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兒 第91章大周王朝

    不過等唐明宗李嗣源死後,孟知祥就在成都稱帝,這一下就少了一大塊。石敬瑭稱帝後,又把燕雲十六州割給了契丹,又少了一塊。後晉末年,後蜀又趁中原內亂,取了秦(今甘肅天水東)、成(今甘肅成縣)、階(今甘肅武都)、鳳(今陝西鳳縣東)四州,劉知遠稱帝後,也沒能奪回來,這樣又少了一小塊。而郭威開國時,劉崇又據河東十二州建立了北漢,所以到柴榮登基這時,領土面積已經不大了,僅有九十六州的土地。

    柴榮遇到的第二個困難,就是人心不附。因為柴榮不管即位有多順利,但他都不是郭威的親生兒子,那人們自然而然地就會想起,假如郭威只要是還有一個親生兒子,那就絕不會輪到柴榮繼承皇位。

    再加上郭威從後漢的樞密使到當上皇帝,只用了一個多月,皇位也僅僅坐了三年,威望本身就有限。而柴榮則更是如此,到二十七歲才剛混到一個軍職,有了軍職又也沒有去打過仗。

    郭威稱帝後,柴榮又被宰相王峻打壓了兩年多,剛剛才算是嶄露頭角,更沒有什麼威望而言。而五代之中,向來都是兵驕將悍,以柴榮的資歷威望,想一下子懾服這些人,是根本就不可能的。

    柴榮遇到的第三個困難,則是強敵環伺。後周坐鎮中原,南有南唐、西有後蜀,這兩個都是大國,其中後蜀有52州,南唐有36州,從表面上看,似乎和後周的96州相差了不少,但實際州有大有小,其實這兩國的國土面積雖比後周要小一些。但相差也不是很多。並且唐、蜀兩國多年以來休生養息,很少有戰亂發生,與後周相比要富足得多。

    在後周的北方。則是強大的大遼和後漢的衍生國北漢,這兩個也都是後周的死仇了。實際上。柴榮登上皇位後,面臨的第一個挑戰也正是來自於這個方向。

    北漢前面也說過,是由劉知遠的弟弟劉崇所建立,郭威剛建國時,劉崇就曾借遼兵攻打後周,並因此跟遼國約為「叔侄之國」,是一個典型的漢奸政權。在那一次交鋒中,北漢遭到了重創。之後幾年間只是一味地巴結遼國,尋求支持,不敢再與後周爭鋒。

    但等郭威的死訊一傳到晉陽,劉崇馬上就來了精神,立即向遼國求援,準備出兵攻打後周。遼帝耶律璟(耶律述律稱帝後改名耶律璟)對他這個老侄子也很支持,立刻便派武定(治所在奉聖州,今河北涿鹿)節度使楊袞率一萬鐵騎去支援劉崇。

    當年二月,遼將楊袞率領一萬騎兵趕往河東,並在團柏(今山西祁縣東南)與劉崇親率的三萬北漢兵會師。兩軍合為一處,直接向後周的重鎮潞州進發。此前已經說過,從河東入中原有三條路可走。既可穿井徑、越太行山,從河北進軍。也可奔晉州(今山西汾陽)、趨洛陽,然後再直插大梁。這兩條路一遠一近,各有各的好處。但在這兩條路外,還有一條路可走,就是劉崇此時選擇的從潞州直入中原的路線。

    這條路其實是最近也是最直接的一條,從潞州出發,第一站是澤州(今山西晉陽),第二站是懷州(今河南沁陽)。從懷州往西南走150里可到洛陽,往東南走300里就是開封。看得出來,這是一條近得不能再近的路了。

    但實際上。在梁、晉爭霸期間,雙方對這條路的使用效率遠不如井徑關高,這裏一方面是因為河北地區對於當時的梁、晉都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潞州的地勢太險要了。

    潞州(今山西長治)地處黃河中游,雄踞太行之脊,素有「太行之巔,與天同黨」之稱,故而又稱上黨。轄境之內多是山地、丘陵,十分險要。

    而潞州城早在西周時代便已修建,其後千百年間,又經歷朝歷代的反覆擴建,城防非常堅固。劉崇敢把他進軍的第一站就定在了潞州,足以說明其氣勢之猛。

    當時守潞州的是後周的昭義節度使李筠,此人原名李榮,在柴榮稱帝後,因避諱而改名為李筠,早年他曾在鎮州驅趕過遼將耶律麻荅,也算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將領了,所以得知此事後並不驚慌,當即傳令手下大將穆令均帶着兩千人前往迎戰,自己則親率主力進駐太平驛(今山西省襄垣縣西南)。李筠的這一戰略部署應該說也沒有什麼不當之處,但實際效果卻是非常不好。

    穆令均為人極其勇猛,得令之後立即出征,當日就與北漢的先鋒指揮使張元徽相遇,隨即展開戰鬥。但兩軍剛一開戰,張元徽就帶着大軍後撤。

    穆令均也不多想,帶兵就追。其實這是張元徽設下的埋伏,穆令均還沒追出多遠,就被引進了伏擊圈,隨後北漢各路大軍齊出,將穆令均所部重重包圍,一戰斬殺周兵逾千,穆令均也當場戰死。李筠聽殘軍報回消息,不敢再戰,倉皇退回潞州,登城自守。

    數日之後,北漢入侵的消息就傳到了大梁,柴榮聞訊之後立即決定御駕親征。這個時候,距郭威死、柴榮登基不過只有一個多月,正好是新老政府交替,朝局還尚未完全平穩之時,所以滿朝文武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對柴榮進行勸阻,

    紛紛表示:「劉崇自從那年在晉州遭到政府打擊之後,實力已經不行了,他這次出兵是因為看到先帝駕崩,想趁機對咱們進行騷擾,不會有多大作為的,而且他也不敢親自出馬,所以皇上只要派一員大將禦敵就可以了,完全沒有御駕親征的必要。」

    柴容卻說道:「先帝駕崩,劉崇欺我年少新立,肯定是起了併吞天下之心,所以這一次,他肯定會親自帶兵,所以我也一定要親自迎敵。」

    但群臣還是對他苦苦勸阻。特別是五代騎牆派代表人物,一向以圓滑著稱的宰相馮道,更是很突然地變成了那種敢於直言范諫的忠臣。對柴榮親征一事固爭不已。柴榮非常不滿,對馮道說道:「昔年唐太宗平定天下。哪一戰不是親自出馬?我又怎敢苟且偷安?」馮道卻說道:「不知陛下能否做得唐太宗?」柴榮又說道:「以吾兵力之強,破劉崇如山壓卵耳!」馮道卻反問道:「不知陛下做得山否?」


    從馮道這幾句話中完全可以判斷出來,當時的朝臣們對柴榮明顯是信心不足。實際上馮道力諫柴榮應該不是出於私心,

    甚至可以完全可以把他這番諍諫看成是對柴榮的一種愛護。馮道一生不弄權,而且他在長達數十年的從政生涯中早就掌握了一整套保護自己的本領,如果他在這個時候不開口,柴榮打贏了,不會怪罪他。就算是北漢最終戰勝,

    滅掉了周朝,也照樣會讓他當宰相。也就是說,無論誰勝誰敗,都不會對他造成任何的影響。反過來,這番話一開口,肯定就先把柴榮得罪了,柴榮出兵如果打贏了,

    那就證明馮道是錯誤的。如果戰敗了,搞不好回朝之後還要遷怒於他。兩頭都不討好。對自己有害無益,這個道理以馮道的聰明會不明白嗎?那麼他又為什麼非要極力對柴榮進行勸阻呢?

    其實這正好說明了馮道是非常愛護柴榮的,這才不想讓他去冒這個風險。因為此時柴榮剛剛登基。地位還不穩固,一旦親自出征戰敗,皇帝寶座肯定就要發生動搖了。

    但如果柴榮派出別的將領,情況就不一樣了,勝了並不會對他造成不好的影響,就算敗了也可以把責任推卸出去,仍有挽回餘地。

    所以說御駕親征,對柴榮來說,絕對不是一個穩妥的選擇。而馮道也正因為是想到了這點,才不惜拋棄多年以來的從政原則。對柴榮力諫不已。

    當然,馮道之所以這麼做。是有一個基礎的,那就是他心裏對柴榮的軍事才能缺乏信心,不相信他能打贏,至少也會認為柴榮打贏的可能性非常小。這個並不奇怪,因為柴榮從來就沒有打過仗,又怎麼能讓人相信他上來就能打贏這麼一場關鍵的戰役?這恐怕也是滿朝文武的共同想法了。

    柴榮對出兵的利弊也不會考慮不到,但這件事對他來說又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因為一個沒有戰功的皇帝,在五代中肯定是吃不開的,群臣對他的輕視就是很好的證明,所以柴榮也急需用一場勝利來提高自己的威望,那麼實際上北漢這次入侵正好就給他製造出了一次絕好的機會,當然前提則是柴榮必須要將這一仗打贏。

    三月三日,柴榮排除一切阻力,決意御駕親征。詔命天雄軍節度使符彥卿率軍從磁州固鎮(今河北省武安市固鎮)出兵,深入北漢大軍背後,詔命護國(鎮治河中)節度使王彥超從晉州出兵,切斷北漢大軍的後路。又命馬軍都指揮使樊愛能、步軍都指揮使何徽、義成(鎮治滑州)節度使白重贊、鄭州防禦使史彥超等大將為前鋒,率部先行開赴澤州。自己也於三月十一日,親率大軍出大梁,北上迎戰劉崇。

    三月十八日,柴榮抵達澤州(今山西晉城),但未在城內停留,繼續率軍北上,當晚夜宿於州城東北。

    而北漢主劉崇得知此事後,居然做出了一個很讓人意料不到的舉動——扔下潞州不打,繞城而過,直接就向周軍迎了過來。從這裏也不難看出,不僅是馮道等朝臣對柴榮沒有信心,就連劉崇對他也是十分輕視,根本就把柴榮放在眼裏,這才敢於把潞州這樣的重鎮甩在身後,直接去找他的主力決戰。

    三月十九日一早,兩軍的前鋒在高平(今山西省高平市)境內相遇,柴榮傳令猛攻,將北漢軍的前鋒擊退。柴榮生怕這一部會逃走,立即傳令全軍急行追擊。這個時候,劉崇已率北漢和遼國的聯軍抵達高平縣內的巴公原,聞訊後傳令將陣勢列好,以大將張元徽部為左翼,以遼將楊袞部為右翼,劉崇自領中軍坐鎮中央。

    柴榮率軍趕到之時,北漢各部人馬已經集結完畢,陣勢嚴整,聲勢駭人。而柴榮因為追得過急,後軍河陽節度使劉詞所部未能跟上,以致在人數上要遠遠少於敵軍,所以周軍上下在突然遭遇漢、遼主力之後,無不驚懼不已。

    此時的柴榮,還是顯示出他超人一等的勇略,突遇大敵之後,並不驚慌,立即傳令命義成節度使白重贊、殿前都指揮使李重進,率軍列陣於左翼;命馬軍都指揮使樊愛能、步軍都指揮使何徽列陣於右翼;自己則在宣徽使向訓、殿前都虞侯張永德的護衛下坐鎮中軍。與敵軍針鋒相對,將陣勢排好。

    北漢皇帝劉崇向對面望去,發現周軍人數不多,非常興奮,對左右人說道:「早知柴榮只派來這點人馬,就不必找契丹大叔幫忙了,今天咱們不但要擊破周軍,同時也要讓那些契丹大叔們看看,咱們漢軍也不是好惹的。」左右人聽罷連連點頭稱是,紛紛表示今天一定要在劉崇的帶領下,為國爭光。

    這時遼將楊袞策馬揚鞭,來到陣前,觀測一番敵情之後,又退了回來,對劉崇說道:「敵勢嚴整,未可輕進。」

    劉崇聽罷不喜,一捋鬍子說道:「時不可失,請公勿言,試觀我戰。」隨後下令手下大將張元徽率部出擊。楊袞原本十分輕視漢軍,此時遭了劉崇搶白,心中十分不快,怏怏退回陣中。

    張元徽所部是漢軍的左翼,得令後立即便率一千騎兵沖向了周軍陣營。這個方向正好是周軍的右翼,列陣於此的是後周的馬軍都指揮使樊愛能和步軍都指揮使何徽,這兩個人一個管馬軍,一個管步軍,真是難兄難弟,一見漢軍殺來,竟無緣無故地帶兵逃竄,眨眼睛騎兵跑得一乾二淨,步兵坐在原地集體投降,周軍右翼防線頓時崩塌。

    此時的形勢對於柴榮來說,已經是極度危急了。因為本來周軍的人數就要少於漢軍,而且還未等接戰,就有兩員大將臨陣脫逃,致使整個陣勢的右翼都不復存在,繼而又將全軍帶得一片混亂。在這種不利情況下,可以說戰局已定,周軍又要靠什麼才能扭轉敗勢?

    然而就在此時,卻突然出現了極為驚人的一幕。也就是周軍的最高統帥,同時也是後周的最高統治者,並且還是從來就沒有打過大仗的柴榮,卻在這個極度危急的關頭,親自躍馬提槍,冒着飛矢箭雨,僅率身邊五十名親兵,一舉衝出陣中,直線殺入北漢的中軍陣地。(未完待續。)



  
相關:    帶着農場混異界  穿越者縱橫動漫世界  發個微信去天庭  網遊之菜鳥很瘋狂  仙府種田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唐朝那些事兒第91章大周王朝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唐朝那些事兒"
360搜"唐朝那些事兒"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2s 3.880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