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兒 第五十九【聖人】

    戰場

    當時的鬥爭形勢,是這樣的:

    正面戰場,尉遲迥所統轄的以相州為中心,以總管身份所管轄的相(治鄴,今河北臨漳西南)、衛(治朝歌,今河南淇縣)、黎(治黎陽,今河南濬縣東北)、沼(治廣年,今河北永年東南)、貝(治武城,今河北清河西北)、趙(治廣阿,今河北隆堯東)、冀(治信都,今河北冀縣)、瀛(治趙都軍城,今河北河間)、滄(治饒安,今河北鹽山西南)等州,加上他的侄子尉遲勤所統轄的青、齊、膠、光、莒等崐州(均屬今山東省),拿起刀槍的人數,已有數十萬。

    答應起兵,並宣佈獨立,且暫時採取觀望態度的有:滎州(治成皋,今河南汜水)刺史宇文胄(此人事跡前面已介紹過),申州(治平陽,今河南信陽)刺史李惠等。

    不戰而降的有:懷縣(今河南武陟西南)永橋鎮將領紇豆陵惠,聽說尉遲名將起兵,先獻城池。

    開始出兵支援,自行攻城掠地的有:徐州(治彭城,今江蘇徐州)總管司錄,即舉善彈惡的言官席毗羅(此人事跡前面也說過),已佔據兗州(今山東省兗州);前東平郡(山東濟寧市)太守畢義緒,佔據蘭陵(今山東省蒼山縣);東楚州(今江蘇泗陽縣)刺史費也,只是開始出動兵馬,打那裏還沒有消息。

    綜合以上情況,從尉遲名將的角度來看,河南省一半的地盤,整個山東(太行山以東)除沂州(治琅邪,今山東臨沂西)外,應該都在尉控制中。

    在楊堅還未組織起征討大軍前,尉遲名將實際已先走一步,分路進攻。

    紇豆陵惠攻陷巨鹿(今河北平鄉東南),接着又進圍恆州(今山西省大同市);

    大將軍石遜攻打建州(治高都,今山西晉城東北),建州刺史宇文弁也以州城投降;

    西道(國家西部)行台,即西部地區行政長官韓長業,已攻佔潞州(今山西省上黨地區),生擒潞州刺史趙威,並任命潞州城人郭子勝為刺史;

    上大將軍宇文威攻打汴州(河南省開封市);

    莒州(今山東省莒縣刺史)烏丸尼等率領青、齊兩州軍隊圍攻沂州(今山東省臨沂市);

    大將軍檀讓攻克曹(治左城,今山東曹縣西北)、亳(治小黃,今安徽亳縣)二州後,駐軍梁郡(此事在前面說過);

    席毗羅以八萬之眾,駐兵蕃城,攻克了昌慮(今山東省滕州市羊莊鎮)、下邑(今河南夏邑)兩縣城,看來這位言官實為急先鋒,活動半徑很大;李惠自申州進攻永州(治楚城,今河南信陽北長台關西),攻克了永州城。

    同時,尉遲名將從戰略上考慮,把他的一個兒子押給了地處江南的陳朝,請求國際援助,但這個舉動要擔保的事項,是不清楚的。

    是不是有關於如果打敗楊堅,承諾割讓城池,還是付給兵餉,不得面知。

    但這樣做,應該看出這種引狼入室,不顧一切的做法,是有難以原諒之處,且對他,有害無益。

    因為當時的陳朝,國運雖已處於江河日下之勢,但畢竟一直和北周的對峙多年,實為心腹大患。

    尉遲名將少的正是政治頭腦,此事一出,賣國賊的帽子,會被告人從箱子底下翻出來,戴在此公頭上,大是大了點,卻也還戴得下。

    從上面的情況可以看出,尉遲迥數十萬人馬,是以他自己所率領導的關中兵為核心,最重要的是得到了他的侄子尉遲勤的支持,應該說,此人實際上起到了很重要的模範帶頭作用,以致差不多整個山東省的各州都參加了這次叛亂。

    究其原因,是因為這在方原是北齊的地盤,剛被北周滅了才幾年(公元576年北周武帝滅北齊),人心不穩,是一大緣由。

    而尉遲迥起兵,因其個人影響和實力,所引起的震動還是很大的。

    其派兵或令反叛響應的各州分路進攻,直指山西和河南,是為了與從山東西進的尉遲勤形成呼應。

    但各路人馬並沒有,也不可能立刻做到合兵一處。

    所以其聲勢很大,但幾路出擊的人馬撒開去,形成不了優勢兵力,更何況群龍無首,各路兵勇,一旦攻陷城池,便占城為王,等着別人來打。

    所以後來楊堅似乎是不慌不忙地先派出了于仲文和楊素,各個擊破,如同趕鴨子一樣,把檀讓和席毗羅打得屁滾尿流。

    而尉遲迥本人並沒有親自出馬,一直呆在老地方鄴城,直到楊堅派韋孝寬領兵打來。

    他這樣做,是有些讓人費解的。

    很可能是等各路兵馬,向他靠攏後,再取長安。包括司馬消難從東面的邊境上打過來,還有王謙從四川趕到。

    但是,不僅是這個想法受到質疑,而且很可能是,當時的尉遲名將,並沒有什麼象樣的計劃,因為明顯可以看也,這些人並無明確的統一號令。

    河南和山東各州響應後,各自為戰,或是接受指揮,但卻自行其事,就是尉遲名將派出去的兵,也象撒豆子一樣,過後似乎是難以收回的。

    這尉遲迥沒有直接選取攻擊長安,而是等着別人來打。也許是沒有想好,還有的也許,就是猶豫不決,東一榔頭西一錘,打不着要害,所以楊堅看得透他這人,而不懼。

    再說東南面戰場。

    這個方向是楊堅的身後,如果他首先要面對尉遲迥和尉遲勤的話。

    &日,司馬消難舉兵響應尉遲迥,據江北九個州,兵力約十一萬。


    司馬消難以其自家開府設置的府兵,即司馬府的家丁們所組成的軍隊為基礎,發動軍事政變的。領頭的是的心腹將領田廣,殺了他軍區參謀長,即任總管長史的侯莫陳杲,還有鄖州市市長,即鄖州刺史蔡澤,以及相關四十餘人。

    看來這司馬消難並非鐵腕人物,手下的人搞不定,只能殺了。

    不僅如此,他司馬消難是北周的外戚,其女司馬令姬嫁給了周靜帝為宇文衍皇后。而他的父親司馬子如,是楊堅父親楊忠的鐵哥們,他自己原先是受北齊猜忌,而投降北周的,這會兒卻採取了容易讓人聯想到他在此之前的所作所為的行動方式——

    他帶領所管轄的鄖(治安陸,今屬湖北)、隨(治隨縣,今屬湖北)、順(治隨縣北,今屬湖北)等九州,以及魯山(今湖北漢陽東)、甑山(今湖北漢川東)八鎮,投降陳朝,以他的兒子司馬泳,做為人質,押給陳朝,以求得陳朝相信並提供援助。

    此公易反易復,但並不是小人,這在於他行為的原因和目的,並不那麼卑鄙。

    這次是尉遲迥讓他幹的,他也要效忠北周宇文氏,因為他的女兒是小朋友宇文闡的小皇后,做為國丈,有責任護衛國家,但卻再次採取了投降方式,這讓後人對他的品性,難以評說。

    但因為有此案例,後來的人,如果要說某人易反易復,就會以此公為例。所謂輕於去就這個成語,除了說呂布小人外,還有就是說他。

    陳朝此時的皇帝,是陳宣帝陳頊。

    此皇帝在陳朝開始下頭下坡路時任皇帝,應該算是稱職的,其在位期間的基本作為,就抱括曾從北齊手上搶回了淮南舊地,但最後在公元577年,卻被北周奪走。

    所以這回見有這司馬消難來敬獻地盤,也就顧不得想那許多。很快於8月6日,下詔書任命司馬消難為大都督、總督九州八鎮諸軍事、司空,並賜爵隨公,也就是在原地暫時留任。

    只不過賜給這隨公爵號,是有點擺明了要和北周隨公楊堅對着幹的意思。

    並且,在第二天,緊接着讓鎮西將軍樊毅,督察沔、漢地區(漢水流域)的軍事;命令南豫州(今安徽省宣州市)刺史任忠,率軍向歷陽(今安徽省和縣)進發;任命超武將軍陳慧紀,為前軍都督,率軍向南兗州(安徽省宿遷市地區)進發。

    接下來,又於8月8日,第三天,下詔任命司馬消難為大都督水陸諸軍事,即水陸軍大元帥。

    陳朝與北周交界的邊境城市鄖州,有沔水流經,隔江相望,原來就在邊境陳兵,且有常備水軍駐防。

    &日,通直散騎常侍淳于陵,通直散騎常侍,即皇帝身邊的侍從官,被派出,攻克了臨江郡(安徽省和縣烏江鎮)。

    第十天,8月18日,陳朝智武將軍魯廣達,又攻克北周的郭默城(今江西九江東北)。

    &日,通直散騎常侍淳于陵,攻克北周佑州城(在今湖北省,具體位置不詳)。

    以上各路人馬,並非直奔司馬消難所據地盤而去,而是各自乘機搶佔地盤,這當然也是陳朝皇帝陳頊喜歡幹的事。

    ……

    在此期間,司馬消難並非按兵不動,等待陳朝來援,其派遣上開府儀同大將軍段珣,攻打順州(今湖北省隨州市北)。

    順州守將周法尚,是在不久前才投降北周的陳朝將領,因與陳朝長沙王陳叔堅互有成見,陳叔堅編造理由,向陳宣帝陳頊告發周法尚要謀反,陳宣帝於是將周法尚之兄,代其為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刺史的周法曾拘禁起來,同時準備派兵攻打周法尚。

    周法尚本無反叛之意,因有部下所勸,效仿樂毅辭燕,歸降北周,受到周天元的禮遇。

    但隨即就有陳將樊猛率軍前來討伐,周法尚施以詐降之計,卻用精兵設伏,大敗樊猛,俘敵8000人,樊猛隻身逃脫。

    剛剛顯露過漢將韓信之遺風的司馬消難,就先打他的主意,大概認為此人也應是一個易反易復之人。

    所以說人自己一旦做了回小人,時常總會不自覺地要找和自己差不多的人,來為自己的行為尋找理由和進行**。

    司馬消難派段珣率兵前行,以為助守名,賺開城門。

    這周法尚將門出身,從小就熟讀兵法,且久歷戰陣,不知為什麼,也就看出其中有詐,就是不開門閉。

    段珣只好讓人把城圍了起來,然後發起攻擊。

    周法尚也許剛打了大勝仗,手下的兵或許放了大假,倉卒應戰,只好把那些平時不會舞刀弄槍,只會舞文弄墨的公務員招集起來,加上幾個值班站崗的職業軍人,滿打滿算,只有五百來人。

    但這城,卻守了二十日。

    後來眼看等待援兵已無指望,這仗實在打不下去了,只好帶了少數人馬,可能是從秘密通道,棄城逃走。

    但他的母親和兄弟等家屬三百多人,卻被俘虜,讓隨後趕來的司馬消難一起帶着,向南而去。

    陳朝將領樊毅,率軍來接應司馬消難,但是沒有趕上。

    而樊毅與北周亳州(今安徽省毫州市)總管元景山,不期而遇,兩軍相逢,這樊毅不願意打,但為了不虛此行,此人卻乘機劫掠百姓,然後就退去。

    這元景山在此以前,就收到滎州刺史宇文胄和尉遲迥的書信,信中力勸元景山加入組織,但這人不為所動,把二人派來的信使綁了,連同書信一起,派人送到了楊堅的相府。

    元景山因此得到了楊丞相,以小朋友皇帝宇文闡的名義所發佈的嘉獎,並立刻兌現,升其為上大將軍,離當元帥,僅有一步之遙。

    因此,在司馬消難之宣佈以鄖州等地做為見面禮,投降陳朝,陳朝派遣將軍樊毅、還有副將馬傑等來接收後,這元景山,竟然只率輕騎五百,奔馳而來,前來拒敵,以此,讓久歷戰陣的樊毅害怕,沒怎麼打,只搶了一把老百姓,就跑了,算是到此一游。

    可見這位元景山並非一般人物。



  
相關:    生生不滅  重生之日本大作家  九域神皇  劫天運  九星霸體訣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唐朝那些事兒第五十九【聖人】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唐朝那些事兒"
360搜"唐朝那些事兒"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8s 3.775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