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兒 第一百一十三章【啟用】

    杜洛周來了,同鮮于修禮一樣,將定州州城圍住,然後攻城,攻來攻去看不到希望,然後退走。

    杜洛周走了,鮮于修禮又想來撿便宜,打了一陣,見楊津的能量依然很足,只好不甘心地再次退兵。

    夾在兩大叛軍之間的定州一刻也不得安寧,今天杜洛周來攻,明天鮮于修禮來戰,反正就是不給楊津喘氣的機會。

    要說楊津還真是個超級大牛人,面對一切敵人,誰來跟誰死磕,從容應對,一天天過去了,一月月過去了,定州依然是朝廷的定州,兩股叛亂分子誰也沒有將定州拿下。

    要知道,楊津手裏這支北魏精銳絕非一般州郡兵可比,雖然說消滅敵人有難度,守城的本事還是有餘的。

    既然戰事一時半會也結束不了,楊津開始抓住一切機會在城內囤積柴米,加固城牆,做起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當然,作為一名優秀的指揮官,楊津的腦子裏常常會蹦出一些點子證明自己絕不會僅僅滿足於被動挨打,比如他讓人在城中打地道通到城外,然後突然從地道里衝出來打義軍一個措手不及,一擊成功後還沒等叛軍軍反應過來組織反擊便立即全身而退。

    這種搞法弄得義軍大腦神經十二個時辰高度緊張,時刻預防台軍的偷襲,但楊津的花樣很多,簡直讓人摸不着頭腦。

    比如楊津在城上築了一座化鐵爐,然後用大舀子將鐵水灑向城外的攻城隊伍。一時火星四濺,像放焰火一樣,看着好看,沾上不是燒傷就是燙傷,碰到易燃物還着火,嚇得叛軍膽戰心驚。

    反正楊津有的是辦法,義軍被折騰得夠嗆。但是,楊津清楚,這樣折騰下去遲早有頂不住的那一天,糧食總有耗盡的時候。箭矢總有打光的時候。戰事連連,田野荒蕪,補充不上給養,吃老本總有坐吃山空的時候。當今之計還得請求外界支援。為此。楊津的告急文書也沒少往洛陽發。

    毗鄰定州的瀛洲在叛軍進攻下守得也很艱難。

    北魏政府在長孫稚北征失利的形勢下,再次調整了北討戰略。

    廣陽王元淵被重新啟用,以儀同三司、大都督的身份任主帥。章武王元融為左都督,將軍裴衍為右都督,政府軍再次向**武裝發動了攻勢。

    然而,元徽哪裏會容忍老對手風光再現,他見皇帝對元淵信任有加,便在胡太后面前說元淵的壞話,胡太后也怕元淵做大,於是下了一道秘密敕書讓元融監視元淵。

    胡太后忽略了元融跟元淵的關係。

    元融竟然將太后的敕書拿給元淵看,元淵大驚,既然上層不信任,也只有事事謹慎了,從此軍中無論大事小事都先請旨而後行。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是戰場原則,因為戰機稍縱即逝,等你請示完了,煮熟的鴨子都飛了。

    河北離洛陽上千里的路程,這樣請示顯得很不正常。

    這麼個小心法,仗沒法打了,胡太后也納悶,怎麼屁大的事都要請示呢?她可不知道元融已經把自己的命令通報了元淵,元淵在鬧情緒呢。

    胡太后要元淵解釋,元淵等的就是這個。

    元淵一肚子苦水倒了出來:「不怨別人,都是元徽,這個傢伙處處跟我作對。

    元徽當初依附元叉,一年八遷,我卻有功不錄。自從元徽執政以來,北伐的功勞都被埋沒,將士們出生入死卻得不到一點封賞。

    前留元摽守衛盛樂,苦守兩年,賊退走後,按照慣例應給提升,元徽不許。而徐州下邳戍主賈勛,元法僧叛逃時暫時圍城,卻被授予刺史和開國。李崇北征,招募八州之人,用關西的賞格,等我接手,卻說北鎮不同於關西,給我停了。試問北鎮祖陵所在,怎麼比不上關西呢。不過是元徽跟我不對付,故意整我罷了。如果把元徽外放為刺史,臣可以專心討賊,那麼賊寇的事就放心好了。」

    胡太后哪裏肯聽,不過還是對元淵撫慰一番,讓他放開手腳好好打仗。

    元淵領導的這支隊伍中,有相當部分是跟長孫稚、元琛敗退下來的兵卒,經過兩位能人這番折騰,哪裏還有鬥志,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元淵知道自己現在最應該做的是恢復士氣,而不是急着去跟叛軍交戰,所以在元淵的指揮下,政府軍慢騰騰地往前走,一天的行程不過十里路左右。

    元淵的情報工作做得非常好,所以他了解了鮮于修禮隊伍的一些情況,其中包括鮮于修禮手下三員大將葛榮、元洪業、毛普賢之間矛盾重重。

    毛普賢曾經跟元淵混過,做過北征軍的統軍,所以元淵決定好好利用一下這層關係。

    於是,在組織軍事進攻的同時,元淵開始了分化叛軍隊伍的行動,他派人秘密跟毛普賢聯絡,意圖策反毛普賢。

    鮮于修禮起兵之時主要倚重的高級將領有葛榮和元洪業,元洪業是曾經軟禁過胡太后的權臣元叉的堂弟,葛榮也出身於政府軍系列,曾經擔任過懷朔的鎮將。鮮于修禮修禮雖然是叛軍頭子,但對這些將軍級別的人物還是敬重的,所以有什麼重大決策的時候總要徵求一下他們的意見。

    後來,曾經在元淵手下做過統軍的毛普賢投奔了鮮于修禮,毛普賢跟鮮于修禮特別投緣,從此鮮于修禮遇事更多的是跟毛普賢商量,而把葛榮晾在了一邊,葛榮非常惱火。

    然而,毛普賢並非真心投降,加入叛軍不過是權宜之計。

    所以,當元淵的秘密特使前來接洽的時候,他心動了。

    就在元淵的策反工作稍有成績的時候。定州的楊津也在干同樣的工作。


    不過,由於兩人沒有做好溝通,策反雖然成功,但結局卻是兩人都沒有想到甚至是不願意看到的。

    因為,他們的工作間接地促成了比鮮于修禮更厲害的葛榮的崛起。

    楊津的策反工作比元淵成效大。

    是楊津的水平比元淵高嗎?不是,差別在於兩人手裏握有的籌碼不同。

    元淵策反靠的是空口承諾,開出去的是空頭支票,至於到時候能不能兌現,這裏面有一個大大的問號。

    而楊津手裏有硬通貨,在他接任北討都督的時候。跟皇帝要了二十枚鐵券,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丹書鐵券。有了這玩意,不論是多大的罪責都可以免除處罰,俗話說空口無憑,鐵字比上嘴唇碰下嘴唇瞎白話可管用的多。

    楊津聯絡的是叛軍主帥元洪業和督將尉靈根、程殺鬼、潘法顯等人。元洪業的堂兄元叉曾經把胡太后囚禁在後宮。後來胡太后復出。元叉被一步步逼上絕路,他便想出一計,特地安排元洪業等人在定州一帶秘密聯絡北鎮降卒起事。這樣一來他元叉就可以名正言順地領兵出征,元叉希望這樣借着剿匪逃過一劫,當然陰謀沒有得逞,他便送了命。

    元洪業等沒有退路了,只好跟着鮮于修禮混了,對他們這樣的人而言謀反的目的就是為了活命,現在看到楊津有承諾有鐵券,幾個人都動心了,他們開始密謀做掉鮮于修禮,將功贖罪。

    與此同時,毛普賢接待了元淵特使元晏,他們也在準備投降的事。

    兩派人都在下邊搞小動作,他們沒有提防的是有一個人也在密切地注視着他們的動靜。

    葛榮!

    葛榮的內心其實一直很糾結,再怎麼說自己也曾經幹過政府軍的高級軍官,現在受一個小兵的領導,要說特別心甘情願那是撒謊,過去鮮于修禮處處尊重自己,還算有點心理上的安慰,而現在,這個小兵有什麼事都找那個降將毛普賢去了。

    但是,我知道毛普賢這小子不和我們是一夥的,甚至,元洪業這些人也靠不住。不過,如果把話跟鮮于修禮挑明了,說不定會讓人覺得自己是羨慕嫉妒恨,打草驚蛇卻於事無補。

    葛榮秘密做了安排。

    三方人馬在底下暗流涌動,身處漩渦中心的鮮于修禮卻渾然不覺。

    位子不是誰都可以做的,如果屁股下的位子超過了你腦袋提供的智慧,結果就如曹操跟孫權說的,那個位子就是個火爐,坐上去能把人屁股烤焦。

    接下來的某一天,元洪業等人突然發難,折騰得大魏政府焦頭爛額的鮮于修禮和毛普賢就這樣無聲無息地離開了人世。

    然而,還沒等元洪業等人興奮勁過去,葛榮的人就將他們包圍了。

    事情簡單了,真王天子被混入革命隊伍的逆賊元洪業殺害,葛榮將一干叛臣誅滅,然後,順理成章地做了老大。

    這是細節,有的史書就直接記載為葛榮殺修禮,這跟號稱「在晉董狐筆」記載趙盾弒君一樣,道理上說得過去,卻不是事實。

    葛榮八月份做了老大,九月便跟廣陽王元淵打了一仗。

    殺死元洪業後,葛榮考慮到自己剛剛取代老大的位子,底下人肯定不安心,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大家對我心存疑慮,這個時候軍隊的戰力肯定會下降,還是暫時避開政府軍鋒芒吧。念及此,葛榮命令大軍北度瀛洲。

    元淵見叛軍北走,也清楚現在葛榮軍隊內部整合需要時間,那麼現在正是痛擊敵人的最好時機,於是率軍尾隨而來。

    葛榮雖然不想打卻也做好了打仗的準備,他也很需要一場勝利來證明自己。

    倒霉的不是元淵是元融,他帶領的是政府軍左軍。

    元融到了博野白牛邏,葛榮的輕騎突然掩殺過來,官軍就這樣稀里糊塗敗了,元融死於亂軍之中。元淵見左軍不利,不敢輕易去碰葛榮的精銳,於是頓兵不前,等待時機。

    葛榮大勝後自稱天子,建國號齊,改元廣安。至於為什麼用齊做國號,據說當時有一個「代魏者齊」的傳言,葛榮要上應天命。

    葛榮知道,老大的位子要坐穩還需要弟兄們的支持,利益捆綁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於是這位大齊天子毫不吝嗇地為弟兄們加官進爵,鮮于修禮舊部的大頭目們封王,小頭目封將,在這次官爵普調中,任褒為尚書僕射,葛萇為樂陵王,宇文洛生做了漁陽王,懷朔鎮人潘樂授京兆王、王基為濟北王、可朱渾道元為梁王,代人田怙、宇文泰、獨孤如願做了督將。

    葛榮士氣正旺,因此,元淵等待時機的戰略思想是正確的。

    可是,縱然葛榮給他時間,朝廷卻等不及了,在接連平叛失利後,大魏朝太需要一場真正的勝利了。

    因為修史的緣故,詆毀魏收的人排成了隊,弄得高洋不勝其煩,但高洋雖然胡鬧,但他知道修史的困難,早在給魏收佈置任務的時候高洋就說絕對不會學習道武帝對待崔浩那樣。崔浩修國史,修來修去遭到了滅門之災,最重要的原因是把北魏先人們那些不宜見光的亂七八糟的事據實寫了。所以,《魏書》能有今天,高洋可謂功莫大焉。

    北齊滅後,魏收被人從墳墓里請出來,屍骨拋在野外。

    魏收的結局告訴我們,寫史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人被砍頭,有的人遭宮刑,有的人被滅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歷史觀。(未完待續。。)



  
相關:    重生之日本大作家  一品唐侯  九域神皇  生生不滅  劫天運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唐朝那些事兒第一百一十三章【啟用】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唐朝那些事兒"
360搜"唐朝那些事兒"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1s 3.798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