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眼前這些事不是自己能決定的,所以他要返回洛陽向皇帝稟告。為了讓元修放心,元毗臨走前,宇文泰大會諸將跟元毗殺馬盟誓,共同輔佐王室。同時也借着這個機會讓元毗看到軍府上下同心同德,文泰地位已經鞏固,朝廷看着辦吧。
元毗還沒動身,荊州方面也來人了。來人是獨孤如願,荊州城防大都督,賀拔勝手下第一猛將。原來李虎趕到荊州後向賀拔勝報了凶信,同時匯報了平涼的局勢,請賀拔勝到關中主持大局。雖然對賀拔岳的遇害感到震驚和悲痛,但賀拔勝並不願意離開自己經營多年的三荊地區,最後在李虎的一再請求之下才派獨孤如願赴關中做接收大員。
在賀拔勝看來,以獨孤如願的資歷代自己收攏賀拔岳部眾並沒有問題。但李虎沒有隨獨孤如願走,他太了解平涼那支虎狼之師了,他還是希望能說服賀拔勝,獨孤如願的出身、資歷、戰功、官爵雖然也夠高,但要收服寇洛、趙貴、侯莫陳崇等恐怕不是那麼容易,眾將能甘心情願地服從嗎?
李虎有點失望,看來荊州這一趟白跑了。畢竟荊州太遠,當獨孤如願趕到的時候,宇文泰已經坐上了老大的位子。不過,見面是愉快而充滿感情的。
&獺!」「獨孤郎!」兩人擁抱在一起。黑獺是宇文泰的字,獨孤如願的字是期彌頭,獨孤郎是獨孤如願在葛榮軍中的時候,因為相貌英俊又喜愛打扮。軍中將士們對他的愛稱。
獨孤如願雖然多少有點失望,畢竟這是一個機會。一個讓自己獨當一面的機會。但眼前的局勢已經明了,憑自己的一己之力扭轉局面的可能性幾乎為零。能改變的努力去改變。不能改變的就只好適應。
獨孤如願是個明白人。這一年(公元534年),獨孤如願31歲,宇文泰30歲。不過,讓獨孤如願有一絲欣慰的是宇文泰做了老大,兩人本就是武川鎮一起長大的好朋友,又曾經同在葛榮軍中為督將,戰友感情還是有的。
獨孤如願痛快地承認了宇文泰的老大地位,同時,他請求作為宇文泰的使者隨元毗到洛陽面見皇帝元修為宇文泰爭取應得的位子。宇文泰很高興地答應了。
獨孤如願跟着元毗上路了。到雍州後。元毗改變了主意,他讓獨孤如願先回荊州復命,畢竟獨孤如願是荊州僚屬,沒有皇帝詔命是不可以隨便離開駐地的,元毗考慮地很周全。不久,孝武帝元修詔獨孤如願到洛陽擔任了皇家禁軍的武衛將軍。
元修聽元毗匯報了關中情形,他對宇文泰的印象很深也很好,說起來宇文泰還是禁軍的武衛將軍,用他比用一個自己不熟悉的人還好。所以他痛苦地答覆了宇文泰的表奏,以宇文泰為大都督,承認了宇文泰的軍事統帥地位,但同時告訴宇文泰自己已經讓侯莫陳悅回京。如果他不來,我這當皇帝的要親自去討伐,說到底元修還是希望宇文泰能帶領隊伍到洛陽。
接到皇帝旨意後。宇文泰放心了,自己現在已經是軍府名正言順的統帥了。不過,回洛陽是不能答應的。宇文泰再次上表:侯莫陳悅自知罪重。不奉詔命。
臣放下私仇,多次遣使問悅及都督可朱渾元回京的時間,而侯莫陳悅扣留使者,不予理會。我看他的作為,一定是另有所圖。臣正為此,不敢獨自開拔,兼顧眾情,請求暫緩東歸。這道奏章呈上去不久,在荊州的李虎回來了。
原來,李虎得知宇文泰做了老大的消息後,匆忙自荊州返回,老大換了,如果自己不在家,疏遠了,屬於自己的位子也許就沒有了,自己部曲被人吃掉的可能也是有的,所以李虎很着急。然而,回家的路是坎坷的,李虎到了閿鄉不小心被親高歡的一支巡邏隊給抓獲了,並就近送到了洛陽交給皇帝發落。
當孝武帝元修得知人犯是賀拔岳手下左廂大都督李虎的時候,他非常高興,不但把李虎放了,還加封為衛將軍,賞賜了大量財物,讓李虎火速趕回關中。孝武帝太需要一個自己人到關西了,李虎受自己的大恩必然知恩圖報,而且顯然李虎不算是新任關西老大的人。元修這次沒有看錯,李虎將用一生保衛元家的天下。
經過這番折騰,李虎帶着皇家衛隊長的頭銜回到了平涼大營。在這次推舉老大的行動中,李虎無疑成為一個大輸家,對宇文泰而言他少了擁戴之功,但李虎在武川群豪中資格老,又得到皇帝的賞識,這也決定了日後他的道路雖然不平坦,但一定是光明的。是的,以馬後炮的眼光看,李虎的前途的確不可限量。
李虎回到平涼,宇文泰熱情地把他迎入大營,依然讓他參與軍機要務,此時,不知道李虎有沒有後悔過。軍心穩定後,宇文泰開始考慮解決掉莫陳悅的事了。
他希望得到大魏朝廷的支持,但是,最終他失望了,皇帝似乎並不在乎侯莫陳悅的存在,是啊,既然宇文泰不回洛陽,關中增加一個牽制勢力對朝廷而言不是壞事。宇文泰跟皇帝三番五次書信來往,元修始終沒有鬆口,最後宇文泰等不及了,於是決定不管元修願不願意,他要開戰了。幹掉侯莫陳悅可謂是一箭三雕,一給對賀拔岳舊部一個交代,二是可以樹立自己的威信,三是乘機擴充勢力範圍。
朝廷可用則用,不可用只能繞過去,畢竟誰有實力誰是老大,即使朝廷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宇文泰頗有政治頭腦,侯莫陳悅不但要打,而且要打得名正言順。
既然皇帝不發話,只能走第二條路,動用宣傳機構。製造輿論,搞臭對手。讓關西乃至全國人民都認清侯莫陳悅的本質,把侯莫陳悅弄成過街老鼠。宇文泰發佈了告全國人民書。將侯莫陳悅揭露得體無完膚。
&覺得你了不起,你不甘為賀拔公名下,你算個什麼東西,當初是賀拔公向朝廷推薦你為隴右行台,朝廷因為你功名不夠,沒有答應,賀拔公再三請求,朝廷拗不過上將的面子,這才任命你為隴右行台。
這事路人皆知。不用多費筆墨。你的心就是木石所謂,也應當感受到賀拔公的恩情,何況你是血肉之軀,能問心無愧嗎?你們同受密旨,現在口血未乾,匕首已發。
朝廷讓咱倆回朝,今日進退就看你了。如果你率領所部自山隴東行,我也一定會勒眾自北道回京。如果首鼠兩端,不奉朝旨。我們只有兵戎相見了。」這道檄文一出,全國人民都知道了,原來儀同三司侯莫陳悅就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俗話說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侯莫陳做的事算人事嘛?
輿論嚴重打擊了侯莫陳悅及其將士的自尊,大家覺得非常沮喪,跟個小人混有什麼出息啊。不得不說,宇文泰這一招太高明了。任何時候,掌握輿論話語權都非常重要。
出兵前。宇文泰還有件事必須考慮,因為在秦州還有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他們的態度很重要。宇文泰在為賀拔岳獻上割據關隴之策的時候曾經提到過費也頭人控弦之士不下一萬,這支費也頭部落的首領是大魏後將軍、第二領民酋長万俟普撥。万俟普撥出身於匈奴別部,兒子万俟受洛幹當年隨爾朱榮征戰有功除撫軍將軍,父子俱武藝高強,精於騎射。
高歡信都建義的時候,万俟普撥曾經派人聯絡過,也算是支持建義的元老。當賀拔岳進逼隴右的時候,万俟普撥因為賀拔岳受朝廷指定經略關中,因此對賀拔岳表示了支持。
宇文泰對這支武裝很了解,所以,要進攻侯莫陳悅,必須取得万俟普撥的支持。既然費也頭人效忠皇帝,所以皇帝的敕書對他們還是管用的。
平涼大營有個造假高手,此人姓冀名俊,善寫隸書,特別擅長模仿別人的筆跡,現在軍中任記室,宇文泰命冀俊起草了一份假詔書,以皇帝的名義命令費也頭人率軍助宇文泰對付侯莫陳悅。
冀俊模仿元修的敕書一揮而就,舍人、主書籤名和皇帝印章一應俱全,果真比真的還真,宇文泰命人將敕書送往秦州覆靺城。
過了幾天,覆靺城來人了,並且上繳了另一份敕書,在這份敕書里,皇帝命費也頭人出兵援助侯莫陳悅。原來,當收到宇文泰的檄文後,侯莫陳悅知道自己跟宇文泰的一戰已經不可避免,跟宇文泰一樣,他也想到了在自己臥榻之旁的費也頭人,於是偽造了詔書,命費也頭首領万俟普撥服從侯莫陳悅號令,協助侯莫陳悅對抗宇文泰。
事情就是趕巧,當兩份意見相左的敕書遞到万俟普撥手裏的時候,他很容易便發現了侯莫陳悅在造假。
沒有高人辦不成的事,侯莫陳悅到底沒有玩過宇文泰。其實,侯莫陳悅如果模仿高歡修書一封而不是模仿元修的詔書,那麼費也頭人一定會支持他而不是宇文泰,因為万俟普撥父子一向敬重高歡,高歡的話其實比皇帝的聖旨更管用。歷史沒有假設,也沒有如果,未曾開戰,侯莫陳悅已經先失一招。
偽造詔書,假傳聖旨按照朝廷律法是大罪,宇文泰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搞臭侯莫陳悅的機會。宇文泰再次上書朝廷,同時將侯莫陳悅偽造的詔書一起奉上,以此彰顯侯莫陳悅的不臣之心。
宇文泰建議朝廷撤了侯莫陳悅的隴右行台,先將他的兵權奪了,如果不想治罪,就把他調回洛陽做內官,或者調到瓜州、涼州一地做個單車刺史(管民不管兵),給他找個地方養老去。
這個建議如果被朝廷採納,必將侯莫陳悅推到兩難境地。接收朝廷的安排意味着失去兵權,老虎被拔了牙連狗子也要欺負了,拒絕朝廷的安排,則意味着對抗朝廷,謀反的罪名是逃不掉的。
宇文泰早已料定侯莫陳悅必不肯奉詔。那麼,代天討逆也就名正言順了。但是讓宇文泰再次失望的是。元修仍然沒有輕易答應宇文泰的請求,皇帝還在觀望。
其實對於洛陽來說。真正的危險不是侯莫陳悅,而是關中的一統,失去制衡的宇文泰萬一起了異心那局面就失控了。
所以,元修並不希望宇文泰一股獨大。遲遲等不到皇帝的命令,宇文泰等不及了,他決定單方面出兵,第一目標直指原州。
原州刺史史歸本是賀拔岳親信,但河曲之變發生後史歸反而聽命於侯莫陳悅,宇文泰接管平涼大軍後。原州一下成了前沿陣地,侯莫陳悅遣大將王伯和、成次安帶兵二千助守原州。賀拔舊部對史歸非常不滿,這樣忘恩負義的小人人人得而誅之。第一仗一定要打出威風,宇文泰選擇了賀拔岳手下第一猛將侯莫陳崇。
在一個風高月黑的夜晚,侯莫陳崇帶一千輕騎悄然出發向高平殺去。突襲隊到原州的時候天還未亮,侯莫陳崇讓大隊人馬埋伏在高平城附近,自己帶領七個從騎直抵城下。天亮了,侯莫陳崇在城下叫門,他的樣子更像遠道而來會朋友的。
史歸跟侯莫陳崇自然認識。大家都在賀拔岳手下混過,也算老熟人了,只不過,史歸現在完全沒有「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感覺。自從投靠侯莫陳悅後,史歸就知道跟老同事們站在了對立面。
識時務者為俊傑,管他呢!史歸雖然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但此時見侯莫陳崇只帶了幾名親隨,以為侯莫陳崇是來做說客的。所以心裏也沒把侯莫陳崇這幾個人當回事,命令守軍開城門放侯莫陳崇入城。以我高平軍的實力。就你們這幾位,說好聽的大家繼續做朋友,說不好聽的還有你們的活路嗎?
城門開了,侯莫陳崇剛入城門就毫不客氣地翻了臉,幾個人呼喝着把城門佔了,聽到動靜,埋伏在城外的騎兵們沖了進來,守城士兵亂作一團。與此同時,城中突然殺聲四起,像炸了營一樣,史歸算是明白過來了,侯莫陳崇這是來攻城的,城內還有內奸接應,可是為時已晚。宇文泰放心讓侯莫陳崇領一千騎攻打城牆高厚的高平城,實際上早已做出了安排,內應為高平豪傑李賢、李遠兄弟。
李家兄弟做內應做上癮了,當初反万俟道洛做爾朱天光的內應,現在又做了宇文泰的內應,所謂良禽擇木而棲,歷史將證明李家兄弟的選擇英明而正確。
李賢現在的職務是高平令,李遠為原州大中正。兄弟倆的官位是靠拼命掙來的。原來當初爾朱天光大軍離開原州回到長安後,另一路叛軍在首領達符顯的帶領下威逼州城,晝夜攻城,城中守軍吃不消了,李賢自告奮勇從別道遠赴雍州向天光告急,天光答應救援後李賢趕緊又回到原州報信。
李賢回來的時候,賊兵已經形成合圍之勢,州城根本就進不去,硬沖不行,他沒有賀拔勝馬踏敵營的能耐,但他更有智慧,所以他耐心地等待時機。夕陽西下,天色將晚,叛軍的打柴隊回來了,李賢瞅准機會幹掉一個賊兵,換上賊兵的衣服,背上一擔柴禾混入了叛軍打柴隊進入了叛軍大營,然後,他偷偷溜到城下,跟城上的守軍接上了頭,城上秘密垂下一條繩子,李賢順着繩子往城上爬。
可是,掛在城牆上的李賢為賊兵發覺,萬箭齊發,幸運的是沒有被射中,李賢終於回到城裏,告訴守城將士援軍馬上就來,堅定了城中人守城的信心。高平城軍威復振。
城下的賊兵得到爾朱天光即將來援的消息後,懾於爾朱天光的威名,各自散走。李賢因功升為威烈將軍、殿中將軍、高平令,李遠為伏波將軍、長城郡守、原州大中正。史歸本賀拔岳所授,如今卻唯侯莫陳悅馬首是瞻,李家兄弟早就看不慣了,所以聽到宇文泰討伐侯莫陳悅的消息後,兄弟們決定做宇文泰的內應,早就派人跟宇文泰接上了頭。
因此,這才有侯莫陳崇據城門,城內突然殺聲四起的緣故。內外夾擊之下,原州城破,史歸被擒,宇文泰將其斬首,以侯莫陳崇代理原州刺史。李賢兄弟三人歸於宇文泰帳下。三兄弟開始了他們的傳奇故事,他們的故事一直將延續到隋末,直到隋煬帝夢楊花為洪水淹沒,以李家後代李渾應之,李家子孫被屠殺殆盡。(未完待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3s 3.889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