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最快的小說網,無彈窗!
「哇!那就是說,虎丘一定有很多的傳說故事嘍!」艾美麗道。
「當然了!虎丘是蘇州是最著名的風景名勝區!有很多好故事呢!」
「哎呀,老公啊!你趕緊的給我們講一講嘛!我都迫不及待了!」薛冰道。
「老公講一個!老公講一個!」十個老婆造反了!
「停停停!都給我老老實實的聽着!」聶歡看着他們無奈的搖了搖頭道:「有木有搞錯呀!我什麼時候成了導遊了?斷梁殿的故事:所謂斷梁,便是說有一根梁是斷的,那麼讓我們抬起頭來仔細看一下這座殿門的正梁,它 不是用一根整木,而是分兩段接合而成的,中間有明顯的拼縫。在這裏有一個傳說,說是乾隆皇帝南巡時,下令修建虎丘廟門,時間非常的緊迫,準備上樑的時候,才發現原先準備作為大梁的大木料已經被作為頂梁鋸成了兩截。由於限期的臨近,無法另外尋找到木料,老木匠賽魯班得到藝人的指點,用此巧構終於如期的完工。乾隆皇帝非常的高興。
憨憨泉,相傳梁代僧人的憨憨法師,是廟裏的挑水和尚。自小患有眼疾,但是他耳朵靈心眼好,有一次他挑水經過這裏,踩在了青苔上摔了一跤,他就想到是不是這個下面有泉水,於是他就在這裏挖土尋找泉眼,村民們見他瞎折騰,就笑他傻,戲言道,「如果能挖出泉水,我就變成一隻大青蛙守在這裏。」話音剛落,地下就冒出一股清泉噴到了憨憨法師的臉上,頓時感到一陣清涼,他的雙眼又重見了光明,這個時候,憨憨法師發現那個農夫果然是變成了一隻青蛙,久久的守在了古井旁。
試劍石,吳王闔閭為了爭霸天xià ,抓來當時最有名的鑄劍高手干將、莫邪夫婦,要求他們一百天內鑄造出天xià 獨一無二的寶劍,王命難為,干將夫婦來到蘇州當時的相門外日夜不停的冶煉,現在貫穿蘇州古城東西的大道,故稱干將路,就是為了紀念他們。但三個月過去了,仍未如火純青,緊要關頭,莫邪跳入爐中,化作一縷青煙,終於鑄成了干將、莫邪一對雌雄寶劍。干將按期來到了海涌山,將雌劍莫邪獻給了吳王。吳王揮劍試刃,將身旁大石一劈為二,就是您看到的這塊巨石了。但是吳王是個暴君,當他正想提劍殺死干將,以確保寶劍舉世無雙時,干將卻早有準備,拔出雄劍干將,那把劍突然化為青龍,干將騎着龍直上雲霄,成為了劍神。
孫武亭,孫武初來吳國時,經伍子胥引見,以兵法十三篇覲見吳王闔閭,吳王看過兵法後非常高興,命令他在後宮小試兵法,孫武把宮女分列兩隊,在千人石上進行操練,由闔閭的二名寵姬擔任隊長。可是宮女們視練兵為遊戲,孫武重申軍紀。第二次操練時,宮女依然我行我素,尤其是兩位隊長,嘻嘻哈哈,笑個不停,孫武喝令執法官立即將兩個隊長斬首示眾。吳王見孫武要斬兩名寵妃,急忙派人前往上前阻止,但孫武毫不留情,他說,「我既受命為將,就要按軍法辦事,否則就是對大王的失職。」說完立刻派人將兩名寵妃斬首,孫武繼續操練,宮女們都迅速的站好隊列,表情嚴肅、動作準què ,吳王看後連連點頭稱好,成語「三令五申」就是出自此典故。
千人石,關於千人石的傳說有兩種,一說是吳王夫差為先王闔閭治喪,在地宮內埋藏了3000寶劍和許多其它的財寶,為了保守秘密,夫差在石上殺害了上千名築墓的工匠,故稱千人石。第二種傳說是近代的高僧,竺道生,人稱生公,滿腹經綸,悟性極高,但是他超前的觀點未能被當時的寺廟住持所接納,他只能在法堂之外講經,沒想到的是,巨石上卻有千多人列坐聽講,所以千人石又叫千人坐,便是由此而來。
石,據說蘇州才子唐伯虎攜秋香游虎丘,走累了,就枕靠着大石頭休息,不知不覺就睡着。正巧 呢,這天的另一個蘇州才子祝枝山也來到虎丘,無意當中看到唐伯虎的這幅樣子,就把他推醒,調侃了一番後,在石頭上揮毫寫下了「枕石」兩字。唐祝兩位由枕石想到枕頭,由枕頭想到夫婦同眠共枕,由此又聯想到了生兒育女,就把小石頭朝枕石拋去,如果小石子掉下來就會得女,如果小石子留在枕石上就將得子,結果是祝枝山先拋,石頭滾了下來,後來祝夫人果然是生了個女兒。唐伯虎是後拋,石子是留住了,唐夫人也果然生了一個大胖小子。這兩位才人的風流韻事很快被流傳開來,好事之徒乃至尋常百姓也紛紛來此仿效。
不解之緣
虎丘自二千五百年前吳王闔閭的墓宮深埋劍池之下,就註定了這塊勝壤和帝王的不解之緣。秦始皇、孫權趕來探墓尋劍;宋真帝御賜三百卷文經副本;清康熙、乾隆曾六次遊歷……他們為虎丘譜寫了一篇篇輝煌的頁章。特別是康熙帝的駕臨,使虎丘呈現難得的轟動場面。
康熙駕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10月27日下午,蘇城的百姓雲聚虎丘,手奉燃香跪拜於 地,把閶門至虎丘山下的大街小巷,擁擠得水泄不通。這時,在閶門前,一氣度不凡的人跨出龍轎,騎上駿馬,沿山塘向西行來,他就是當朝的康熙皇帝玄燁,他一邊向虎丘款款而行,一邊頻頻向人們揮手致意,遇見手執拐杖的老人,還上前慰問一下。一時歡呼聲如雷響起,一片沸騰。康熙帝至山塘,又從山塘河乘畫舫來到虎丘門前,山上住持早已帶領寺僧在門前恭侯。康熙步入山門,由五十三參登上大雄寶殿,行完佛禮,來到平 遠堂。住持和尚獻上茶,然hòu ,來自印度國的僧人走出拜迎,皇上均給予賞賜。康熙帝對虎丘的奇峰怪石、名勝古蹟興趣濃厚,不斷提出問題。在虎丘塔前,康熙問:「塔建自何年?」陪同的僧人奏答:「建於隋仁壽元年。」在千頃雲舊址,康熙問:「何名千頃?」僧答:「向有西軒三楹,一望煙雲無際,故名。」至雙井橋,康熙問:「劍池為何用『劍』字?」僧以吳王寶劍藏於池下的典故對答。來到悟石軒,康熙居高俯視千人石,問:「可坐得千人?」僧奏:「『怪石千人坐,靈池一劍沉。』前人詩句這麼說。」康熙見千人石上立滿的人群,說:「如此人多,萬人也容得。」康熙又問了可中亭、點頭石的由來,僧以生公說法的典故奏答。康熙帝一番遊歷後,興致未盡,天已漸jiàn 地降下薄暮,虎丘遍山亮起了燈火,奏起了樂曲,一時如瓊島玉宇、蓬萊仙境。皇上miàn 露悅色,命登舟迴鑾。
感戴皇恩:康熙帝第一次遊覽虎丘,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五年後,即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他又將下江南,準備再游虎丘。來之前,下了一道諭旨「將江南積年民欠一應地丁、錢糧、課稅與蠲除。」江南百姓被免稅後,無不歡欣鼓舞。蘇城官民為感激康熙帝的厚恩,紛紛捐資,將虎丘修葺一新,以恭候大駕。修葺後的虎丘,在悟石軒處新建了萬歲樓,樓高三丈六尺,重檐復角,臨千人石的南面開啟軒窗,兩旁分列畫欄,樓上則朱欄四圍,方欞三面,上懸「萬歲樓」金匾,中立御碑一座,高一丈九尺八寸,碑座雕龍,上刻康熙免稅諭文。整個樓閣極輝煌宏麗之致,樓前置玲瓏峰石,植松柏數十株,間種梅竹、花卉,與碑樓金碧掩映。從劍池設石級蜿蜒而至樓閣,東、西各樹紅門相通,仿佛瀛台規制。原悟石軒移至萬歲樓旁,生公樓、小華胥皆改建於觀音殿旁。在劍池之上憑虛駕空建得泉樓。白蓮池、劍池均疏浚一清。生公講台、可中亭、雙井橋等修葺得規整如新。一時虎丘山上廳台樓閣參差,迴廊曲澗幽深,泉水溪流清漣。以眾星拱月之形,將萬歲樓襯托得更加輝煌絢麗。這天,康熙皇帝駕臨虎丘,看到虎丘新景舊跡,一派生機,天顏喜動。當他看到瑰麗奪目的萬歲樓,問:「是誰建造?」僧回奏:「是闔郡鄉官捐資,萬民助力造成。」隨手奉上碑文,皇上邊看邊點頭,許久才離去。康熙帝懷着喜悅的心情,登平遠堂放目遠望郊外青山,憑雪浪軒俯看劍池,臨石階撫梅細賞。此時,蘇州和松江的地方官劉廷東、劉三才乘皇帝有興,趕緊上奏:「聖諭親覽民情,欽遵上達天聽。」皇上駐足垂問,兩官回奏:「蘇州松江兩地的欠糧,是明*祖恨百姓幫助張士誠抗師固守城池,而加罰重糧,叩求聖恩酌減。」皇上聽完,命侍衛收進稅據,問「現今錢糧蠲免,百姓歡樂否?」官士奏答:「皇恩浩蕩,百姓再生。」於是,全體官民、住山僧人跪拜滿地,俯伏歡呼「萬歲」,送康熙皇帝登舟入城。
御筆生輝:康熙帝在這兩次遊歷後,又四次來游。最後一次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還在山上行宮住了一夜。他熟悉虎丘、理解虎丘、鍾情虎丘,激發出滿懷的詩興豪情:他為虎丘山寺題寫雅名「虎阜禪寺」。從此虎丘寺改稱虎阜禪寺,金匾至今高懸於頭山門。「路接天閶」為虎丘以山塘直通古城閶門而題,當年掛於二山門。「香界連雲」、「仙鏡澄輝」、「雲光台」、「青雲境」、「天光雲影」均為當時的大小佛殿所題康熙帝看到虎丘遠處山色迷人、近處林茂館多,白公堤柳色映照,欣然書聯「山光茂苑來書幾;柳色金閶入畫圖」。他倚窗俯視,看到近流遠波,其上還浮着畫船,便提筆寫道「花棹渾疑浮碧漢;倚窗常似俯清流」。他見虎丘雲煙繚繞,台榭高築,揮筆寫道「煙霞常護林巒勝;台榭高臨水石佳」。楹聯由現代人錢大禮書,掛於悟石軒。他憑高遠眺,郊外青山如畫,夜晚月影照簾,揮寫「四面嵐光俱入座;一輪蟾影恰當簾」此聯現由當代蘇州書畫家謝孝思書,掛於平遠堂。他面對虎丘的蒼松翠竹、雲氣嵐光,揮寫「松聲竹韻清琴塌;雲氣嵐光潤筆床」。他有感於周圍波光映月、山色秀美,又書「波光先得月,山秀自生雲」。此對現由當代書法家沈邁士書,掛於千頃雲閣。……當年,康熙帝書寫的匾額對聯,高懸在虎丘的殿堂樓閣,使虎丘的山光水色在帝王的幽思豪情中升華,生發出燦爛奪目的光輝。
更新最快的小說網,無彈窗!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7s 3.8213MB