪侍在他的左右,而沒有投奔已經成為帝國新主人的李璵。
在嫡長子繼承制下,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雖然這不是一項科學的制度,但之所以延續千餘年有着內在的合理性,因為只有血統與出身是無法改變的,一旦改用其他標準則會陷入無休止的紛爭之中。
很多人會覺得「立能」更合適,可是能力高低並沒有統一的標準,有異議就會有爭議,繼而衍生為爭鬥。
忠王李璵成為帝國新的皇儲之後又要改名了。李隆基熱衷於給兒子們改名。
李璵出生時的名字是李嗣昇,他改封為忠王時改名李浚,後來又改名李璵。他被冊立為太子後隨即改名為李紹,後因與南北朝時期宋朝太子同名而改名為李亨。
李亨在整個改名過程中完全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而估計連他自己也不知道父皇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地給自己改名。
這不禁讓我們想起了小瀋陽的一句話。「跟你生活了這麼長時間,換不了人還不能換個名嗎?」
世人對於高力士干政的指責不絕於耳,因為飽讀詩書的士子們難以容忍一個宦官對帝國政策指手畫腳,可是高力士提出諸多政策建議是高瞻遠矚的。是高屋建瓴的,是功在當
從武則天時期開始,政績突出的節度使往往會升任宰相,稱為「出將入相」。張嘉貞、張說、蕭蒿、杜暹等人都是通過節度使這個跳板當上宰相的。
儘管如此,能夠有機會出任宰相的節度使大都是具有中央工作經驗的空降幹部。真正從基層提拔起來的節度使出任宰相的機會微乎其微。
「出將入相」激勵着許許多多的中央官員前往條件艱苦的帝國邊疆地區工作。這有效地解決了邊疆地區人才相對匱乏的局面。這些具有邊疆工作經驗的官員回京任職後在政策制定和政務決策時會更加符合邊疆的實際情況。官員在中央與地方間的合理流動使得帝國更好地應對邊疆日趨複雜的政治軍事形勢。
任何一項政策都是一柄利害相間的雙刃劍。「出將入相」也不可避免地具有負面效應。
許多朝廷空降的節度使原本是文官,既不懂邊疆軍事鬥爭形勢。又缺乏軍事指揮才能。「外行指揮外行」肯定會影響部隊的戰鬥能力。很多中央官員到邊疆任職不過是為了「鍍鍍金」,根本無心在邊疆建功立業。
由於重要官職都被朝廷「空降」的官員把持着,廣大中下級軍官尤其是出身卑微的胡人將領的升遷之路被嚴重堵塞了!
一個人提出的一個建議卻使得胡人將領的升遷之路變得豁然開朗。這個人就是李林甫!
深知權力來之不易的李林甫覺得「出將入相」制度嚴重威脅着自己的政治地位。
沒準哪一天某個才華卓著的節度使會得到李隆基的賞識而成為宰相,進而取代他的位置。
為了將潛在威脅消弭於無形,李林甫向李隆基建議大膽提拔胡人將領取代漢人將領。
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遊牧民族出身的胡人將領更加驍勇善戰。二是胡人將領大都出身卑微便於朝廷控制。
李林甫內心的真實想法是這些胡人將領出任宰相的幾率微乎其微。一方面是因為漢族君主對於胡人本能的鄙視和排斥,另一方面因為胡人將領普遍文化水平不高,不具備執政能力。
李林甫提出的這個政策得到李隆基的首肯。曾經盛行一時的「出將入相」一度在天寶年間突然銷聲匿跡了。
由於中央空降幹部數量大幅萎縮,一大批胡人將領得以脫穎而出,迎來一個千載難逢的黃金時期。
正當安祿山憧憬着自己的美好未來時,他的恩人和老領導張守珪卻突然出事了!
張守珪對於穩定東北邊陲的局勢曾經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唐帝國在與契丹和奚族的軍事鬥爭中逐漸由守勢變為攻勢,可是接踵而至的軍事勝利使得張守珪手下的那些將領們變得日益驕狂。
很多將領忘記了自己的使命和職責,整天想着如何從戰爭中撈取政治收益。戰爭不再是實現和平的手段,反而淪為將領們加官進爵的砝碼。
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張守珪在捺祿山大敗契丹餘部。一旦勝利情緒在唐軍中瀰漫開來的時候,很多人將註定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未完待續。)xh211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3s 3.888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