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兒 第七十章【陰謀家】

    作為大隋太原留守,李淵統管着大隋帝國的北部邊防,可謂位高權重。

    不過說起李淵這個人,大夥可能既熟悉又陌生。作為大唐的開國皇帝,他的前任(以暴虐聞名的隋煬帝楊廣)和後任(集英明與神武,智慧與謀略於一身被譽為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都是名動天下婦孺皆知,倒顯得這位開創者夾在這兩大牛人之間顯得有點默默無聞。史書上記載李淵這個人出身可不一般,是典型的官>

    得費點唾沫說道說道。爭取不廢話簡單點說。南北朝時西涼國開國皇帝李暠是李淵同學的先祖,而李暠自認為自己的先祖是漢飛將李廣,這個有點扯啊。李暠生子李歆,李歆是個終結者,西涼國到他這兒被後來崛起的北涼滅了。

    滅國之後的李歆的兒子李重耳就跑路了,逃到了南朝的宋。李重耳生子李天賜。李天賜生下了大頭兒子李虎。這個李虎,就是高祖李淵的爺爺。李唐皇室的譜系不斷被修正,到高宗李治時期,道家的創始人老子李耳被正了位,被李唐尊為始祖。

    真是強強聯合啊,估計老子地下有知,看到自己的後代發家當皇帝了,也當含笑了。

    這也好理解,跟現在流行修家譜差不多,不過這話又說回來了,如果您找不着工作連肚子都混不圓,即使您祖上姓愛新覺羅甚至跟當今國家領導人在姓上搭點邊,綠着眼鏡哪有心思去整這個?

    繼續!李唐自己標榜出自帝顓頊高陽氏,在唐堯之時,高陽氏有個兒子叫庭堅,官居「大理」,因自稱為理氏,這個理後來就成了李了。

    終於勾搭上了,難為他們老李家了,真不容易。玩命忽悠無非是向唐堯這個方向靠,目的奏一個:突出這個唐堯的「唐」,愚昧忽悠百姓,認為自己李唐得天下是應了上天的旨意罷了。

    真實的歷史情況怎麼樣呢?史學家陳寅恪有一番考究,先生認為:「李唐或許是出自趙郡的漢族的破落戶,或為鄰邑廣阿庶姓之『假冒牌』,既非華盛之宗門,故漸染胡俗,名不雅馴。」

    河北趙郡小戶人家,中原混不下去到邊境打仗撈取戰功,跟胡人廝混一起,靠拳頭硬發家了。就這麼回事,沒那麼玄乎。有了權勢跟現在大款權貴一樣,修祠堂修祖墳玩命神話自個祖宗,這不奇怪。

    不管怎麼說,到爺爺李虎時,老李家翻身了。南北朝的後期,華夏大地幾百年的戰亂動盪和民族融合,統一成了大勢所趨。

    跟現在發展經濟需要資本家一樣,國家統一需要開打,拳頭硬的軍事貴族集團成長起來了。

    說來也話長,北魏時期鮮卑族拓跋部落建立了中原王朝,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可是從遊牧生活方式到農耕生活方式,那可是個系統工程。不僅僅是從帳篷里搬進大瓦房、牛羊肉換成白米飯這種物質生活形態的簡單轉變。

    還牽扯到了包括語言、服飾、風俗、文化、宗教、體制等柔性制度方面的改變。

    如果政權偏安一隅倒也罷了。但是強人政治家拓跋宏橫空出世,這位猛哥在471年成功上位,不過那一年他還是個5歲的毛孩子,開襠褲還沒脫,權力集中在祖母馮太后手裏。但這位馮太后是漢人,所以拓跋宏同學很小就受到漢化的影響較深。

    親政後拓跋宏同志做了大量民族融合和具有歷史進步意義的工作,其中影響深遠的就是搬家(遷都)。

    對新的改革,當然鮮卑舊貴族反對老大啦,代表人物就是太子元恂(拓跋宏為漢化自己改姓元),猛人拓跋宏同志不惜宰了太子元恂排除障礙,排除萬難終于于公元494年遷都成功,定都洛陽。

    推動了民族融合和社會進步,但詭異的是千秋萬世之功的文帝改革卻很快要了帝國的命。四十年之後,北魏這個雄踞北方的巨人終於轟然倒塌。如果不改革說不準偏安一隅或苟且偷生可以長命百歲,天天折騰玩命健身鍛煉反倒很快歸了西。

    什麼邏輯嘛!繼續!改革尤其是遷都導致的最大問題是邊境危機。面對北方遊牧民族的不斷侵襲(當時的柔然),北魏在沿邊境線建了六個軍鎮,分別由功臣**充任,並給予高官厚祿作為回報,以期保證帝國的安全。

    但遷都讓情況完全變了,隨着帝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南下,六大軍鎮的影響力也不斷削弱,待遇自然也下來了。

    民族問題和待遇問題深深地糾纏在了一起。居住在邊境線上拿槍桿子的軍鎮將領們對在首都洛陽坐辦公室搖筆桿子的朝廷要員產生了嚴重的落差和衝突。筆桿子指揮槍桿子,拿的錢還比我們多。憑什麼呀?拿槍桿子的不滿意了,後果自然很嚴重。

    若干次的反抗,暴亂,在以武川鎮為代表的各路軍閥的衝擊下,北魏這個漢化了的政權終於走向了末路。

    由這些戰爭專業戶把持了中國北方,最後分別形成了東魏、西魏,然後又演變為北齊和北周,最後北周武帝宇文邕在公元577年統一了中國北方。

    此處略去幾萬字的殺戮和流血。朝代更換了若干個,各領風騷數十年(包括後來篡周建隋的楊堅),但唯一不變的是武川軍鎮將領們依然牢牢掌握這政權的核心層。

    這就是被稱為的關隴貴族集團,歷史上鼎鼎大名啊今天講的這個主人公李淵的爺爺李虎,也是這個集團的核心骨幹分子。囉嗦了這麼多,現在才正式開說。

    政治鬥爭沒有對錯之分,有的只是陰謀詭計和心狠手辣,當然啦,運氣是第一位的。由於李虎同志參與了權臣宇文泰的篡魏建周政治活動,跟對了人,站對了隊伍。

    宇文泰由於擁立魏文帝有功,八柱國重新洗牌。說起這個八柱國啊,那可大有來頭,那可是肇始於西魏影響後二百年中國封建政治局勢的大門閥,由八柱國所形成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逐步登上了歷史舞台,並逐步取代了中國東部的關東望族,對中國文化、政治和民族性格的形成都具有相當深遠的影響。

    廢話不說了,我們且看看大統三年這一次八柱國成員的新名單。皇族我們就不說了,那奏是個擺設。真正有權勢的我揀幾位出來給兄弟們曬一曬:這第一位那就是西魏的開國老大宇文泰同志。


    公開稱號那有點煩人,您耐着性子瞧一瞧。使持節、太師、柱國大將軍、大冢宰、都督中外諸軍事、安定郡開國公,跟歷史上所有要篡位的主差不多。第二位就是李虎兄弟。

    使持節、太尉、柱國大將軍、大都督、隴右行台、少師、隴西郡開國公。第三位也有點說道,黑小子梟雄李密的曾祖父李弼。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大宗伯、趙郡開國公,周代魏進封趙國公。

    第四位屬於牛人中的vip——獨孤信同志。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大司馬、河內郡開國公獨孤信(其三女為北周、隋、唐三朝皇后),周代魏進封國公。

    稍微費點唾沫跟各位介紹一下這位獨孤爺。要說的這個獨孤信(原名獨孤如願),可是個人物,此人的聞名首先是長得太帥了,風度翩翩,史上著名的側帽**大帥哥說的就是這位爺。除此之外這哥們還特別的仗義和忠信,為此被老大宇文泰賜名信,在從魏到周的南北朝時期可謂是位高權重名動天下。

    但獨孤先生最有成就不是自個能力多牛,本事多大,關鍵是生了三個好女兒,三個女兒也嫁得好。嫁給大款?

    那時人不興做生意的,士農工商,做生意賺大錢排末流,當官那才是正股正行的好職業,跟現在玩命進衙門差不多。不過人家這三個女兒嫁的不僅是衙門一員,關鍵還是頂級公務員。您站穩瞧好了。

    三個女兒都嫁給了皇帝!大女兒嫁給北周明帝宇文毓;四女兒嫁給李淵的老爸李昺(武德初被兒子李淵追尊元皇帝);七女兒獨孤迦邏嫁給了大隋開國皇帝楊堅。

    而楊堅的父親楊忠,比起上面這幫牛人稍差點,北周建立後被晉封為柱國、大將軍,隨國公。

    怎麼樣,厲害吧。崛起於武川鎮的關隴軍事貴族一方面憑藉戰功躋身高級權貴集團,同時他們通過聯姻使自己的家族不斷充實和加固,從西魏、北周、隋、唐縱橫中國封建王朝達二百多年,創造了新的貴族時代,在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都是罕見的。

    史書上記載李淵的老爹李昺同志非常少,估計這位公子哥也是平淡無奇,在門蔭的庇護下做過北周的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襲了老爸留下的爵位唐國公,再就沒有着墨啦。但一個人的成功有時候跟自己的能力學識啊都沒關係,有時候不是能力越強職務就越高,你考了個好大學,不一定就有個好未來。呵呵,拼爹那個年代也流行。

    李昺雖然不咋樣,但他卻有着顯赫的身世和不俗的姻親,他娶了獨孤信帥哥的四女兒,和楊堅以及北周明帝宇文毓做了連襟。跟現在一樣,您老婆跟國母是親姐妹,您想想看,那您肯定就一步登天了啊,想當平頭百姓那都是奢望。這些人不管是不是塊料,生下來奏是當官的。

    這個李昺第二個成就,也可能是今生最大的成就,便是生下了皇帝,而且是開國皇帝!生下的這位奏是哥們我後面要講的大唐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陰謀家登場了。

    這個李淵到底是個神馬樣的人?歷史上有很多說法。其實一個有頭臉的人物在歷史上都是多面的。不要說歷史人物了,就是您身邊的人在您眼裏那也是多面的,這人還沒故去,我們對他的看法都是褒貶不一毀譽俱存,更甭說過了千百年之後了。

    經過時間的打磨,很多事件都變了形。歷史之所以多面是觀者所站的角度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一樣,通俗點講奏是「屁股決定腦袋」。站在什麼位置和立場說什麼話。兄弟我力圖不戴有色眼鏡不加個人喜好來說道說道李淵同志。

    &唐書》和《資治通鑑》都認為李淵是在周圍一干人的力勸甚至是脅迫下起的事。認為起事的真正謀主和始作俑者是他的二小子,也就是日後的大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

    說李世民為了脅迫老爹起事不惜到監獄裏面放出了犯人晉陽令劉文靜,通過劉文靜搭上李淵的密友晉陽宮副監裴寂,然後再通過裴寂給李淵挖了個坑設了個局。

    讓裴寂跟李淵一塊喝酒玩女人,事後又告訴李淵你玩了不該玩的女人。你玩的是你表兄弟的女人,雖然是自家人,但人家表弟楊廣是皇帝。玩皇帝的女人給皇帝戴綠帽子?那可是「大不敬!」。

    按隋律那是十惡之罪,殺頭是必須的,包個全屍努力爭取一下是有希望的,您看着辦吧。

    李淵傻眼了,沒辦法,跟表弟楊廣死磕吧。從此開始了艱辛的創業者之路,最終在二小子李世民和一干猛人的的南征北戰之下,當了皇帝。按這樣的說法,李淵作為一個大唐的開國皇帝那簡直就是窩囊廢物的代名詞,至多算個傀儡。

    更滑稽的是這種說法在民間甚至在部分學者那裏都相當有市場。不過我認為這都是那些買菜的胡同大媽和遛鳥大爺在街門口閒扯的。一句話,那都是沒有的事。理由有這麼幾個:首先,歷史是誰寫?當然是勝利者囉~勝利者書寫了歷史,這是中國封建史的傳統。

    所以梁啓超先生說二十四史其實就是二十四家史。梁先生講得是有道理的。不能迷信史書,要在浩如雲煙的史料中找出真正有用的東西,這就需要專業素質。

    按照記載,編寫這段歷史是在太宗貞觀年間,那當時的史料都是儲遂良、令狐德棻、許敬宗等這幫人整理撰寫的,那都是皇帝的直接統領下完成的。

    史書上記載李世民可直接要起居郎儲遂良出示《起居注》,並指導史書的編寫。

    就像單位裏面的政研室主任,帽子和小命捏在一把手手裏,聽誰的?自己發揮秉筆直書?

    不是很容易的。尤其是直接操刀八年完成武德、貞觀兩朝《實錄》的許敬宗,雖然這哥們兼修國史兩為帝師才氣很好,但人品卻不敢恭維,是個政治投機分子,招權納賄亂點史料是這哥們的強項。

    那後來就清楚了,成書於後晉的《舊唐書》,完全按照前面的史料來的;北宋宋祁、歐陽修老先生再修《新唐書》的時候,就繼續錯了下去,司馬先生編《資治通鑑》也延續了這種說法就不足為奇了。

    歷史的真相到底是什麼?還好,我們有其他的證據。按照另一本史書《大唐創業起居注》記載,關於晉陽起事這段歷史跟上面三本史書有較大出入。愚以為這本書還是非常有價值的。首先我們看着這本書的作者和成書的背景。

    作者溫大雅同志是并州祁縣(現山西祁縣)人,出生在北齊末年的572年,去世在貞觀三年629年,可以說他正好經歷的年代就是北齊、北周、隋唐四個朝代,親自參與了歷史活動,他寫的東西應該比過了三百年以後的後晉的《舊唐書》要更接近歷史原貌吧?

    另外從作者身份來看,溫大雅是李淵任太原留守時候的記事參軍,專掌文書起草等機要工作。相當於機要秘書兼太原軍區參謀部秘書長之類的吧,那了解晉陽起事這段時間應該更有說服力吧。

    所以從成書的歷史時期和作者的工作環境背景等方方面面來講,溫大雅同學的《大唐創業起居注》應該更可信,更接近於歷史原貌。分析完畢!好,下面我們奏要慢慢揭開這位爺的真面目。



  
相關:    仙府種田  發個微信去天庭  神級插班生  生生不滅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唐朝那些事兒第七十章【陰謀家】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唐朝那些事兒"
360搜"唐朝那些事兒"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45s 3.886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